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73章 院试开始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73章 院试开始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院试距离乡试还差一步,所以不在省城举行,各地的院试不一定是定期的,因为院试是由学政巡回一个省,宛平是京县,占了提前考的便宜。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早在院试之前,刘东升就举行了西路厅的府试复试,由贾琮这位县、府双案首亲自指导秦钟八股文的技巧、门道,秦钟危险过关,只是秦钟名次排在倒数,院试不是很乐观。 宛平、大兴、良乡、房山、涿州,五个县过了府试的童生,齐集宛平城内的考棚外。 每个县的考生,都由本州县的教谕、训导(官学老师),或者知县、县丞派送。 考棚外,考生们严格按照地域来站队,这样西路厅院试就有五个队伍,长长地排到外面大街。衙役维持秩序,驱赶无关人员。 院试的作保、亲供与县试、府试相同,由州县官出具印结给学政,确保符合条件、不请抢手、不冒名冒籍。但是,规格上比县试府试严格太多了,学政亲自坐镇,查看差役检查,而且,作保的人必须到位,学政亲自询问,这规矩,只比乡试疏松一点。 卯时的夏季日头不是很毒辣,气温适宜,几片黑云飘在宛平城头,平白令人增添几分沉重、紧张。 贾琮排在第一队的宛平队之中,他发现考棚、栅栏皆重新修理过,刘东升雷厉风行,衙门差役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考生个个手跨考篮,沉闷、紧张,还有读傻了的考生,正在念念有词地背着朱熹的集注。 “难怪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我彀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造就了多少悲剧,也网罗了多少英才……”贾琮不由感叹。 考棚入口的木栅栏,左方摆一张条案,刘东升坐在条案后的椅子,按照手中印结唱名。 各地州县官站在他后面,表情肃穆,不时把眼神看向他们州县的队伍,似乎在说:不要给我丢脸。 右边站的是作保的廪生,刘东升唱名一个考生,如果有廪生作保,那个廪生必须站出来证明。 “贾琮!”当刘东升读到这个名字,右边的王应麟就站出来认证,秦钟、匡也由王应麟作保。 看着差役搜查贾琮的考篮、身体、脱掉鞋袜,王应麟心道:“贾子礼,九岁的秀才,能不能破纪录,就看你了……” …… 院试的考试内容,唯一多出来的是开始之前加一场经解、策论或者诗赋,这一场贾琮自然不在话下,轻松过关。而此时考的,依然是四书题、试帖诗。 五经题要等到乡会殿才出,所以,一般读书人,都是把四书啃烂了再说。 今年癸酉院试,刘东升的命题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桌子按《千字文》分出号数,一看到这题目,贾琮心道:“诉讼罗讼棍刘学台出的题目,好像意有所指啊……” 贾琮回忆那位扒灰圣人朱熹的集注:“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 四书要熟,朱扒灰的集注也要熟。 略略酝酿,喝水、吃早点,悠哉悠哉的贾琮早已想出一篇逻辑通顺的文章来。院试严格,刘东升这种轻易不出差错的人,是不会进来观看,留意哪个考生的,以免予人口舌。 说是双案首,其实考棚中也有考了好几年的童生,恰巧距离贾琮不远的一位哥们,便是前年的双案首,涿州才子张茂才。院试淘汰率太高,茂才兄考了两次都被刷下来,于是头悬梁、锥刺股、荧光映雪,苦读两年,这回茂才兄信心十足! 张茂才目光挑衅地看过来,仿佛在说:“院试案首,是我张某人的!别跟我抢!” 然而在贾琮眼里,似乎见到了《水浒传》的几位壮汉,手提大刀:你要吃刀板面还是混沌面 贾琮哑然失笑:“涿州张茂才刚才排队,还在背朱熹集注的,不就有这位仁兄吗” 科场无情,竞争无情,唯有大浪淘沙,才能淘出黄金珍珠,京县双骄祁佳、顾贞在府试就败北,贾宝玉也败于府试。在考场中,除自己外,其他人都是对手,考了两辈子的应试,贾琮不止有强大的自信心,还有强硬的心理素质、应试思维! 这道院试题目,说难也不难,前人就已写过,有的考生背下来,就照搬照抄。如果学政不知道前人的某篇文章,是有蒙混过关的希望的,但刘东升这种连《笑林广记》也要看完的学政,不容易蒙骗…… 其实三道童子试,虽然没乡会殿那般严格,但是对于时运不济的人,也许一辈子也过不去。明朝便有一个考生过不了童子试,索性捐了监生,直接参加乡试,从此屡战屡胜,平步青云……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旧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念着诗人食指励志的诗作,贾琮下笔如有神:“观圣人之治讼,有存乎听之先者焉!” “夫听讼则讼不能无,无讼则讼不待听,子之言之治讼深可味也!” …… 考场犹如鸟笼,解手一次也要被人监视着,这,真是锻炼了考生们的耐性、磨平了脾气,待乡试之时,还要一个人待在号舍,几天几夜无人交流,这大概足以媲美坐牢了吧 因而考出来的刹那,担心成绩的同时,顿觉心中一松,也有不少同年感叹:我打翻砚台了,我拉肚子了,我昨晚没睡好,我迟来了半个时辰……懊悔不跌的,愤愤不平的,世间百态,应有尽有,酒楼、茶馆、烟花之地,就成了他们的发泄场所。 “鲸卿,你怎么破题”贾琮约他们往东门走。 秦钟摇头晃脑:“孔圣人何重讼乎乃讼而有钱也!” 秦钟逻辑思维有待加强,自知难过关,索性破罐子破摔,匡忍俊不禁,贾琮气道:“破的什么题太混账了,明年再来考。” 秦钟又问匡,匡倒是颇有信心:“圣人之听讼,理世重民、仁道而已矣!” 贾琮稍稍宽怀,此时约莫是傍晚酉时,他们驻足于东门永昌门内大街的杂耍台,民众围成一团,片刻王应麟带着几位县学生员如约而至,秦钟诧异道:“你们这是要干嘛” “为民请命。”王应麟笑道,一指台上粪箕:“这还是子礼的主意,很妙。你们刚考完,横竖尚有四五天才放榜,不如看戏缓缓气氛,好戏要开场了!” 贾琮心道:“罗讼棍,你的死期到了,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