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殿下又在吐血了 > 第七章

殿下又在吐血了 第七章

作者:站桩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41:5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澹台进怀疑自己山路赶多了,不仅脑子糊涂了,连耳朵也不好使了,又或者面前这个言怀瑾大概是个假的言怀瑾。

“殿下。”他忍不住十分正经地称呼起来,“您可知道,在此番变故之前,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没有人不觉得那个位子非您莫属,您是元后嫡子,皇子中居长,您七岁时便熟读诗礼经策,在殿上与先皇对答如流,没人不说您是我大燕之福。如今遭此横祸,被那老虔婆陷害到这个地步,您却……我不懂。”

澹台进说的很认真,他都想不起来上一回这么严肃地跟人说话是什么时候了,说得他自己都要以为自己是个文化人,想想还有点小得意。

言怀瑾像是听到什么好玩的事一般,眯了眯眼,道:“如今我已经不成了。”

“怎么就不成了啊?”澹台进很捉急,虽然大家都还是少年模样,但是这不成可是件大事,男人怎么可以不成呢?

“我中的毒,是穿云香。”言怀瑾勾着嘴角,轻声吐出这个名字。

澹台进一双眼,立刻就瞪得犹如铜铃大。

穿云香,那可是传说中才有的奇毒,相传来自北方冰海,与那里生活的鲛人有关,光是制造这种毒/药就需要至少三年时间,中毒之人五脏六腑会在瞬间被寒气浸染,不出三步必死无疑。

“那……你怎么还活着?”澹台进拿手在言怀瑾面前晃了几晃,说好的不出三步呢?

“我也不知。”言怀瑾一脸不虞地歪过头避开他的五指山,“御医拼了老命为我调理,但我的脏腑受伤太深,大约也活不到弱冠。”

一时间,澹台进也不知说什么好。

他本以为言怀瑾中的只是普通毒/药,此番被发配到永山休养,那就是真的休养了,养好了身子不还是好汉一条?到时候杀回凤中去,就凭他言怀瑾的头脑和人望,未必没有一搏的机会,戏文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

可是如今才知道,他中的是穿云香,这种毒没人知道怎么解。

“不对啊?”澹台进又反应过来,“那老虔婆哪来的毒/药?她难道没有解药?”

言怀瑾收回一直望向窗外的视线,回过头看着这个二愣子,道:“大约四年前,太医院大方脉吏目三人革职,新调任上来的均是江氏一脉。”

澹台进口中的老虔婆,先皇继后也就是当今太后江怜雪出自江家,所谓的江氏一脉便是与太后党有关了。

“可是这和你有什么关系?你的脉案向来都是院正和御医在诊吧?”

“我本也是这么想,便没有在意。可是彼时她根基尚且不稳,不先换了妇人科的吏目,插手大方脉是做什么?”

澹台进沉默了。

言怀瑾也没想要他说什么,两个半大少年相对而坐,说着与他们年龄毫不相称的沉重话题,就连屋内的空气都变得凝固起来,压得人透不过气,言怀瑾不适地皱了皱眉,又道:“她有所图,图的就应当是穿云香了,可见她手头只有方子,没有成品。”

那有解药的方子也好啊?

澹台进想要这么说,然而世人对穿云香所知有限,唯有一点广为流传,那就是穿云香制成难,制解药更难,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江怜雪要害言怀瑾,自然不会为他把解药也备好,可是言怀瑾已经撑不到十年后解药制成了……

“怎……怎么会这样?”澹台进一时间悲愤交加,对着桌案狠狠砸了一拳。

言怀瑾倒是没甚表情,一如既往地歪靠在榻上,指了指方才烧起来的炭盆:“你问我烧的什么?都是离京后朝中诸位重臣劝说我的密信。”

人都已经不成了,还要这些图谋大计的密信做什么?言怀瑾烧得毫不犹豫。

他本是先皇嫡长子,元后在世时也受尽荣宠,在宫里是头一份的尊贵,然而元后逝世先皇迎娶江怜雪为继后,便一日不如一日起来,好在他自己争气才没有被彻底湮灭在宫里,却没想到先皇突然驾崩,江怜雪为了扶持自己看中的皇子登基,竟是连面子都顾不上,对他下了如此狠重的毒手,若不是其中阴差阳错捡回一条性命,此刻怕是坟头草都要开花了。

天道如此不公,然而他却无处伸冤。

澹台进是个火爆性子,知道了原委,急得在屋里来来回回地团团转,一边替言怀瑾不平,一边又为自己帮不上忙而难过,恨不得要将宫里那老虔婆揪出来偿命才甘心。

言怀瑾被他转得脑袋发晕,只想把人赶走,便说道:“如今我就是这样了,你走吧,莫要再来看我。”

