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68 狗嫌猫厌

我家个个是皇帝 68 狗嫌猫厌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彻气结, 看向二郎, 二郎也在看他,一脸"我没说错,祖父你就小气"的模样,让刘彻火大的想揍人, "对, 吾很小气。"

二郎傻眼了, 不禁眨一下眼,他听到了什么?当皇帝的人承认自己小气?

刘彻有点破罐子破摔,一见二郎无言以对,顿时乐开怀,"你们就老老实实呆在宫里。实在想出去玩, 叫三个叔父带你们去东市和西市。"

刘彻出长安巡边陲,需太子代理朝政。刘彻不想也知道他走后太子得有多忙, 才没提让太子领他们出宫。不是真小孩的大郎和三郎也能想到这一点。三郎先开口说,"叔父不出城。"

"你们还想出城?"刘彻惊讶,"你们才几岁?"

二郎:"城里不好玩啊。"

"我们去好多次。"大郎接着说。

三郎补充道,"休沐日都去。"

"那也只能在城内玩。"刘彻道, "你们现在听话, 过两年你们大了,我领你们出去。"

二郎不信他,"真的吗?"

"朕是皇帝, 一言九鼎。"刘彻道。

二郎心想,你是皇帝, 我才不信你。过几日你说你没讲过,我也不能把你怎么着。扭头找三郎帮忙,看到角落里的笔墨纸砚,眼中一亮,爬到角落里,抱着纸和笔,"祖父,写吧。"

"写,写什么?"刘彻愣了愣神,不明所以。

二郎理所当然道:"我们这次听话,祖父下次出去带我们啊。"

刘彻气乐了:"我生气了啊。二郎。"

"祖父不敢写吗?"二郎睁大双眼看着刘彻,不给刘彻说话的机会,又说,"原来祖父小气又胆小啊。"

刘彻扬起巴掌,吓唬他,"我真生气了。"

"我也生气了。"二郎不止一次听史瑶和皇后提到刘彻喜欢他们兄弟三人,而二郎也能感觉出刘彻很喜欢他们,才不信刘彻会打他,"我要哭了哦。"

刘彻"扑哧"笑喷,他跟一个小孩争什么劲,"吾还有事,你们是随我回未央宫,还是在这里?

"我们在这里,不和小气又胆小的祖父回去。"二郎见刘彻转移话题,而他兄和他弟也没给他使眼色——别说了。二郎大着胆子说,"祖父,你走吧。"

刘彻捏捏二郎的小脸,"激将法对吾没用。吾真走了啊。"看向大郎和三郎。

大郎认真道:"要我们送送祖父吗?"

刘彻忍俊不禁,笑着说:"谢谢大郎,不用了。"

"祖父明天见。"二郎开口说。

起身往外走的刘彻踉跄了一下,回头瞪一眼二郎,"吾明天不想见你。"说完越过屏风,消失在三个小孩视线里。

二郎仗着屋里只有他仨,嘀咕道:"祖父真小气。"

"你也不看看你多大。"大郎道,"他巡边陲又不是游山玩水,不可能让咱们去。"

二郎不懂了,"那你刚才还说?"

"我们真想出去。"三郎道,"我以为他会心软,没想到他没法和父亲比。我们要是这样求父亲,父亲早就同意了。"

二郎好奇道:"南蛮不是以前的江南吗?祖父去南蛮,不正是游山玩水?"

"南蛮和你知道的江南完全不一样。"三郎道,"你知道的江南是因为宋朝皇帝南下,把南边修的很好。我感觉现在的南蛮北夷连一条像样的官道也没有。"

大郎:"有的。秦始皇巡天下时修的驰道。"

"那是一百多年以前了,许多驰道早在楚汉相争时就毁了。"三郎道,"哪怕南蛮的官吏知道祖父过去,提前修路,也只是把泥路修平整,遇到雨天寸步难行。"

大郎忘了天有不测风云,"你说得对,不去也挺好。"说着,突然想到,"母亲说她家乡的车一个时辰行三四百里,是不是路也和这边不一样?"

