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25 出征前准备

我家个个是皇帝 125 出征前准备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郎好奇:"为何只有舅公像大将军?"

"就像啊。"四郎道。

卫青乐得抱起小孩, "他这么小哪知道为何啊。"

突然身体腾空, 小四郎整个人僵住,"大,大将军——"

"喊舅公。"卫青笑着说,"我现在没拿剑, 不是大将军, 是你舅公。"

四郎抿抿嘴, 有些腼腆:"舅公。"

"哎,四郎真乖。"卫青抱着他坐到椅子上,"大郎,你们仨特意来我府上用饭?"

大郎也拉张椅子坐下,屏退左右, 才说:"找舅公有事。"

"我猜到了。"卫青笑道,"何事?说吧。"

大郎:"三郎, 你来说。"

三郎坐到卫青另一边,"张掖、酒泉的都尉被匈奴杀死一事,舅公知道吗?"

卫青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殆尽,摇了摇头, 长叹一口气, "听说边关出事了,倒不知连都尉也被杀。你们,你们听皇上说的?"

"有一次在长秋殿, 母亲和父亲闲聊时,我听父亲说朝廷准备许多粮草, 一旦匈奴侵扰大汉,朝廷就和匈奴开战。"这话是真的,三郎道,"此事舅公可知?"

卫青虽然退下,但他以前是大将军,现在依然是万户侯,军队里的事他不特意打听,以前的下属见他也会提几句,"知道。"

"来之前祖父已同意我和大兄随军出征。"三郎话音落下,卫青猛然转向三郎,随即看向大郎,大郎点点头,证实三郎说得都是真的。

卫青:"你们才十二岁!"

"明年就十三了。"三郎道,"说正事,我和大兄希望舅公领兵。"

卫青睁大眼,以为他没听清楚,"我领兵?!"

"因为只有舅公领兵,我和大兄才敢随军。"三郎道,"如今朝廷青黄不接,除了舅公没人能打赢匈奴。"

卫青看他一眼:"韩说、路博德都可以。"

"他们可以,祖父就不会派赵破奴出征。"三郎道,"二三十岁的年轻小将如李陵,舅公的三个儿子,哪个可为将?"

卫青想说哪个都差一点,"你们同皇上说了?"

"我和祖父说了。"三郎道,"舅公请辞时祖父没拦着,祖父不好意思启用舅公。并不是不想用舅公。"

卫青不大信,"皇上真这么说?"

"祖父好面子,没直接说,我看出祖父不好意思。"三郎信口胡诌,"祖父说舅公答应,祖父就令舅公领兵。"

大郎:"舅公意下如何?"

平时没事就出去打猎会友,累了就府中喝茶饮酒,日子很是舒适自在,卫青自然不想再入朝堂。可他今日之所以出去,并不是因为太闲,是得知匈奴杀人掠物,心中烦闷才出去打猎。现在机会来了,舒服日子过惯的卫青依然很想亲自带兵把匈奴赶出草原,"皇上知道你们来吗?"

"门外穿着便衣的人都是宫中禁卫,祖父不知,他们也不会随我们出来。"三郎道。

卫青:"我看到了,有一个是中护军。"

"是呀。"三郎道,"明日早朝祖父必然会提到匈奴杀人掠物一事,舅公明天当着文臣武将自请出征,祖父一定会当廷命舅公为大将军。"

卫青看看三郎,又看看大郎,忽然想到一件事,"你们去年突然加入虎贲军,别跟我说是为了有一日随军出征?"

三郎敬重卫青,像卫青这样的帅才也是三郎上辈子梦寐以求的,便把他和大郎同刘彻打赌一事和盘托出。末了又说:"我父亲和母亲感情甚好,什么事都不瞒着母亲,我曾听母亲说,路博德等人出发前,父亲曾叮嘱他们要小心匈奴。万万没想到他们依然疏忽大意。"

"你父亲虽为太子,去的最远的地方不过是甘泉宫。"卫青道,"他们把太子的话当成耳旁风,是认为你父亲不知边关情况,不了解匈奴。"

三郎:"是呀。我今日还未见到父亲,父亲倘若知道边关出事……"

"父亲知道也没办法。"大郎道,"父亲是储君,不是君,路博德不听,又不能治他个玩忽职守罪。"

卫青:"不说这些。三郎,我最后问你一句,我明日去未央宫,皇上真会令我挂帅出征?"

"会的。"三郎道,"祖父今日已答应我赶制一批良弩,为攻城准备。舅父同意,我们在舅公府上用过午饭就去博望苑把我早两年藏的白酒拿出来。"

卫青:"犒赏三军还是……"

"都不是。"大郎道,"用白酒清洗伤口,伤口不会发炎,伤者也不会发热,可以大大减少伤亡。"

此事卫青是第一次听说,"赵破奴出征前,你没——"

"我知舅公想说什么,我有告诉军医。"三郎道,"我四叔父有个酒肆专卖白酒,赵破奴走时有买白酒,后来是被他们喝掉,还是一直留着受伤时用,我就不知道了。"

赵破奴带领的两万骑兵一个也没回来,三郎不知,卫青也不知。望着稚气未脱的两个小辈,卫青觉得他不能被两个孩子比下去,"关外极冷。"

"我们有煤炭。"三郎上辈子几次亲征准噶尔,并不怕苦和冷,再说了,冷也没有辽东冷,"等一下,舅公,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匈奴为何没抢我们的煤炭?"

