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58 初露马脚

我家个个是皇帝 58 初露马脚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后出身寒微, 很清楚自己某些方面无法和高门贵女相比, 这些年便以夫为天,从不干涉刘彻的事,刘彻爱宠谁宠谁,爱重用谁重用谁。

皇后也知道干涉没用, 陈废后就是最好的例子。安分守己, 从不给刘彻添乱, 皇后才能赢得刘彻尊重。

卫长是皇后生的,皇后很清楚卫长不甚聪明,在卫长要给太子送人时,皇后便把话掰开揉碎了讲给卫长听,便认为卫长会像她这个母亲一样老老实实的。

皇后做梦也没想到卫长不如平阳长公主八面玲珑, 也不如馆陶大长公主拉的下脸,还敢学两位给储君送女人。

送就送, 还让史瑶知道了,连累她被儿媳呛一顿。卫长还和她十分不喜的鄂邑交好……思及种种,皇后又想给卫长一巴掌。

皇后看到卫长左半个脸全红了,深呼吸, 转身走到主位坐下。

卫长忙不迭跟上去, 捂着火辣辣的脸,带着哭腔问道:"母后,儿臣做错了什么?"

"你和我说太子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时, 我是如何同你说的?"皇后反问。

卫长下意识回想,想到:"太子告诉母后了?"

"太子告诉太子妃, 叫太子妃跟我说你以后消停点。"皇后道,"是不是没想到?"

卫长没想到,更想不到的是,"儿臣为太子好啊。"

"太子需要时,你送女人是为太子着想,太子不需要时,你昨日所作所为是给太子添堵。"皇后毫不客气道,"我原以为你不如太子妃聪慧,至少能看清太子现在待太子妃如何。"

卫长嘴巴一动,痛得倒抽一口气,火辣辣的左脸提醒她皇后非常生气,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很是委屈地说:"儿臣见姑母——"

"还敢提你姑母?!"卫长犹豫不决,皇后以为她知错了,没成想她还狡辩,"我和你父皇相识时,陈废后已和你父皇成婚多年,你父皇膝下无子,朝野内外都在传你父皇生不出,淮南王刘安甚至窥觑皇位。你姑母那时的做法是为你父皇排忧解难。

"后来我生下你,直到据儿出生,期间十年之久,平阳长公主有再给你父皇送过人?王夫人正当宠时,你姑母有送过人?"

卫长张了张嘴,发现竟无言以对。

皇后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卫长哪怕是根木头也是她生的,她有责任点醒卫长,"如果昨日宴请太子的人是诸邑或石邑,我也是这样说,但我不会打她们。你可知我为何打你?"

卫长想说不知,忽然想到很久以前皇后对她说的那番话,"太子妃帮过我?"

"你还记得?"皇后面色不渝,"我还以为你忘了。"冷冷中夹杂着浓浓失望,"我希望昨日之事再无下次。否则惹怒太子妃,她整你,别来找我说和。"

卫长想也没想,说道:"儿臣是长公主,太子妃她——"

"长公主到死也只是公主。"皇后见她还没认识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瞬间不想再搭理他,"太子妃不会一直是太子妃。她以后会是皇后,会是皇太后,想处置你有的是机会。"

卫长恍然大悟,随即露出后怕。

"你是不是忘了栾大是怎么死的?"皇后又问。

卫长:"被太子妃害死的。"

皇后冷笑连连,道:"把人偶埋在栾大家中的是你府上的奴隶,缝人偶的人也是你府上的,临摹栾大笔迹的人也是你安排的。

"此事闹出来,太子妃说你跪地求她,她见你可怜才帮你,你认为皇上信谁?是信素来孝顺,和栾大无冤无仇,和你不熟,没必要赌上自己帮你的太子妃。还是信你?"

卫长惊得张大嘴,讷讷道,"母后,我,儿臣,儿臣没想到……"

"太子妃心狠手辣,此话是你说的?"皇后继续问,"你也知道巫蛊害人十分容易,怎么就不怕太子妃故技重施?"

卫长张了张嘴,道:"陈废后——"

"陈废后因用巫术害别人被废。"皇后提醒她,"太子妃用巫术害自己,害她的人直指你,你父皇不杀你,也会把你贬为庶民。你想过吗?"