"不一样。"大郎和三郎齐刷刷看向他。二郎吓一跳,"干么这样看我啊?车比我们知道的好,路肯定比这边的要好。"

三郎笑了,"阿兄越来越聪明了。"

"说得好像我以前是个傻子似的。"二郎冲他俩皱皱鼻子,"我要上去睡觉,你俩睡不睡?"

三郎:"不睡。我要去前面,你俩去不去?"

"去问母亲晌午吃什么吗?"二郎问道。

三郎:"当然不是。你饿了?"

"有一点。"二郎怕大郎笑他,"只有一点点哦。"

三郎站起来,道,"那咱们走吧。"

今日天好,早两日还未化的雪今日全化了,屋顶上的雪水打湿了地面,三个小孩也没逞强自己走。由内侍抱着他们,到长秋殿门口见有两辆马车,三郎忙喊内侍停一下,问身侧的大郎,"大兄,今日有客?"

"没有。"大郎道,"我没听到父亲、母亲说今天有人来。"

当值的禁卫听到,笑着说:"启禀三位皇孙,太子妃宫里今日无客。这两辆车是党帛和翟砚赶进来的。车上装了八袋东西,他俩此时还在殿内。"

二郎拍拍抱着他的宦者的肩膀,"我们快进去看看。"

内侍加快步伐,片刻,三个小孩看到廊檐下堆着七个大麻袋,门框边还有一个麻袋。二郎还未走近就大声问:"母亲,那是什么啊?"

"花生。"史瑶道。

大郎和三郎齐声问:"全是花生?!"

"全是花生。"史瑶话音落下,两个厨子又把他们吃烤肉的方形铁炉拎出来。在殿内伺候的阮书和闵画接过去,把铁炉放在正中间。

爱吃烤肉的三郎忙问:"母亲,今日还吃烤肉和暖锅子?"

"不吃。"史瑶道,"休沐日再吃。"

二郎算一下,苦着脸说:"还有好几天呢。"

"你们是母亲,我是母亲?"史瑶问道。

二郎抿抿嘴,让内侍放他下来,走到史瑶面前才问,"母亲把炉子搬出来烤火吗?"

"我发现你现在说话学会拐弯抹角了,二郎,厉害哟。"史瑶嘴上夸赞,眼睛却瞪着他。

二郎眨眨眼,指着大郎说:"阿兄教的。"

"你又想挨揍了是不是?"大郎瞪他一眼,就对史瑶说,"三郎教的。"

史瑶嗤一声:"你们兄弟三人相互推脱,我就拿你们没办法了?改天我腾出手来把你们挨个揍一顿。"

"父亲——"

史瑶:"自然是等你父亲不在宫中的时候。二郎,怕不怕?"

二郎想说不怕,又不敢说,"母亲,我饿了。"

"刚夸你有出息。"大郎瞥他一眼,脱掉靴走进去,发现铁炉旁边有一盆花生,试着问,"母亲想烤花生?"

史瑶笑道:"是呀。都过来吧,小崽子们。"

试图自己翻过门槛的三郎险些一脑袋栽下去,大声道,"母亲,我们不是小崽子!"

"那你们是大崽子?"史瑶又问。

二郎险些摔倒在大郎身上,"母亲还是喊小崽子吧。"

史瑶乐了,"小崽子们想吃烤花生吗?"

"好吃就想吃。"二郎道。

史瑶牵着三郎走过去,捏捏二郎的小脸,"我做的有不好吃的吗?"

