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 > 第 99 章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 第 99 章

作者:暗墨沉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1:30: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周师傅听了小徒弟的话, 直接说“既然你毕业了, 不如先过来帮我的忙,以后想做什么再慢慢安排。”

七彩“师傅,我听你的。”

周师傅开的门诊, 之前算私营的,后来改成街道卫生室,成了公办的。平时只有周师傅一个人在忙,可是他想让徒弟帮忙, 自己也能说了算。

杜念生了解师妹的水平, 知道她只差实践经验,他问师傅“不让师妹去医院实习一段时间吗”师妹表现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留在医院。

周师傅摇摇头说“现在外面有点乱, 还是等等再说。你师妹不像你, 学历在那里摆着,她即便是留在医院, 也不一定能当医生,还不如先让我带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找机会上大学继续深造。”

周师傅确实是为徒弟考虑周到了。七彩只是高中学历,即便医术过关,想要在医院混个高职位也不容易。主要是她太年轻了,中医要看资历和名气, 可她缺的正是这些。所以现在还不是时候让七彩冒头。

七彩无所谓了,不管在哪里,只要能积累看病经验就好。反正师傅不会亏待她。

周师傅虽然膝下没有儿女, 但他那两个徒弟当儿女,一心一意为他们前程考虑。可见他对收下的两个徒弟是非常满意的。

而杜念生和七彩对师傅也是实心实意。

七彩对师傅更不必说,但凡手里有好吃的、好酒或者好药材,都会给师傅送一份。

而杜念生,他不是刚得了个儿子么,为了感谢师傅的恩情,他便让大儿子跟师傅姓,算是给师傅传承香火了。倒不是杜念生想趁机占师傅便宜,而是这年头的大多人重视香火传承,他确实也是为了师傅着想才提出此事。

这事他媳妇也愿意。叶蓉了解丈夫的过去,知道丈夫是他师傅养大的,而师傅膝下无人,他们让儿子跟师傅姓,算是报答师傅的一种方式。

大徒弟提出让头一个儿子跟他姓,周师傅考虑过后,也答应了。因为他拿大徒弟当儿子养的,念生的儿子在他心里就是亲孙子。现在让孩子跟他姓,只不过更名正言顺而已。

其实以前周师傅本家提出过让他过继个孩子跟他姓,不过本家的子侄都有亲生父母在,周师傅便没答应。

现在周师傅答应让大徒弟的儿子跟他姓,为他继承香火,显然徒弟在他心里比本家更亲近。

七彩是挺乐意在师傅这里学习兼实践的,有问题的话正好可以及时向师傅请教。

七彩在市里实践的日子里,很多初高中毕业生陆陆续续下乡了。有的青年是怀着梦想主动下乡的,有的则是没有选择之下不得不下乡。

这一年,河上村就给分来四个下乡知青,分别叫秦皓轩、郑毅、董倩、卢美玲。

他们四个来自不同的城市。其中秦皓轩是首都来的,卢美玲和郑毅和省城来的,董倩是上海来的。他们倒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高中毕业生,三年高中全部上完的那种。

秦皓轩是因为家庭原因主动要求下乡的,董倩、郑毅和卢美玲则是按政策下乡的。郑毅还好些,对下乡没有抵触情绪;卢美玲和董倩都是女孩子,觉得乡下穷苦,不怎么愿意下乡。

可是按照政策来,他们必须下乡,所以只能跟随大部队一起到了乡下。

董倩一路上看到落后的村子、泥坯的房子,还有尘土飞扬的土路,脸上忍不住露出嫌弃的神色。她悄悄凑到卢美玲身边说“早知道就不来乡下了,看样子咱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她在心里暗暗琢磨回头一定要跟爸妈写信,争取让他们想办法把她弄回去。

董倩还有个弟弟,碰巧也赶上一起毕业了。按规定,两姐弟之中有一个可以留在本市,经过董家爸妈的讨论决定,还是岁数大两岁的董倩下乡,等以后有机会再把她弄回城去。

董倩以及她爸妈现在还不知道,来到乡下以后,想回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有村上和知青办单位开的介绍信才能回家。

不仅是董倩,其他人也没意识到想再回城不容易。

不过来都来了,他们只能暂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啥想法以后再说。

村干部早已接到镇上的消息,给即将到来的知青们安排好院子。村干部估计谁家也不想外人去住,就把知青们另外安排到一个院里。

不过那地方是个破院子,有三间低矮的土坯房,木窗上挂着破窗纸,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里面有个土炕已经塌了一角。因为要安排知青,村干部已经组织人把土炕修好,窗户也给订上塑料布,天冷时可以挡风。这么一弄,就是屋里光线暗了点,但是暖和。

