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25章 临城

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125章 临城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03: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跟随着侍卫进来的, 除了送礼的赵家人之外,还有辆大车的年礼。

送礼的长随之前也曾来过临城, 上次是为了给永昌伯送礼。

一进门, 他便瞧见几双齐刷刷的眼睛虎视眈眈的看来,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每一个都是目光如炬。

吓得心底一个哆嗦, 想起出发前赵云安的吩咐, 随从才定下心来。

“小的参见诸位将军。”

顾斌见他很快恢复如常,眉头微动,对那素未谋面的新女婿评价更高一些。

“不必多礼, 北疆不安稳, 季夏那孩子也是,怎么冒着这么大风险送什么年礼过来。”

随从忙道“夫人也是这么说,但是大人说了,他们刚刚成亲, 理应拜见岳父,只是碍于形式无法让夫人三朝回门,只能多送一些年礼略表心意。”

“大人还请顾将军不要怪罪。”

话音未落, 一个黑面将军笑道“顾将军,你这新女婿倒是孝顺的很。”

顾斌脸色也缓和不少。

当初他上书定亲,心底也曾有过犹豫, 只是一来他与永昌伯有约,二来也是担心女儿的婚事,这才厚着脸皮提了。

顾斌心底对大女儿, 一直以来都有愧疚,她亲娘早逝,自己这个当爹的又远在边疆。

京城那位继室不提也罢, 反倒是要女儿看顾家里,这些年来委屈了她。

如今见赵云安愿意千里迢迢的送礼,顾斌倒是安心了一些。

不管是夫妻相得,还是看在顾家的面子上,赵云安总是将面子做足了。

“让女婿费心了。”顾斌笑了一声。

他扫了一眼年礼,发现里头并未见贵重物品,倒多是土产粮食,心底又是一动。

“这是夫人与大人的书信。”

顾斌接过信件,并未直接打开,只说“你先下去休息吧。”

人一走,有下属笑道“顾将军可算能放心了,永昌伯的子侄,为人定然是不错的。”

“那孩子也是实诚,送的都是吃的喝的。”

顾斌笑道“我一个人也吃用不完,倒不如分一分,大伙儿带一些回家去,也能过一个好年。”

“倒是托了将军的福,今年的年夜饭丰盛不少。”

这份年礼,倒是暂时将临城紧张的气氛驱散了一些。

等四下无人,顾斌才取出两封信来。

他先打开女儿的书信,顾季夏字迹娟秀,是一贯的报喜不报忧,只说嫁过去之后一切都好,夫君体贴,婆婆宽容,就连在漳州的侄子侄女也都是讨喜。

顾斌看完就叹了口气,心知远嫁漳州,女儿定有不自在的地方,只是不想让他担心。

将女儿的书信收起,顾斌才打开女婿的。

一看字迹,顾斌便微微挑眉。

在他的认识中,永昌伯口中的这位侄子,自小老成持重,是个分外早熟的孩子。

可如今这纸张上的字迹,即使略有隐忍,依旧带着几分龙飞凤舞。

很快,他便读完了这封短信。

“赵云平要来临城。”

顾斌皱了皱眉,很快也想明白皇帝的用意。

他叹了口气,照顾永昌伯的儿子自然不成问题,只是等那孩子来了,他一时不知如何面对。

若不是他不够小心,没有发现匈奴异样,永昌伯就不会在这时候前往姜蓉镇,更不会在乱军之中失踪。

又想到那具尸体,顾斌虽还未上报死讯,其实心底也觉得永昌伯凶多吉少。

尸首已经被收敛,如今等赵家子来了,也许有别的法子辨认身份。

顾斌将两封信都收好,永昌伯虽不在了,可两家联姻,关系却联合的更加紧密。

只为这个,顾斌也会好好照顾赵云平。

临城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白,银装素裹之下的,却是无限危机。

赵云安派来的随从名叫庆余,也是永昌伯府的家生子出生。

但他跟马贵不同,没有一个当过少爷奶娘的嬷嬷做靠山,家里头爹和老娘都是粗使,连带着他也没有出路。

赵云安前往漳州府的时候,庆余自告奋勇跟着一道儿去。

等到了漳州府,赵云安手底下缺人,马贵常顺忙得团团转,连带着下头的小厮也有了出头的时候。

庆余去年就抢下了送礼的任务,今年熟门熟路,自然又是他来。

来临城送礼是个苦差事,风大雪大,来回一趟耗费时长不说,光是冻疮就能痒死人。

庆余却乐意的很,因为越是苦差事,越能入大人的眼,他盼着有一日自己也能跟马贵常顺一样被重用。

他心思也很是灵活,到了临城府后,还特意去了一趟永昌伯的宅子。

只是赵家如今只剩下几个看守的家丁。

庆余忍不住问道“怎么不见常松叔”

