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20章 噩耗(二)

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120章 噩耗(二)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03: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入秋之后, 南方便接连下了几场暴雨,连带着玉璋湖的水位都在不停上升。

赵云安一度担心暴雨持续下去,漳州府便要面临洪涝的问题。

幸好冬至嘉奖大会之后, 天公作美,竟是连日放晴,大大的缓解了水位到来的威胁。

冬日农忙少,愿意来漳州府内跟随“教头”,练一练看家护院把式的人也多, 人来人往的, 倒是让市集越发的繁荣起来。

赵云安盘完文书账本, 也总算能松一口气。

而就在此时, 一个人敲响了知府大门。

前厅。

常顺抱着一桶饭走进厅内, 有些好奇的打量那不停埋头吃饭的小子。

赵云安坐在上首, 正喝着茶看着对面的人吃饭。

坐在他对面的男孩顶多十二三岁,皮肤黝黑,人也瘦削, 往嘴巴里头扒饭的架势却凶猛的很,几乎比得上当年的常顺。

“大人,饭来了。”常顺放下饭桶。

赵云安便问道“吃饱了吗,没吃饱的话自己加。”

男孩也不客气,立刻起身,他也不用饭碗了,抱着那饭桶继续吃。

常顺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暗道这胃口, 都能比得上他了。

男孩比常顺的肚量还有不如,很快,他就打了个饱嗝, 依依不舍的放下剩下的半桶米饭。

“吃饱了就别撑着,这些可以留着晚上继续吃。”赵云安道。

男孩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了饭桶。

他刚要说话,又打了个饱嗝,有些害臊的低下头去“谢谢大人。”

赵云安听他带着几分塞外的口音,微微挑眉“是王晨让你来找我的”

男孩点头,又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他说,大人可以收留我。”

赵云安落到他的手掌上,男孩的手指粗糙,上面有厚厚的老茧,一看便知道生活不易。

注意到他的视线,男孩瑟缩了一下。

赵云安却已经将东西接了过去,是一块羊皮布,他打开一看,竟是一封绝笔信。

“这是父亲留下的东西。”男孩操着口音解释道。

赵云安看完脸色微变“你可曾看过”

男孩却摇头道“我不识字。”

说完又抬头看向赵云安“那位大人也看过。”

赵云安点了点头,脸色平静的将羊皮布收起来,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望归。”男孩重复了一遍,“我叫望归。”

“望归”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从今天开始,你已经回家了。”

“常顺,你带他下去安置,以后他就跟在你身边。”

“是。”

常顺带着小孩儿往外头,到了地方便说“大人是个心善的,绝对不会亏待你。”

“但你也不能做背叛大人的事情,否则我也不会饶过你。”

望归不服气道“我才不会背叛别人。”

“那就最好。”常顺道。

等他回到书房,便看见赵云安拧眉看着那羊皮卷。

“大人,那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赵云安合上羊皮卷,淡淡道“他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朝廷。”

“顺儿,你说是不是再雄才伟略,深谋远虑的人,一旦死了,他所作的布局都会成空”

常顺有些苦恼的挠了挠头发“大人,大伙儿都说人死如灯灭,死了,那自然什么都没了。”

赵云安眼神一黯“大魏曾有那么伟大的帝王,却落到今日的境地。”

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将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怕他们百年之后卷土重来,留下了无数的暗手。

这支暗军原本该作为大魏帝王的最后一张底牌,替他守卫大魏的江山。

可人算不如天算,暗军并未能起到他想要的作用,中原的暗军几番周转,甚至在皇位争夺战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

而塞外的那一支暗军更为凄凉,无人主导,主帅冤死,或者早已叛变,或者四下散逃。

赵云安之前让王晨帮忙的事情,便是托付他拿着名单,去联络塞外还活着的暗军。

为此,赵云安甚至从私房里头抽出了大部分银子,交给王晨使用。

如今看来,太祖皇帝留下的暗旗,十不存一,处境艰难。

赵云安忍不住大大叹气,犹如看见一副大好的棋局,却被人毫不怜惜的破坏殆尽。

常顺看着自家少爷,说了一句“小的脑子笨,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漳州府有少爷在,百姓们安居乐业,个个都过上了好日子。”

赵云安扑哧一笑“顺儿,如今你也会说好话了。”

常顺忙道“少爷,我说的是真心话。”

说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如今小的在街头买吃的,百姓们认出我是大人的书童,都不肯收钱,我执意要给,他们每次都要多给一些。”

