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369章 贾府新风云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369章 贾府新风云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贾琮离开吴中之前,各送了一本给当地的各级官僚,从总督、道台到知府,皆与他熟稔,关系不浅,此书要出名在预料之中,至于能火到什么程度、产生何等影响,则有待观察。

当时社会最赚钱的书籍是历年中榜的八股文及分析批阅,之类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题,坑读书人的钱,贾琮曾以此赚过。其他一般书籍,赚不了大钱,或者说比较难赚。

封建社会最能捞钱的是私铸铜钱、私盐、海贸,贾琮皆涉及过,目前海贸他很重视并且严格把关。

而说到书籍,一本无关科举的书在古代要火,书商刊刻只是基础,重要的还有官僚士绅的赏识,若是有了这一层“宣传炒作”,富人商人读书人们,就会跟着趋之若鹜。

这可以看作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潜规则,董其昌、陈继儒等书画成名之人,人生轨迹皆有类似路子。

因有贾琮的志异、鬼怪故事,及其状元头衔在先,吴中的官僚各怀目的,给予了足够重视。府城总督署书房,卫定国抽空大略翻了几页,看到了开头几台戏的王子对王后的独白:

“这是个荒废的花园,一天天零落,生性芜秽的蔓草全把它占据了,居然有这等事情!”

“然而,还不出一个月——我简直不敢想象!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她居然就同我的叔父结婚了……赶急得真是作孽啊!这样轻捷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

翻译是按当时市民文化的白话、简洁而又不失文雅的节奏来,古代市民书籍并非全部文言文,白话俚语占了相当分量的,诸如三言二拍,当然像贾琮这本文言文极少的书,也很罕见。

哈姆雷特王子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独白和控诉,不仅很长且极有节奏力量,直击人心,看到这里,卫定国神色大震:“这是在骂他母亲叔叔超越了伦理……还若无其事的样子,骂得好啊!”

书中间接穿插哈姆雷特热恋莪菲丽亚而不可得、种种阴谋虚伪之事,世界级编剧创作出来的剧本体裁,不可不谓不引人入胜,少有闲笔,相比当时文言的冗长、乏味、晦涩、深奥,看这种的感觉当真令人耳目一新,有种别致的体验。

特别是卫定国久经官场,感触就更深了,他评价道:“读来倒是不错,这是西洋国家的历史吗和三国、西游的大唐,也有共通之处,只是有些历史典故,看得不甚明白。”

卫若兰在旁道:“关于书中的历史典故,山海书社已在翻译校刊了,多是涉及希腊神话故事。”

“西洋教会、历法、天文等,我们也接触过,今日再看,觉得他们的文化积淀,是远远不如华夏的。”卫定国轻轻摇头:“想来贾琮只是闲来无事罢了,回京守孝时长乏味,借此消遣。”

他不觉得会有什么大的影响,毕竟本国历史文化积淀得太深厚,穷极一生都研究不尽,戏曲又难登大雅之堂,怎会注重远远不及自己的东西呢

卫若兰沉思良久,道:“孩儿和周温白、郑人奋等,拜入了他门下,周温白通西学,我们在一块儿砥砺共进,获益良多。说起来呢,西洋大多国家的文明加起来,大抵比得上四书五经。”

“嗯,立德、立言、立功,立言原本不是小事,但翻译外来学说,属不属于立言,还有待商榷。”卫定国皱眉思索,稍顷,似乎想到什么,道:“这几年,为父与忠靖侯史鼎、保龄侯史鼐通过书信,因他家的侯门千金尚未许人家,原本有所松动,可近来口风又紧了,不晓得两个老匹夫打什么算盘。”

“这样,金陵不是还有山海盟的书社吗,你携书走一走,顺便,也去李家走一走。”

“李家”卫若兰闷声退出,不解其意,子孙婚姻一事,本是父母之命,他不好说什么,不管哪家的都得接受。他为贾琮门生,两江营军与父亲、贾琮有染,实是绑在一起了,想到此处,醒悟道:“金陵李家是原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后,如今虽非朝中权要,却与贾家联姻的,这是要我交好他们,好绑得更牢吗……”

放下坊刻书籍不谈,卫定国一面权衡利益,思量各方面政敌,忐忑中带着叹息,一面亲自着手安排营军回归事宜、军饷请功等项,不禁心下惊悚:“刘挺等人都没有战后请归,而是坐镇各方……古来功成身退的权臣都是识时务者,知道急流勇退,震主之前立马放开兵权……贾琮虽然有收税银、定南海的大功,但是这件事……唉,不知会演变成什么样!但愿无事!”