"母亲是人不是神,肯定有不好吃的啊。"二郎道。

大郎睨了他一眼,"说你笨还不高兴。母亲做的都好吃。"二郎正想反驳,又听到,"不好吃也要说好吃。下次母亲再做那个不好吃的,我们不吃就行了。"

"大皇孙好聪明啊。"正在烧炭的阮书忍不住赞叹。

史瑶想生气又想笑,"大郎这张嘴巴,以后能把我和你父亲哄的晕头转向。"

"母亲,孩儿和你说,只要大兄愿意,很会哄人的。"三郎说着话,别有深意地看一眼大郎。

大郎瞥一眼三郎,"不如阿弟。"

史瑶笑了笑,抓一把花生放在炉子上,坐下后接过闵画递来的箸,"闵画,去拿两个干净的盘,再去拿几张干净的纸。"

"母亲要给谁送去?"三郎靠在史瑶的肩膀问。

史瑶:"给你父亲啊。"

"长信宫除了父亲还有谁?"三郎好奇道。

史瑶摇摇头,道:"我不知道。应该是以前教过你父亲的几个老师。"

"那孩儿给父亲送过去?"三郎主动请缨。

史瑶扭头打量他一番,"你老老实实呆着,哪也不准去。"

"那孩儿可以去吗?"大郎问。

史瑶:"为何这样问?是觉得你比三郎早出生三刻吗?"

阮书又忍不住笑了,怕大郎生气,低着头抿嘴偷笑。

坐在席上的大郎比跪坐在席上的阮书矮很多,哪怕阮书低着头,大郎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母亲,你说话很难听,孩儿要告诉父亲。"

"我是你母亲,你不乖,我说你几句也不行?"史瑶反问,"信不信我告诉你父亲,你不听我的话。"

大郎相信史瑶干得出,他这个母亲犯傻的时候跟缺心眼似的,聪明的时候又像个人精,猜不透她的心思。大郎不敢跟她对着干,"母亲,花生熟了吗?"

"熟了。"炉子搬进来就已经很热,花生壳又薄,史瑶挑几个变色的放盘子里,叫闵画给大郎拨开。

大郎接过来塞嘴里,忍不住"咦"一声,"和煮花生不一样?"

"好吃吗?好吃吗?"二郎忙问。

大郎手里还有两粒,直接塞他嘴里,"自己尝尝。"

"母亲,我还要。"二郎咽下去就说。

史瑶:"晌午有排骨和鸽子汤。"

"那我再吃几个就不吃了。"二郎连忙说,"阮书,再给我剥,剥四个吧。"

平时史瑶都把伺候的人赶出去,这还是三个小孩说话利索后,阮书第一次在殿内伺候,有些明白史瑶为何把她们赶出去。

她们如果在旁边,可能会一直想笑,而且还得笑出声。阮书故意问,"四个够吗?"

"五个也行吧。"二郎说着话看一眼史瑶。

史瑶没看他,感觉到了,"不要看我,我没法替你吃。"

"那还是四个吧。"二郎犹豫一下说道。

大郎又想骂他:"你吃十个花生,到吃饭的时候也没了。"怕他不懂,又说,"我们午时四刻吃饭。"

"还有半个多时辰啊。"二郎反应过来,吃了十多个花生才停。

三郎也没敢吃多,吃了六七个就问,"母亲,花生哪来的?"

"我以前说过咱们一直没找到花生,有可能是被人留作种子种下。"史瑶道,"果然不出所料,你父亲送你们去未央宫时,有禁卫来报,宫外有个人找闻笔。

"闻笔过去才知道,那人以前是你舅公府上的家奴,你父亲就是托他买花生。他按白面的价买了几袋,问闻笔何时去拉。"

二郎忍不住说:"那些人好聪明啊。"

"是很聪明。"史瑶道,"闻笔说可能还有,我给闻笔拿一笔钱,让那人继续买。"

三郎:"廊檐下那些足够明年种的。"

"买来留咱们自己吃。"史瑶道,"再试试能不能榨出油。"说着,突然想到,"你祖父呢?"