“小的知道,若不是大人勤政爱民,他们瞧见我躲都来不及,哪里会如此。”

“百姓们都盼着有个大人这样的父母官。”

赵云安叹了口气,说了一句“本官却也盼着能有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话尽于此。

想到王晨信中提到,塞外的情况不太稳定,匈奴扰边不断

他捏了捏眉心,又说道“京城那边可来信了”

常顺摇了摇头“马哥每日都去驿站问,但都没消息。”

赵云安皱了皱眉头,暗道莫不是程家那边不答应,可也不该啊。

他回到后院,正好瞧见金氏正拉着赵妤看首饰,那都是金氏特意交了金银匠人过来,按照最时兴的打造的。

“娘。”

金氏瞧见他就喊“安儿,你也过来看看,这几样还算精致,但是不是不够贵重”

“娘,您瞧着都觉得好的,那肯定是好的。”赵云安笑道。

金氏无奈道“娘年纪大了,也许跟姑娘家的喜好不一样。”

“那不是还有妤儿吗,娘喜欢,妤儿也喜欢,如果收到的人不喜欢,那肯定是她眼光不够好。”

金氏被逗笑了“你现在这么说,等到时候娶了媳妇,可不要有了媳妇忘了娘。”

赵云安笑了一声,搂住亲娘说道“孩儿怎么可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倒是娘,您将来可别有了孙子忘了儿子。”

金氏笑起来“调皮,谁都越不过你去,这样总成了吧。”

说完又拍他“快起来,别让妤儿看笑话。”

赵妤在旁边捂着嘴巴偷笑。

赵云安也不在意“这有什么,妤儿都习惯了。”

“你倒是还有理了。”

赵云安看了看桌上的手势,直接拿起一串珍珠链子,给自家侄女带上了“好看。”

赵妤红了脸“七叔,这是给未来七婶婶的。”

“那就再做一串就是了。”赵云安摸了摸她的脑袋。

说了一会儿话,赵云安奇怪道“今日怎么不见棉花”

平日里他来了,没过一会儿棉花总会跑出来,如今棉花年纪大了,也不再爱玩爱闹,但也喜欢靠在他腿边趴着。

赵妤便道“棉花这几日总是没精神,估计在垫子上睡觉呢。”

赵云安过去一看,果然暖炉旁边有个白色的狗窝,里头垫得软绵绵的,棉花正趴在里头。

“棉花。”

棉花汪汪了两声,算是回应,但依旧懒洋洋的躺着没起来。

赵云安伸手摸了摸,棉花舔了一下他的手指,顺着他的手爬起来,跳了一下没能跳到膝盖上。

赵云安搭了把手,棉花才终于趴在他双腿上不动了。

见它精神还好,赵云安才略略安心,棉花的年纪大了,这两年跟着他到了漳州府,眼看着一日老过一日。

赵云安总怕它哪一日就忽然走了。

还有大金猫,那家伙野性,看着倒是比棉花健壮一些,但从猫的寿命算也已经步入老年。

有空的时候,赵云安总喜欢陪着家人,抱着棉花或者大金猫,即使有一下没一下的说话也是好的。

闲适的时光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马贵进门,朝赵云安使了个眼色。

金氏瞧见了,取笑道“你们主仆俩打什么官司,难道我还听不得”

马贵笑道“都是公事,怕老夫人听着烦心。”

“罢了罢了,有事儿你就去忙吧,有妤儿陪着我呢。”金氏笑道。

赵云安起身,将棉花放回狗窝里,又摸了摸它的脑袋才走出去。

一直到离开内院,赵云安才沉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马贵沉声道“大人,北疆兵乱,姜蓉镇被匈奴掠夺,伯爷下落不明。”

“什么”

赵云安脸色大变。

“什么时候的事情,北疆一直很安稳,怎么会忽然出了乱子”

“伯府刚送了信过来,已经是十六天前的事情。”

赵云安心底一算,这样的急报八百里加急进京也得几日,漳州府信息闭塞,知道消息便已经晚了。

半个月前的事情,望归那时候已经离开塞外,从北疆进入大魏。

王晨却应该还留在塞外。

赵云安眉头紧锁“大伯是文官,怎么会在姜蓉镇”

“当时伯爷正在姜蓉镇视察,才遭此横祸。”

马贵很快递上信件。

赵云安一目十行的扫过,才知道永昌伯生死不明,顾斌当时只找到了身穿永昌伯衣服的尸首,但尸首血肉模糊,无法分辨,同时也没找到永昌伯的随扈。

“也许大伯没事。”