卫青:"煤炭重,匈奴迁徙时不好携带。还有一点是匈奴习惯烧马粪牛粪,他们并不缺柴火。"

"难怪那些在北边草原上挖煤的罪犯一直没事。"二郎明白了。

大郎:"我们也可以烧马粪。不对,我们明年出征,到关外西北也不冷了啊。"

"明年出征?"卫青皱眉道,"皇上真让我挂帅,我想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出关。"说着话看向三郎。

三郎:"无论明年春天还是夏天,都耽误春耕夏收。那时也是各地粮仓最空的时候,很不好筹备粮食。隆冬时节行军,将士又易得风寒。现在粮食入库,农忙结束,秋高气爽,不冷不热,确实最适合点兵出征。"

卫青很是意外:"三郎连春耕夏收都考虑到了?"

"他心细。"大郎道,"舅公,再过几日便是八月十五。"

卫青沉吟片刻:"我明日觐见皇上。"话音一落,听到"咕噜"一声,卫青循声看去,二郎脸红了,笑了笑就吩咐家奴摆饭,"二郎不去?"

"阿兄不去。"三郎道,"阿兄胆子小,连只鸡都不敢亲自杀。匈奴人若是摸到阿兄帐中,阿兄只能任人宰割。"

二郎忙说:"我胆子没那么小。"

"你去死囚犯牢里杀个人给我看看。"大郎道。

二郎蔫了。

四郎看看二郎又看看大郎,"杀人是什么啊?"

"你长大就知道了。"卫青道。

四郎:"长多大?"

"会骑马的时候。"三郎道。

四郎皱了皱鼻子:"还要很久呢。"

"是呀。"三郎说,"晌午多吃点饭啊。"

每隔两三个月,史瑶都会让四郎靠墙站着,在墙上划一道杠记下四郎多高。小孩长得快,看到一条一条杠,四郎知道他有长高,也从未怀疑过父母和兄长们说的话——多吃饭长得快。

小孩使劲点点头:"我要吃两碗饭。"

"四郎真厉害。"三郎不吝夸赞,"我抱你,让舅公歇歇。"

小孩今年才记事,而这大半年大郎他们忙,很少带四郎出来。四郎上次见卫青还是三个月前,和卫青不熟,又知道他是很厉害很厉害的大将军,小孩崇拜卫青的同时又有点怕他,睁大眼怯怯地望着卫青。

卫青笑着把他递给三郎,"我去吩咐婢女打水,你们洗手。"说着就往外走。

三郎指着卫青的背影,"现在还是大将军吗?"

"不是。"四郎说着,困惑不已,"阿兄,舅公是不是大将军啊?"

三郎:"是大将军。只不过呢,大将军也是人,不打仗的时候和咱们一样。"

"拿起弓、剑就不一样了。"二郎道,"所以你刚才才觉得舅公是大将军。"

大郎接着说:"有的人拿着弓和剑也不像大将军,因为真不是。像我、二郎和三郎,我们从未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连小将军都称不上。"

小孩懂了,"阿兄,我饿啦。"

快未时了,平时这个时候四郎已吃过饭准备睡午觉,"我们洗洗手就用饭。"

饭后兄弟四人去博望苑,卫青把放在箱子里的盔甲找出来。在平阳长公主回到府中,得知卫青打算挂帅出征时,兄弟四人也回到长秋殿。

太子晌午才知道边关出事。又从史瑶口中得知三郎去找卫青,太子下午就没出去。四个儿子甫一进来,太子就问:"你们舅公答应了?"

"答应了。"三郎道,"孩儿还有事找祖父,让大兄同父亲说?"

太子笑道:"你现在比我还忙啊。"

"孩儿也不想忙,很想天天陪在父亲和母亲身边。"三郎停下来,面向太子说,"父亲养孩儿长大,现在孩儿能为父亲分忧,还望父亲成全。"

太子扶额,"我随口一句,看看你压。行了,当我什么也没说,快去吧。"

"喏。"三郎应一声,乘车到他宫里找出□□就去找刘彻。

刘彻看到连发弩模型和图纸,又惊又喜,反复问三郎:"这种弩真能连几支?"

"是的。"三郎随即把卫青的打算告诉刘彻,末了又说,"舅公还说春、夏出征士兵担心家里农田无人耕种,恐心浮气躁,不利行军。"

卫青向来体恤普通士兵,刘彻不疑有他,"朕立刻交代下去,令匠人连夜赶制此物。"

"此物主用于攻城,无需过多。"三郎怕刘彻要的太多,匠人为了赶工偷空减料,或安装时粗心大意,"祖父,让匠人分开做,最后再挑几个极为忠心的匠人组装。"

刘彻正想问为何这样,话到嘴边忽然明白过来,"三郎,你真的很聪明。"

"不如大兄。"三郎谦虚道。

刘彻:"大郎不如你稳重,也不如你细心。"

"多谢祖父夸赞。"三郎道,"孙儿没祖父说得那么好。"

刘彻:"不,你是朕见过最聪明的人。"

"比舅公和已故的霍将军还要聪明?"三郎故意问。

刘彻摇头道:"你和他们不一样。"

"是不一样。"三郎继续谦虚,"孙儿无法同两位大将军相提并论。"

刘彻叹气道:"你明白朕的意思。"

"孙儿还小,不甚明白。"

刘彻头疼:"朕就再说明白一点,你比四郎聪慧。"

"祖父错了。"三郎笑道,"孙儿不如四郎,此话不是谦虚。祖父如果想知道原因,明日舅公来了,祖父可以问问舅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