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80 三郎看病

我家个个是皇帝 80 三郎看病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太子很是意外, 道:"你们仨居然打的这个主意。"

平阳长公主在一旁看得好奇, "太子事先不知?"

"他仨跟孤说许久不见舅父,想来看望舅父。"太子敲敲大郎的额头,"不但瞒着孤,连你母亲也瞒, 你是真长大了。"

大郎摸摸额头, 仰头冲太子笑笑, "父亲,孩儿只喜欢舅公。"

"你舅公年龄大了,平时还有许多事务,没空教你们。"太子捏捏大郎的小脸,"说什么只喜欢舅公, 是不是听别人说舅公以前领兵打仗很厉害?"

大郎:"对啊。孩儿要学当然是跟最厉害的人学。舅公是大汉最厉害的人,还是孩儿的舅公, 为何要找别人么?"

"这话在理。"平阳长公主见大郎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比别人恭维她还要高兴,"兵法谋略枯燥,骑射辛苦, 你们知道吗?"

大郎和三郎齐声道:"知道。"

二郎扯一下太子宽大的衣袖, 弱弱地说:"孩儿也知道,孩儿可以不学吗?"

偌大的正堂陡然变得异常安静。这种寂静让二郎下意识抓住太子的手。太子低头看去,见二郎眼中有些害怕, "兵法可以不学,骑射必须要练。不想以后大郎和三郎去打猎, 你牵着马跟在后面捡猎物吧?"

"不想。"二郎不假思索道道,"孩儿就学骑射吧。"

太子不吝夸赞:"二郎真乖。"

"据儿真让我教他们?"卫青忙问。

大郎抓住太子的另一只手,仰头望着卫青,像个小大人般说道:"舅公说错了。我们想请舅公教我们。父亲没空教我们,我们也不是为父亲学的,找谁教跟谁学我们说的算。"

"按照你说的,你父亲说的不算?"平阳长公主故意问。

三郎接道:"姑婆,父亲找个我们不喜欢的人教我们,我们不学,父亲也拿我们没办法啊。"

"不怕你父亲揍你们啊?"平阳长公主以前见过三个小孩不少次,没跟三个孩子聊过,今天是第一次听他们说这么多。即便知道太子疼孩子,也知道三个小孩早慧,也没想到习武这么大的事,也敢自己做主。

三郎:"怕啊。父亲又不能天天揍我们。"

"别看他们一个个才七岁,主意大着呢。"太子没生气,还笑着说,"也不知别人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

卫青换只手抱三郎,看一眼三郎对太子说:"阿伉的长子比他仨大一岁,我听那孩子说话,倒像是比他们小两三岁。"

"我们聪明啊。"三郎道,"祖父说我们比所有小孩都聪明。"

太子乐了,"舅父,听见了吧。你不答应,他们下一句就是去找父皇。"

"是的。"大郎道,"父亲不同意,我们回去就去找祖父。"

卫青有些惊讶,"你真想过?"

大郎点头,"不可以吗?祖父是我们的祖父,又不是别人的祖父,我们去求祖父,没什么不对吧,父亲。"

"没有。"太子轻轻拍拍长子的后脑勺,"舅父能抽出空吗?"

卫青:"我下午有空。"

"正好。"大郎大喜,"我们上午要跟老师学文。"

平阳长公主问道:"下午不学?"

"下午也要……"大郎迟疑片刻,望着太子,"单数习武,其他时候和老师学文,父亲?"

太子:"一三五七九这种时候习武?"

"对的。父亲,可以吗?"大郎问。

太子:"你都决定了还问我,我不同意呢?"

"那就双数日习武。"大郎接的飞快。

卫青顿时忍俊不禁。平阳长公主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着,"这孩子怎么这么有趣啊。"

"他平时没这么多话。"太子道,"平日里都是二郎说,三郎偶尔接一句,他安安静静的听。看来大郎很喜欢兵法谋略和骑射啊。"

大郎:"孩儿喜欢。孩儿以后要为大汉开疆拓土。"

"谁治理国事?"平阳长公主看一眼太子,见太子嘴角含笑看着大郎,才出声问道。

三郎:"四郎啊。"

"四,四郎?"平阳长公主好奇,"哪来的——等等,太子妃又有了?"

太子笑道:"没有的事。他们仨天天盼着有个弟弟,也有可能老天见孤已有三个嫡子,认为很多了,太子妃的肚子一直没动静。"

"让太医看过吗?"卫青关心道。

平阳长公主眉头微蹙,道:"仲卿问错了。太子,听你的意思大郎不会是皇太孙?"