赵云安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以至于赵云安根本不知道北疆发生了什么。

他叹了口气“你去校场一趟,让瑾儿谦儿回来,这件事不能瞒着他们。”

“是。”

赵云安这才继续看信,等看到末尾却微微皱眉。

“顾家”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几次偶遇,远远的曾见过顾家的女儿。

不过那位顾夫人不知所谓,曾经上门提亲,却摆出高姿态来,将刘氏金氏气得够呛,直接断了跟他们家结亲的意思。

哪知道峰回路转,有朝一日,赵家与顾家又成了联姻。

而且这一次还是永昌伯做出的决定,顾大将军请求,陛下赐婚。

赵云安深吸一口气,他从未想过娶顾家的女儿,但相比起永昌伯生死未卜,永昌伯府危机四伏,婚事反倒是成了小事。

很快,马贵便带着赵瑾和赵谦回来了。

两人一进门,行了礼便问“七叔,是不是伯府来信了”

赵云安招手让他们近前来。

赵瑾脸色一沉,他依稀记得不久之前,妹妹出事的时候,父亲的脸上也是这般凝重。

赵谦也被气氛感染,拧起了小眉头。

“瑾儿,谦儿,你们是永昌伯府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冷静,记住了吗”

两个孩子拼命点头。

赵瑾开口道“七叔,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不是孩子,你直接说吧。”

“是你们爷爷失踪了。”

赵云安也不愿意承认那具尸首就是永昌伯,只说“匈奴来犯,北疆战乱,大伯在战中失踪,暂时还没找到人。”

俩孩子脸色都是大变。

“七叔,我想回京城。”许久,赵瑾抬头道。

赵云安摸了摸他的脑袋,只说“瑾儿,知道大哥为何将你送到漳州府吗”

赵瑾低下头,抿紧了嘴角。

赵云安又说道“我相信大哥三哥能够解决麻烦,我们都好好的留在漳州,不要让他们有后顾之忧,记住了吗”

两个孩子纷纷点头。

安抚好两个孩子,赵云安的心底却远没有那么平静。

他连续几封信送往青州,很快,青州营那边回信了。

“陛下令驻守青州,非圣旨不可擅动。”

赵云安一看就皱眉,距离北疆最近的,除了青州营和京卫所,那就只剩下凉州。

可是凉州是丁家的地盘。

要打仗了

这个消息不断的蔓延,即使是远离北疆的漳州府也传得沸沸扬扬。

百姓们还没过几日安稳的快活日子,被这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想着囤积粮食以防万一。

秋收之后一直控制的很好的粮价,迅速的开始上涨。

还是赵云安出面,狠狠打击了两次发国难财的混账,这才将这不正之风刹住。

原本不缺粮食的漳州府尚且如此,可见其他地方又是如何。

民间的事情好解决,如今赵云安在漳州府可谓一言九鼎,能够迅速弹压。

朝廷那边的催促却麻烦的很。

丛白一心为民,此刻也忍不住发作起来“朝廷以为漳州府是粮仓还是聚宝盆,缺了银子少了粮食就问我们要,漳州府的粮食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其余官吏也纷纷不满“今年的税收早已经给了,如今却又问漳州要钱。”

“大人,朝廷如此是非不分,岂不是逼漳州百姓去死。”

也有人皱眉道“北疆战事频发,继续粮草,我们要是不给的话,万一匈奴人打进来怎么办”

赵云安也是频频皱眉。

“丛大人,漳州府还能盈余出粮食和银子吗”

丛白叹气道“若是都拿出去,漳州府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便又掏空了。”

朝廷这样的情况,这次给了,想要回来就难了,明年漳州府但凡有一二不顺,百姓们就会怨声载道。

赵云安揉了揉太阳穴“还是战事要紧。”

“若是大魏乱了,漳州府又能好到哪儿去,岂不成了匈奴人眼中的肥羊。”

如此一说,在场的官吏虽然不舍,但也都不再反对。

赵云安又道“先将粮草整理好,按调令发往北疆。”

如今他算知道,为何皇帝要为他与顾家赐婚,两家成了联姻,关系更加紧密,他总不能看着老丈人手底下的兵饿死吧。

赵云安已经做了决定,丛白便不再反对。

只是他犹豫了一下,提醒道“大人,百姓中有传言,说大人开的演练场,就是为征兵做准备,如今一个个人心惶惶。”

赵云安只说“愿意来的可以继续来,不愿意的就罢了。”

丛白点了点头,叹气道“他们也不想想,若是朝廷要征兵,大人又能如何。”“”

