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86 努力造人

我家个个是皇帝 86 努力造人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郎脸色煞白煞白, 仿佛天塌了一般。

三郎长叹一口气:"是他写的。"

"大兄还会写诗?"二郎第一次看到又狂又傲的大郎露出害怕神色, 很是稀奇。随后一想,很是不对,"母亲还说自己没好好看书,不知孩儿是谁, 可你都会背大兄的诗?!"

三郎:"阿兄, 你少说两句吧。"

"你真是他?"史瑶望着大郎艰涩道。

大郎"嗯"一声, 却不知该说什么,犹犹豫豫道:"母亲……"

"母亲以前很喜欢大兄?"三郎瞧着气氛不大对,开口道,"这首诗和大兄的其他诗相比不是很,不甚出名, 孩儿听母亲说出来才有些印象。"

史瑶看了看大郎,又看看眼睛鼻子通红的二郎, 沉吟片刻,道:"二郎,不准哭了啊。想哭也得等我把话说完。"

"不,不哭了。"二郎吸吸鼻子, 可怜巴巴望着史瑶等她说。

史瑶顿时觉得脑壳痛, 道:"我上学的时候书上没有那首诗,我的老师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时曾提到过, 这首词借鉴我刚才念的那首诗。好像还有一个人,也曾借鉴过大郎的那首诗。

"我们都很好奇那是怎样一首诗, 老师就把那首诗写下来,我顺手抄了下来。每次背书时,顺便念几遍,才能记到现在。"说完,看向二郎,"还哭吗?"

"母亲说的另一个人叫秦观。"三郎仔细回想,"他有一首词很是有名,孩儿忘了是上阙还是下阙,最后一句如果孩儿没记错,正是‘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郎惊呼道:"这是借鉴?明明就是抄袭。"

"还怪我不知道你是木匠皇帝吗?"史瑶问。

二郎摇了摇头,很不甘心,看向大郎,"你又是带兵打仗,又是修河,怎么还有空作诗?"

"那首诗不过是我以前一时感慨之言。"大郎仔细回想,也没想出是何时作的,"就像我说这碗面很好吃——"一看二郎瞪着他,不禁皱眉,"你又怎么了?"

三郎乐了,搂着大郎的肩膀,"你一时感慨,他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啊。你也少说两句吧。小心他又哭给你看。"

"再哭我揍他!"大郎瞪一眼二郎,"堂堂男儿,比柔弱女子还会哭,吃过饭我让你哭个够!"

史瑶揉揉额角,道:"吃饭把。"说着话把二郎放在席上。

"吃饭?"三郎愣了愣,"现在就吃饭?"

二郎跟着问:"母亲真没听说过我的名?"

"你弟弟比你有名。"史瑶真不想说实话,她更不想骗二郎,因为她确实不知,"我上学用的历史书上没有提到你是木匠皇帝。"

二郎脸色变了,瘪瘪嘴又想哭。

三郎赶在他的眼泪出来之前问:"母亲知道魏忠贤吗?"

"知道啊。"史瑶想也没想,"我家乡有很多关于魏忠贤的话本。"想说电影电视剧,解释起来麻烦,"有《英雄》,有《龙门客栈》,还有《绣春刀》等等。"说完意识到不对,大郎和三郎忍着笑,二郎又哭了,"我又说错了?"

二郎擦擦眼泪,哽咽道:"母亲,魏忠贤就是孩儿身边的大太监。"

"我记得他是朱由检身边的太监啊。"史瑶皱眉道,"等等,每次话本开头都写着,天启年间,所以天启是你……"

二郎点点头,想哭又想笑,"谢谢母亲还知道天启。"

"噗!"三郎再也忍不住,"母亲就别说了,再说下去阿兄能哭到天黑。魏忠贤是朱由检处死的,孩儿不猜也能想到,话本开头是天启年间宦官专权,魏忠贤云云。紧接着是崇祯元年,崇祯怎么怎么着魏忠贤,是不是?"

