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 第91章 决赛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91章 决赛

作者:胡六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2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周若玮觉得脸颊有些发热, 下意识地转过头想在人群里找到冯悠。

冯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她对自己说的每句话都像是从自己内心里长出来的一样, 让他感觉愉悦舒畅。

没有这么重要的场合, 冯悠竟然没有来。周若玮失望地叹了一口气,低头不语。陶南风的设计理念与他不合,这很正常。

服务的阶层不同, 想法自然不一样。

周若玮设计的住宅是供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专家等居住, 他们衣食无忧、条件优越、需求自然要比普通老百姓要高。

厨房、厕所面积增加;

室内走廊式布局降低房间的使用率。

这一点但凡学建筑学的谁不知道是一种浪费

但适度的浪费,是为了保证更好的生活,难道不对吗

陶南风设计的住宅是为年青人、普通职工服务, 他们面临着结婚、生子、就业等多重压力, 收入低、开销大,是最普通的社会大众。

这样的社会群体,整天都把节约、勤俭挂在嘴上,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哪里舍得一点点浪费

想到这里,周若玮深吸一口气, 抬起头来, 目光炯炯盯着幻灯片上的建筑平面, 从专业视角认真审查着陶南风的设计。

“这是我为农场知青设计的住宅, 两层砖木结构, 走廊式布局,以楼梯为中轴,左右各六间16平方米的宿舍。东头为公用厨房、西头为公用厕所与洗澡间。”

随着陶南风的讲述,一张张的幻灯片投影展示在众人面前。

“建筑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建筑结构设计采取外墙与砖柱共同承重,室内墙体均为填充墙, 可拆除。每间宿舍用六根砖柱支撑,中间增设隔墙将宿舍分成南北两个面积为8平方米的小间。

单身知青两人共用一间宿舍,但宿舍里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空间,生活互不干扰。如果单位用房紧张,亦可4人一间宿舍。

新婚职工夫妻一间宿舍,前厅后室,功能分区合理。

南面采光良好、但对着走廊开窗私密性差;北面安静隐蔽、但日照较差。

爱学习的可以将卧室放在南面,书房放在北面。爱热闹的可以将客厅放在南面、卧室放在北面私密性良好。

如果有了孩子,可申请分配两间宿舍使用。内部墙体均可开门,连通性良好,四间房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安排成主卧、儿童房、书房、客餐厅。”

听到这里,底下的议论声响成一片。

还没到提问环节,便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问题。

“陶南风,我想请问一下,现在单位盖房之所以供不应求,就是因为用地紧张,你为什么只设计两层,不多做几层”

教授们没有制止学生的提问,因为这也是他们疑惑的地方。

陶南风微微一笑“问得好”

她抬眸看向提问的学生“为什么不提高用地强度,做三层、四层、五层呢这得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考虑。

在大城市,单位用地面积有限,主要矛盾是土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之间的矛盾,因此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提高容积率,在抗震允许的情况下将建筑层数做到极致。目前江城的砖混结构可以做到六层。

但是在我们农场,用地面积很充分,约束基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建筑材料运输困难、钢筋水泥造价高,因此我要考虑的是如何在降低造价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一开始介绍的这栋宿舍楼并非砖混,而是砖木结构,这栋宿舍楼没有用到一根钢筋”

底下有人喊“不要钢筋,只有外墙承重,你这楼安全吗”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像土木工程专业那样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理工科类课程,但也会学建筑力学,对结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听到陶南风这番设计,都激动得不行。

砖木结构,可都是砖墙承重,内墙、外墙均承重,否则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砖柱承重极少做到两层,大都只在门厅部分用作雨篷支撑。

陶南风哪来的胆子,敢用砖柱承重做到两层

刚才周若玮讲述设计思路时,根本没有人质疑,大家都被他前瞻的思想所折服。底下人只会想

哦,好厉害

啊,他这个想法好新潮。

周若玮不愧是大四优秀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创新。

可是到了陶南风,她的讲述却将大家带进一个氛围。

仿佛每个人都成了焦急等待分房的单位职工,基建科的人拿出设计图纸征集群众意见。为了各自的利益、诉求,大家一个个兴奋而激动,争相发言。

陶南风胸有成竹,神情淡定,半点也不慌张。

“砌体结构的承重能力其实并不差,砖柱之所以不选择作为主体结构,主要考虑的是因为砌体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差。我们秀峰山农场地质条件良好,不必担忧这个问题,因此我选择砖柱作为主体结构。”