二郎:"祖父早回未央宫了。"

史瑶也没问什么时候回去的,吩咐闻笔给刘彻送一大袋,给皇后送一小袋,也别差太多。而她吩咐妥当,前去长信宫送花生的莘墨也回来了。

"书房里有几个人?"史瑶问。

莘墨站在门外道:"算上殿下有六个人。奴婢把花生送过去,殿下还说,他正好饿了。"

"行,我知道了。"史瑶微微颔首,就让他退下。

大郎好奇道:"母亲不问问有哪些人?"

"知道又见不到,不如不知。"史瑶道,"再说了,我又不懂朝堂之事,只知道一点帮不上什么忙,指不定还会给你父亲添乱。"

大郎心中微微惊讶,他上辈子的母亲也善妒,他起初以为史瑶也和他上辈子的母亲一模一样,不但把他父亲管的死死的,还掺和朝堂之事。想说什么,一看阮书和闵画还在,大郎倏然住口,问二郎还吃不吃花生。

二郎想吃,又惦记着排骨和鸽子汤,摇摇头,"不吃啦。母亲,我想吃饺子。"

"煎饺吃不吃?"史瑶问。

大郎:"饺子还可以煎着吃?"

"可以。"史瑶道,"不过宫里没有平底锅。"抬头看一眼漏刻,见离吃饭尚早,就让宦者把笔墨纸砚拿过来,她画一个平底锅给闻笔,让闻笔安排下去。

方几上的笔墨纸砚收起来,杜琴也来禀告饭好了。

史瑶见太子还没来,就令杜琴先把饭菜放锅里。又过两刻,未时了,太子才出现。

杜琴站在廊檐下,一看太子过来,立刻命宫人去盛菜。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打老虎。太子听史瑶说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整日不是羊肉汤就是乌鸡汤、鸽子汤,太子也没觉得烦。反正史瑶为他好,让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史瑶最喜欢太子这点,哪怕觉得乌鸡肉不好吃,鸽子汤不好喝,也面不改色吃下去喝下去。今天也是,史瑶见太子眼皮都没眨一下,把一碗鸽子汤喝了又吃一只鸽子,就给他夹一块排骨,"殿下尝尝这个。"

太子张嘴咬掉,眼中一亮,"咦,这是什么味?"

"这个是橙汁排骨。"史瑶给三个儿子各夹一块,"你们也尝尝。"

太子问道:"长沙那边送来的橙?"

"是呀。"殿内只有一家五口,史瑶放心说,"妾身见汁水很多,就让厨子试试,试了三遍才做成。"

太子扭头打量她一番,"你整天只想着吃也挺好的。"

"不说妾身只会吃了?"史瑶有些意外。

太子:"先前你令莘墨给孤送花生,孤的那几个老师吃了没说好吃,倒是夸你很是贤惠。"

"贤惠?"史瑶挑挑眉,"没说妾身善妒?"

太子又夹一块,险些被排骨呛着,咽下去才说,"有孤在你前面挡着,他们哪敢说你。二郎,不会用箸就用叉,不准用手抓。"

"排骨太小,叉不到。"二郎又伸手捏一块。

太子:"你手上全是油。"

"洗洗就没啦。"二郎毫不在意。

太子:"让孤看到你往身上蹭,孤打你屁股!"

"不,不会的。"二郎正想往身上蹭,吓得哆嗦了一下,"阿弟,你的汗巾给我。"

兄弟三人的方几连在一块,大郎扭头看到他手上脏的不能看,抓起他右手擦干净,"用左手吃,别用右手。"

"谢谢阿兄。"二郎咧嘴笑笑,"左手拿一块排骨,右手拿起勺喝粥。

太子见状,简直没眼看,"这孩子怎么越来越皮实。孤记得小时候挺乖的。"

史瑶心想,初来乍到,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先当鹌鹑,看清形势再慢慢露出真面目。随即又想到三个孩子和她不一样,她看过穿越电视剧,看过重生小说,三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死了睁开眼带着记忆投胎了,又都活在信鬼神的年代,肯定比她会装,怕被别人发现。

这些话不能说。史瑶道:"孩子大了,以后会越来越皮。再过两年连猫狗都嫌他们。"然而,没用两年,一年多一点,元封三年,夏六月,刘彻前往甘泉宫避暑,三个小孩躲在车舆内,刘彻上车才发现他仨。

刘彻喜欢长得好看的人,三个大孙子如今六岁,没长歪还越来越好看,大郎和二郎和太子小时候一样,三郎很像史瑶,很得刘彻喜欢。

六月七日这一天,向来喜欢他仨的刘彻想把他仨踢下去,"你们怎么上来的?"