史瑶回想一下,"大多数是这样。"

"所以孩儿在整本话本里只出现在开头?"二郎不敢置信地问,"还只有两个字?"

大郎笑道:"看起来是的。"

"你不准笑!"二郎指着他,"都怪你和母亲说我出身很好很好,不然母亲也不会知道我以前是皇帝。"

大郎:"不是你自己多嘴,母亲怎么可能会怀疑你不是木匠?你别多嘴,母亲也不会猜到我以前是皇帝。"

"你还知道你们以前是皇帝?"史瑶脑壳痛,"看看你们仨,二郎鼻子眼睛通红,三郎坐没坐相,大郎你跟个斗鸡似的,有点皇帝样?"

三郎松开大郎坐直。大郎低眉垂眼。二郎看看他俩,哼一声,拿起汗巾擦擦眼泪,鼻涕跟着出来了。

史瑶顿时觉得她养了三个熊孩子,起身走到门口,冲西偏殿喊,"阮书,打盆水来。"

阮书早就去打一盆热水,一听史瑶喊她就端进来:"婢子刚刚听到二皇孙嚎啕大哭,出什么事了?"

"犯错了,我数落他呢。"史瑶努努嘴,"盆放下,让他自己洗。"

二郎洗干净,就让阮书把水端出去,随后就说:"母亲——"

"饭菜快凉了。"史瑶上午就有感觉二郎上辈子不简单,虽然没怀疑大郎,她潜意识认为二郎和三郎特别,大郎也不是普通将军,听到大郎承认,史瑶倍感意外的同时又觉得理所当然,"你们不饿我还饿呢。"

三郎看了看两位兄长,又看看史瑶,见她很淡定,"母亲不会以前就猜到了吧?"

"没有。"史瑶夹一点菜。

三郎:"母亲真没什么想问的?"

"想问?"史瑶认真想想,"历史上说你原本意属十四皇子胤祯,老四胤禛能上位是改了诏书,是不是真的?"

三郎眉头紧锁:"当然不是,母亲听谁说的?"

"说的人有很多。我猜也不是。"史瑶道,"你熟读史书,应该知道扶苏的死,真想传位于十四,不可能让他当什么不伦不类的大将军王,明知自己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还让带兵出征。"

大郎忙说:"母亲且等等。母亲是不是说错了,母亲口中的老四和十四不是同一个人吗?"

"他上辈子生的儿子太多,名不够用,只能取同音字。"史瑶笑着打趣。

三郎的脸刷一下红了。

大郎啧啧称奇,"你居然会脸红?你上辈子到底生了多少?"

"有人统计过。"史瑶轻咳一声,"总共有——"

三郎慌忙道:"母亲,饭菜凉了。"

"好好好,我不说,我不说成了吧。"史瑶道。

二郎上上下下打量一番三郎,就转向史瑶,"母亲真偏心,连阿弟有几个孩子都知道。"

"真不是我偏心。"史瑶笑道,"你阿弟以前的那群儿子个个是人中之龙。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比你最喜欢的四叔父强。"

三郎很是不好意思:"没有那么夸张。"

"二郎,你的那个大侄子也挺厉害的。"史瑶想起二郎以前说的话就想笑,"他登基后搞个高薪养廉的法子,好像还废除了贱籍。几百年过去了,我家乡的人提到清朝好皇帝,先说三郎,其次说老四。不过,每次提到勤政的皇帝,最先说的是三郎上辈子的儿子。"

三郎不由得人笑了,又有些不好意思,"那孩子……"

"孩子,别美了,吃饭吧。"史瑶道,"二郎,大郎的事我知道的也不多,多半是道听途说。"

二郎瘪瘪嘴,不甘心,"孩儿也想母亲道听途说孩儿的事。"

