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六零契约婚姻 > 第38章 知青

六零契约婚姻 第38章 知青

作者:九州大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6:17: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柳小六了解到乐善他们现在也不算好过之后, 倒是不好再说什么羡慕城里人的话了。

他羡慕人家城里人吃商品粮旱涝保收,人家城里人说不定还羡慕他们乡下能在这个时候寻摸吃的呢。

柳小六离开后, 乐善这边立马迎来邻居们的拜访。

那些之前与她有交易往来的, 看到柳小六上门以为他又送来了什么好东西,都急忙忙赶过来想换。

他们有钱有票,但是这两个月口粮供给标准低, 想买多点吃的都买不到,现在就希望乐善这里多少能匀出来点。

“还是你家好,有个可以时不时来接济的亲戚,不像我们一旦没有供应就得饿肚子。”

邻居们表达了一番羡慕之情, 开口向乐善换粮。

乐善对此摊了摊手,表示她家也没余粮,腌菜倒是剩的多, 不知道他们要不要。

邻居不信,“怎么可能会没有呢, 你家亲戚不是才走”

“他这次是空手来的, 你们没看到吗乡下现在也缺粮,哪里还有东西接济我呢, 要不是我家口粮只是勉强够吃,我都该反过来接济他。”

乐善的话让几个邻居大失所望, 最后只能花钱换点腌菜回去,拿回家跟玉米面一起煮粥,勉强能糊弄肚子。

他们走后, 乐善叮嘱时仲之后再做饭记得关上门, 别让他们看到家里的菜色,有人问起来就说早晚两顿已经开始喝稀了。

说完她向时仲解释“不是我狠心不借他们,而是这个时候口子不能开, 我们家粮食也不富裕,真要借给别人,到时借谁不借谁他们如果知道咱家有粮食,一窝蜂地全跑来借,怕是粮食再多都不够借出去的。”

时仲点头,“我知道的,就这么办吧。”

虽然说了不外借,但是当晚乐善还是摸黑给伍叔送去一袋玉米面,以防他这两月不够吃。

伍叔没有不要,他收下了,却回给她一箱鱼罐头,是他在海边的战友给他寄来的,能代替粮食,吃了顶饱。

他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缺吃的,战友们的接济加上每月的口粮和补助,他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过的可比大多数人强多啦,担心谁都不用担心他会饿肚子。

乐善羡慕一丢丢,放心地收下鱼罐头,回去和时仲打开一盒尝尝。

鱼罐头是用铁盒装的,里面做罐头用的是杂鱼,价格上应该不会多贵,但顶饱是真的,能当粮食,味道还不错。

时仲数了下一箱的数量,跟乐善申请拿两盒给孙伯雪中送炭,以后有事好说话。

乐善觉得可以有,她也给自己领导送送,厂长那里她够不到,这不是还有主管和之前打过交道的副厂长嘛。

于是两人悄无声息地分别给自家领导送去,礼轻情意重,刷了不少好感。

正在这个时候,广播上突然传出一则消息,上面因为城里粮食供应紧张,提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大的农村去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减小城镇口粮负担。

这件事是最高领导发出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他对此事的发言,鼓励并提倡众多城镇有志青年们踊跃报名,国家会记住他们的贡献,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许多年轻人听后非常激动也非常振奋,恨不得立马跑去报名参加,为祖国为领导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仲听到直接愣住,下意识的反应是“这样跟下放有什么区别”

乐善也被最高领导那番话说的心潮澎湃,好不容易稳住心神道“区别大了,一个是被迫,一个是自主。前者像你们当初那时候,应该不能选择要去的地方,别人让你们去哪儿,你们就只能去哪儿。后者嘛,我猜应该能自己选择目的地,而且光明正大地过去,没谁瞧不起,说不定政府还能给点补助。”

不然好好的城里人不当,谁会甘愿跑到乡下种地,除非是靠口粮实在活不下去的,到乡下可能还有条活路。

时仲赞同地点点头,但是他俩都想错了。

一开始报名的是那些人没错,不过随着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表态支持这件事,说愿意去当知青的都是好同志,思想觉悟高,是人民的榜样等等,让一些家里并不缺吃喝的年轻人也坐不住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思想上比其他人要更高尚,所以这个上山下乡的活动必须得参加一下,为领导人分忧

