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255章 可卿音信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255章 可卿音信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孙福替他去解决的是一小件后顾之忧,而贾琮次日去解决的是一大件后顾之忧,这天距离他离京上任还有一天。 街坊街坊,古代有街就必有牌坊,日到中天,贾琮走过内城牌坊,走进内城刘家胡同,正牵马而至,那认得他的门房快步走下来道:“贾侍读,烦请走后门。” “好,知道了。”贾琮没有任何不悦地绕着胡同走,这“走后门”真是名副其实。 对此他不反感,人情世故便是如此,“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一些事情只能做“密室之谋”,防范“隔墙有耳”,想想他交好锦衣卫都督余彪、司礼监掌印戴权,哪次不是小心翼翼 崇祯明明叫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清秘密谈论议和的事情,而陈新甲一疏忽,这个秘密捅开了,崇祯为了平息沸腾的舆论,毫不留情地把陈新甲杀了,全部过错也推给陈新甲。 这就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雍乐皇帝叫秦业修吉壤也是一个道理。当然,这也是为皇帝服务常见的下场。 贾琮看到刘府门前不远有多家店铺,时有便服官员进出,他暗暗收敛心神,据说当年严嵩门前就有一家“日月兴”酒楼,吃遍大明官员,凡是请见的人,都在那儿等候,刘东升显然还做不到,贾琮自己也离那个境界还远。 绕了半圈从后门进,整理好仪容仪表,贾琮在仆人带领下直驱内院花厅,这刘府花厅周围一样的湖光山石,自是不及敕造的国公府,贾琮无心多看。 进门便见刘东升、汪应元、赵北斗、董安国、毕忠、山子野、司马匪鉴、王应麟、张茂才九个人,戴凤翔不在。 贾琮对前六人一一弯腰作揖,按弟子礼拜见,连山子野也不例外,慌得这位工部尚书赶忙站起,其他大佬一笑置之,对后四个人只是作揖平礼。 “今儿贾侍读出任巡按,重走刘御史的老路,就如这盘小葱拌豆腐。”汪应元笑着手掌一指桌上的菜。 每个人面前的菜,都是一盘小葱拌豆腐。 “阁老教诲的是,一清二白。”贾琮点头表示受教,这场密谈以汪应元为中心。 汪应元、刘东升都是陕西人,历史上陕西官员很多比较耿直、好说话,比如给万历皇帝上“酒色财气疏”、把皇帝骂得酣畅淋漓的雒于仁,就是陕西人,这篇奏折比海瑞的《治安疏》都出名,不知多少人为他捏了把汗。 赵北斗在会推名单上,但是没有入阁,而是起用为刑部尚书。 明朝以来形成的会推、廷议,表面上看是大臣们经过不懈努力,而把皇帝权力分出一部分的结果,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会推名单必须皇帝点头才能起作用,如果皇帝不同意,可以叫内阁重新推荐十次、一百次,所以,本质上是皇权硕大,大臣根本争不过来,严嵩、张居正属于异类,那得皇帝不经常理政的结果。 董安国仍旧是原任,顺天府尹兼吏部侍郎。 从在场的局势看,六部里面,吏部、户部、刑部、工部,四个部门,贾琮都初步建立了关系,只是礼部、兵部没有人,另外通政司、都察院、司礼监也有人。 可以说,今时今日的贾琮,基本上哪儿都吃得开了。 “刑部事务,我看了薛蟠的案件。”赵北斗敬了汪应元一杯,沉吟道:“我的意思,仍旧依法处理,故意杀人,且是官宦子弟,没有留情的可能,贾山海,你记恨否” 因为是亲族,按古代价值观,亲族犯罪,必须维护的,贾琮便装出七分悲痛、三分理解:“大司寇办得甚好,薛大哥虽是我大内兄,然晚辈仁至义尽,无所怨言。” “好。”赵北斗微微颔首,慨然道:“当初老夫识你诗书,还是在山海书店的一些杂书上,也看见了你出徐光启《农政全书》、西洋学说之类的,这样东西并不赚钱……” 从商业效益来说,刊刻这种书只是珍藏、收藏的,不划算,贾琮微微摇头:“晚生以经世致用为要,八股是天下望风而向的旗子,终归于现实无益,《农政全书》与西洋学说之类,囊括匠艺、手艺、水田、土矿等等,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诚如建阳书坊之《便民图鉴》、陈继儒之《万宝全书》,识字的富商小民看了,经营有方,也能发家致富,是为国计民生……如匠户出身的大司空,他在这方面终是我的前辈。” 说着对山子野作揖,山子野又慌忙站起,笑容满面:“贾侍读不必担心,此次南行,凡是关系水患之事,本官一定力督。” 汪应元、刘东升几人相视点头,对贾琮颇为满意,经世致用的东西,对他们这些活了好几年的人,并不反感,而是热切,刘东升出面道:“工户两部有堂官监督,也不是全无后顾之忧,忠顺亲王在户部、江浙皆有人在,你有什么点子” 贾琮想了想:“学生打算临行之前再上一份奏疏,向皇上要一些条件,譬如督理三省水患的具体人员,得安排在司马主事、王主事两人身上……” 这种临危要条件,是很有希望的,诸位大佬又点了一次头。 能促使他们共坐一堂的,不是他们赏识贾琮,而是一个共同的人,豫王。 当年赵北斗是因为豫王才下野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尽管秦王钦差的地方是汪应元故乡陕西三边,可是他们都希望比较忠厚的豫王能继承大统,而不是给忠顺亲王那个饭桶。 “来!”刘东升招招手,门外仆人便递进来一个宝盒,董安国接过来,笑容可掬地起立:“贾琮,这支笔算是一件宝物。大司空山子野在工部寻得昆山之玉,大司马毕忠亲自出资买下,我等又请了匠工日夜雕刻,仿湖笔之制,价值不下千金,但重要的不是它的价值……” “学生怎么担得起……”贾琮推辞。 “你是新进名流,不可逃避,这也是我等在座之人的期望。”董安国把盒子交到贾琮手中。 “三年之后,望能归来,一扫宇内浊气,天下修齐治平。”毕忠当先起身,王应麟等斟酒,贾琮看看众人,一饮而尽。 再次回家写奏折,派龙傲天去通政司传递时,又是日暮时分,孙福急急进来禀报:“秦家的秦爷求见,讣告递到了府上,秦老爷已经……” 啪嗒。 那支玉笔差点摔断。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