下人见他是伯府的人,忙道“伯爷失踪之后,常管家就带着人到处找,好些日子没回来了。”

庆余又问了几句,见他们都是一问三不知的,只得说“若是常叔回来,你们记得告诉他我找来过。”

“是。”

庆余没办法,扎紧了帽子往外走。

临城比漳州府还要大,但街道上远没有那么繁荣,连商铺都少见,来往行人都是行色匆匆。

按着赵云安的吩咐,庆余顶着风雪,走了一家家粮铺。

庆余只问不买,问的多了,掌柜的生气他也只是赔笑脸,很快就把粮食的价格都记在了心里。

走完了粮铺,庆余想了想,也没因为手脚冰冻就赶紧回去,而是继续逛完了整条街。

几天下来,等顾斌准备好回礼,可以离开的时候,不只是粮食价格,庆余已经将临城的物价了解的一清二楚。

带上顾将军的回礼,庆余这才离开了临城。

此时已经到了年底,路上又冷,队伍里的人倒是没有抱怨。

这一日修整的时候,一群人只找到个破庙,好不容易点上了火,每人喝了口酒暖暖身子。

庆余笑道“现在辛苦一些,等回去大人定然重重有赏。”

其余人都笑起来“大人向来赏罚分明,从来不亏待办事的人。”

还有人拍马屁道“庆哥,大人愿意把给老丈人送礼的任务交个你,指不定再过两年,您就可以跟马哥平起平坐了。”

庆余心底也这么期盼着,但还是谦虚道“马哥是跟大人一块儿长大的,情分不同,我不求平起平坐,只求大人也能瞧得上我。”

“庆哥这么卖力,大人肯定看在眼中。”

“是啊,大人虽然年轻,可从来知人善用,最是公道。”

庆余哈哈一笑,将怀中的饼子拿出来“趁着有火煮点饼子吃,等再上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歇息。”

自有人拿出锅子来,下雪也有下雪的好处,不用到处找水,找一些干净的扔到锅里头,烧一会儿就是开水。

再把硬邦邦的饼子掰碎了扔里头,很快一顿热腾腾的糊糊就好了。

庆余端起自己那一碗糊糊喝了一口,一口下去,人也跟着暖和起来。

一群人正喝得热闹,忽然破庙后传来一阵动静。

庆余脸色蓦的一沉“谁在里面”

他一动,其余随从都抽出了佩刀。

“再不出来我就不客气了。”庆余喝道。

里头一阵嘻嘻索索,直到庆余不耐烦起来,才见走出一老一小两人,衣衫褴褛很是单薄,一看就是很久没吃饱饭的瘦削样。

“大老爷,小老儿带着孙儿在这边避风,不是故意打扰的。”

那老头说着,还拉着孙儿开始磕头,砰砰砰几下额头就红了一片。

庆余皱了皱眉“快起来,不必磕头。”

因赵云安不爱这套,连带着他手底下的人也不喜欢。

瞧那老头儿拉着孙子,很是唯唯诺诺,恨不得将自己缩起来。

倒是那孩子还胆大一些,被也有按着脑袋,还时不时偷看他们的锅。

“把刀收起来。”庆余回头说了声。

其余人都把佩刀收了,从漳州千里迢迢的送礼,随行的有十几人,都是身强体壮的男人。

可即使如此,赵云安也怕路上有意外,为他们配备了刀剑,以防万一可以自保。

庆余看来他们一眼,见那爷孙实在是可怜,便问了句“你们要吃点吗”

这次轮到爷孙俩愣住了。

老头儿舔了舔嘴角,紧紧搂住孙儿“不,不用了。”

庆余翻了个白眼,直接拿起一块烤热的饼子,走过去塞进他们手中“吃吧。”

老头儿还在犹豫,但他孙儿却已经忍不住咽口水了。

“爷爷”

老头儿咬了咬牙,起身又磕了个响头“多谢大老爷。”

“你别这样。”庆余皱了皱眉。

老头儿见他们虽说带着刀,但一个个说话做事极为和气,看着精神气也是不缺吃喝的,心底稍安。

他掰下一小块饼子塞到孙儿手中,小孙子立刻往嘴巴里头塞,噎住了也不肯吐出来。

“给他们端一碗过去。”庆余见了便道。

于是除了那饼子之外,祖孙俩又得到了满满一碗的糊糊,这次老头没能跪下磕头,就被拦住了。

这边堆着火,庆余几个也不再过去说话,自顾自吃饭休息。

那边老头自己也吃了一小块饼子,趁着庆余等人不注意,将剩下的饼子和大半碗糊糊塞到了后头。

墙壁后头,一只同样骨瘦如柴的手伸出来,小心翼翼的接过去。

“庆哥,你看。”

