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游戏 > 超新星纪元(唯一未删减完整版) > 大移民

超新星纪元(唯一未删减完整版) 大移民

作者:刘慈欣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17 19:16: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深夜,故宫笼罩在玫瑰星云的蓝光中,午门上盘旋的那群夜鸟早已回巢。在无边的寂静中,这座古老的宫殿沉沉地睡着了,做着最后的梦。每天白天,都有大批的孩子来到这里,在这块即将告别的土地上最后看一眼祖先留给他们的东西。

现在,故宫里只有华华、眼镜和晓梦三个人。三个孩子沿着长长的展厅慢慢地走着,那些已不再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在他们两旁缓缓移去。在星云的蓝光中,那些古老的青铜和陶土变暖了、变软了,他们甚至觉得在它们上面有细细的血管显现出来,那都是凝固了的古代生命和灵魂,三个孩子仿佛置身于它们无声的呼吸之中;那无数的铜器和陶罐中,似乎已注满了像血液一般充满活力的液体;玻璃柜中长长的《清明上河图》在星云的蓝光中模糊一片,但却有隐隐约约的喧闹声飞出来;前面的一尊兵马俑发出蓝白色的荧光,仿佛不是孩子们在向它走去,而是它正向孩子们飘浮过来……三个孩子从最南面的近代部分开始,一路向北,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展厅,时间和历史在星云的蓝光中从他们身边向后流去,他们踱过了一个个朝代,走向远古……

这时,大移民已在两个大陆上同时开始。

在首先交换的两块国土:陕西省和北达科他州上,孩子们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迁出。他们乘陆上和空中交通工具前往沿海各大港口,来不及走的就暂时向相邻的省或州迁移。中美这两块国土的交接委员会已分别进入对方的交换地域,监督着迁移的进程。小移民们很快就在两国的各大港口聚集起来了,越来越多的远洋船只也在向这些港口集结。这些船只从军舰到油轮,什么都有,不只是中、美两国的,还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其中,以欧洲和日本的最多。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孩子国家玩的这场游戏,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孩子也兴奋异常,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援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洲际移民,纷纷派出船队驶往两国的各大港口,这样做的动机,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在太平洋的两岸,几支庞大的远洋船队正在组建。但是到目前为止,陕西省和北达科他州的交换仪式还没有举行,两国的小移民也都还没有登上即将横渡太平洋的航船。

在文物广场上,三位小领导人已走到了最北面的上古时代展区。华华微微叹了口气,对眼镜和晓梦说:“下午在机场我又同美国孩子谈了一次,他们还是不答应。”

原来,在第三次会谈以后,中美双方又接连举行了多次有关交换细节的谈判,在这些谈判中,中方多次提出:在交换中,中国孩子可以把最珍贵的文物和古籍带走。但这项提议被美国孩子坚决拒绝了。贝纳和她的随行人员很有谈判才能,他们很少直接说不,总是用种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但在这件事上,他们却一反常态,只要一听中国孩子谈有关文物和古籍的事,他们就一起站起身来连连摇头摆手,“no!no!”地嚷个没完。开始,中国孩子还觉得这是美国孩子小气,因为文物都是很值钱甚至无价的,但后来发现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如果允许中国孩子带走自己的文物,美国孩子也同样拥有这种权利。美国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除了一些印第安人的图腾艺术品以外,自己没有什么太古老的文物,但在他们的大都会、博物馆这类地方,也有着大量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东西同样价值连城。接着,中国孩子又提出,按照所带走文物的价值,美国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国土上拿走价值相等的其他东西,但美国孩子还是一口回绝了。在陕西省居民的迁移工作中,交换委员会中的美国孩子提出,要首先进入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所在地,他们对这些地方的兴趣远远超过对飞机制造厂和航天基地的兴趣。对于中国国内各博物馆和市图书馆中的文物古籍,他们都了解得惊人的详细,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出电脑打印的文物清单。后来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中方提出把一些既懂英语又通中文的美国孩子暂时留在美国(这多是些华裔美籍孩子),教中国孩子学习英文。贝纳答应了,但同时提出一个条件:美国的各大博物馆中现存有许多中国文物,特别是十九世纪的一些探险家从中国西部沙漠中偷去的敦煌石窟壁画和经卷,允许美国孩子把这些东西带走。他们称这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表现得着实有些过分,当然也遭到了中国孩子的坚决抵制。如果说以上的事情令中国孩子不解的话,在正在交换的国土上发生的一些事就更离奇了。

