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29 遇到匈奴

我家个个是皇帝 129 遇到匈奴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史瑶的手抖了一下, 险些把怀里的小胖娃扔出去, "四郎,四郎,四郎……"

"大兄……阿兄……"四郎望着越来越远的两人,流着眼泪喊个不停, 乞求两人能停下来, 不要走了。

大郎和三郎相视一眼。三郎苦笑, "别管他,哭累就不哭了。"扬起马鞭,一声驾,跑到最前面和卫青并行。大郎长叹一口气,跟了上去。

四郎顿时使出吃奶的力气, "哇"一声,吓得走过来哄她的皇后踉跄了一下。两个大孙子消失不见, 有些难受,眼角湿润的刘彻生生把眼泪憋回去,"四郎,不准哭了。"

"哇啊……"四郎扯开喉咙痛哭。

刘彻呼吸骤停, 高声道:"四郎, 没听到朕说的话?不准再哭!。"

四郎扭头看他一眼,满脸泪水的小脸上尽是,我就哭, 我就哭。

刘彻头痛,"再哭朕揍你。"

"大兄, 阿兄,大兄……"四郎哭着挣扎着要下去。

猝不及防的史瑶险些脱手,太子连忙抱走四郎,朝他屁股上一巴掌,"来的路上大郎怎么和你说的,四郎是个乖孩子,乖孩子从不哭,你忘了?"

"我不是乖孩子!"四郎大声道。

太子:"坏孩子也不准哭。"

"我不是孩子。"四郎理直气壮地说。

刘彻生气道:"太子,把他放地上,让他哭个够,我们回宫。"

"父皇先回去,儿臣过会儿再回去。"太子道。

刘彻:"把他放地上,朕看他能哭多久。"

太子张嘴想解释,又担心刘彻不信,就把四郎放在地上。四郎双脚沾地,拔腿就跑。太子看向刘彻,看到了吗?

刘彻瞥他一眼转向四郎,认为四郎跑一会儿会停下来。四郎迈着小短腿一直跑,眼看追上去,刘彻连忙令二郎乘车追他。

"昨天知道大郎和三郎今天走就嗷嗷哭,儿臣一直担心他今天哭个不停,先前忍住没哭,儿臣挺意外。"太子等二郎走远才说,"父皇刚刚别数落他,四郎最多哭一会儿就不哭了。"

刘彻望着二郎跳下车抱四郎,四郎小腿乱蹬,有些心虚,"朕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知道离别。"

"他聪明着呢。"太子道。

刘彻信了,也明白三个大孙子为何那么疼四郎,小孩子可人疼,"吾先回去。"

"儿臣恭送父皇。"太子转身拱手道。

刘彻上车,皇后也跟着上去。待四郎回来,帝后二人已走远。太子抱着四郎,"我们去东市好不好?"

四郎瞥太子一眼,低声抽噎。史瑶拿着汗巾给他擦擦眼泪,"还没哭累吗?"

哭声戛然而止。四郎睁大红红的眼睛,不敢相信此话是他母亲说出的。他好难过,母亲不说哄哄他,还问他累不累?

太子险些笑出声,"累了。四郎别哭了。"

四郎是累了,只是还想哭。看到史瑶面无表情,好像还想生气,四郎瘪瘪嘴,趴在太子肩膀上,给史瑶搁后脑勺。

小孩今天起得早,来的路上没把他哄睡着,太子感觉他也该困了,拍拍小孩的背,回去的时候让驭手走慢点。果不其然,还没进城四郎就睡着了。

回到长秋殿,太子叫二郎和四郎一起睡。

二郎:"孩儿不困。"

"不困也去睡会儿。"史瑶道,"我和你父亲担心四郎醒来想到大郎和三郎走了,又扯开喉咙哭。你在他身边会好一点。"

说到大郎和三郎,二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去睡觉也没心思做什么,干脆去偏殿陪四郎。

昨天晚上兄弟四人睡着时已将近子时,平时二郎亥时就睡了,卯时两刻才会醒,比往常少睡一个多时辰,说不困的人躺在四郎身边还没一刻就睡着了。

大军开拔之前,刘彻曾和卫青讲先到张掖稍事休整再北上。卫青当时答应,心中有别的想法。走到一半停下来吃饭时,卫青同大郎说不到张掖,离张掖还有四百里的时候往北走。

三郎不解:"为何不去张掖?"

"这次急行军,也难保有匈奴听到风声。我担心匈奴使人到张掖附近打探我们行踪。"卫青道,"匈奴得知是我领兵,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张掖、酒泉附近。"

大郎扭头看着卫青,"舅公担心匈奴逃走。"

"舅公是匈奴的克星,此行又带两万骑兵,匈奴看到了逃也正常。"三郎道,"他们不会往东躲吧?"