"你的事迹少,我认为还是因为你没他俩活的久。"史瑶道,"像三郎上辈子活了快七十岁,大郎——"

大郎:"孩儿就算五十。"

"你才二十出头。"史瑶倾身捏捏二郎的小脸,"别不高兴了。以后大郎再说你笨,你就说没他活得久。"

二郎大喜,"谢谢母亲提点。"

大郎瞥一眼二郎,嗤一声继续喝汤吃面。

二郎见他低着头,冲他扮个鬼脸,才继续吃。

史瑶见状,假装什么也没看见。饭后史瑶就把仨孩子赶去偏殿。偌大的殿内剩下她一人,史瑶望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听到隐隐传来的童音,有些哭笑不得。

晚上,史瑶沐浴后,看到太子坐在榻上,靠着凭几在看书,"殿下不累?"

"现在还不困。"太子道。

史瑶走过去,抽掉他手中的书,"既然殿下不困,咱们做点事吧。"

"何事?"太子挑眉问道。

史瑶眼珠一转,道:"再生个孩子吧。"

"啊?"太子以为没听清,"再说一遍?!"

史瑶站起来绕过他,"不愿意就算了。"

"愿意,愿意。"太子伸手一拽,把人拽到怀中。

翌日清晨,太子醒来看到史瑶还在睡,掖掖被角,蹑手蹑脚走到外间喊内侍进来伺候。随后太子到正殿把昨日当值的几人叫到殿内,"蓝棋,昨天没出什么事吧?"

"没,没有啊。"蓝棋想了想,很肯定,"没有。"

有一次太子和史瑶聊到孩子,史瑶曾说过三个儿子很能闹。昨晚主动提到再生一个,太子盯着蓝棋,"真没有?"

"二皇孙哭了算吗?"蓝棋试着问道。

太子肯定道:"又和大郎打架了?"

"好像是。"蓝棋道,"阮书说二皇孙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太子妃抱着二皇孙哄。"

太子揉揉眼角,不禁嘀咕,"孤就知道又是他们闹了,阿瑶想再生一个乖巧的。"

"殿下说什么?"蓝棋没听清楚。

太子摆摆手,"没事,你们退下吧。等一下,太子妃今日累了,别去打扰她。"

"诺。"蓝棋应一声,带人慢慢退出去。

卯时五刻,兄弟三人来到长秋殿,见殿内只有太子一人,很是意外。得知史瑶没起来,二郎关心道:"母亲病了?"

"是呀。"太子想数落他,话到嘴边转个弯,"你们昨日气的。"

二郎:"孩儿昨天——"

"那让三郎去给母亲看看。"大郎打断二郎的话。

三郎跟着说:"好啊。父亲,孩儿现在就去。"

"去吧。"太子接道。

三郎不动了。他和大郎上辈子都有许多女人,稍稍一想就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也只有二郎个懒得动脑子的才会认为一夜之间,史瑶就病得起不来,"孩儿饿了,饭后再去吧。"

"大兄……"二郎冲大郎眨了眨眼,母亲没生病啊。

太子瞧见二郎的小动作,叹气道,"趁着饭菜还未做好,孤和你们说一件事。"

"父亲直说便是。"三郎刚才进来发现太子脸上没有一丝笑意,便知道太子有事,没想到和他们有关。

太子:"我和你母亲商议过,打算再生一个。你们知道孤是什么意思吧?"看向大郎。

史瑶不知道大郎前世的身份的时候,大郎还可以和三郎商议一下,把皇太孙之位让给他。现在史瑶知道了,大郎想起上辈子最后几年干的荒唐事,万万不敢和史瑶提。

史瑶刚来到这边就敢使计弄死栾大,他还听说史瑶前世救人而亡,凭这两点大郎可以肯定,史瑶看起来很傻,也没什么脾气,对身边人也挺和善,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狠起来一定比他父亲狠。大郎不敢和史瑶对上。

