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 第95章 危房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95章 危房

作者:胡六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2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向北哪里肯接陶守信的钱, 忙着摆手“陶叔,我有钱,如果不够了再来管您要, 怎么样”

陶守信将存折往女儿手里一塞“那就留给你当嫁妆,我就你这么个女儿, 我的都是你的。”

陶南风知道家里有点底子, 便没有推辞,顺手接过, 甜甜一笑“爸, 谢谢。”

陶守信看到女儿灿烂天真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这个父亲还是有用的,恨不得把家里藏着的那点东西都交给她。只是转念一想,现在虽然恢复高考, 但政治氛围依然并不轻松,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向北在一旁看着, 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意。人都说财不露白,陶教授当着自己的面拿出钱来, 这是真拿他当自己人啊。

看着陶南风将存折收好, 陶守信这才问向北“你这几天总往外跑, 是不是看中了哪里的房子”

向北点点头“咱学校建校的时候征用农民土地,原来的那些村民就在学校东北面开荒种地盖房,现在已经形成一片村庄”

陶守信“哦”了一声, “我们管那里叫院后村, 东北面还开了个小小的校门供人进出。那个村里不少人在学校后勤工作,食堂、花房、保卫处,都有不少是那里的村民。”

陶南风也笑着说“怎么, 你看中那里的房子了”

向北说“是啊,我最近绕着江城建筑大学四周转,东边是未开发的汤山林场,南面是宽阔的大马路,对面、西面都是工厂,职工宿舍不能买卖,北面临兰湖,只有东北那一片是村民聚集地,私房很多,找找关系可以买。”

陶守信沉吟片刻“据我所知,院后村出行不方便,只有一条小路自林场穿行而过,与大路相接。而且村民相对贫困,就靠着在学校做临时工、做点菜过日子,在那里买房,环境并不好。”

向北对周边环境观察了一段时间,此刻胸有成竹。

“我今年打算把秀峰牌香烟卖到江城来,这个村正好可以做香烟的仓库,未来如果国家政策允许,再来搞村集体与农场的合作。先买一栋房子装修改造成婚房,这只是第一步。”

陶守信是建筑师,不是生意人,更不是管理者。但是他见向北踌躇满志的样子,知道他的未来安排里似乎是计划在江城安家,心中欢喜。

“好,你想买哪一栋我跟你一起去院后村看看。”

华国人最爱买房置业,陶守信一说要去院后村看看,向北与陶南风立刻站起来响应“好”

择日不如撞日,三个人收拾完桌面,便往后村走去。

学校背面是操场,操场一侧的围墙上开了张小门,仅容一人通过。

陶守信平日里从来没有走过这道门,这次在未来女婿的带领下跨过这道门,顿时进入一个新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不就是书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吗

正是午饭时节,家家灶房升起炊烟。稻米香、柴火香、草木香夹杂在一起,这里是独属于乡村的气息。

陶南风惊叹一声“啊,我只听说过院后村,但平时院子里的人都不让我们往这里跑,说是乡下粗鄙、不堪教化,没想到这里这么宁静美好。”

陶守信没有再说话,边行边看,从专业视角评判着这个村庄的平面布局、规模体量。

三个外人出现在村庄里,引来村民好奇的目光。

好在向北来过几次,走几步便有人跑过来跟他打招呼“向北,村长说你今天会来,让我在这里等着。他在海叔家帮忙修屋,让你去那里找他。”

向北谢过之后,便领着陶守信与陶南风拐了个弯,往村里头走去。

陶守信笑道“看来,向北对这个村很熟啊。”

向北解释道“我从小就在农村里长大,一到这里如鱼得水,和村长、书记都混熟了。嘿嘿,南风学习忙,我没事就瞎逛。”

陶守信倒没有责怪或者嘲笑的意思,他只是诧异于向北的社交能力。

平时向北话也不多,但与人打交道总能敏锐感知对方心思,迅速拉近距离,这是天生的本事。

“挺好,我和南风都没这个天分,将来南风与你结婚,这个对外交流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说完,陶守信在向北肩上拍了拍,以示鼓励。