大郎心想,我要当皇太孙,三郎个小老家伙会跟我争。忽然心中一动,三郎不要太孙之位,不会是怕他和三郎争,才在一开始就说不要当太孙吧?大郎看一眼卫青怀里的小孩,感觉自己真相了,"为何要当太孙?父亲当太子,哪儿都不能去。不当太孙,像四叔父想去哪儿去哪儿玩,不好吗?"

平阳长公主一辈子都在琢磨如何讨好她的皇帝弟弟,为自己和子孙谋福。大郎作为长子嫡孙,太孙之位本是他的,他却弃之如敝屐,平阳长公主被问住了,"太孙以后是皇帝。"

大郎心说,谁没当过皇帝啊。当上皇帝又如何,不兢兢业业,照样会被手下人干掉,"皇帝怎么了?"

"皇帝可以掌天下权。"太子道。

大郎瘪瘪嘴,嗤一声道,"才不是呢。"

"怎么不是了?"卫青也来了兴趣。

三郎掰着手指说:"皇帝固然好,想当个好皇帝会很累很累。不好好当皇帝,百姓和史官都会骂,太昏庸了还会像秦二世一样丢掉性命。"突然停顿一下,往四周看了看,见没外人,小声说,"我听过有人骂祖父,可难听了。"

"你在哪儿听到的?"太子忙问。

三郎想一下,道:"东市和西市。我们和祖父出去玩的时候,也听到有人说祖父是暴君。"

"你祖父也听见了?"平阳长公主忙问。

二郎看看他兄,又看了看他弟,他怎么不知道。

三郎眨一下眼,说道:"祖父没听见。祖父听见一准很生气。可是生气也没用啊。母亲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卫青眼中闪过讶异,看向太子,见他也很意外,"这些都是太子妃教的?"

"是的。"三个小孩的老师有十个胆子也不敢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母亲还说什么了?"

史瑶没说过,三郎适可而止,摇了摇头,"好像没了,又好像有,孩儿不记得了。"

"太子妃怎么跟你们说这些话啊。"平阳长公主极其不赞同。

太子:"太子妃大概想告诉他们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吧。他们仨这么小就知道皇帝身上的担子,长大后想当太孙,日后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太子说的很对。"卫青看着怀里的小孩,"太子妃把他们教的很好。"

太子:"他仨异常聪慧,太子妃在教他们的时候不敢大意。兴许是因为这点,才把他们仨教的不像小孩。"

"我们是小孩。"二郎说着话又扯一下太子。

太子摸摸他的头,笑道:"是是,你们是小孩。舅父,他仨的事,你看何时有空?"

"过了八月十五,等郭昌去朔方。"卫青道。

太子挑挑眉,问道:"舅父知道郭昌何时出发?"

"二十几日。"卫青是大将军,也是大司马,代太尉之权掌天下军事,"具体到哪一天出去,皇上还没定。据儿有事?"

太子:"有点小事,跟郭昌没关系。"看了看日头,又继续说,"天色不早了,孤领他仨回去了。"

"吃过午饭再走吧。"平阳长公主道。

太子看向三个儿子:"你们呢?"

"好啊。"三郎道,"孩儿想跟舅公下棋。"

大郎忙说:"还有我。"

"我也要。"二郎对下棋不感兴趣,他对和卫青下棋感兴趣。二郎以前听过"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诗,听他上辈子的奶姆说龙城飞将是李广。这辈子才知道李广都不知道龙城在哪儿,下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和李广没有任何关系,反倒是历史上卫青的墓似阴山。

这些自然是听大郎和三郎说的。大郎又狂又傲,三郎博学多才,两人却很喜欢卫青。哪怕卫青看起来和朝中士大夫没什么区别,也看不出卫青哪里厉害,凭他兄和他弟对卫青的态度,二郎觉得卫青一定很厉害很厉害。如果能赢卫青,看大郎以后还敢不敢说他笨。

太子听到二郎的声音,忍不住问:"你也要和舅公下棋?"

"对啊。"二郎道,"舅公让我十子如何?"

太子:"还不如直接让你赢呢。"

"好啊。"二郎应的爽快。

太子无语,道:"这样赢了有何意义?"

