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132章 好评如潮、黛玉南下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132章 好评如潮、黛玉南下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顺的出版图书,线装完全取代了蝴蝶装,众位顾客眼前的倩女幽魂便是线装版、竹纸。 经过造纸作坊、印刷作坊一百多人连续几天的加班加点,书籍摆了将近上千册。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倩女幽魂封面的彩图画面感极强,一位白衣女子飞在林间,后有一座“兰若寺”寺庙,一位陕西的江湖游侠、一个落魄的人,那白衣女子甚是美艳,不少人就抱着“猎艳”心理翻看起来。 古人早发明了不掉色的加胶技术,这版图书质量还是好的。 当读到聂小倩阳间不幸、阴间也要遭受奴役、情倾宁采臣之时,顾客们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代入进去,把自己幻想成宁采臣,怜惜起聂小倩来。 燕赤霞的放荡不羁、正义感又继承了三侠五义、唐传奇并有所突破。 有人觉得不虚此行:“贾山海的诗书,不论质与量,一如既往地好,不虚此行,这版我买了,就不知原稿卖不卖。” “听掌柜说,这书还是分期连载的,这不是要人命嘛!” 贾琮倒是不敢像刘亦菲那个版本的电影一样,让聂小倩再和燕赤霞发生一段恋情,实在过于挑战时人底线。就像金庸的“龙骑士”,看得读者骂娘。 主要还是时代问题,像晚明、晚清那种礼乐崩坏的时期,就没事了,什么内衣、高跟鞋都可以尝试,因为晚明、晚清的很多现象在封建人士眼中,就已经惊世骇俗了。大顺国朝定鼎百年,礼乐还是要遵守滴。 “这一本定价多少” 伙计热情道:“客官,五钱银子,不准讨价还价。” “贵了点吧”有人咂咂嘴。 “哎唷,客官,本店买一送一,贾神童的又一名作,看这装版、印刷,已是便宜您老了。”伙计推销道。 “买一送一也行,拿去送友人一本,倒也不亏。” 燕社书坊,春风得意的魏无知,那股中解元的劲儿还没过,他也借此在京城广交名流。 “龚兄,你笔力非凡,一来就把贾琮的儒林外史压了下去。”魏无知在后院园中剪花、插花。 士大夫的优雅生活,伴随出版、文化昌盛,晚明以来渐渐大众化、通俗化,有钱人家都爱买书、效仿。 “嗬,老实说,贾神童的儒林外史名不虚传,我老师也夸赞,但欠些火候。”龚鼎慈摇摇头,山海书社卖了三天,伙计进来禀报,他便吩咐去买一本回来。 捧至店前观看,魏无知不喜道:“此等妖魔鬼怪之书,怎会受人追捧世人真是有眼无珠,不识子都之美!” “西游记不是妖魔鬼怪吗唐传奇还有灵魂分裂,不足为奇,不过他这写作手法、宣传手段确实高人一等。我寄一本给老师过去,看他如何说。”龚鼎慈一点儿也不生气。 “他们三天卖了多少了” “据说上千本卖光,重印一版,没多久其他书社便要效仿了,寄几本儒林外史、倩女幽魂到江南去,咱们燕社分杯羹,呵呵。”龚鼎慈往窗台汝窑瓷倒清水,继续供赏。 山海书社的银子源源不断地进来,一月之内便净赚了两千多两,罗高才、郑夜寥两个守财奴眉开眼笑,帮忙记账的尤氏都看得很复杂,当初谁又能想到,贾琮靠自己也这么吃香 早知今日,当时应该多多示好啊。 也有人专认这家书店,雍乐十一年的二月、三月甚至出现了排队买书的壮观现象,儒林外史、贾子礼评八股文又凑了一波热闹,林林总总算下来,贾琮为山海书社净赚不下万两。 但贾琮目光长远,他分红只拿两千多,省检些,还是够用很长时间的。 不过盗版猖獗,地摊货又便宜,这波热度还是慢慢淡下来了。 接着,儒林外史、倩女幽魂的评书版本出现了,“幽燕第一子”赵北斗对倩女幽魂每一章都要评几句,并在燕社书坊出版。 赵北斗毫不讳言地在末尾评论:“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乃借古讽今、托古说今也。” 宛平秀才匡评本:“贾子礼之才,余莫逮其万一也。” 涿州才子张茂才评本:“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宛平举人王应麟却有别开生面的理解:“子礼与吾为友,其佛禅、儒教忠孝之处,令人雪涕,盖子礼秋闱落榜之作也,其妙也警醒顽愚。” 更令人吃惊的是内阁次辅汪应元也出版了评本:“鬼狐有性格,笑骂皆文章。” 这个时空的后来二十世纪,山海志异系列早已完本,绝世才女张爱玲发表杂志道:“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贾琮的山海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那吸引眼球的字眼。” 二十一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对全世界道:“我写红高粱时,是从顺朝大文豪贾琮的山海志异获得的灵感。” 山海书社的名声在京城彻底打响,文人阶层趋之若鹜,无人不知贾子礼。 倩女幽魂对于荣国府的小姐们,并不敢公开叫人去购,那种人鬼恋情闺阁小姐并非不爱看,却实在时世不容,偷偷看倒是无碍。 贾母对姑娘们看西厢记、牡丹亭等才子佳人的书,是持批判态度的,一次宴会便说这种不仅不合理、与才子约会的小姐也不知礼曹雪芹也是多次批判的,借鉴了还要批判。 但贾琮就在眼前,她们私下哪有不看的,贾琮便成了姐妹们的恋爱启蒙作者,贾探春对男人书社、结盟一直羡慕向往。 一晃到到夏末,众姐妹对贾琮的才情仍旧不时称赏,这天到西路荣庆堂,贾宝玉、贾琏都在,林黛玉泪光点点,贾母伤心道:“扬州来信了,琏儿得带黛玉南下瞧瞧,但有事情,传信回来。” 贾琮的几本书影响力大,赚到腰包的钱自是率先掏出二百两,买了礼物送父母,因此邢夫人哪有苛责的,接口道:“老太太,琮儿也跟去,他到苏州,不仅跟人学诗书,也走走我娘家。” 贾母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贾琮松了口气,两年多,十岁了,总算能跨省去一回江南,他眼前浮现出张国荣跋山涉水的景象:“人生梦如路长,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