向北只要一想到和陶南风结婚便会生出无穷的力量“好的,您放心。”

三个人刚刚走了十几米,便听到前头有人惊呼。

“快来人啊”

“房梁垮了,海叔摔下来了”

“这老屋盖了几十年,瓦都长草了。”

“我过去看看”向北一听疾步如飞,奔在最前面。陶南风与陶守信对视一眼,加快脚步紧跟其后。

老屋修缮如果主体结构出现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赶到现场,一片瓦砾碎块之间,灰尘漫天,地上倒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额角摔破,血迹斑斑,一条腿也呈现扭曲状态,显然是骨头断了。

向北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急救水平一流,迅速抢到那汉子身边,放平、正骨、上夹板,一气呵成。

另外一个五十来岁的憨厚老汉这才松了一口气,招呼人卸下一块门板,把受伤的人抬上去“赶紧的,送校医院。”

一群村民正在忙乎,忽然房梁处又是一阵抖动,“哗啦啦”地向下掉瓦片。

瓦片上都是灰、泥,砸在地面碎成无数碎块。

那老汉右手拿着根旱烟杆,慌忙扯开嗓子喊“都退后,这屋要垮了”

人群呼啦向后退开,那栋一层的砖瓦房露出全貌来。

陶守信伸开双臂护着女儿向后,边退边观察眼前房屋。

陶南风凝神细看,眼前顿时冒出无数白线、红线、绿线屋顶有一片极大的红色区域,眼见得这屋就要垮塌。

屋里传来一声惨叫“我腿被压住,动不了了,来个人帮帮我”

一个妇人尖叫起来“柱子,柱子还在屋里”

向北下意识地要往屋里冲,却被陶南风一把伸手拉住。

向北力气没有陶南风大,一下子竟然没有挣脱开。

陶守信在一旁吼道“你凑什么热闹”

陶守信站在一旁真是急得满头是汗,帮助人可以,但要量力而行,这屋子眼见得就要倒了,这个时候冲进去,是要找死吗

陶南风目光冷静,对向北说“等一下。”

她四下里扫了一圈,地面有一堆刚伐下来的杉木,去掉了树皮,外表光溜,颜色浅黄,显然是准备翻修屋顶用的。

陶南风弯腰提起两根,抬腿便往即将垮塌的房屋走去。

她的动作太快,陶守信刚开口要阻拦,陶南风已经提着圆木走到旧屋之前。

六、七根粗大的绿线就在眼前。

陶南风动作快似闪电,手中直径20厘米、长约五米的圆木在她手中轻若无物,一动、一扬、一挺。

两根圆木瞬间依着墙身,正抵住两根滑下的房梁。

咔嚓一声,三角支撑形成,屋顶上不断向下掉落的瓦片神奇般停止。

陶守信的一颗心差点停止跳动,半天才喊出一句“回来”

陶南风再提起两根圆木,依样画葫芦支撑住下滑的房梁。来去三回,当六根圆木按照绿线指引立住,屋顶那片红色区域已经转为白色。

这代表安全。

陶南风这才站定,对向北说“可以救人了。”

向北低头走进破败的老屋,将一个腿在滴血的年轻人抱出来,陶守信这才回过魂来,抬起手狠狠拍在陶南风胳膊上。

“我让你逞能”

陶南风第一次被父亲当众拍打,一下子就愣住了。她力气大、有挖洞技巧、一眼便看清结构安全性,她做这些完全是出自本能,前方有难,出手相帮,不是正常的吗

陶守信听说过女儿力气大,可没有想到这么大

那么沉的木头,成年男子扛一根都费劲,她倒好,一只手一根抡起来比耍花枪还利落。

陶守信听女儿说过她能一眼看出结构薄弱点、危险区域、支撑点,却没想到她的手法如此神奇。

只不过六根圆木支撑,就将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顶住,这本事简单太厉害了。

可是,神奇归神奇、厉害归厉害,陶守信却吓得魂飞魄散。

女儿和未来女婿都是善心人,见义勇为毫不犹豫,可是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这房子一旦倒下,那负载量足以将成年人压垮