这话一听,澹台进顿时不转了,扭过头来眼巴巴地望着言怀瑾,满脸都是哀怨:“慎之,你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只要你一天还喘气,咱们就还有指望的,别……别放弃啊……”

说得他自己也没底气,言怀瑾更是不稀得理他,闭上眼睛准备养神。

澹台进却不放弃,凑到言怀瑾身侧,挤在榻上坐下来,头头是道地分析:“你看啊,关于穿云香,我们知道的都是道听途说,正经它是什么样的谁都不知道,而且你中了这个毒却没死本身就很蹊跷,没准这里头就有什么名堂,咱得搞清楚吧?这事就交给我了,等我回了京想办法安排一番。老虔婆如今朝中内外把控得紧,但她总有顾不上的时候……”

言怀瑾听着他这番琢磨,不置可否,他本就被这番病痛折磨得心灰意冷,此刻只由得澹台进胡乱打算。

澹台进倒是越说越起劲:“慎之啊,不是我说你,你就是事事都想得太通透,要晓得不撞南墙不回头有时候也是管用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你看你们山上尼姑庵那个叫阿弯的小姑娘,小小年纪这么大冷的天出来寻觅吃食,日子定然过的跟黄连水似的苦巴巴,可她还不忘了到你这来送点蘑菇。她图什么?无非就是结一份善缘,日后也许多一个出路,连五岁小娃都知道的道理,你怎么就不能积极乐观一点呢?”

五岁小娃大概不懂这个道理,纯粹为人热忱罢了,但言怀瑾真觉得再由着澹台进这么琢磨下去,胃里那口翻腾的老血怕是又要吐出来了。

所以没多久他就郑重其事地把人给赶走了。

好在澹台进十分有干劲,急匆匆地下了山,势必要在此番逆境中杀出一条路来。

不期然时间已经过了晌午,三才早就在外面候了多时,眼看着景川侯世子又风风火火地走了便知道自家主子不打算留饭,于是轻手轻脚地将早就备好的午膳端进来摆好。

经过澹台进的这一阵搅和,三才看着自家主子总觉得仿佛多了那么一点鲜活劲,先前宫中剧变兵荒马乱,主子又中了毒,还没调理好就被太后一道懿旨直接发配到永山清修,一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眼看着人一日比一日的消沉下去,三才都觉得言怀瑾是不是真的不想活了,偷偷地抹了好几回眼泪。

如今看着,虽然还是一样的面无表情,一样的冷眼待人,一样裹着狐裘不愿动弹,眼中却多少有了些生气。

言怀瑾不知三才心中所想,他自榻上起身,修长的手指拎起一边的火钳,随手拨了拨炭盆,听得里面“噼啪”一声响,便松了手,拍拍浮灰,往饭桌边挪过去。

桌上照例是十分丰盛的菜肴,有荤有素,正中摆着一道蘑菇素汤,看着鲜香又诱人。

他鬼使神差地便想到了之前澹台进说的话。

既然想到,索性就问了:“常来的那个小女娃,是叫阿弯?”

正在摆碗筷的三才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言怀瑾在说什么,忙不迭地点头道:“正是正是,这道素汤的蘑菇还是她采了送来的,现下还在膳房里和素梅叙话呢,小的这就去把她叫来。”

说完也不待言怀瑾反应,麻溜地跑去叫人了。

阿弯再次在言怀瑾的桌边坐下时,心中十分忐忑,上一回她陪着言怀瑾吃饭的记忆实在是不怎么好,总觉得言怀瑾大概也不是很想看到她,毕竟他再怎么龙章凤姿,吐血的时候也好看不起来。

唉,三才哥哥非拉着她来做什么哦。

一张小脸愁苦得皱了起来,阿弯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以应付的场面。

言怀瑾看着她这副样子却误解了,取过一副空碗筷放在她面前,道:“吃吧。”

……可她在膳房里吃了好多,现在好饱啊?

阿弯虚虚地握起筷子,艰难地思索着该怎么办,一时间僵在那里没能动弹。

言怀瑾只当她年纪小太拘谨,也没在意,自顾自端起碗来用饭,特意舀了一勺子蘑菇素汤来尝尝,果然十分鲜美,也不知是蘑菇新鲜的缘故,还是素梅又在汤里加了什么奇怪材料。

“听说你住在泸月庵?”冷不防言怀瑾又问了一句。

这话好答,阿弯立刻打起精神来回道:“是啊,就在山道上去没多远,站在院子里能看到庵里的屋角呢!”

