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 > 第 229 章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 第 229 章

作者:轻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谢华香才到了省城不到半个月, 她的奶糕事业就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

在奶糕的包装袋上, 在最显眼的位置印着“满庭香”的商标,然后品名是“动物奶糕”,生产厂家是东水食品厂,而生产地址,则是省食品厂。

省城的人虽然大部分都不知道东水食品厂,但一看是在省食品厂生产的,立刻就放下心来,再加上还是在动物园里购买的, 就更放心了,都是国营大单位,总不会坑人的。

动物园也大手笔地在省城日报上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主要是围绕着他们做好事, 为农民兄弟们解决困难来宣传的,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是个天才,在报道上呼吁广大市民去购买动物园的奶糕的时候, 用了这样的一句话:“买一块奶糕,拯救一头奶牛。”

可不是嘛, 如果牛奶再卖不出去,那奶牛肯定不能再养下去的,哪怕亏本也得宰了吃肉的啊!

“买一块奶糕, 拯救一头奶牛”很快就成了省城最流行的一句话,特别是小孩子们,都把吃动物园的奶糕当成一种时尚了, 每天在学校里都要攀比,谁拯救的奶牛最多。

再加上谢华香还开发了好多种不同外形的奶糕,特别受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欢迎,奶糕有营养味道又好,价格比起商场里的高档点心来说,也算是比较便宜的,家长也乐意买给家里的孩子吃。

于是这奶糕从发售开始,就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高峰,后来想买奶糕的人实在太多了,又不可能所有人都经常去动物园玩,所以动物园就在门口也设立了一个供销点,让人们不必真正进入动物园,就可以买到奶糕。

谢华香欠着奶农们的钱也顺利地结算了给他们,奶糕的生产和销售都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

等谢华香真正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她已经在省城住了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候奶糕车间的管理也上了一个正轨,工人们在这儿干活的工资还是按照东水食品厂的基本工资来算的,但奖金就不一样了,因为奶糕的销量好,生产线就没有停下来过的时候,每个月的奖金也是足足的,一个月的收入比留在东水县的同事们足足多了一倍多呢!

听到来省城工作的同事收入这样好,当初留在县城不肯来的人都后悔死了,纷纷申请也要来省城上班,可是这儿的岗位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谁肯把这样的好机会让出去啊。

所以在省城上班的工人们也是非常积极的,每天都好好表现,生怕自己被刷回去了。

谢华香选了一个车间主管和两个当班主管,负责管理奶糕车间的生产,再配备了一个算账的会计兼出纳,这车间里的工作就基本上不用她管了。

雷绍军也是有本事的,这段时间里,还真被他找到了一种复合包装膜,虽然没有后世的复合铝膜好用,但用来做充氮气的薯片包装,已经比原来的普通塑料薄膜好得多了。

动物园的奶糕销售火爆了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小零食的销售,以前别人只知道去动物园是看动物的,可是现在一说去动物园,别人首先就要问是不是去买奶糕。

既然去了一趟,当然顺便也要买点别的,省食品厂的薯片就以它独特新颖的包装和诱.人的口味脱颖而出,成为动物园除奶糕之外,第二畅销的小零食。

雷绍军也是个有良心的,他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薯片,跟谢华香和东水食品厂脱不开关系,事情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就不多说了,总之他们不能当这事没发生过。

所以雷绍军把复合薄膜的生产厂家介绍给了谢华香,也把自家技术员研究出来的充氮气包装技术和盘托出,一点也不藏私地教给了东水食品厂的技术员。

谢华香也打算好了,薯片他们还是要做的,哪怕不销售到省城,下面这么多的县市,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等他们再多赚一点钱,就要上马新的包装设备,把充氮气包装也做出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一不小心,她记在小本子上的工作计划就排到了年底。

可沈庭生来信里的一句话,却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沈庭生是这样说的:“香香,马上就要到高考的时间了,相信这段时间,也你有好好地复习了,千万记住要去报名哦,别忙着工作,错过了时间。”

啊啊啊,高考啊!

别说复习了,她已经把去年学过的知识都已经完全忘到九霄云外了好吗?