"孩儿以后可以说,舅公不敢和孩儿真下啊。"二郎道。

太子服了,吓唬他,"你舅公会揍人的。"

"舅公会打我吗?"卫青给二郎的感觉和太子很像,二郎觉得卫青不会。

卫青放下三郎,冲二郎伸出手,"咱俩先下。"

"好啊。"二郎把一只手递给卫青,另一只手冲大郎和三郎挥挥,"快来帮我。"

卫青脚一顿,低头看向小孩,"不准找帮手。"

"舅公也可以找帮手。"二郎道,"舅公可找姑婆和父亲。"

卫青顿时哭笑不得,道:"太子,你这个儿子也很聪明。"

"他是很聪明。"太子道。

卫青:"你没明白。皇上以前说比起大郎和三郎,二郎有些平庸。皇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仲卿此话何意?"平阳长公主不明白。

卫青:"你二人的棋艺不如我,找你们帮我对我无益,还会打扰到我。大郎和三郎的棋艺远远超出二郎啊。"

"这孩子——"平阳长公主转向二郎,见小孩小脸通红,很是不好意思,诧异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郎躲到三郎身后,"还下不下啊?舅公。"

"下啊。"卫青道,"你执白子还是黑子?"

二郎:"舅公是长者,舅公先选。"

"你是晚辈,理应你先来。"卫青道。

二郎:"谢谢舅公。"棋盘摆好,二郎拉着他兄和他弟坐到卫青对面。

太子见状,摇头叹气:"你们欺负长者啊。"

"我们仨加一块才二十一岁。"二郎道。

卫青笑了,"是,我的岁数的一半都比你们仨加一起大,算不上欺负。"

"舅公让我阿兄赢,我给你号脉查病。"三郎突然开口。

卫青拿黑子的手抖了一下,险些把棋子扔出去,"你给我号脉?你会看病?"

"会啊。"三郎原本不打算提他懂医术,哪天太子病了,他给太子号脉也是要解释,不如今天说了,以后也好时常给卫青看病,"我看过医术。"

太子面朝南而坐,扭头看向他左边的三郎,好笑道:"你看过几页医术?"

"看过好几页呢。"三郎道,"母亲说孩儿和太医一样厉害。"

太子眉头一皱,难不成史瑶交过三郎什么,"你母亲都不会把脉,如何教你?"

"母亲不懂,才说他厉害。"大郎插科打诨。

卫青笑道:"我现在身体很好,改天病了,三郎再帮我看看。"

"所以舅公今天不会让我阿兄赢了?"三郎道。

太子揪一下他的耳朵,"调皮!合着在这里等着你舅公呢。不准说话了,让二郎自己下。"

二郎自己下,但是落子之前看一眼大郎。随后卫青发现,大郎和三郎不说话,小动作不断,时不时戳一下二郎的胳膊。

卫青看他俩,大郎和三郎一个比一个无辜。卫青的长孙比他仨还大一岁,跟二郎下棋就如同逗孙子辈玩,卫青自然不好斤斤计较。

不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卫青这盘棋下的有些头痛。太子是知道卫青棋艺如何,见卫青时不时犹豫,不禁认真观看,看一会儿,心中十分意外——他的三个儿子比他知道的还要聪明。

申时左右,太子带着三个回到长秋殿,打发三个小孩去偏殿,太子就去正殿卧室里找史瑶。史瑶下午闲着没事,就把关于酱的食谱记下来。

太子到卧室里,史瑶正在写。太子勾头看一会儿,见史瑶一直没发现他,才出声:"写什么呢?"

史瑶的手一抖,一个"酱"字变成一个黑点,"殿下回来了。"

太子"嗯"一声就问:"三郎看过医术?"

史瑶楞了一下,反应过来就问:"三郎给殿下把脉了?"

"没有。"太子把几个小孩在卫青府上说的话大致说一遍,"他给你把过脉?"

史瑶:"是呀。和太医说的一样,也不知道他在哪儿看到的。"

"医术不是你给他的?"太子说着,猛地想到他和史瑶卧室里的书都是他从长信宫拿过来的,史瑶很少去长信宫,他也没在长秋殿看到过医术,"那孩子不会是在宣室看的吧。"

史瑶:"有可能。按照殿下刚才说的,郭昌走之前水车可以做好,不如让郭昌带走。殿下改日再吩咐木匠做两个?"

"这事孤记下了。"太子道,"三郎年龄还小,他会把脉,你也别听他的。他要给你开药,你也不能用。"

史瑶笑道:"他小妾身不小。过两年三郎长大了,他给妾身开药,妾身也会拿给太医看。"

"你知道就行。"太子道,"孤现在去宣室。"

史瑶:"曲辕犁?"

"是呀。"太子道,"过几日就过节了。节后三个孩子学骑射,不能在长信宫学,孤还得令人找个安静宽敞的地方,还得给他仨选三匹小马驹。事情太多,孤怕把犁给忘了。"

史瑶:"晚饭回来用吗?"