卫长没想过,哑口无言。

皇后见状,对她更加失望,道:"你认为太子妃帮你陷害栾大,就抓住了太子妃的把柄?你给太子送女人,她奈何不了你?"

"儿臣没这样想。"卫长道。

皇后:"你也没想过太子妃敢整你?太子妃有三个嫡子傍身,得皇上青睐,得太子喜爱,她又没直接陷害栾大,为何要怕你?"

卫长再次无言,犹犹豫豫道:"母后既然知道,当日为何还,还——"

"还赞同太子妃的办法?因为我没想过太子妃帮你,你还敢给她添堵。"皇后道,"论亲疏,你是据儿的女兄,太子妃却是和据儿同床共枕的女人。论尊卑,太子妃是下一任皇后,你只是一个外嫁的公主。谁给你的胆量找太子妃的麻烦?鄂邑吗?"

卫长愣了愣神,反应过来就问:"干鄂邑何事?"

"你府上的舞姬不是鄂邑帮你挑的?"皇后问。

卫长心虚,不敢再说话。

"鄂邑和太子妃不熟,她讨好太子时无需顾忌太子妃,你和她一样?丁义被贬为庶民,鄂邑讨好太子是想给丁义谋个差事。这一点你知道吗?"皇后又问。

卫长也没想到,更加不敢接话。

"我再说一遍,你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惹得太子妃陷害你,不要来找我。"皇后说完,抬抬手,"回去吧。"

卫长没动,"母后……"

"回去。"皇后再次赶人,低着头也不看她。

卫长望着皇后,过了好一会儿,皇后都没有抬头的迹象,不得不转身回府。

史瑶安抚了三个孩子,就命人去皇宫外守着,看到卫长公主出宫再向她禀报。然而,直到午时四刻,史瑶和太子正在用饭的时候,在宫外守着的宦者才来禀报,卫长公主出去了。

太子好奇,道:"女兄进宫了?不对,你为何使人盯着女兄?"

"妾身跟母后说,别让女兄再给殿下送人。"史瑶道,"母后说她会跟女兄说。妾身担心母后哄妾身,才使人盯着。"

太子打量她一番,道:"小心眼。"

"妾身说过自己心眼大吗?"史瑶问道。

太子:"你是太子妃。"

"太子妃也是女人。"史瑶白他一眼,"人都有七情六欲,太子妃也不能免俗。"

太子噎了一下,道:"孤让你一次。"

"谢谢殿下。"史瑶说完,感觉有人看她,扭头一看,"你们仨不吃饭,看什么呢?"

二郎想也没想,道:"母亲和父亲说话,好玩。"

"那母亲和父亲打架,好不好玩?"太子笑眯眯问道。

二郎想一下,道:"不好玩。"

"我以为你还说好玩呢。"史瑶瞪二郎一眼,"你敢说好玩,饭后我和你父亲两人揍你一个。"

二郎心中一凛,慌忙说:"我吃饭呐。"

"别吓唬他。"太子道,"二郎,我给你买的木偶知道怎么玩吗?"

三郎抢先说:"不知道。父亲教我们?"

"行,饭后教你们。"太子买的是提线木偶,饭后就和史瑶排木偶戏给三个孩子看。看了两刻,该睡觉了,太子就停下来哄三个儿子睡觉。

卫长拎不清,史瑶虽然相信皇后会狠狠教训卫长也没敢大意。每次太子晌午不回来,史瑶都会趁太子不注意时问随太子出去的人,太子又去哪儿了。

到了春四月,太子都没去过公主府,史瑶才确定卫长老实了。

四月十七日,上午,史瑶领着三个孩子去给皇后请安。巳时四刻回到长秋殿,史瑶就命匠人做纸。

史瑶会用竹子做纸,三郎不大信,就闹着要去后面看看。闲得无聊的大郎和二郎也挺好奇纸是怎么做出来的,跟着三郎嚷嚷也要去后面。

三个小孩太小,史瑶怕匠人忙的时候一眼没注意到碰着他们,就不准他们去。可三个孩子扯开喉咙装哭,吵得史瑶头痛,只能妥协。不过,史瑶还是让内侍抱着他仨,不准他仨下来。

大郎没见过做纸的,看到匠人拿着一个像筛子一样的东西在水里荡啊荡,过一会儿就拿出来,忍不住问:"这个就是纸?"

