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89章 名满京华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89章 名满京华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宣武门外,西小市廊房,丈高的木桩竖挂一条灰布幌子,幌子刺绣着“山海书社”四个大字,在随风飘荡中吸引客人的目光。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外城的建筑兼具北方的恢宏大气、南方的小巧精致,书店粉墙黛瓦,前面的外墙半包围正开一道六尺高的门,主仆三人于门外下马,贾琮瘦高、书卷气,嘴角带笑,孙福中等身材、龙傲天粗壮,俩长随一色青衣小帽、红汗巾、长靴。 有客人、商人、下手伙计、民间驿传的人穿梭于此,生意看似可观,众人在这早间疑惑地看到两位掌柜亲自笑哈哈地出来迎接这位小公子,纷纷嘀咕。 京城是达官贵人所在,走在一条大街上,没准擦肩而过的轿子就是一位王爷,他们倒也不稀罕。 罗高才、郑夜寥迎贾琮到左面一隔间,木讷的罗高才终于说出溢美之词:“小老儿们先恭贺小爷高中生员,老郑,抬账目上来。” 郑夜寥早会意地递过来给贾琮看,这小胖墩斜签一坐,险些后仰跌倒,小心地抓起案上点心吃:“公子,自打你连中小三元。我们再版刊刻之时,就在‘山海老叟’后面注明:癸酉宛平小三元、大顺第一神童贾案首名作。这不,后来《儒林外史》果然大卖几百本……不过……” “不过商税重,你们没后台,是吗老郑、老罗想请我这参股的疏通关系还有你们得卖了,别家也卖了我的书,是吗”贾琮摊开账本仔细瞧,若非他成了八股高手,看这古代账本,定是两眼一抹黑。 “是啊,是啊。”两人纷纷痛心疾首地说,郑夜寥还爱惜地双手虚捧案上食物,那样子很是爱惜、吝啬,商人特有狡侩,这时代商人地位低下,贾琮也听说,郑夜寥吃够了穷苦,日日夜夜必拿食物放在旁边,看着才能睡着。 罗高才气闷道:“说是三十税一,算上打点西城都察院衙门、顺天府衙门的钱,就去了一半,变成十五税一,再除去刊刻成本、工钱、南运脚费、钞关费用,公子,咱们赚头不大啊……” “公子看这账目……”郑夜寥诉苦:“公子若中了进士,确实能保咱们长久不衰,可商税方面,能方便方便最好,这是涉及公子的入账呀……按公子当时的参股说法,薄利多销,是也不算亏本,可这几月下来,公子的分红,也不过区区三百两罢了……” 当初《笑林广记》分册卖,贾琮卖了数十两,可刊刻出来再卖,并非如此,一本书不过几钱碎银、数百铜板,那时郑夜寥要的是打响头炮。 贾琮收了分红银子,敲敲手指思索起来,现代人穿越古代,多半要做做生意,比如发明肥皂、利用科技什么的,其实没有强硬的后台,经商赚大钱就是扯淡。在“我大清”,多少富可敌国的盐商都被盐政改革玩死了。 晋商的崛起,皇商的名义不可忽视,这是天字一号后台。徽商、浙商的崛起,是占了地利之便,更是西洋大航海时代的激发、催化,促进了商品经济。 贾琮对于经商,不是十分重视,开书店也不是暴利行业,他有更长远的目标:用书店打出他的名声,借此笼络志同道合的文人集团。赚钱,倒是次要的。 秀才已经不用交税、服役,还能免除两个下人的徭役,等中了进士,挤进士大夫阶级,自有钱财来源,自己买房、买地,做个小地主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招摇。 钱,够用就可以了。像张居正那样过度奢侈,反而给人把柄,为他人做嫁衣裳,何必呢 何况贾府的庄屯、房田,几年之内是有保障的,当然贾琮不会寄希望于贾府的庄屯,也不会盲目安逸。所以才自己赚钱,不是故意小心翼翼,这是不得不为之:目下贾府够遭,自己实力不够强。 最高的政治斗争,是妥协。 “薄利多销就薄利多销,反正有赚头,是不是”贾琮满不在乎道:“我知道商税重,可《儒林外史》大卖,已有对手眼红,同行是冤家,商税还是暂时不要免……” 贾琮从袖子掏出几份卷轴:“这些画照卖,五钱银子的定价……” 罗高才、郑夜寥大失所望,他们本来想借助贾家权势,大行方便的,这时打开卷轴,有几张是素描,这时代的人看着不伦不类,五钱银子哪个傻缺买啊但是,他们尝到了甜头,已经认定跟贾琮这个后台走,起码贾琮讲信义,不坑他们,还有一点前途可期盼。 想严嵩掌权时,他门下人开的“日月兴”店铺,吃遍京城。作为读书人,真没必要在经商上浪费太多心思,权力,就是财富,古今如此。 走出隔间,至山海书社大堂,这里有棋盘、书画、琴箫,供客人消遣,顺便赚些茶酒钱,大堂四柱与外墙之间的院场,又能供人踢毬、投壶。 整个书社内外,充满了书卷气、士大夫生活的雅趣,这也是贾琮的提议。 二进大门两边,装裱一幅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贾琮用馆阁体写下的对联,原著是蒲松龄,这时代的人没见过,也是名联了,不少人专为观摩这幅对联而来。 贾琮悄无声息地一个人坐在大堂对奕,观看、听闻四周之人谈话:“仁兄,《儒林外史》读了没咱大顺第一神童贾子礼的名作。” “读了,范进也太可怜了。” “是啊,这简直是多少穷苦读书人的写照,范进写了几十年八股,还写不通,自己却不知道,唉……可怜,可悲。” “说起可怜,范进也比不上严监生,贾子礼的笔法入木三分,严监生吝啬、却又不失人情味,终身受大房欺负,妻子王氏死了,严监生哭得死去活来,这是糟糠之妻不可忘……” “可笑的是……严监生死的时候,指着油灯说不出话,唯有姓赵的姨娘明白:老爷是说要剪断一颗灯芯,不要费油……严监生点头,这是他临终前的遗言……” “这种吝啬也是奇葩了。” “海瑞何尝不是如此,他临死之前,遗言是还给兵部几两银子,说他们炭火费多了……可笑,可悲……” “贾子礼不愧是神童,早慧,这份世态人情的描摹,当今无人能及!” 相比《红楼梦》宅在大观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把触角伸到广阔的士大夫社会,在清朝,《儒林外史》出来后,士人阶级争相到茶馆观看,看看有多少人符合书中人物。 这就是优秀现实主义的力量,贾琮对此很满意,想必他已经名满京华了 除了为人熟知的范进中举,《儒林外史》最成功的还有严监生、鲁编修、匡超人、周进、马二先生等等,那种真实性、复杂性,道尽了古代士人生活的辛酸愁苦、喜怒哀乐、空谈雅趣……自然最容易引起这时代读书人的共鸣。 贾琮又见几人对贾惜春的书画指指点点,素描自然也是贾琮教的,几个书生道:“这几幅画太诡异了……” “对呀,还明码标价五钱银子,谁买呀这不坑人嘛!” 罗高才、郑夜寥大是脸红:瞧瞧,贾公子,你丢人了吧 “这些画,本公子全要了,不用讨价还价!”这时忽然进来一位玉面书生,相貌轮廓方方正正,月白色儒袍,约莫十七八的年纪。缎靴、玄色腰带,英气凛然,左右跟着四五个奴仆护卫。 众人一静,纷纷惊异起来,这是谁哪来的暴发户啊 贾琮平静地坐着,那位公子的眼神平视过来。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