等闲人哪儿知道,他们这些高官大佬,大多实在是顾虑重重,也难怪上流社会流行富贵病。

当南方各书社分店刊刻印发出对于国内来说别具一格的书籍,并摆出来卖,引起更多后续之时,贾琮回归的消息,也随急递铺通政司等,蔓延到京师四九城的各官宦权贵家。

西城贾家,宗族府邸建筑南面的宁荣街略有风沙迷眼,其西荣国府,左中右三跨院最东的贾赦院,天井搭起了四五个彩棚,前来吊唁者却寥寥。

薛宝钗穿了斩衰孝服,坐镇中堂指挥应酬,香菱、莺儿各为其左膀右臂。

作年轻妇人打扮的莺儿飞瞄斜瞥二门外,孙福却不及看他,汇报道:“琮爷政务忙毕,西洋、南洋、东洋都跑了一趟,得知大老爷殁了,朝廷又下奏折,真是水上鼓足了风帆、地上快马加鞭,巴巴的朝京城跑。”

“这几月下来呐,人也瘦了一大圈,病困交加,打从得知大老爷去世那会儿起,就穿了孝服,连进宫城也是这样。”

在孙福眼里,满喇加就是西洋了,听得贾琮妻妾们一时互望着红了眼,他们男人得受了多少苦难呐

香菱眼泛泪光:“那爷还怎么上朝”

“是万岁爷亲自率文武百官及勋贵老爷们来朝阳门码头迎接的,真是天威浩荡,琮爷一直强撑着进了勤政殿的。”孙福在门外抹泪。

里面主仆三女都抹泪低泣几下,旋即松口气,偏厅坐着的邢夫人、王夫人走出来,邢夫人张开大嘴巴子笑道:“还是琮儿给老爷太太们争气,为何这两天吊唁的人少了大约官家世家的人,有很多墙头草,在观摩着风向呢!”

“今儿万岁爷这样欢迎功臣,接下来几天,还怕送彩礼的人少了吗”

平儿、李纨等主妇也过来了,并一帮内外丫头妇人婆子,薛宝钗生平第一次主持丧事,且近两月来提心吊胆着丈夫的安危局势,此刻虽然石头落地,反而如鲠在喉,凝噎着许久说不出话来,而后在左右搀扶下,慢悠悠道:“虽然过了七七,过了小殓,到底赶上了大殓。”

“那这红白喜事,后面更应办得热闹些。”平儿柔和地笑道:“所谓寿终正寝。”

死了亲人,说是悲伤事,没问题,然而不说庄子死老婆鼓琴作乐,常人不解其精神境界。古代官民之中,却也把红、白两样看作喜事,结婚和正常死亡的丧事是一样热闹喜庆的,因为那时的理解里,寿终正寝是好事,不是坏事,早夭当然是例外。

贾赦活得不短,是正常老死,过了花甲之龄,当时足以算是高寿。

随后贾蔷、贾琏等来到,人群中的贾宝玉哭红了双眼,孝服齐整,在贾宝玉心中,贾赦比贾政更可亲近一些,大抵是“亲者疏,疏者亲”,红楼这个大家族中,贾宝玉遭梦魇之时,唯有贾赦多方救助不忘却,贾政对亲子、贾赦对亲子,反而极少见亲情。

林黛玉跟着在薛宝钗那一边,族人根据五服亲疏之等级,各穿了斩衰、缌麻等孝服,贾宝玉过来她这边道:“大老爷升仙了,不知为何,比起前些年东府太爷升仙,更让我难过一些。”

贾家金陵迁居之人,丧葬礼仪多江南风俗,林黛玉愣在正寝内外点起的随身灯上,睹物思人,冷不防听到王夫人慈祥的声音道:“你们也帮衬着些,宝钗一个人怎忙得过来,都成家立业,不是小孩子了。看这孩子,瘦了不少。”

众人皆以为王夫人心地善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实在最好不过的主妇长辈,当家太太,贾宝玉唯唯诺诺,不敢答。

不久,晴雯、林红玉两人娇娇俏俏地进来回禀道:“恭喜宝奶奶和诸位太太奶奶,太后皇后娘娘们,遣总管太监来下了懿旨,召太太奶奶等命妇们,进宫领赏赐呢!”

见到这两个女人,尤其是晴雯的眉眼,王夫人没来由地心生厌恶,愈发不快,心里奇怪道:“怎么叫这些没教养的丫头来回”

林黛玉对这些还无甚想法,袭人却颇有几分不甘心,不甘心“眼见他人起高楼”的滋味,而在一众丫鬟的台下福礼恭贺声中,一屋子太太奶奶们,早忙忙去换品服,有人脸上生辉,光彩无限,有人灯影寞落,暗加盘算。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