卫青:"辽东有屯有重兵,长城北边有燕王的军队,草原还有几万罪犯在那边挖煤,他们往东去,咱们在后面追,到那时只会被团团围住。"

"他们有可能往北吗?"三郎问道。

历史上明年开春李广利领兵出征,李陵押运辎重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八万,最后因寡不敌众,投降匈奴。

往远了说有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往近了讲有赵破奴不降凶多吉少,降了高官厚禄,赵破奴也没降。三郎和虎贲军一众训练将近一年,和李陵说过几次话,知道其还算勇猛,也看不上李陵。这次出兵刘彻让三郎从虎贲军中选一些人,三郎知道李陵也在其中,干脆连一个也没选。

三郎清楚这段历史也是因为李陵投降,现在不能确定匈奴主力此时在不在浚稽山。领兵的人变了,匈奴也有可能逃到别的地方,三郎也就没提浚稽山,打算听听卫青怎么说。

卫青:"有可能往北,不会太北,北方已下大雪。匈奴龙城以北的地方,哈口气都能凝成冰,匈奴不会去那边过冬。我刚才说咱们不到张掖,也是担心匈奴往东移一点,咱们从张掖北上扑个空。"

"舅公的意思我们先拐到草原上,然后一点点向西推进?"大郎道。

卫青笑了,"我是这样打算。不过,是我先带主力到草原上,使人往北往东打探,那边没有匈奴的踪迹,我们再往西,也正好等等你们。"

"祖父不知道我们半道上拐去草原,后续粮草运到张掖找不到我们,有可能面临断粮。"不按照原定路线走,三郎担心现在带的粮草撑不到找到匈奴主力。

卫青从怀里到处一张羊皮纸,摊开给两人看:"三郎有所不知,每年冬天匈奴会在这几个地方过冬。找不到匈奴主力,我们先——"

"先抢匈奴百姓的牛羊。"大郎接道。

卫青点点头:"天越来越冷,牛羊宰了可放十天半个月,撑二十天足够张掖的粮草运过来。"

"找到匈奴主力,更不用担心无粮。"三郎接道。

如果没有找到过冬的匈奴百姓,或者前去张掖要粮的人路上出了意外,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有可能饿死在草原上。

三郎不信卫青没想到这点,他却敢这样做,三郎心里没底,又忍不住佩服卫青艺高人胆大,"舅公,我这里也有半张图。"话音落下,大郎从他的靴内侧掏出一张羊皮,"比舅公的地图多一点,画到浚稽山以及西域诸国,不知我们画的对不对。"

上辈子三郎曾令底下官员绘制一张全国地图,该地图历经十年,绘制成后三郎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可以说对每一寸山河都熟稔于心。画的对不对?真是三郎谦虚。

卫青拿起来仔仔细细看一遍,找到错误,"这里不是草原,我十多年前经过此地是湖泊。"

大郎看向三郎,你画错了?

三郎没理大郎,又问,"还有呢?"

"这里是个小山,不是大山。"卫青又指一处,"这里不是沙漠,也是草原。其他地方和我知道的好像差不多。三郎,这张图谁给你的?"

三郎:"舅公先别问谁给我的,这张图能不能用?"

"当然可以。"卫青道,"画图之人连去往西域的路都——三郎,此图是霍光给你的?"

三郎很是意外,"舅公如何猜到是他?"

"霍光小时候在去病身边呆好些年,在去西域之前他从未领过兵,也知道地图的重要性。"卫青道。

三郎:"不是霍光画的。西域这些小国有多大,往那些小国去有几条路是我问的霍光。"

"原来如此。"卫青道,"我刚才说北方下雪,这一块此时应该下大雪了。"用手在羊皮上画一条线。

这一点三郎也知道,只是先前没想到,毕竟他这边还不冷。正想说什么,听到一阵脚步声,三郎收起地图递给卫青,"我这里还有一份。"

卫青:"我的这个给你。"没容三郎开口,又说,"我不看也能重新画一张。"

"多谢舅公。"三郎话音落下,门帘被掀开。三郎看过去,见来人端着两个盆,后面还跟着两个人,"舅公,先吃饭。"

饭后,卫青去休息,大郎和三郎回到他们帐篷里,大郎就小声问,"地图怎么错了?"

"沧海桑田啊,大兄。"三郎道,"我那时候大汉皇宫都埋地下了。"

大郎:"是我没想到。刚才舅公说我们不去张掖,你为何不阻止?"