华华班上的三个同学,邮递员李智平、理发师常汇东和厨师张小乐是第一批离开故土的孩子,自糖城时代以后,他们三个就一直在一起谋生。首都的这批孩子比较幸运,他们可以乘两架美方的大力神运输机直飞美国,省去了海上的颠簸之苦。不过,因为这些飞机的小飞行员都是刚刚学会飞行,飞机在他们手中就像是喝醉了酒似的,所以这种空中旅行的风险很大。但是,到新大陆去的急不可耐的心情使孩子们顾不了那么多了。三个孩子接到通知后,都兴高采烈地连夜收拾东西,神奇美好的未来像一朵花似的在他们的梦境中绽放。

去机场前,为了拿几件衣服,李智平回了一趟家。进了家门他还是高高兴兴的,但就在要最后一次迈出门时,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感觉来得那样突然,以至于令他有些不知所措。像北京无数四合院中的家庭一样,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家,空气中有他熟悉的那种生活的味道,墙上的挂历还是公元世纪的。这时,在这里度过的温暖的童年时光飞快地从他脑海中掠过,本来已渐渐淡下去的爸爸妈妈的影子又那么真切地出现在他眼前,超新星爆发以后噩梦般的经历仿佛都不曾存在过,李智平仿佛又回到了公元世纪那无数日子中的一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马上就要回来……这感觉是那么真切,使他反而觉得眼前的一切全是梦,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自己将要永远离开这个家了。他狠狠抹一把滑落的泪水,猛地带上门,飞快地向开往机场的汽车跑去。一路上,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被锁在家里了,那是一件无形的衣服,李智平产生了一种回去取的**,但他也知道,那衣服是和家融为一体的,是取不出带不走的。没有那件无形的衣服,他身上陡然生出一种彻骨的寒冷,当他想用什么东西驱散它时,它消失了;当他的注意力稍稍离开时,它又像个幽灵似的回来了。

超新星纪元的第一代中国孩子将永远摆脱不了这心灵中的寒意!

去机场的一路上,三个孩子的心情都不好。随着机场的临近,其他的孩子也渐渐停止了说笑,都在默默地想着什么。汽车在一架大力神庞大的黑色身躯旁停下了,远处还有好几架大飞机。他们知道,大力神的航程很远,下一个降落加油点已是夏威夷了。李智平、常汇东和张小乐拿着自己不多的几件行装,跟随长长的队伍向飞机走去,准备从大力神的后舱门走进黑暗的机舱。舱门旁,有几个交换委员会的美国孩子,他们胸前别着白色卡片,眼睛盯着每一个孩子带的东西,看是否有什么交换协议允许携带范围之外的物品。再有几步就要踏进舱门了,李智平的目光突然被一点绿色吸引,那是几株细嫩的小草,刚刚从机场地面的水泥缝隙中长出来。他想都没想,放下手中的提包,飞奔过去拔了一株放到上衣口袋里,然后就赶紧回到队列里。没想到旁边的几个美国孩子一起跑过来拦着他,指着他装小草的口袋“no!no!”地直喊,又冒出一大串英语。一位翻译对李智平解释:美国孩子要求他把那株小草留下,那不属于移民旅行中的生活必需品,不在交换协议允许携带物品的范围之内。李智平和周围的孩子一听都火冒三丈。这帮家伙也太小气了,难道从爷爷奶奶的土地上带一株小草做纪念都不行吗?真是缺德!李智平大喊大叫着:“我非要带这株小草不可!非带不可!神气什么,至少现在,这儿还是中国的领土呢!”他捂着口袋不交出小草,美国孩子也是寸步不让,大家僵持起来。突然旁边的张小乐找到一个理由:他看到前面正在走进舱口的一个孩子手上还玩着游戏机,就冲美国孩子大叫:有人把游戏机带走了你们不管,他拿株小草算什么?!那几个美国孩子朝舱门边看了看,又凑在一起低声嘀咕了几句,重新转向李智平——接下来中国孩子真怀疑翻译把他们的话译错了:美国孩子说,你可以立即回家或去别的什么地方也带一台游戏机走,但小草必须留下!李智平很是吃惊,实在想象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把小草放回原处。

当孩子们踏进舱门时,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又把一件不可分离的东西留在了脚下的土地上,回头看去,那株隐约可见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摆,像在叫他们回去,孩子们的眼泪终于抑制不住地流了出来。这架军用运输机内部很宽敞,还临时安装了一排排的座椅,但没有舷窗,只有高高的机顶上一盏日光灯发出昏暗的光,孩子们已同自己的土地隔开了。在椅子上坐下后,孩子们的眼泪越流越多,又纷纷站起来跑到舱门处向外看,舱门已经关上了,上面有个小小的窗口,那里已挤着一堆向外看的孩子,美方机组人员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按回座位上系好了安全带。半小时后,发动机轰鸣起来,飞机向前滑去,大地通过机轮把微微的震动传了上来,像是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拍着孩子们的后背。终于,随着机身微微一抖,震动消失了,孩子们同母亲土地的最后一丝联系中断了。有孩子失声叫了一句:“妈妈!”其他的孩子一下都哭出声来。有人扯李智平的衣服,他扭头一看,是挨着坐的一个小女孩儿,她偷偷地塞给他一株小草,可能是进机场前拔的,也可能是刚才趁乱时拔的。他俩对望一眼,眼泪又下来了。