还有一点,一旦和史瑶对上,三郎会站在史瑶那边。二郎虽然怕他,也会向着史瑶。这些都无需思考,在太子的注视下,大郎笑着说,"孩儿知道,孩儿也想要个弟弟。"

"三郎,你呢?"太子问。

三郎笑道:"现在孩儿最小,都没人喊孩儿兄长,孩儿也想要个弟弟。"

太子眉头松开,笑道:"去问问蓝棋饭菜好了没。"

"父亲为何不问问我?"二郎望着太子眨巴着大眼问道。

太子:"我知道二郎喜欢弟弟,天天让三郎喊你阿兄阿兄,还用问吗?"

二郎笑眯了眼,"父亲好了解孩儿啊。"

"当然,你是我儿子啊。"太子笑着说。

二郎咧嘴笑笑,去外面喊蓝棋。

大郎嗤一声,小声嘀咕:"真是好骗。"

"我骗二郎?"太子盯着大郎问,大有大郎敢点头,他就要揍人的意味。大郎忙不迭道,"没有,没有。孩儿是说父亲很了解二郎。"

太子瞥他一眼,没再说什么。饭后,太子就穿上蓑衣往外走。

大郎望着太子的背影小声说,"听父亲的意思,母亲没把咱们的事告诉父亲。"

"母亲不会说的。"三郎道,"母亲虽然从未说过,我能看出她很紧张父亲。我们不讲,母亲会把咱们三人的身份带进棺材里。"

大郎啧一声,沉吟片刻,"父亲也值得她这般对待。"

"当然啦。"二郎道,"父亲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三郎笑了,赞同道:"你说得对。"

"你们以前的父亲究竟多没父亲样? "大郎好奇道。

三郎:"边走边说,别让老师等了。"

二郎往外走,突然想到一件事,"阿弟画的马掌呢?"

"晌午再给母亲。"三郎道。

史瑶晌午收到儿子给的图,晚上就给了太子。史瑶画出来的东西太多,太子已懒得问,第二天就把图交给闻笔,命他去置办。

八月三十,休沐日,天气晴朗,这一日郭昌带兵前往朔方。同时还带走两辆脚踩的水车和七幅曲辕犁。与此同时,曲辕犁和水车的图纸陆续传到各地,当地县丞收到后,第二天就命木匠和铁匠赶制两辆车和两幅犁,同时把图画在纸上,每个乡派发几份。

一年后,连位于西南的益州郡也用上了曲辕犁和水车。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九月十三日下午,卫青进宫教三个小辈骑马,听到"哒哒哒哒"声,卫青想也没想就问,"马蹄怎么了?"

二郎惊讶道,"舅公一听就知道马蹄不对劲?"

三个孩子待卫青一片赤诚,较为聪慧的大郎和三郎十分黏卫青,以致于在三个小辈面前,卫青很是放松就直接说:"我以前是骑奴。"

二郎望着卫青,见其脸色很复杂,像怀念又想伤感,误以为又说错话了,拉住卫青的手道:"舅公别难过,我母亲说过,英雄不问出处。"

卫青低头看着面前的小儿:"太子妃真这样说?"

"下面一句是‘富贵当思原由’。母亲说即便舅公没听说过,也经常这样做,才有如今成就。"史瑶并没说过后面那句。这话是三郎说的,佯装好奇道,"舅公,母亲说得对吗?"

卫青不禁感慨道,"你们有位好母亲。"

"我也觉得母亲是我见过最好最聪慧的母亲。"三郎咧嘴笑着,仿佛是夸他,"舅公,我们看到马蹄磨破了,就给马蹄穿一件铁衣。我们管那个东西叫马蹄铁,舅公要看看吗?"

卫青好奇道:"马蹄铁?"说着走到小马驹旁边蹲下来,抚摸几下小马,拿起马蹄看到上面包着一圈铁,"没有流血?"