"爬上来的啊。"二郎故意问,"不然还能怎么上?飞吗?祖父,我不会飞欸。"

刘彻:"你给我闭嘴。大郎,朕以为你稳重,没想到你跟着二郎胡闹。"

"孙儿舍不得祖父也是胡闹?"大郎两年前还不好意思说这些话。有个会撒娇的弟弟天天在他耳边说个不停,大郎都快忘了他上辈子死的时候都快五十了,"祖父这样说,孙儿会很难过的。"

刘彻毫不客气地说:"难过你倒是哭啊。"

大郎噎住了。

刘彻气得胸口一起一伏,"你们父亲和母亲知道吗?"

"不知道的。"二郎道,"我们给母亲留信了。"

刘彻扬起巴掌。

二郎吓得躲到三郎身后。三郎闭上眼,道:"祖父打孙儿能消气,祖父就打吧。"

刘彻朝他脸上拧一把,愤愤道:"朕早晚会被你们几个给气死。"

"孙儿自打出生就没出过长安,孙儿真想去城外看看。"大郎道,"父亲说上林苑有种胡麻,有种花生,还有好几个做油的作坊,还有祖父给父亲建的博望苑,很多很多,孙儿实在忍不住,才和两个弟弟偷偷上祖父的车。"

刘彻明知道三个小孩想出去玩,见大郎说得这么可怜,也不舍得怪他们。以前刘彻都对太子狠不下心,对三个孙儿更狠不下来,"朕最后问你们一句,你们如实回答,朕就不令人送你们回去。"

"祖父尽管说。"三郎道,"孙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彻:"少说好听的糊弄朕。朕问你们,真是你们自己上来的?"

"是的。"三郎道。

刘彻:"朕的车很高,你们是如何爬上来的?"

"这个啊。"二郎道,"祖父,孙儿刚刚做好的东西。"说着话转身抱块木板。刘彻正想开口训三人,看到二郎用手一拉,木板现出原形,是个可以折叠的木梯。

刘彻不禁睁大眼,伸手夺过来,吃惊道:"这是你们做的?"

"我们想的,木匠做的。"二郎很得意,"祖父,孙儿厉害吧。"

刘彻打量一番,十分郑重的问:"老实告诉朕,是你们仨谁的主意。"

"孙儿可以和祖父去甘泉宫吗?"二郎问。

刘彻顿时知道是二郎,颇为惊讶又觉得理所应当。他还记得一年多以前,三个孩子拉他去永寿殿,他不甚喜欢那个大床,二郎很是失望,他当时就在想,爬梯和滑梯可能是二郎一个人的主意,和另外两个孙儿没关系。

"可以去。"刘彻点头道。

二郎:"孙儿的主意。"

"你为何会想到这个?"刘彻问。

三郎:"孙儿想偷偷跟上祖父,又想到祖父宫里的人不会听孙儿的,那孙儿只能自己上去。祖父上马车的杌子对孙儿来说太矮,孙儿就打算自己做。"

"如果做梯,孙儿出了永寿殿,永寿殿的人就会向母亲禀报。"大郎补充道,"二郎就想到了可以折叠起来,别人看不出来的梯子。"

刘彻哼笑一声,没好气道:"你们仨是真长大了。谁给你们做的?"

"宫里的木匠。"二郎道,"孙儿还小,不会自己做。"

刘彻:"你幸亏不会自己做,你自己会做,你还不上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