院里还有个茅草搭建的棚子,棚顶有好几个窟窿,要是想用棚子的话,估计得修葺一下才能使用。不过帮忙修房子的村民只给他们修好正房,没管那个破棚子,知青们想用,估计得自己想办法。

不管房子咋样,新来的知青们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住下去。他们刚到这里,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重新适应新生活。

像董倩这种特别嫌弃乡下条件不好的知青,非常后悔来到乡下,他们想回去,就去找知青办,但是人家不给开介绍信,知青们根本没办法回城,都给卡在了乡下。像离家远的知青回城必须坐汽车或火车,没介绍信根本没法买到票。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下乡容易回城难。

知青们想回家,要是家里有门路还好,没门路的只能等了。

七彩在师傅那里呆了几个月,到了腊月初,回家时便从爸爸那里得知一个消息。

程茂林“七彩,咱们村给人看病的刘大爷,上房扫雪不慎摔了一跤,胳膊和腿都伤着了,暂时没法给人看病了。前两天村长找到咱家,问问你能来村里的卫生室代替一段时间吗”

没等七彩回话,李秀珍便说“七彩,我看村子那意思,让你在村里看病可能是暂时的,等刘大爷好了,可能还得让他回来。我看你还是别回来了,省的来来回回的让你师傅不高兴。”

李秀珍是怕闺女冷不丁儿回来了,周师傅那里不高兴。

怎么说,在李秀珍眼力,闺女在市里、在她师傅那里打杂也比在乡下给人看病好。反正周师傅不会亏待了闺女。可是闺女回来了,周师傅又照顾不到。还不如一直跟着她师傅混,万一有啥机会,说不定周师傅能给闺女安排个工作啥的,成为城里人,吃上供应粮。虽然在村里离家近,家里也能照拂,但是从长远前程来看,还是跟着师傅混更好些。

李秀珍考虑的多,可都是一心一意为了闺女。

七彩听了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说“妈,我回去跟我师傅打个招呼,看看他的意思再做决定。”

程茂林“是应该先问问你师傅的意思。”

其实七彩本人愿意回来,在村里替刘大夫干几个月,一来是多接些病号,多积累经验;二来,怎么说这都是她家乡,她有能力的话帮忙是应该的。毕竟家人都在这边生活,也应该跟村里好好维持关系。

如果七彩不答应的话,若是让村里人知道,说不定会说出闲话来,说她进了城就不认村里人了这种话厚道人可能说不出来,可那些眼馋程家日子过得好、心里犯酸的人绝对能说得出来。

等七彩问过周师傅,周师傅很快给出答案“咱这边好多病例你都见识过了,再换个地方积累经验不是坏事,你想去就去。等那边完事,你再回这边来。对了,如果有拿不定主意的病例,可以回来跟我讨论”

虽然有些人慕名而来找周师傅看病,但是也不是天天有新的病人。七彩跟在师傅身边好几年,对这边大多数病例都熟悉了,所以她自己的意思也是想去乡下实践一下。

就这样,七彩跟师傅打了招呼后,很快回到了村里。

村长是看刘大夫伤了手脚,暂时没法看病,村里人老是到他那里反应情况,说没人看病不方便,他才着找上七彩。

别看七彩还年轻,村长寻思,她从小去市里跟师傅学医,学了好多年了,他听程茂林说过,说七彩早已在市里开始给人看病了;他还听说程家人看病都不着刘大夫了,有点小毛病都让七彩给看。这样的七彩,怎么也比那些去县医院培训几个月的人强,顶刘大夫几个月应该没啥问题。

村长听说七彩回来后,亲自找上门,笑眯眯地跟其次说“咱们村里条件肯定不如市里,不过不会让你白干,给你的待遇跟刘大夫一样算工分,年底一起算账”

七彩对待遇问题无所谓,她手里不缺钱,缺的是经验,“村长,都听你的。”

村长觉得七彩不只聪明,也挺好说话,心里高兴,脸上乐呵呵的,“行,你现在没事吧要是没事,不如现在就去那边安排一下”

七彩和家人不怎么生病,去村卫生室的次数不多,但也知道在哪里,她马上跟着村长去了村卫生室,然后她就驻扎在那里为村民服务。可能因为是冬天,感冒发烧的人多了一些,有些找她拿药的;也有天冷腿疼要她买膏药的

在村卫生室工作,还有一点好处就是离家近,可以回家吃饭,有空时还可以帮家里干点活,还能就近照顾林奶奶,七彩很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