"论修河,我不如你,论治国你不如我,论领兵打仗我们都不如舅公。"三郎笑着调侃大郎,"论对匈奴的了解,你我也不如舅公。"

大郎朝他胸口一拳,"母亲可是说过,我修的河,你们没少用。"

"我没说我没用过啊。"三郎道,"再说了,找不到匈奴主力也没关系,大不了拐到酒泉。我现在就担心和匈奴主力迎面碰上。"

大郎:"我们有火/药。"

"火/药一出,惊着匈奴的马,也会惊着咱们的马。"三郎道,"我想的是舅公在前我们在后,两边夹击匈奴。"

大郎:"你觉得可能吗?指不定是我们在前直面匈奴,舅公被匈奴甩到后方。"

"你快别说了。"三郎眉心一跳,"咱们现在还是运粮官呢。"

大郎轻咳一声,有些心虚,"我又不是乌鸦。"

"但愿不是。"三郎道,"我去洗脸洗脚,你去不去?"

大郎想说,让人把水端进来,一看三郎出去,怕三郎又说他,大郎跟着出去。

又走五日,卫青令人带够七天吃的粮食,带着一万七千人先走一步。三郎和大郎他们按照之前速度,照着卫青画的线路行军。

六天后,卫青和大郎一行在草原上碰到。卫青派出去的人还没回来,又过两日,几名探子回来向卫青禀告,往东三百里和往北三百里有发现马粪,但马粪早干透了。

卫青顿时确定是匈奴从定襄一路往西北,去张掖、酒泉杀人掠物时留下的,立刻令火头军做饭,饭后就往西推进。

行了八日,路上遇到不少马粪,卫青怀疑匈奴在西边,而此时粮草快没了,卫青便对三郎说,"我想带一万五千人先走一步。"

"舅公尽管去吧。"三郎道,"舅公劫到匈奴的牛羊就给我们来一封信。海东青虽然对这里不熟,但它对同伴很熟,能找到这边。"

大郎:"舅公带两只走。带一只走,我们给舅公回信时,舅公那边没有鹰,我们这边的鹰不一定能找到舅公。"

"另一只不是给你们父亲写信用的?"卫青问。

大郎:"我们没事,晚点写信也没关系。"

卫青想一下,"再过三天无论有没有找到匈奴百姓,我都会停下来休息半天,到那时我会给你们写信,试试鹰能不能找到你们。"

"舅公考虑的周到。"三郎没意见。

三天后,鹰飞回来。一直不信鹰也能传信的将士们惊了。得知卫青写信的时候是一个时辰前,除了三郎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卫青走了三天,鹰一个时辰飞回来?嫌鹰每天吃肉的一些人也把三郎的鹰当成宝贝。有人便忍不住说,有飞的这么快的鹰,哪怕他们被匈奴主力围住,也能撑到卫青回来。

三郎一听这话就头疼,叱责对方别乱讲。

说话的人和大郎一样,说他随口一说。然而,两天后的晌午,北风呼呼刮个不停,大郎一行坐下吃饭时,刚坐到地上感觉地在动。

大郎浑身一震,看向三郎,"不会,不会是真的吧?"

"你说呢?!"三郎扔下碗。同样感觉到地动的将士慌忙穿上甲胄。

大郎脸色骤变,"现在怎么办?"

"赶紧给舅公写信,幸亏舅公往回赶了。"三郎瞪一眼大郎,就吩咐道,"所有人听令,投石机在前,弩和弓在中,骑兵在后。"

"三公子——"

三郎从兜里拿出一个东西,面无表情道:"听不听?"

"虎符?!"众人大惊。

三郎:"舅公给我的,都快点。"随手招来两人,"你们去看看匈奴在从哪个方向来的。"

"喏!"先被遇到匈奴吓着,后又被虎符惊着的两名中护军慌忙跳上马,一个往北一个往西。

片刻,往西的中护军回来,"启禀三公子,匈奴从西南方向来的,极有可能是发现大将军,绕过大将军打算往东北逃。"

大郎放开鹰,就问:"有多少人?"

"乌压压一片,少数也得有两万人。"

三郎:"两万人,还好,还好。"

"还好?!"众人大惊。

三郎:"真是两万人,我们就能把他们给灭了。"

"三公子,我们不足七千人。"其中一千多还是驭手和火头军。"

三郎:"我说还好就还好,准备迎战。大兄,我去前面,你在后面教他们用弩。"

几名将军还想说什么,看到三郎的虎符,又见三郎一脸稚气,咬咬牙,觉得三郎儿戏,又不想让三郎误会他们怕匈奴,纷纷抽出刀剑准备应战。

药包刚刚拿出来,三郎就看到远处出现一片黑影。三郎转身对大郎喊,"匈奴离我们十丈的时候放弩和箭,匈奴停下来,我们就放药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