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17章 嘉奖

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117章 嘉奖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03: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赵云平故作深沉的托着下巴, 围着自家弟弟绕圈子,上下打量着。

“七弟,别说, 你这卖相在我们永昌伯府,也是一等一的。”

赵云安可不理他这一套“哥,要不你直接把我称斤按两卖了”

“那不成,我弟弟探花郎,一根头发丝都价值千金。”

赵云平哈哈一笑“你就不问问是什么麻烦”

“三哥不着急,看来也不是坏事,至少不是火烧眉毛。”赵云安示意他坐下。

他打开茶具, 慢慢悠悠倒了一杯茶。

赵云平一看倒是乐呵“总算看见金色的茶汤了,整日喝紫色的,我这老脸都紫了。”

“三哥, 别人想喝还喝不到,您要这样说, 等走的时候可别问我要。”赵云安笑道。

赵云平听了, 忙道“那不行, 我不喝,别人求着想喝,拿着个做人情最好。”

临了又说“安儿, 你说这人也奇怪, 越是喝不到越是想喝, 似乎喝一口他们都金贵了。”

“物以稀为贵,正常。”赵云安不就是利用舆论造势,通过神仙营销的方式,才为漳州府卖出紫叶茶,换来无数的金银。

赵云平笑了一声“好了, 不卖关子。”

“祖母与我娘看中了几户人家,都觉得合适,想让你自己挑一个定亲。”

赵云安无奈道“我还小,不着急。”

“隔年你就十八了,哪儿小了”赵云平笑着要去摸他的头。

赵云安赶紧躲开他的魔爪。

“瞧瞧,现在都不许我摸了,只有谈到婚事才说自己年纪小。”

赵云平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这事儿你真的得放在心上,十八岁不小了,早些定下来也好,只怕等来等去,到时候等出祸害来。”

赵云安看了他一眼“大哥为什么让你将瑾儿一道儿带来了”

“就知道瞒不住你。”

赵云平不耐烦他慢悠悠的动作,自己抢过茶壶倒满了一杯“娟儿走了,大哥也病倒了,大嫂忙着照顾他,无暇顾及瑾儿。”

“大哥见我难得有假,便让我将瑾儿送过来,让你照看着几年。”

“几年”赵云安微微皱眉。

赵云平只是安慰“你别多想,京城那边还算安稳,只是瑾儿年纪小心思却重,如今娘和大嫂自己都顾不过来,还得照顾大哥,怕忽略了他。”

“家里头这么多人,他跟你最亲近,大哥就让我把人送来了。”

“怎么,不信我的话”

赵云平耸了耸肩,将赵云衢的信拿出来“大哥写给你的信。”

赵云安打开,一目十行,信上赵云衢写的简单,只说他自己生了病,体力不济,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才将他送来漳州,又说赵瑾因为妹妹的死心情低落,想他好好开导。

“大哥的身体没事吧”

“老毛病了。”

赵云平叹气道“大夫说只能好好养着,如今大哥也无心入朝,倒是有时间修生养息。”

“这样也好。”赵云安点了点头,将书信收起。

赵云平笑起来“所以啊七弟,你早些定下亲,成亲生子,也为永昌伯府添一些喜气。”

“哪儿那么容易。”

赵云安有些犹豫“三哥,我暂时不想离开漳州府。”

“如今在漳州府许多布置,更有青州营在,如果我走了,这边的布置也都毁了。”

赵云平却说“谁让你走了,皇帝老儿除非昏了头,就不会现在让你调动。”

“那如何成亲”赵云安奇怪道。

赵云平笑起来“傻不傻,你不能回去,难不成人家姑娘还不能嫁过来”

“这”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成了亲自然是要跟着你到任上的。”

赵云平劝道“此事你好好想想,你不做决定,将来便有人要拿你的婚事做文章。”

“与其到时候被塞一个不可心的,倒不如自己先挑一个合适的。”

“知道了,我会认真考虑的。”

赵云平这才笑起来“大哥还说了,青州营那边要好好笼络,谁知道将来会如何。”

“嗯,我知道。”

“你知道就好,三哥我脑子笨,也想不到那么多,大哥夸你都夸出花儿来了,说你心底肯定比我有成算。”

“大哥向来疼我,头疼三哥。”

赵云平笑道“三哥也心疼你,头疼一哥。”

“一哥这几年还算安稳。”

赵云平连连摇头“胆儿小,心思多,偏没能耐。”

“你离得近,也盯着他一些,别的不怕,怕进了别人的套子还不自知。”

“哎,你说朝堂上那些人,一个个心眼子那么多,别说老一,我也怕,有事儿都得先问问大哥才行,如今大哥病了,我心里也不稳当。”