庆余拍了一下身边的人“不必理会。”

其实方才他们就注意到,墙后肯定还有人,只是看出来的老的老,小的小,没有威胁,便索性假装不知道。

他们出门在外,还要回去复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快,祖孙俩就把饼子和糊糊吃得一干二净,老头儿去外面抓了一把雪,将那木碗擦得干干净净,这才颤颤巍巍的送回去。

“大老爷,您救了我们的性命,老头儿也没别的,只能给你磕个头。”

庆余一听他喊大老爷就牙疼,忙道“你也别磕头,要是想感谢,就跟我说说附近的事儿。”

老头儿一顿“大老爷想问什么”

庆余便指了指外头“这天寒地冻的,瞧你说话也不像是乞丐,怎么这当头躲在破庙里”

“是啊,这几天不是年头吗”

老头儿面色泛苦“几位老爷有所不知,我们实在是被逼得没法子了。”

“这几年收成本就不好,大家都是苦熬着过日子,偏偏去年又是干旱,田里头收成还不到往年的三成。”

“收成少了,税却不少,该交的税银还得交,若是交不上,家里头的田地,屋子都会被用来抵债,甚至他们还会把屋里头的男丁和女人也拉走。”

男丁可以干活,至于把女人拉走做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庆余一听,脸色沉下来“什么,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老头儿见他似乎是有身份的人,又道“若不是被逼到了极点,我们哪里会背井离乡。”

庆余心底察觉到不对劲。

他虽然是小厮,但也是知府身边的小厮,知道去年大灾,皇帝是有减税的,即使不减税,当地父母官为了征税收走田地屋子还正常,拉走女人做什么。

庆余立刻意识到,他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只可惜老头儿知道的也不多,来来回回都在说他们的可怜。

庆余又问道“那你是哪里人”

老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老头儿祖籍凉州。”

“凉州”

庆余心头一跳。

“你说他们在拉壮丁”

老头儿讷讷道“我,我没这么说。”

“只是若是交不了税,他们便会将年轻的男人和女人都带走,至于带去了哪里,老头儿也不知道,只知道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庆余眯起眼睛来。

“都没回来。”

老头儿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得了的事情,僵硬的岔开了话题“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便想着往南边走,听说南边受灾不重,还能吃得上饭。”

庆余没有继续再问,只是等第二天一大早,风雪稍停,便带着同伴迅速离开。

临走之前,他朝着暗处看了一眼,对那老头说“这些留给你们。”

说完这话,车队很快就消失在风雪之中。

小孩儿跑到门口,看着远去的车队,又哒哒哒跑回去“爷爷,他们真的走了。”

“快看看有什么。”老头儿忙道。

打开那包袱一看,里头居然是满满当当的一袋子饼,而且还是白面饼子。

“是饼子”

小孩儿欢喜的叫起来“娘,大姐,二姐,你们快出来,我们有吃的了。”

老头儿也喊道“快出来吧,他们都走了。”

三个女人这才相处搀扶着走出来,她们脸上都抹了土,看着很是狼狈,人也更瘦一些。

“娘,你看好多饼子。”小孩儿喊道。

等看到饼子,年长的女人落下泪来“若是当家的还在该多好。”

老头儿叹了口气,招呼他们过来吃。

瞧着孙子孙女吃得头也不抬,老头儿眼底发酸“咱们遇上好心人了。”

昨晚可把他吓坏了,这一群人高马大的还带着刀,谁知道是不是土匪。

被发现的时候,老头生怕他们一个恼怒,就把他们祖孙都砍了,可还是硬着头皮拉着小孙子出来,没让媳妇和两个孙女出声。

他当时心想,他们死了也死得痛快,可女人不一样,她们被发现了只会更惨。

幸好,那些人看似凶悍,实则很是和气,临走之前居然还给他们留下来饼子。

老头儿自己只是的吃一口,吃完了就放下,心想着有了这些饼子,也许他们能走到南方。

另一头,庆余下令快马加鞭,尽快回到漳州府。

同伴不解道“庆哥,咱们明知道凉州有问题,难道不顺道儿探一探吗”

庆余摇头道“不行。”

“咱们从漳州府出来是走了明路的,聪明人一打听,就知道我们是赵大人的人。”

“若是贸贸然进了凉州,到时候被那边发现,反倒是给大人添麻烦。”

“当务之急,咱们得快些回去,将情况上报,大人自有决断。”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纷纷加快了迅速。

日夜兼程之下,回去花费的时间门比来时还要更快一些。

但等终于抵达漳州府,也已经是大年初八了。

漳州府气候暖和不少,年前的大雪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晴空万里,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庆余带着车队进城,见状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在外头待久了,瞧见这样都有些不习惯。”