“再者,学一些本事,到时候真的上了战场,指不定还能有保命的本事。”

其余官吏也都这么想,按理来说,有北疆军在,匈奴人是攻占不进来的,可万事无确保,学一学也是好的。

在短暂的少人之后,校场那边又迎来了高峰期,一时间倒是真有几分全民皆兵的意思在。

赵云安一边为朝廷筹集粮草,一边还得安排明年的春耕,这是重中之重,若有万一,那影响的便是整个漳州。

更让他心焦的是,北疆那边的消息并不好,急报连连,有输有赢,输的多,赢的少。

永昌伯依旧没有消息,朝廷并未派人搜救,显然已经默认他死在了战乱之中。

这一日晚上,赵云安翻看着文书到了深夜。

常顺心疼不已,提醒道“少爷,这都快子时三刻了,您也该歇一歇。”

赵云安叹了口气“我总是睡不安稳。”

“瑾儿和谦儿这几日如何”

常顺忙道“两位小少爷懂事的很,只是发奋练武。”

赵云安揉了揉眉心“你帮我看着一些,别让他们出事。”

“是。”

正好这时候,外面传来一声猫叫。

常顺迅速抽出佩剑,就听见熟悉的声音。

“别动手,是我。”

赵云安看见来人,没好气骂道“你翻墙有瘾吗好好的门不走,偏要招惹我家的猫。”

来人正是王晨。

他依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笑呵呵道“赵大人,我这可是冒着危险,不远千里给你报信,你倒好,刚见面就一阵劈头盖脸的臭骂。”

赵云安脸色一顿“你有我大伯的消息”

王晨摇了摇头。

赵云安顿时失望。

王晨却道“我没有永昌伯的消息,却知道有人与匈奴勾连,里应外合,才导致北疆军屡战屡败。”

赵云安脸色一冷“你可有证据。”

王晨摊了摊手“若有证据,我就直接送到皇帝老儿手中了,哪儿会灰溜溜逃到漳州。”

赵云安眉头一皱“既然没证据,你找我又有何用。”

“我没有,但顾大将军也许会有,亦或者永昌伯便是查到了什么,才会被杀人灭口。”

“我大伯还没死。”

“好好好,我不跟你争这个。”

赵云安脸色依旧不好。

王晨心底叹了口气,又问“那个放羊的小子可到你这儿了”

“到了,他的身份”

“也是个可怜人,他老子临死的时候,还惦记着要回来,哪知道早已无人记得他们。”

王晨笑道“大人喜欢,就把人留着吧,也许将来会有意外之喜。”

“至于我,我也该回去了。”

王晨低声道“赵大人,京城要乱了,你若有办法,还是早些接了家中亲人出来。”

赵云安神色微微一变。

王晨又道“话尽于此,我还得赶回家,不然家中婆娘真要生气了。”

“赵大人,此去一别,还请保重。”

“王晨”赵云安喊道。

王晨摆了摆手“能做出勾结匈奴这般罪行的人,所图甚大,我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人物,就不掺和了。”

目送王晨离开,赵云安只觉得脑子一阵一阵的抽痛。

永昌伯难道真的是查到了什么,知道有人秘密勾结匈奴,图谋不轨,才会被人盯上吗

他迅速翻出今日几场战争的文书,这次有了惊人的发现。

匈奴人来势汹汹,在劫掠姜蓉镇的时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若说凶残是他们的本性,劫掠是他们的习惯,那为何之后的几场战争中,却表现的极为克制,就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赵云安脸色变幻不定。

很快,他抬头道“送信回京,就说请祖母、大伯母、大哥等人前来漳州府观礼,以表示本官对赐婚的重视。”

“大人”马贵惊讶道。

赵云安只说“照我说的做,派最快的马去送信。”

马贵点头。

赵云安又说“不,让常顺回来,让他亲自走一趟。”

这边常顺刚刚离开,衢州才终于得到了消息。

一听父亲生死未卜,赵云昇差点没直接晕了过去。

等他好不容易冷静下来,连声喊道“不可能,我爹是文官,他又不用上战场,怎么可能殉职。”

下属提醒道“大人,这是京城传来的消息,不会有假。”

“大人,您还得早做准备啊。”

赵云昇拧紧眉头“做准备,我做什么准备”

“若是永昌伯真的没了,大人,您可是要奔丧守孝的啊”

赵云昇一听这话,怒从中来,上去一脚就踹翻了此人“放屁,我爹绝不会有事。”

可他心底却也不安的很,猛地说道“不行,我得回去看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