他皱了下眉头,低声说了句“娟儿的事还没完。”

赵云安只问“需要我做什么吗”

“大哥说不必急。”

赵云平叹了口气,又笑起来“有时候真觉得待在朝里没意思。”

赵云安也笑了一声“三哥,你看今日的民兵怎么样”

赵云平不答反问“你打什么主意”

“你们能在这里住几天”

“等过了冬至再回去。”赵云平为了这次,把几年积累下来的假期一块儿用了。

赵云安便笑起来“那来得正巧,等冬至那日,漳州府要举办嘉奖礼,正好看一个热闹。”

“那自然好。”

赵云平倒是很想看看,弟弟还能弄出个什么热闹来。

难得三哥三嫂和两个侄儿过来,赵云安很想多陪陪他们,但是临近冬至,他倒是越发繁忙了。

以至于金氏想逮住他说婚事,也愣是没抓住人。

气得金氏在屋里头骂人“这臭小子,也不知道是真的忙,还是有心在躲我。”

沈盼晴笑着劝道“听一郎说,七郎要弄一个嘉奖典礼,自然是真的忙。”

“最好是这样。”金氏却依旧气哼哼的,“他能逃得过初一,也逃不过十五。”

赵云安真没有故意躲着,他是真的忙。

嘉奖典礼关乎这一年的收尾,若是办得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成漳州百姓的凝聚力。

赵云安怕不妥当,时不时就得盯着。

玉璋湖旁,小玉璋山下,如今已经搭起来一个高高的戏台子。

台下并未搭建棚子,而是放下了一个个椅子,赵云安站在台下往下看,只觉得这场景,有点大动会的意思在了。

等到冬至这一日,老天爷赏脸,阳光灿烂,连带着玉璋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漳州府人人的都知道这一日会有嘉奖典礼,不只是城内的人,连城外的都早早的赶过来,围在周围想看热闹。

前排落座的都是府衙官员,当地富户,里正乡绅。

而在他们身后,只用一条红绸作为分隔,百姓们尽可以上前观礼,此刻已经围得水泄不通。

偶尔有挤挤攘攘的,百姓们略有口角,便有穿着蓝衣裳的人走过来劝阻。

百姓们这才发现,那穿着蓝衣裳,精神抖擞很是风光的人,不就是隔壁那谁谁谁。

大院儿里操练的人终于派上了用场,赵云安从中挑选了最为出色的一百人,统一发放了一身蓝色衣裳,作为今日的护卫。

护卫的名头是虚的,风光却是真的,百姓们瞧着他们崭新的衣裳,一时羡慕不已,没去参加的怪自己懒,去参加的怪自己不够努力。

这只是个小插曲,更受关注的,是那即将上台的人。

作为赵云安的家人,赵云平并未露面,而是陪着金氏他们坐在了玉璋楼里。

从玉璋楼的包厢往外看,正好能将嘉奖典礼尽收眼底。

窗户打开着,赵妤跟赵谦忍不住趴在窗口往下看,赵瑾是不是也往窗外看一眼,但大约是觉得自己年长,很是收敛。

金氏笑着说道“瑾儿也去瞧瞧吧。”

赵瑾这才走到窗边。

“我看到七叔了”赵谦大呼小叫道。

“哪儿呢”

金氏也探出头去看。

赵妤指着一个方向“一奶奶,那边,七叔在第一排坐着呢。”

难为她视力好,一眼就从人群中把人找到了。

金氏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摇头道“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你们几个好好看着,待会儿跟一奶奶说说。”

楼下,场地内,赵云安赫然坐在第一排的最中央位置。

这一日他难得穿上了官服,比平日少了一分青春年少,平添了几分威严庄重。

原本后头结果想跟他套近乎的富商和官吏,见状也不敢近前来。

很快,马贵过来低声道“大人,丛大人说都准备好了。”

“那就开始吧。”

锣鼓声声响起,穿着蓝衣的护卫们齐声喝了一声“威武。”

刹那间,原本叽叽喳喳个不停的百姓们,都下意识的收了声音,

那么大的地方,一时间只剩下风声。

很快,同样穿着官服的丛白走上台来“诸位同僚,诸位乡亲,各位早上好。”

“今日冬至、朝晖满地,漳州府百姓齐心协力,耕云播雨,才有今日的丰收。”

“知府赵大人感怀各行各业,百姓们涌现的卓越品德,今日特公开嘉奖,以兹鼓励。”

“我们漳州府将以他们作为榜样,恪尽职守、勤恳勤奋、为自己的好日子,为漳州府的繁荣,为大魏的富强做出贡献。”

若是放到未来,这些表扬难免显得冠冕堂皇,不够有新意。

但是在漳州府,百姓们哪里听过这个,一个个恨不得伸长脖子,甚至还有人开始感动的抹眼泪。

很快,丛白就开始念起名单来。

“漳州府十佳农人,陈小六张老大”

