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396章 莫名的震撼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396章 莫名的震撼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贾琮的两本医学书籍,初时不被人看好,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竟越来越广,大有扩增的趋势。这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如今大顺市场对于实用书籍的需求的缘故。贾琮走南闯北,不论前世今生,对于这个时空的这个国家,也是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基础了。所谓实践出真知,而很多成功都得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

医药学普及是好事,功德无量的事,正所谓“公门之中好修行”,坐在公门的大权势之人,有时候只要轻轻一个举措,便能造福万民。古代学佛的官,也甚是推崇此话。

而盖因如此,尽管贾琮推行的新式医药书,文字不佶屈聱牙,没有历代圣人们高深莫测、玄奥晦涩的风范。但是却也引经据典,以易经、黄帝内经为根源。所以这种好事,情理之中的,朝廷、官府也不会大加干涉。

阴阳八卦、岐黄之学那是永远说不完的,贾琮前世今生都是处于活到老学到老的路上,这种类型的书出了两本,他就打算再出别的书了。因为,比起临证医案,尤其中医方面,他真不是太医院那些老头子的对手,所以,就不能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贾琮的书籍一直玩花样玩新颖,也都是为了别开生面,发挥自己现代人灵魂记忆中的长处同样的,他有些东西比不上当世老学究,然而,那些老学究,有些东西也比不上他

譬如某些超前的见识,并且是当下可用、能用的。

闲时光阴易过。

铁槛寺与水月庵及玉皇庙的冬梅开了。

眼看辛巳年就要匆匆而过,从指缝间溜走。

当薛宝钗和妙玉不时偶尔隔梅相望那渐渐被冬雪覆盖的远方寺庙院落时,贾琮却悠然自得地在铁槛寺灵房里面烤着火,看着书,每天饮一杯小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形如魏晋文人。

只是,贾琮知道,魏晋文人吃的“五石散”,是一种毒药,因此他倒不怎么羡慕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魏晋风骨下,是一群瘾君子。

图解黄帝内经这种书,在现代也是有版本的,贾琮自然看过,里面排了一张关于健康、长寿的表格,做了某件事会加分减分,总分高的活得好活得长的几率最大。

其中有一个加分项便是每天喝一点小酒,但是不能多,多了那就大大减分了。

另外还有七情六欲。

中医上讲“七情致病,六欲伤身”,喜怒忧惊悲思恐,加上酒色财气食睡,过犹不及,林黛玉便是七情致病的典型代表案例。

除了健康,七情六欲还会较为严重的影响生长发育,譬如家庭空气比较凝固的,此时若能够修心控念,忍辱负重,当真便有大毅力。

明白这些道理的贾琮,当然不会去犯对自己不好的错误,并且把这些道理,用最简洁、最廉价的方式,推广给这个时空的一切人。

“古人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贾琮面容健康红润,不大畏冷,在桌边伏案整理文件,众人只见,这书的封面,赫然是增广贤文四个大字。

此时此刻,柳湘莲等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面部表情、眼神却是表现出,对于贾琮的愈发敬佩之色。

门外的贾芸在和孙福小声交流“那个太医院的院使王嘉会,先前还不满意,等到看了琮叔新出的一讲关于健康长寿、生长发育的表格,附在图解新黄帝内经里面,王太医说,有待临证观察记录,或许有用也说不定。其实等于默认一半了,咱家琮叔虽不会背药名、背汤头歌诀,但若论起经世济用之学,少有人及。”

孙福连连点头,满脸自豪“就怕琮爷叫来的这些西洋人,医术不顶用,是西贝货,那可不让那些狺狺狂吠的人,再次趾高气扬地欺上门来吗”

贾芸不确定道“这个我不敢肯定,但琮叔做事总有他的想法、分寸和预见的。好了,我要去管管庙里的银子了。”

孙福龙傲天皆知水月庵那边也常派贾芸夫人林红玉来看管,他们这对夫妇,真是跟着琮爷水涨船高了,不过贾芸林红玉二人皆很会做人,他们这些贾琮亲信倒是无人反感的。

门内,柳湘莲带来的大不列颠传教士威廉、詹姆斯,荷兰马太伊斯、葡萄牙克里斯托弗受到了贾琮的接见。

威廉、詹姆斯面色复杂,看着贾琮。

他们记得,若干年前,贾琮那个时候还只是个毛头小孩子,他们在王道士的天齐庙相遇。

那个时候,贾琮师从秦业、刘东升。

而今,贾琮已有弟子门生,秦业已逝。

那个时候,威廉詹姆斯无可适从,今天他们的事业还是没有大进展,却靠了贾琮,得以停留京城,适当的传道。

而如今的贾琮,却管理过比他们大不列颠还要大的地盘,以及调动过那么大的兵力。

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震撼

“两位大不列颠的先生,在下好像记得你们带了一种名为注射器的用品,是吧”贾琮淡然问道。

“噢。”两人慢慢从震撼中回过神来,威廉急忙答道“足下,注射器你可是找对人了,玻璃注射器是我们英国人弗洛森第一个使用的。莫非是足下有亲戚,贵国的医术不管用,阁下想试试我们西洋的科学医术吗”

詹姆斯和威廉一样,神色表情隐隐有些傲意,似乎猜测到贾琮会有求于他们。

“不不不。”贾琮摇头道“理不辩不清,在下有必要说明一下,各国皆有可取之处。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过竹管灌肠道,这其实便是注射器之雏形;而那个时候按你们西历纪元,那是公元前两百多年了。而且,在下没记错的话,西洋注射器原理好像是意大利人提出来的吧你们的书,我还是看过一些的。”

马太伊斯和克里斯托弗不约而同道“这倒是真的,不过英国人是第一个做注射器人体试验罢了。”

身在人家地盘,威廉詹姆斯也不好反驳太多,但是他们很怀疑公元前这个国家的人就做过竹管灌肠这种试验,只是在心里腹诽,詹姆斯道“那贾先生想做什么呢”

“赚点钱,顺便赚点名罢了。”贾琮笑道。

外国人们和亲信们,都很疑惑,不知道贾琮要搞什么名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