短短几日内,如同上面想要的那般,城镇青年开始争相报名当知青,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支援农村建设,实现自我价值。

这里没乐善什么事,但她看得目瞪口呆,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思想觉悟太低,所以只觉得跑去乡下会吃苦,而不是很光荣

时仲也错愕了一阵,完后表现得很光棍,“算了,跟咱们没啥关系,不管。”

那些主动愿意下乡的基本都是刚毕业或者还在上学的学生,经历的事情少,心思单纯,凭着一腔热血说报名当知青就去了,根本不会多想想下乡后会面对什么,以后还能不能回来。

这些问题聪明人稍稍考虑一下都不会贸然行事。

乐善和时仲一样,以为这个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毕竟他们家也没有想要去下乡的人,从乡下来的亲戚倒是有一个,柳小六。

乐善万不会想到,这家伙之前时不时来送东西的行为竟然还给了别人误导,以为乡下有吃有喝比城里好过得多,他们要去乡下享福,不待城里受苦。

他们的家里人当然不同意,为此几个小楼院的年轻人联合起来跟家里闹,整得鸡飞狗跳的,最后闹到乐善跟前。

乐善

她不明白,这里边还有她的事吗

邻居家长心力交瘁道“我跟他们说乡下过得苦,他们怎么都不相信,非得去当知青,你让你家亲戚跟他们讲讲,看看我们到底有没有骗他们”

柳小六当时不在,乐善只好自己先委婉劝说“城里和乡下各有各的优缺点,你们要考虑清楚,别最后坚持不住当了逃兵。”

想也知道,若是主动下乡是光荣,那当逃兵肯定是可耻,到时不光他们自己会因此遭殃,很可能还会连累全家。

但是铁了心要去当知青的几个年轻人不听,认为乐善说出逃兵二字是在侮辱他们的人格,立马反唇相讥。

“才不会,我们的思想觉悟可没你这么低,你不愿意去,别拦着我们去啊”

这话乐善不能接,接了就相当于承认话里对她莫须有的罪名。

好在不用她多说,家长就啪地将巴掌打在呛嘴那人头上,骂道“胡说八道什么,人家乐同志有正经工作,在厂里上班的贡献不比下乡种地来的多要你多管闲事”

她家孩子梗着脖子固执己见,怎么讲都不行。

乐善见此只能答应邻居家长的请求,派人将柳小六叫过来,让他给那几个年轻人仔细说说乡下的生活。

柳小六知道情况后忍不住张大嘴巴,十分惊奇。

早前他还想着他羡慕人家城里人,说不定对方也羡慕他呢,没想到现在真有人放着好好的城里人不当,想跑到他们乡下种地开荒。

柳小六对此稀奇之余也感到有点哭笑不得,掏心窝子道“乡下虽然有乡下的好,但真要说起来,日子还是挺苦的,某些时候万万比不上城里”

他没有坏心思的故意歪曲事实,说的全是肺腑之言,家长们听了都点头连连,觉得他是个实在人,话讲得很公正,应该能够起到很好的告诫作用了。

可是他们还是小瞧了孩子们想要响应领导人号召的决心,即便听到乡下日子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好,他们也坚持不改初衷。

这就没办法了,当家长的哪能拗得过孩子,不让他们去吃吃苦,他们是不会懂得父母的苦心的。

有些家长无奈之下松口了,还有些不信邪地把人揪回家关着继续劝。

柳小六看得直咂舌,跟场闹剧似的。

乐善麻烦他来跑一趟,临走送给他两盒鱼罐头尝鲜。

柳小六没想到还有这种东西,现在他们村外的河里已经捕不到什么鱼了,剩下的都精得很,守半天都难弄一条,这两盒罐头拿回去正好可以让全家打打牙祭。

过两天,院里那几个坚持要下乡的年轻人背上行囊意气风发地走了,据说是去北边的草原甸子放牛放羊。

家长们非常不看好,“草原上是那么好待的吗我等着瞧他们能在那儿待多久”