"外面那层就像人手上的茧。"三郎道,"给小马驹装这个的时候,它都没挣扎,应该不痛。"

卫青对马很是了解,听三郎这样说,也想起来了,用手按一下马蹄铁,小马果然没抬腿踢他,"这个东西是你们想到的?"

"二郎和三郎想到的。"大郎开口道。

卫青盯着马蹄铁看好一会儿,道:"今天不学射箭,我教你们骑马。"

"好啊。"二郎跟着说,"祖父明年去南方巡狩,我学会骑马,就可以骑马去了。"

卫青看向大郎:"皇上要带你们仨一同前往?"

"祖父有这个意思。"大郎道,"还不知道何时去,如果是六七月,祖父要带我们去,我们也不会去。"

卫青:"不会的。每年六月到八月初,皇上恨不得呆在甘泉宫不出来。"说着话把二郎抱上马,把缰绳给侍从,让侍从牵着马走几圈。

大郎和三郎有心理准备,卫青看到马蹄铁以后会试试马蹄铁能不能保护马蹄。事实也不出他们所料,下午半天只学骑马,旁的一概没学。

到傍晚,小马蹄没磨破,卫青才开口问:"这个马蹄铁是不是太子给你们做的?"

"不是的,是闻笔送来的。"二郎老实交代。

卫青很是温柔的笑了笑,就放三个小孩回去。待他仨走远,卫青就去长信宫,同时让家奴去找太子和闻笔。

九月二十四,休沐日,卫青骑马入宫。休沐日,卫青很少进宫,刘彻一听他来了,就令李夫人退下。

卫青步入宣室,李夫人也正好出去。卫青目不斜视,直直地向刘彻走去,一直走到案几前才停下来,把包裹递给刘彻。

刘彻还以为什么宝贝,拆开一看是几片铁块,很是失望,"仲卿这是做什么?"

卫青先说铁片的用处,然后才说,"臣的马就在殿外,"

刘彻好武也好马,听他这样说立刻起身往外走,看到卫青的马蹄上有一圈铁,又听卫青说,这几日每天骑三四个时辰马,顿时喜不自胜,就在殿外当着好些人的面把卫青好一顿夸。

卫青笑着应下来,到殿内示意刘彻屏退左右,才说马蹄铁是二郎和三郎做出来的。

刘彻下意识揉揉耳朵,问道:"你再说一遍?!"

"皇上没听错。"卫青向太子询问马蹄铁时忍不住夸二郎和三郎几句,太子误认为史瑶交代的,太子就顺着卫青的话说,马蹄铁是两个孩子做出来的,"皇上要赏应当赏二皇孙和三皇孙。"

刘彻看一眼卫青,道:"据儿知道此事吗?"

"太子不甚清楚。"卫青道,"臣和太子解释一番,太子才知道此物何用。"指着案几上的马蹄铁,"太子想向皇上禀告,臣怕二皇孙和三皇孙做着玩的,也怕皇上空欢喜一场,亲自试过才敢向皇上禀告。"

刘彻满意了,道:"朕知道了。"待卫青走后,挑很多东西,又让宫人出去买一些,令黄门令亲自送到长秋殿。

太子本身受宠,现在连太子妃和三个皇孙也得刘彻看中,东宫一时风头无二。先前就得知东宫不喜欢小黄门苏文的宫女和宦者开始明着排挤苏文。

宣室小黄门苏文在宫中多年,有好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从交好的人那里打听到太子妃厌恶他,而太子平日里见到他也冷眼相待,苏文便认为他命不久矣。

苏文是个小人,还是惜命的小人,自然不甘等死,便开始和几个交好的人合计,如何才能保住性命。巴结奉承太子?只会惹来太子更加厌恶。

三个皇孙年幼,从三个皇孙入手?和苏文很好的常融觉得可行。元封五年冬,刘彻前往南方,大郎、二郎和三郎随行。苏文盯上了三兄弟中,最简单好懂的二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