"晾干成型了就是纸。"史瑶道。

大郎又问:"何时干啊?"

"今天天好,你父亲回来的时候就该干了。"史瑶道。

三郎知道竹纸是如何做出来的,见匠人的工序和他知道的一模一样,忍不住来回打量史瑶,随后,冲史瑶招招手。

史瑶接过他,三郎趴在史瑶耳边问:"母亲,你上一辈子的家人会做纸?"

"看也看了,回去吗?"史瑶没有回答反而问大郎和二郎。

大郎和二郎看一会儿就不敢兴趣,兄弟俩就点点头,同意回去。

到偏殿史瑶屏退左右,才说:"我以前跟你们说过,我家乡有很多书店,在书店里可以买到教做纸的书。"

"母亲,这个谎话二郎都不信。"三郎道。

二郎点头,奶声道:"对的,母亲,我不信的。"

"笨!"大郎瞥一眼二郎,就看向史瑶,"书上有写,那岂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

史瑶:"你说的对。不过呢,做纸要很多道工序,还要工匠,达官贵人家中奴仆成群,自己做纸自己用也不合算。"

"母亲说得对。"三郎说着,突然想到,"母亲说的是书是《天工开物》吗?"

史瑶笑道:"不是。"

"《天工开物》是什么啊?"二郎跟着问。

三郎心中一动,看向大郎,见他也好奇,眼珠一转,问道:"大郎也不知道?"

"我,我该知,不对,我知不知道干你何事?"大郎道。

三郎笑道:"和我没关系,不过,你不知道,那过不了多久,我就知道你是谁了。"

"谁呀?"史瑶好奇。

二郎眼巴巴看着三郎,"快说。"

"现在还不知道。"三郎道。

二郎很是失望,嫌弃三郎:"我还以为,你猜出来了。"转向史瑶,"母亲,孩儿想听母亲家乡。

"母亲继续说,孩儿不会再打断母亲。"难得史瑶松口,三郎就把大郎的事先放下。

大郎可以肯定三郎上辈子比他晚出生。三郎不说他是谁,大郎可以肯定自己这辈子也猜不出来,也乐意三郎转移话题,"母亲,说啊。"

史瑶笑道:"我的家乡和这里差别太大,没法说啊。"

"比如呢?"大郎问道。

史瑶:"在我家乡稍稍有点钱的百姓都能买得起,一个时辰行三四百里的车。"

"三四百里?一个时辰?"大郎不敢置信瞪大眼,"母亲在说笑吗?比千里马还要快啊。"

史瑶笑道:"真的。除了西南地区,山高路难修,其他地方的道路都是一马平川,包括乡间的路,比驰道还平整。"

"母亲,别说了,孩儿不想听了。"三郎连忙说道。

二郎歪头看着三郎,疑惑不解:"为啥啊?我想听,三郎。"

"你想挨揍吗?"大郎问。

二郎浑身一僵,跑到史瑶怀里,就说:"你揍我吧。"

"你应当躲在父亲怀里。"三郎提醒他,"母亲不会帮你的。"

二郎猛地想起,是的,母亲谁也不帮。连忙说,"大郎,不准打我,等父亲回来。"

"父亲回来了。"太子道,"又怎么了?"

太子见正殿没人,偏殿门口站着好几个宫女和宦官,就知道母子四人又在偏殿里,便大步走过来。

二郎眼中一亮,跑向门口,"父亲,父亲,大郎打我。"

"大郎为何总喜欢打你?"太子也是奇了怪了,"每次我回来,只要你们仨醒着,都是大郎打你。二郎,可以和我说说为何么?"

二郎想一下,道:"大郎不敢打三郎。"

"这是个理由。"太子又问,"大郎为何不敢打三郎?你比三郎还大一点呢。"

二郎看向大郎,不好说他总招惹大郎,也不想承认他没三郎聪明,大郎总嫌他笨,"因为,因为大郎打我,我不打大郎。"

"所以大郎见你好欺负,就只欺负你是不是?"