百姓们这才发现,第一排官吏的身后,紧挨着的不是富商,而是被嘉奖的百姓。

此刻他们晕晕乎乎的被请上台,披上了红绸缎,一个个笑得露出大白牙。

张老汉更是不敢相信,自己老了老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得到官府的嘉奖。

等十位农人站稳,丛白才道“让我们有请知府赵大人,为十佳农人颁发奖品。”

赵云安一愣,他没安排这一出。

丛白却已经来到他跟前请人“赵大人,请。”

低声道“下官左思右想,觉得普通的嘉奖不够重视,不如由大人为他们颁发奖品,这样一来才显得格外荣耀。”

赵云安挑了挑眉,迎着他的笑容,只能起身上了。

怪不得提前一天,丛白就千交代万嘱咐,让所有人都穿上官服。

赵云安还以为要表示重视,原来还有节目等着他。

等踏上高台,赵云安一出现,下头人立刻鼓掌,连带着百姓们也纷纷欢呼起来。

十个受到嘉奖的农人,更是一个个抬头挺胸,恨不得将骄傲两个字写在脸上,兴奋的脸颊通红。

赵云安忽然觉得,自己上台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十佳农人的奖品很实在,一人一袋米,一壶油,一块肉,一包糖,扎扎实实全是能吃的。

张老汉拿到手中,只觉得沉甸甸的,心里头却高兴的快飞起来。

赵大人还没来的时候,官府只有从他们家捞东西的时候,哪像是现在,居然还给他们发东西。

他们为自家种地,再辛苦,再累也是应该的。

可赵大人却能念着他们的好,给他们奖赏,还给他们发礼物。

一时间,十位农人的眼眶都红了。

不止如此,后头的十佳工匠、十佳商贩等等诸如此类,每一个上台都挺起胸膛,骄傲万分。

发奖品的不只是赵云安,还有府衙内有头有脸的官吏。

他们迎着百姓们的眼神,不由自主的庄严起来,似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能影响整个漳州未来的大事儿。

围观的人群中,红了眼眶的不止一两个。

有个老婆婆拉住身边的陌生人,连声道“你瞧见左边第三个人了吗,那是我儿子。”

“原来是您儿子,看着就是一表人才,还被赵大人嘉奖,老人家,您以后可有福喽。”

老婆婆抹着眼泪,她第一次挺起腰杆儿来。

作为一个寡妇,她含辛茹苦的带大孩子,寡妇门前是非多,孩子也受了不少委屈。

前些年最难的时候,她甚至想过带着孩子去死,一了百了。

哪知道熬着熬着,终于熬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她儿子脑子机灵啊,一开始疏浚玉璋湖的时候,旁人都怕死,不敢去,可她儿子为了银子去了。

他身体不够强壮,就靠着脑子补充,研究出不少省力气的办法来。

居然还被赵大人看中,花了钱买下来,说要推广出去。

老妇人心想,赵大人给了他们活路,就算是白给她也是乐意的。

今日再看儿子站在台上,挂着红绸,抬头挺胸的做人,老妇人只觉得一辈子都值了。

她身边的男人红着脸,忽然又说“老婆婆,您还记得种地的第一队人吗,站在最右边的老汉是我爹。”

老妇人也是惊讶道“怪不得你瞧着也特别精神,有道是虎父无犬子。”

张老大嘿嘿一笑“我爹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知府大老爷看到。我年纪轻,还的学。”

老妇人一听,立刻说“还是多亏了赵知府,要是没有他,哪来漳州府的今日。”

“可不是。”张老大压低声音,“我爹说了,等这边结束,咱们就去旁边小玉璋山上,给赵大人挂红绸。”

老婆子哈哈一笑“可是瞧了,我也要带着儿子去,到时候一道儿走。”

嘉奖仪式原本简单,只需要公开表彰优秀的人士,再发放奖品即可。

赵云安的本意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漳州府的百姓们,日子是自己的,还得努力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而如今的漳州府,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漳州府,只要他在,无论各行各业,只要干得好就能被看到。

谁知道丛白横来一笔,等一场场颁奖下来,赵云安再看百姓们的目光,一时觉得他们在看精神领袖。

尤其是丛白宣布结束那一刻,人群中忽然有人跪下磕头“谢赵大人。”

一有人带头,旁边的百姓哗啦啦跪下来一片“多谢赵大人。”

丛白反应极快,朗声道“赵大人嘉奖了这么多人,可在百姓心中,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赵大人,若没有大人,漳州府哪有今日的太平。”