"别等孤了。"太子道,"父皇一高兴,极有可能自己亲自试犁。"

刘彻并没犁过地,不清楚现在的犁和太子带来的犁有何区别。然而,刘彻相信太子,如果不是曲辕犁比现在的犁好用,太子不会把犁拉到宣室。

上林苑离长安城不是很远,来回仨刻。现在日头长,离天黑还要很久,刘彻就让太子随他一起前往上林苑种庄稼的地方,让农夫试犁。

曲辕犁已经试过,太子看到农夫又惊又喜一点也不意外。刘彻倒是很意外,回到宣室就忍不住问:"你最近是不是招揽了许多能人异士?"

"父皇何出此言?"太子明知故问。

刘彻:"这种东西不像你和你身边那些大儒想得出的。不是熟悉农活的人,见到这种犁也看不出比现在的犁好在哪儿。"

"儿臣去年确实认识几个农夫和木匠。"太子仗着刘彻不会查他,胡诌道,"很早以前儿臣托乡里人帮儿臣养猪,也和乡里的农夫聊过。这个犁是很多农夫和木匠在一块琢磨出来的。"

刘彻疑虑顿消,笑着说,"这才对。听说你早几日带着太子妃和三个孩子去博望苑,别跟朕说去看那个犁。"

"自然不是。"太子道,"有几个木匠正在做一个东西,还没做好,做好后能不能用还是未知数,儿臣可以先不说是什么?"

刘彻:"怕不能用?"

"是呀。"太子道,"儿臣不想父皇和儿臣一起失望。"

刘彻是对太子很是放心,"做好后可以用,是不是打算拉过来?"

"那东西太大,没法拉宫里,恐怕得请父皇移驾上林苑。"太子看向刘彻。刘彻微微颔首。太子道,"二郎最近很是喜欢木器,还说要用木头做东西,孩儿想去上林苑给他寻几棵可以做东西的树。"

刘彻挑眉,以为自己没听清,"二郎?怎么突然对木器感兴趣?"

"父皇忘了折叠梯?"太子问。

刘彻恍然大悟,"那孩子确实一小就喜欢木头做的东西。"顿了顿,道,"这次是又想做床?"

"他仨大了,也该分开睡了。"太子道,"不过,这次不是床。二郎也没跟儿臣说,他说做好了要第一个给父皇看。"

刘彻打量太子一番,"这话是你说的吧。"

"真不是。"太子笑道,"父皇不信大可问二郎。"

刘彻:"你这一说,吾还有点想他们。明日下午让他们过来。"

"诺。"太子陪刘彻用过晚饭,回到长秋殿就提醒三个孩子明日去宣室。

翌日下午,申时两刻,三个小孩到宣室就直接进去。刘彻正和大臣议事,他仨突然出现,殿内的几位大臣吓一跳,第一反应是看刘彻。

刘彻没生气,还让三个小孩自己玩,别发出声音,也没让三个小孩出去。同刘彻议事的大臣很是吃惊,因为来的如果是太子,不经通禀就进来,刘彻会很生气。

三个小孩出入宣室像出入永寿殿,他们习惯了,刘彻也习惯了。刘彻并没有意识到不对,几位大臣退下,刘彻就冲三个大孙子招招手,"课业很忙?最近都不来看朕。"

"父亲天天考校孙儿啊。"二郎可怜巴巴道,"祖父,看我的手写字都累红了。"伸出手让刘彻看。

刘彻没看出来,依然配合他说,"是红了,明天不去了。"

"好啊,好啊。"二郎真开心。

刘彻见他当真了,忍不住笑了,捏捏他的小肉脸,"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昨天就没上课。"

"父亲真坏,什么都和祖父说。"二郎皱了皱鼻子,很不高兴。

刘彻:"你们父亲也是为你们着想。朕的嫡孙连字都不认识,传出去还不被百姓笑啊。"

"祖父是不是身体不适?"方才三郎走到刘彻面前就发现他脸色不对。

刘彻转向另一边的小孙子,"吾这几日是不大舒服,太医都没查出来,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孙儿看过医术啊。"三郎在把他知道的药方写给史瑶后,确实恶补了现有的医术,医术比以前精进了。三郎也想让刘彻误会他只对医术感兴趣,"孙儿还会把脉呢。祖父,孙儿给祖父看看。"

刘彻并不信七岁的小孙儿会医术,孙儿的一片孝心,刘彻乐意配合,伸出手腕,"放在案几上?"

"可以啊。"三郎的小手搭在刘彻手腕上,大郎和二郎下意识屏气敛息,过一会儿,兄弟俩就看到三郎眉头紧皱。

刘彻按耐不住,问道:"怎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