“唔。”言怀瑾随口应道。

但是阿弯向来爱说话,只要看着对方不厌烦她,就能自顾自地一路说下去,她还惦记着素梅姐姐说的自家主子总是吃的很少令她十分担忧,便努力把话茬子往这方面引,讲起了自己跟着同光出来觅食的事。

“这个季节不大好,要是早一点果实成熟的时候,山上可是有很多好吃的野果子呢!每次出门都能把竹篓里塞的满满当当的,膳房时不时还会做桂花栗子羹吃,喝一碗一整天都暖和的!再过一阵子也不错,山脚下那片竹林里该有春笋了,到时候一大早起来就得去挖春笋,一茬一茬地冒出来,好几天都挖不完呢!不过同光说也不能挖太多,回头该不长竹子了……”

说得她都有点想吃春笋了,虽然挖春笋真的好辛苦,有时候她和同光要忙活好半天。

说完了春笋又说起山野菜,说完了山野菜就是五月的粽子叶,八月的小芋艿,再绕回秋天的甜菜头,一顿饭的功夫,阿弯很努力,就没有说重样过。

等言怀瑾回过神来搁下筷子,发现自己比平日里竟多用了小半碗饭,胃中难得的有那么一丝饱腹的感觉。

他皱了皱眉,有些不明白缘何如此。

倒是惹得阿弯小小的心头一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话太多惹了这位小哥哥不快活,只看他一吃完饭,赶紧找了由头说去叫人来收拾碗筷,便溜了出去。

等素梅和三才拾掇妥当了出来准备送阿弯回去的时候,阿弯就见他俩眉眼弯弯的,定然是因为言怀瑾这一顿总算是多吃了一些。

“素梅姐姐,”于是阿弯牵着素梅的手,仰起脑袋问道,“你很高兴吗?”

“是啊。”素梅手中提着一盏羊角风灯,黄色的温暖光线照在她脸上格外柔和,“自从……生病以来,我家公子就不曾好好吃过一顿饭,特别是出了京城之后越发随性。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怎么能把身体养好呢?”

“铁是什么?钢又是什么呀?”阿弯听不懂,又十分好奇,便毫不在意地问了。

谁知素梅脸色却陡然一白,扭头看三才正在院子另一头整理水缸,应当没有留心到她们说的话,这才松了一口气,道:“你还小,说了也不明白,来,咱们走吧,早早把你送回去也安心。”

“嗯。”阿弯乖巧地点点头,大人们不想让她知道的事从来都是用这种借口搪塞的,她早都习惯了,不过她心里还有小九九,一边走着一边就又说道,“公子小哥哥在吃饭的时候,阿弯给他讲了山上好多的吃食呐!”

素梅笑了,虚虚一点阿弯的小鼻子:“好,给我们小阿弯记一个头功!”

阿弯缩着脑袋躲过素梅的手指,也格格地笑:“阿弯不要头功。”

“哦?”这么小个人,竟然还懂得提要求了,素梅便道,“那阿弯想要什么呀?”

“就是……就是……素梅姐姐能不能和我们管事的师太说说,让我可以每天到你们这里来?”阿弯看着素梅,小心翼翼地说出心里琢磨了半天的念头。

哪怕不是每天,可以让她经常过来还不用被罚就行,这里的吃食那么好,人也那么好,不管怎么说,都比呆在庵里让她快活,哪怕方仪整日里恨得要瞪她她都顾不得了。

素梅本能地就想拒绝,她家殿下是什么样身份的人,身边要添人那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阿弯年纪还这么小。时常走动一下无妨,若真是每日里来一回,被有心人发现利用来行不轨之事,岂不是平添了许多麻烦?

可是正因为她还这么小,虽然嘴上从来不说,任谁也都能想象得到,若是泸月庵中有年长之人愿意照顾她,又怎么会轮到她这样的小女娃出来做这些挖野菜挖蘑菇的活。

当然并不是说庵中的其他人就没有事情做,尼姑庵的生活本就清苦,一应事务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平日里所穿衣物都是自己织布裁剪,没人可以偷懒。她们只是太过淡漠,一心向佛,人人都想斩断红尘俗念,即便是最公正平和的听云师太,心中的恻隐之心也比旁人要少了许多。

佛说众生皆苦,万相本无。

阿弯这样年纪所受到的苦楚,在这些多少年都不曾踏出过永山的方外之人眼中,连人生必经的修行怕是都算不上。

她们的慈悲与向善,是用来普度世人的,这个世人里不包含自小就在庵里长大的阿弯。

素梅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低头看到阿弯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心中的某一处就绵软地塌了下来,紧了紧握着阿弯小手的掌心,应道:“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