大家纷纷开始劝孩子还小,过去吃点苦也好,正说着,楼上突然传来一阵哭声,然后有人蹬蹬蹬地跑下来大骂。

“小兔崽子,关着你是为你好,你竟然还敢撬窗偷跑,有本事这辈子都别回来”

众人一听这骂的内容都明白怎么回事,被关着的跟着跑了呗。

经过这一次,之后他们院里再有年轻人想要去当知青,家长们能劝的就劝,劝不下的也只能随他去了。

就在踊跃报名的知青坐上火车走了两拨后,柳小六又过来一趟,带来一些东西。

“乡下榆钱子长出来了,槐花也开了,这两样都是能吃的东西,你看要不要”

柳小六说着拉开袋子,露出里面青绿色的榆钱和白白软软泛着甜香气的槐花,两样东西分开用小袋子装着,采摘得十分干净。

时仲对这个没什么感觉,乐善却看得眼睛亮起,赶忙说要。

榆钱子暂且不说,槐花可是她爸的最爱,伍叔也喜欢吃,再有几天就是清明节,她可以做点榆钱饼和槐花饭去陵园祭拜,顺便也能给伍叔送去一份解馋。

当然,东西她不白要,问柳小六想换什么。

“粮食”

柳小六的答案不出乐善二人的意料。

榆钱槐花再能吃也抵不上实实在在的粮食,况且这两样不掺粮食单吃的话,吃再多也不顶饿。

因此柳小六这次过来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拿它们换粮食,本来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乐善还真肯用这个跟他换粮。

柳小六十分感动,对方变相接济他这份恩情,他在心里记下了。

乐善给他换了十斤红薯,建议道“城里虽然也缺粮,但是家里富裕的不是没有,你可以试着再弄点榆钱槐花过来,看有没有人好这口的。”

如果有人喜欢且不缺粮食,说不定也能跟她一样愿意拿粮食来换。

柳小六受到启发,迫不及待地告辞去张罗。

小楼院里关注他的人不少,见他这次是拎着东西过来的,都忍不住心生期待,人刚走他们就跑来乐善这里打探。

乐善没有瞒着,拿出榆钱和槐花给他们看。

“只有这些”大家再次失望。

乐善点头,“只有这些了,乡下日子也不好过,我给他换了点粮食回去。”

众人露出了然之色,原来是过来打秋风不好空着手啊。

打发走他们,乐善关上门开始做饭,趁着榆钱槐花还算新鲜,得赶紧把它们处理了。

时仲不会做这两样东西,只能乐善亲自动手。

而且这是为父母大哥做的,她也想自己做给他们吃。

榆钱饼和槐花饭做起来都不难,清洗干净后一个和面放盐上锅烙,一个拌了面粉蒸熟加调料就成。

不过乐善在做榆钱饼时额外刷了油,把饼煎成两面金黄的样子,吃起来香喷喷的。

另外槐花里她掺的是富强粉,蒸好后加油加辣椒酱,尝一尝还是儿时的味道。

时仲两样都尝过后,跟乐善全家一样,最青睐的还是槐花饭,榆钱饼吃是可以吃,就是不怎么喜欢。

东西做好,乐善留下一半,再一分为二送给伍叔尝尝,另外一半装在篮子里,等到清明节那天带到陵园当祭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年后发生了那么多事,原来不知不觉已到清明。

清明这一天没下雨,只是天气比较阴沉,有点倒春寒。

乐善一早起来准备妥当,带上时仲去陵园祭拜。

这回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带纸钱香烛,除了篮子里提前备好的祭品外,等到了陵园门口时,他们又买了一束花祭奠。

要说的是这次的花竟然是真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采来的。

花中有白菊,乐善照样选的它,拿到父母大哥的墓碑前,与他们叙叙家常说说话,再请他们尝一下她做的榆钱饼和槐花饭。

讲到动情处,天上没有下雨,她脸上却慢慢湿润了。

时仲这时走到她身旁,试着将她抱在怀中安慰。

可惜她顶他一个半,他没能抱住。

“”

乐善默了默噗嗤一声笑出来,什么感伤都没啦。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