她随口报出一连串数据,听着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脑瓜子嗡嗡的。

那种来自土木工程专业的碾压感再次袭来,大家都闭上嘴不敢再质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陶守信低着头轻轻一笑,这孩子有特殊能力,她造出来的房子绝对不会有问题。可是为了堵住大家的嘴,她花了不少功夫学习力学,对门的欧阳教授家的专业书籍都被她借着看完了。

今天,就是她展示成果的时候。

黄家发教授站起来,抬起双手往下一按“各位同学,有问题先留着,等下提问环节再问。”

底下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齐声道“好”

陶南风继续往下说。

“知青宿舍设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大家都知道,家务劳动包括的内容很多,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收拾整理琐碎耗时。”

现在轮到教授们点头了。

底下有懂得父母艰辛的孩子窃窃私语。

“我妈从早上开始就没有停歇过,一日三餐、买菜做饭、洗衣晾晒、收拾屋子,真的很辛苦。”

“我姐从六岁开始就帮我妈做家务,初中都没读。”

“我爸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带点菜回来,晚上帮着洗碗,结果你们猜怎么嘀单位一群男人都嘲笑我爸,说他是妻管严。我妈也上班赚钱啊,家务劳动分担一下不应该吗就好像家务劳动活该都是女人做的”

知青们上山下乡时的年龄大多十五到二十岁,都是孩子,从少年到青年,成家立业、养育子女,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家务劳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漫长农耕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流,不管是不是双职工、不管女性是不是有事业心,这个社会默认的就是女人生孩子、带孩子、做家务。

想到母亲徐喜琴曾经说过的“家务劳动社会化”,陶南风眼眶微红,内心充满着悲悯之情。

“所以,我这次设计的知青宿舍便充分考虑到这点,努力将家务劳动社会化,大家请看幻灯片”

宿舍楼东头的公共厨房展示在众人面前。

“十二间宿舍,十二个灶台、十二个操作台、六个水池,均标明对应的宿舍号,分配到户。哪怕是选择吃食堂的职工,也会分配一个灶台,自备厨具,做点吃的很方便。”

底下再一次响起提问“这哪里能看出家务劳动社会化”

陶南风笑着回答“厨房里的烟火气,是生活中的乐事,也是凝聚一家人情感的纽带,不宜让外人代劳,所以买菜、切菜、洗菜、炒菜,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如果实在不愿意做饭的,那就去食堂吃,简单随性。”

不等底下人质疑,她话锋一转。

“但是,厨房卫生打扫、水池清洗、厨余垃圾的处理,这些事情是公共厨房都需要做的,由楼道清洁员完成。

除此之外,走廊设有水池、晾晒绳,大家晨起洗漱、洗衣晾晒非常方便。

走廊、水池、公共厕所、洗澡间,都属于公共卫生,都有清洁员每天打扫。将大家从繁琐的、重复性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感兴趣、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读书、看报、听收音机、学习、工作、闲聊、会友

人生乐事无数,希望我们能在这栋知青宿舍楼里安居乐业,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让自己快乐的人”

底下一片寂静。

陶南风抬起眸,静静地看向台下。

教授们都认真地看着陶南风,似乎在斟酌着如何提问。

想到徐喜琴和自己相濡以沫的日子,陶守信的眼中有泪花闪动。

徐喜琴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到出国留学、再到回国任教,事事亲力亲为,带孩子、炒菜、洗衣、扫地,从来没有埋怨过一句,反而温柔安慰自己“先有好妻子,再有好家庭。”

如果没有徐喜琴的奉献,陶守信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吴贤玲看着台上熠熠生辉的陶南风,声音有些哽咽“果然,不愧是徐喜琴的孩子”

当年徐喜琴在系部思想讨论中,提出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可以说是极为前卫,发人深省。当时有男老师嗤之以鼻,觉得徐喜琴的思想腐朽堕落,可是吴贤玲却对她仰慕不已,觉得她说出了事业女性的心声。

当年徐喜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可是她的女儿成长起来。

陶南风,将“家务劳动社会化”这一思想贯彻进建筑平面设计中,非常了不起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