他从来不曾当众教训过孩子,可是现在被陶南风的莽撞惊到,实在没有控制住,便打了她两下。

打完,却又后悔了。

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陶南风做的是好事,明明她处理都冷静周到,为什么自己要打她

她都一十几岁的人了,自己这样当众打她不是让孩子难堪吗

陶守信眼眶一红,喉头有些哽咽“以后安全第一,记住没”

陶南风看父亲吓得脸色苍白,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第一次在父亲面前展露异能,心中一软,伸开双臂抱住他。

“爸,我没事,你别担心。”她胳膊微微使劲,仿佛要将这股力量传递到父亲身体里。

女儿的拥抱让陶守信冰冷的手脚渐渐有了温度,一颗不安的心这才定下来。

旁边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一群村民欢呼起来。

“好厉害”

“这姑娘好大的力气,一出手房子就不垮了。”

刚才尖叫的妇人冲到陶南风面前,连连鞠躬“谢谢,谢谢你,谢谢你们救了我家柱子。”

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坐在村长王良胜家中,有村民们走过来真诚道谢。

“海叔没事,虽然大腿骨骨折,但处理及时,在校医院打上石膏,额头上缝了三针,再观察一阵就可以回家了。”

“柱子有点小严重,已经转到省人民医院去了,不过性命无忧,医生说他年轻,养养就会好。”

“幸好有你们,救了海叔和柱子,多谢多谢”

村长王良胜就是刚才在现场指挥的五十岁憨厚老汉,穿一件蓝色背心,外面披件旧衬衫,一双黑色手工布鞋,打扮得很朴实。

王良胜得知陶守信是江城建筑大学的大教授,慌忙请他上坐、敬香茶,还切了苹果过来,非常殷勤客气。

“唉呀,您可是大教授,贵人踏践地,还累着你们帮忙救人,招待不周啊。”对于院后村的村民而言,大学教授那可是不得了的人物,必须好好供着才行。

向北说“我们这回过来是想看看房子,上次您说王良海家有房子想卖,这回我带我对象和家里人过来看看。”

王良胜苦笑着说“是,王良海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毛巾厂上班,眼看着要结婚了可是单位却一直没房子分下来,好不容易有同事有套房可以私下里转让,偏偏他拿不出来两百块钱,这不就打起房子的主意来。你是外乡人,来问过几回,上次带你去看过的就是那个房子。”

向北说“我上次看过的房子,不是这栋要垮的啊。”

王良胜道“这栋是王良海父母起的老屋,木头都朽了。原本想把现在住的新屋卖个好价钱让大儿子结婚,他们夫妻俩带着小儿子柱子住老屋。哪里想到这一修房子就修出鬼来,差点垮了不说,父子俩还进了医院,唉”

陶南风想到一路看过来的场景,心思微动“村里只有王良海家卖房子吗”

向北点了点头“家家都是自已盖的房子,大家住在这里种菜种粮,平时靠着大学打打临工,日子过得还可以。王良海如果不是因为大儿子结婚急用钱,也不愿意卖房子。”

对于农村人而言,崽卖爷田那是大不孝。家里老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记载着无数人的童年与欢乐,不到万不得已,根本没人愿意卖房子。

陶南风再问“王良海家只有两栋房子,要卖也只能卖其中一栋,是不是”

向北领会到了她的意思,回了一句“是。”

村长王良胜愣了一下,问道“难道你们想买那垮了的老屋那屋你们也看到了,完全住不得人。唯一的好处,就是院子比较大。”

陶南风转过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父亲“爸,我们出去看看,对比一下吧。”

陶守信对女儿的话自然没有异议,站起身对王良胜说“要劳烦你带我们去两处看看,顺便也讲解一下村子的历史。”