二郎晃一下脑袋,"父亲说得对。"

"别和他说了。"史瑶笑道,"这次真不怪大郎,怪他自己。"随即把二郎叫大郎打他的话说一遍,"殿下没出去?"

太子把二郎放下,道:"没有。刚刚在长信宫。

"那咱们去后面。"史瑶道,"后面正在做纸。"

太子颔首,道:"过去看看。你们仨就别去了。"

三个小孩看过了,这次非常乖,不约而同地点头。

史瑶和太子前脚出去,三郎就坐到大郎对面,笑眯眯看着他,"大兄知道唐和宋吧?"

"我知道唐。"大郎道,"不知宋。"

二郎忙说:"我知道欸。"

"二哥别打岔。"三郎对二郎的身份不感兴趣,主要因为二郎好骗,三言两语就能套出来,别有深意地说,"大兄是唐朝的皇帝吗?"

二郎睁大眼,猛然看向大郎,"大兄也是皇帝?"

"也是皇帝?"三郎正想开口叫他闭嘴,猛地咽回去,转向二郎不敢置信,"你也是皇帝?"

大郎也惊得睁大眼,上上下下打量二郎一番,诧异道:"就你这样还当过皇帝?"

"我,不告诉你们。"二郎坐远一点。

三郎看一眼二郎,笑了笑对大郎说,"他以前多半是个昏君。"

"你才是昏君!"二郎脱口而出,鼓着小脸很是生气。

三郎笑了,道:"实不相瞒,我不是昏君。"

"你也是皇帝?!"大郎和二郎异口同声。

三郎点头,笑嘻嘻道:"没想到吧?我也没想到,咱们的母亲太厉害了。"

大郎和二郎相视一眼,看出彼此眼中的意外。大郎就问三郎,"你何时投胎的?"

"出生当天才醒。"三郎也没瞒着两位兄长,"我感觉自己睡了很久。你们呢?"

二郎皱眉:"我好像也是哦。"

"你还是别好像了。"三郎看向大郎,"你说。"

大郎没开口,点了点头。

"那你上辈子是谁?"三郎冷不丁问。

大郎正想说,话到嘴边慌忙咽回去:"你猜。"

"对啊,你猜。"二郎跟着说。

三郎皱眉道:"二哥,你可以先不说话吗?"

"我——"二郎想说好,一见三郎瞪他,哼一声,"你可以说,我为何不能说?我偏要说。"

三郎抡起胳膊,道:"信不信我揍你?"

"大兄帮我?"二郎不傻,看出大郎不想承认,三郎偏偏想知道,就猜大郎一定很想揍三郎。

大郎乐了,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个弟弟挺好,"我帮你。"

"三郎,你打我吧。"二郎跑到帮手后面说。

三郎咬咬牙,指着他说:"以后大郎欺负我,我不帮你。"

"我不欺负你。"大郎道,"三郎打你,我打他。"

二郎抬起下巴,很是欠揍的说道,"不让你帮我。"

"我记住了。"三郎指着他说,"你最好也记住。"

二郎想也没想,很是干脆的点头。

三郎顿时觉得呼吸不畅,问二郎:"你不想知道大郎上辈子是谁?"

"母亲说,不管我们上辈子是谁。"二郎停顿一下,缓口气,"这辈子是母亲的儿子。"

大郎也不想总想起上辈子的事,就说:"知道我们上辈子是谁又如何?你还能送我们回去啊。"

三郎不能。

"既然回不去,不如想想怎么收拾李家人。"大郎道。

二郎很好奇,趴在大郎背上问道:"为何要收拾李家人啊?"

"历史上记载,再过几年祖父会任命李姬的长兄李广利——"大郎说着,突然想到一件事,看向三郎,三郎也正看向他,兄弟俩异口同声,"卫青!"

二郎勾头看看长兄,又抬头看了看小弟,眉头紧锁,"你俩在说什么啊?父亲的舅父认识,那个李广利?"

大郎没理二郎,问三郎:"你知道吗?"