怎么办怎么办,谢华香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去报了名再说!谢华香丢下省城里的这一摊子,匆匆忙忙赶回了县城,总算没有错过这一次的高考报名。

报完名谢华香才回的宿舍,一个多月没回来,宿舍里积了厚厚的一层灰,顾不上旅途劳累,赶紧又打水收拾,拆洗床单被套,好一番忙碌。

正乱成一团呢,程立坤居然亲自来找她了:“了不起啊,在省城又干了一桩大事,我都没看出来,原来你是这么能干的人。”

谢华香一点也不客气地把一盆水放到他的面前:“帮我把窗户擦一擦,太高了,我够不着。”

看见程立坤,谢华香就一肚子的气,要不是他把自己忽悠过来管这家食品厂,这半年的时间她好好复习,这会儿就不用这么紧张,可以胸有成竹地参加高考,然后考上大学,下半年就可以跟庭生哥双宿双飞了。

哪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这都什么事儿嘛!

这一大摊子的事儿,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她什么时候才能跟庭生哥团聚啊!

程立坤任劳任怨地把门窗都擦干净了:“对了,华香,过两天跟我一起回一趟安吉大队!”

“嗯?怎么了?”就算他不提,谢华香也打算回去的,出去了这么久,得回去看看沈家奶奶,还有她占百分之四十股份的食品厂呢,怎么能不回去看看。

“前几天安吉大队给我送锦旗来了。”这事说起来程立坤就觉得好笑,前些日子安吉大队敲锣打鼓地往县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说是感谢程立坤在安吉大队当大队长期间,为社员们所作出的贡献,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安吉大队才会从一个全县排名倒数的穷困大队,变成今天的富裕大队。

分田到户让每家每户都吃上了饱饭,食品厂和小龙虾养殖场又让社员们的手里都有了余钱,以前的安吉大队穷得叮当响,好多年了,只有大队里往外嫁姑娘,就没有外边的姑娘肯嫁到安吉大队的。

大队里都是打光棍的小伙子,大伙儿心里苦啊,有苦说不出,谁叫他们穷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安吉大队的小伙子可都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周边各个大队的姑娘们都想要嫁进来享福呢,光是今年一年,大队里就办了好几次喜事,不少老大难光棍都喜滋滋地娶到了媳妇。

安吉大队是最先使用抗旱高产的新型稻种的,又是最先吃螃蟹搞分田到户的,仅仅一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翻了两三倍,社员们吃饱饭完全不成问题了。

可其他的大队,却是在程立坤调到县里当副县长之后,才开始试行分田到户,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大队都能把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得那么彻底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大胆,说句不好听的,上面的政策还不明朗,这样做算不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说不准呢,现在看起来是没事,啥时候一个清算下来,安吉大队得吃不了兜着走。

程立坤毕竟是个外来的空降兵,有些公社干部资格比较老的,就不太信得过他,对于他下发的要求搞分田到户的文件也是采取能拖就拖的对策。

甚至有些公社,这都大半年过去了,这田还没分下去。

有些公社分是分了,可是采取的是折中的办法,并不是分到每一家每一户,而是搞分组承包,一个生产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承包一定的土地,分组核算。

这么一来,其他所有公社大队的发展都比不上安吉大队,更不用说安吉大队还把副业发展得这么红红火火了,现在整个东水县,安吉大队的富裕都是头一份的呀!

长期贫困被人压一头的安吉大队,好不容易才扬眉吐气一回,这不是按捺不住了嘛,特地往县里送锦旗,那是存心显摆呢!

领头的沈大队长还想请程立坤再回去一趟,给社员们说说话,鼓鼓劲,鼓励大伙儿大干快干,争取经济建设再上一层楼啊!

程立坤毕竟是从安吉大队出来的,见他们干得这样好,心里也是高兴,便答应了回去一趟,说话什么的就算了,就当是见一见老乡们,好好叙个旧,于是便说好了过几天回去吃顿饭。

刚好见谢华香也回来了,程立坤想着安吉大队的发展,跟谢华香可脱不开关系,毕竟当初的代食品、食品厂和小龙虾养殖基地,都是她搞出来的,要不是她,谁能想得到还能弄这些副业啊!

于是便过来邀请谢华香一同回去。

谢华香爽快地答应了。

收拾安顿好之后,谢华香便跟程立坤一同回了安吉大队。

上次沈大队长敲锣打鼓去送锦旗的浮夸行为被程立坤批评了,这回没敢再弄什么花样,老老实实地把人迎回了大队部,召集了几个大队干部,一起汇报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