这话他说得情真意切,赵云安来漳州府后的所作所为,说是点石成金也不夸张。

赵云安见不得别人跪,朗声道“漳州府是百姓的漳州府,本官虽为父母官,也只是秉性百姓的意志,大家快起。”

劝解再三,周围的百姓才慢慢褪去。

赵云安瞪了眼丛白,低声问道“这不会也是你安排的吧”

丛白倒是很无辜“大人,这跟我没关系,是百姓自发感谢大人。”

这时候丛家主走过来,如今他也是心宽体胖,笑呵呵道“赵大人不必自谦,百姓心中自由一杆称,大人来到漳州之后,他们能吃饱饭,穿暖衣,时不时还能吃上肉,心底自然会感激不尽。”

“丛家主客气了。”

“是赵大人太谦虚了。”

你来我往几句,丛家主才道出来意“听说赵大人的兄嫂也到了漳州府,不如在下做东,以示感激。”

赵云安笑着说道“原本不该推辞,不过三哥三嫂很快就要回京,就不劳累丛家主了。”

丛家主也没强求,笑呵呵的走了。

赵云安打发丛白一起回去,自己带着人往玉璋楼走。

丛白跟上去,开口就问“爹,你又打着什么鬼主意”

丛家主劈头盖脸的骂他“我是你爹,不是鬼,还有没有点尊卑了”

“你别打花腔,到底是为什么,你跟赵三郎又不认识。”

丛家主冷哼道“放屁,上次他带着人差点把我们都宰了,老子能不认识。”

丛白明白过来,无语的说“爹,我不是说过了,赵三郎这次是休长假过来看弟弟,一个兵马都没带,你怎么老胡思乱想。”

丛家主哼哼道“我想跟他们打好关系有什么错”

他不就是害怕吗,谁知道赵云安会不会看他们富起来又不顺眼,直接让赵云平再带人过来割猪油。

丛白翻了个白眼,提醒道“爹,恕我直言,赵大人想收拾咱家的话,现在根本用不着往京城调兵遣将,直接从青州营要人就行。”

丛家主听着这话就生气,伸手去拍儿子“你到底站在谁那边”

“我站在百姓和正义这一边。”

丛家父子俩又是一片鸡飞狗跳。

玉璋楼里,金氏拉着赵云安,倒是感动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安儿,你今天可真风光,你是没瞧见,那百姓哗啦啦全跪下了,可见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他们都瞧在眼里,记在心里。”

赵云安无奈的笑“娘,这是好事儿,你怎么还哭了。”

“娘这是太激动了。”

赵云安笑道“儿子高中的那一日,也没见您这么激动。”

金氏瞪了他一眼“这不一样。”

又说“来到漳州之后你多累啊,好几次累得直接都睡在书房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见你安稳过一日。”

“带着我跟妤儿出门玩,你还要东看看,西瞧瞧,生怕漏掉了哪里的百姓。”

“尤其是紫金莲还没的时候,你发愁银子,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娘都知道。”

“娘在后宅帮不上忙,只能不给你添麻烦,但娘心里头担心啊,怕你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的忙来忙去,到时候还落了埋怨。”

金氏出了一口气,笑道“现在好了,你做得对,百姓们都感恩呢。”

赵云安这才知道,原来金氏还会担心这个。

怪不得当初听见有长生碑,金氏还硬拉着他们去看。

“娘,我让你担心了。”赵云安有些愧疚。

他总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并不让金氏操心,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露了痕迹,金氏心底担忧,且又怕他分心从不说出口。

金氏含着泪一直笑“傻孩子,能为你担心,娘心里头都是甜的。”

母子俩有着说不完的话。

沈盼晴在旁也忍不住说“一婶,安儿,快坐下来歇一歇吧,你们母子俩那么多的话,总不能今日都说完了。”

金氏这才想到还有人在,笑起来道“瞧我,高兴傻了。”

“安儿累不累,先喝口茶歇一歇,娘方才见你上上下下的走,肯定也累坏了。”

赵妤立刻短了茶过来,赵瑾又给他递了点心。

赵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跑过来打算帮赵云安锤锤肩膀。

沈盼晴看得直乐呵,赵云平大大咧咧的凑近她说了句“瞧见没有,七弟就是万人迷,自小就这样,我看着都羡慕。”

沈盼晴忍着笑“这你可真羡慕不来。”

“怎么,连媳妇你也更喜欢七弟。”

沈盼晴瞪了他一眼“嘴上没把门,先改改你的臭脾气再说吧。”

赵云平摸了摸鼻子,只是瞧着那边的热闹乐呵。

赵云安茶也喝了,点心也吃了,肩膀也舒展了,哪知道亲娘在旁边笑盈盈的看着,转身就来了一句“安儿,趁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咱把你的婚事也定了吧。”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