"好像是元封五年。"三郎道,"具体是何时,我记不清了。"

大郎:"连这点小事都能记住,还懂农事,看来你上辈子不是昏君。"

"是明君?"二郎好奇道。

大郎:"即便称不上明君,也是个勤政爱民,无大过的皇帝。是吗?老三。"

"先说正事。"三郎掰手指算一下,"离现在还有五年。我隐隐记得卫青病了很久才走。"

二郎这次听懂了,"父亲的舅父要死了?"

"那就是说再过三年,他会生一场大病?"大郎皱眉,"也有可能小病不断,三年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直到元封五年起不来?"

三郎:"我认为是身体越来越差。"

"那该怎么办啊?"二郎不太懂,也知道卫青不能死这么早,至少得等他们长大,"我们不是太医欸。"

大郎听二郎这么一说,也忍不住叹气,看了看两个弟弟,"你们怎么也是皇帝啊。"

"我也不想的。"二郎道。

三郎笑了,道:"你俩先别急。我虽不是太医,以前却开过药,也修改过太医的药方,疗效比太医的还要好。还有——"

"三郎真厉害。"二郎惊叹,"你懂得好多啊。"

三郎很是无奈,道:"能容我把话说完么?二哥。"

"三郎你说吧。"二郎捂住嘴巴。

三郎:"我认为药补不如食补。过几天我会把还记得的食补方子告诉母亲,哪天大将军病了,就让父亲给他。"

"别逞强。"大郎道,"不会也没事,咱们再想别的法子。"

三郎:"我真会。卫青手里的虎符虽然在祖父那儿,平时无法调兵,真到逼不得已时,没有虎符卫青也能调兵,前提他得活着。"

"因为他是大将军吗?"二郎好奇道。

大郎:"你可算聪明一次。"

二郎朝他脸上拧一把。

大郎倒抽一口气,就去掰他的手。

二郎下意识闪躲,小腿一软,直直地往地上摔,下意识抓东西,抓住大郎的衣裳。

太子和史瑶进来就看到两个儿子滚作一团。太子不禁扶额,"这才多久,你们又打起来了。"

两小孩浑身一僵,慌忙爬起来。

"母亲,纸做好了吗?"三郎转移话题。

太子走到大郎和二郎身边检查一遍,见没伤着彼此才放心,"做出来十张。你母亲说咱们用过午饭纸就干了。"

"还没做饭吗?"三郎下意识看一眼墙边的漏刻。

史瑶:"刚才我已吩咐下去,正在做了。去正殿吗?"看向太子问。

"去吧。"太子道,"你们已经搬去永寿殿,偏殿里的榻也用不着,明日孤就令人把榻移出去。"

大郎忙问:"我们下午睡哪儿?"

"回永寿殿。"太子道,"各睡各的,我看你们怎么打架。"

史瑶拽一下太子的胳膊,"好啦。这才刚开始,你就受不了。再过两年他们跑出去闹,闹得整个皇宫鸡犬不宁,人仰马翻,你还不得气晕过去。"

"母亲,宫里没有鸡和犬。"三郎提醒道。

史瑶呼吸一窒,转向三郎,"我打比方也不行啊。"

"没有就没有啊。"三郎不想睡个午觉还去永寿殿,故意装作不懂。

二郎跟着说:"母亲,我也没见过鸡和狗。"

"那我明日就养一窝鸡一群狗。"史瑶扫一眼三个儿子,道,"再送给你祖父和祖母,三个叔父几只,你们意下如何?"

大郎眨一下眼,道:"我喜欢狗,母亲养吧。"

三郎看向大郎,想提醒他,一看大郎一脸无辜,眼珠一转,道:"母亲,我喜欢大公鸡,母亲要养大公鸡啊。"

"我说真的。"史瑶道。

大郎:"母亲,我喜欢狗。"

史瑶看向太子,怎么办?

太子笑道:"喜欢咱们明日就养。"

翌日上午,长秋殿多出两个窝。下午,位于旮旯里的两个窝里多出两条三四个月大的狗,和五只大公鸡。

当天夜里,史瑶惊坐起。

太子揉着额角,道:"你也醒了?"

"你也醒了?"史瑶愣了愣神,反应过来扭头看去,太子双眼清明,"你,殿下何时时候醒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