其余人也都说“除了京城,咱们漳州府最是热闹。”

至少街道上的百姓神采奕奕,一个个精神饱满,不见面黄肌瘦的挨饿人。

车队很快进了知府衙门。

庆余马不停蹄,很快就见到了正在办公的赵云安。

赵云安得到消息也很是高兴,先问了一路平安,这才问起临城的事情来。

等赵云安问起临城当地的粮食价格,庆余更是讲得头头是道。

不只是粮食的价格,甚至连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一一道来。

赵云安满意的点了点头,知道他肯定是花了心思的。

如今看着,战乱之后,临城的粮价确实是涨了,但并不算夸张,相比起来反倒是其他没有收到管控的商品上涨明显。

这其中应该有永昌伯的功劳,赵云安记得大伯在临城多年,想必早有预案。

只可惜大伯现在失踪,也不知道临城的稳定还能维持多久。

与顾斌一样,赵云安也觉得明年开春之后,大魏与匈奴定然还有一战。

“大人,这是顾将军的回信,他还准备了不少回礼。”庆余拿出藏在心口的信件。

赵云安接过信“一路辛苦了,这几日你们好好歇一歇,另有重赏。”

庆余点头,又道“大人,小的们在路上还遇到一事。”

这才将老头儿所说一一道来。

赵云安越听越是皱眉头“强行征税,可能是当地父母官贪婪,拉走男丁,也许是为凉州军征兵,可他们带走女人做什么”

“那老人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人被带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肯定不会是好事情。”

庆余又道“小人原本想去打探打探,又怕露了痕迹反倒是不好,便先回来了。”

“不过我们一路走来,偶尔还能见到其他的百姓逃难。”

逼得百姓在寒冬腊月离乡背井,可见厉害。

赵云安敲了敲桌面,迅速道“马原,你带上我的信,去青州营走一趟。”

“是。”

马原迅速的离开了。

赵云安欣慰的看向庆余“这次你做的很好。”

庆余兴奋的脸色通红,拱手道“能为大人效力,小的不胜荣幸。”

赵云安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记住了这个心思活络的下属。

等他下去休息,赵云安打开顾大将军的信看来一遍,信上并无多少有用信息,只是话家常罢了。

他想了想,将信和回礼一块儿送到了后院。

顾季夏收到父亲的信件和回礼,倒是高兴异常。

顾将军是个粗人,他在北疆多年,府中只有一个妾室料理家务,所以这回礼是他自己准备的,虽有些粗糙,却真心实意。

顾季夏能从中看到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她将回礼分了分,贵重的药材送到了金氏那边,临城别的没有,人参倒是不少,且年份和重量都极佳。

金氏瞧着高兴不已,又说让她自己也留一些补补身体。

特色土产和镶嵌着宝石的刀剑,便送到了赵瑾几人手中。

这倒是把几个孩子高兴的不行,拿着宝剑就在院子里比划起来。

零零碎碎的分完,居然还剩下不少,都是吃的用的。

于是等赵云安忙完公务回来,便吃到了一顿实实在在的北疆菜色。

金氏笑道“你瞧瞧,整日忙着外头的事情,家里家外都要你媳妇操持。”

赵云安笑道“夫人辛苦了。”

顾季夏已经习惯了赵家随意的相处,也笑道“官人满意,妾身也高兴。”

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其乐融融,赵云安吃着吃着,忍不住想起庆余的话来。

若是北方真有难民往南方逃,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云州、青州等地,再然后才是漳州府。

赵云安不确定会不会有大量的难民,但若是他们出现,肯定会带来许多问题。

也许他应该早做准备。

顾季夏见他一块香肠嚼了半天,低声问了句“官人,怎么了,是不是累了”

赵云安回过神来,笑道“没事。”

“我只是想着二哥去了京城,可能会直接调任回京,不如把二嫂和侄子接过来。”

金氏一听就来气“又不是我不肯,年底想接他们过来一起过年,可她偏不答应。”

她原本想着赵云昇不在,小刘氏肯定乐意过来过年,毕竟还能看着女儿。

哪知道小刘氏一口子回绝,甚至也不提将赵妤送过去团圆。

赵云安又道“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二哥调任回京,那么就会有新的衢州知县,到时候二嫂他们留在那边于理不合。”

金氏一想也是,便道“那就再派人去问问。”

“二郎若是真的调任回京,他们母子迟早也是要回去的,从漳州府走也更方便一些。”

赵云安心底想的却是,如果二嫂愿意,留在漳州府也许更好。

只是他想得周全,却不知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小刘氏早已打定了主意。

还把主意打到了赵妤的身上来。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