到了一个村庄,先了解地形地貌、村史村风,这是规划人的一种职业病。

王良胜对这三位印象很好,便领着他们绕着村子走了一遍。

村子大约五百亩地,七、八十户村民,北面有桂山,山上桂树与茶树多,靠山吃山,每年采茶、制茶,偷偷拿一点出来卖养家。再加上临近江城建筑大学,哪怕是以前的经济困难时期,村民过得也还可以。

王良海家的新屋其实也不新,大约有十几年房龄,一条乡村小路蜿蜒而过,串起十几户农房。一进三开的老式布局,堂屋居中,两边各一间卧房,灶房靠西,茅房在东,功能简洁明了。

陶守信看到这里,微微皱眉。

这房子就是普通农房,住在这里岂不是真成了村妇农夫想到自家的教授楼三房两厅、舒适自在,心里有些难受。

向北看未来老丈人不象是很满意的样子,便建议道“要不,我们再去看看老屋吧老屋垮了正好盖新的。”

一听可以盖新的,陶守信来了兴致“走再去看看。”

院后村的道路如同叶子脉络,自江城建筑大学东北门出发,不断向桂山伸展。王良海家老屋的位置倒是好,与江城建筑大学东北门靠得比较近,位于乡村小路的顶端,相对安静。

老屋北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南面院子足足有两百平方米左右。虽然荒草滋生,把院墙和大树都爬了个遍,但依然能看得出来曾经是个热闹的地方。

清悠、宁静、宽敞、自在。

陶守信对这一处地方倒是比较满意。房子垮了怕什么,正好重新盖家里放着两个建筑师,还怕盖不出来让自己喜欢的房子

陶南风以前是住过茅草房的人,又在秀峰上住过三年,看到这荒芜的老房子倒觉得有些亲切。

走近了四处察看,越看越觉得合适。

先前她撑住房梁的六根圆木还竖在那里,只需抽掉,立马房梁就会垮塌。

房龄有五十多年,夯土墙基本已经风化,烟囱遍布黑垢,瓦片已经长草,托住房梁的垫砖掉落,露出一个个不规则的墙洞。

这样的屋子,修缮已经没有必要,不如推翻盖新的。

陶南风问王良胜“请问,我们如果买下这老屋,可以拆掉重建吗”

王良胜犹豫道“你们买的是房、又不是地,拆掉重建多麻烦。”

农村人盖房都是由村里批一块宅基地,自己再买材料请人盖。买卖房子走的是擦边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村里定契约,再加上证明人画押就成。

没听说过买房是为了拆了重盖的。

向北将陶南风、陶守信拉到一边商量。

向北“你们真喜欢这老屋打算重新盖新的”

陶南风“这里离学校近,环境也好,住着清静,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爸要是喜欢,也到这里来住着。对着那一丛竹林看书、绘画,也是一桩雅事。”

陶守信“对结婚嘛,肯定要住新房。我看中了这个地方,却看不中这屋子,索性拆了重建,我来画设计图。”

陶守信是北方农村乡绅之子,对农村有一份情感在。虽说战乱奔波之后,家中亲戚走的走、散的散,再也没有往来,但当他看到这乡村之地,不由得忆起往事,竟表现得比向北还要积极。

他补充了一句“你们住东厢,我住西厢。书房对竹林,卧房对着那两棵枇杷树,我的故居就是这个样儿”

向北听到这里,便下了决心“好,那就买这屋。”

向北走到王良胜身边,往他手里塞了一包秀峰牌香烟“我们就买这屋,记得把这块地界划出来,我要围围墙。需要多少钱,您去和海叔谈,他们准备修缮的这些圆木、砖瓦我们一起要了。”

王良胜接过香烟,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叹了一句“好烟。”

小心翼翼将香烟收进口袋,王良胜点头应承下来。

“我去帮你们说,他们要是知道你们肯买老屋,恐怕更高兴。这屋眼看着就要垮,重盖的话海子手头哪里有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