李智平就这样带着一株小草飞离了祖先的土地。以后,在北美洲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那株小草一直陪伴着他。无数个深夜,在思乡的梦中醒来,他总要看看那株小草,玫瑰星云的光给它那早已枯黄的身躯又镀上了一层生命的绿色,这时,总会有一股暖流涌遍他那已在奔波中麻木的身体,在爸爸妈妈冥冥中无比关切的目光下,他那疲惫的心又唱起了童年的歌……

这样的事几乎贯穿了第一块国土交换的全过程,小草、树叶、花朵,甚至石子和泥土,只要中国孩子想带一点这类国土上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东西做纪念时,美国孩子就惊恐万状。他们多次要求召开各种级别的会谈来讨论这个问题,禁止移民从这块土地上带走那些用做纪念的东西。他们解释说这样做是出于防疫的需要,大多数中国孩子都相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明白美国孩子这样做的真正用意。

六月七日,首批交换的两块国土都迁空了,在对方第一批移民到来之前,两块国土上分别举行了交接仪式。

陕西省的交接仪式不是在省城,而是在一个村庄旁进行的。我们的四周,是沟沟壑壑的黄土山,祖祖辈辈的耕作在山上留下道道梯田。极目望去,黄土山一直伸延到天边,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块深沉而善良的土地养育了不知多少代中国人,现在,她所养育的最后一群孩子就要向她告别了。

参加仪式的有十个交接委员会的孩子,中、美两国各五个。仪式很简短:我们把自己的国旗降下来,美国孩子把自己的国旗升上去,然后双方在交换协议上签字。那几个美国孩子全副牛仔打扮,完全把这里当成了他们新的西部世界。

仪式只持续了十分钟。我用颤抖的手把降下来的国旗仔细地叠好,抱在胸前。现在,我们五个孩子在这里已经是外国人了。我们都默默无声,这之前迁移工作的劳累使我们的神经都有些麻木了,要完全理解这一切还需要时间。广阔的黄土地像爷爷饱经沧桑的脸,此时,这张一直伸延到天边的巨大的脸默默地看着苍穹,周围静得没有一丝声音,黄土地永远埋葬了本想对我们倾诉的千言万语,默默地看着我们离开。

不远处停着一架中国的直升机,我们将乘它飞出这块已不属于我们的土地,到第二个交换的省份甘肃去。我突然生出一个愿望,问美国孩子:我们能否步行走出去?那几个小牛仔惊呆了,说有二百多公里的路呢!但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给了我们特别通行证,并祝我们一路平安。

就在这时,从旁边已空无一人的村庄中跑出来一只小狗,它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弯腰把它抱起来。我们的直升机空着飞走了,轰鸣声很快消失在远方。我们五个孩子,加上一只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小狗,开始了漫长艰难的旅程。我们说不清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是为了留恋还是为了赎罪?很难分辨。我们仅仅觉得,只要脚还踏在这块土地上,不管多么饿、多么渴、多么累,心里就有一种寄托……

(选自《大移民纪事——中国篇》第六卷,中美国土交换委员会编辑出版,新上海,超新星纪元7年版)

北达科他州的交接仪式是在五巨头塑像下进行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总统那巨大的面孔,默默地看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他们面前冉冉升起,事后人们肯定会在回忆中描述那五张巨脸的不同表情,但我们当时所关心的可不是这个。

与地球另一面的冷清景象不同,这里有几百个美国孩子观看仪式,还有一支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当中国孩子把他们的国旗升起来后,双方代表就要在交换协议书上签字,中方代表签完字,轮到美国孩子了,这事由北达科他州交接委员会的主任乔治?史蒂文负责。在几百个孩子的注视下,他不慌不忙地走到放协议书的小桌前,把肩上的一个挎包放到桌上,从里面倒出一大堆笔,有钢笔也有圆珠笔,足有一百多支!然后他开始签字,用一支笔点一点放到一边,再拿起一支点一点,就这样,他足足签了十五分钟,最后在孩子们的大声抗议中终于直起身子来。他写自己的名字用了将近一百支笔,显然他恨爸爸妈妈给自己起的名字太短。紧接着,他开始大声拍卖在这划时代的签字仪式上用过的笔,开价五百元一支。我在旁边看着下面报价猛涨,心急如焚,突然看到了放协议书的小桌!但有人比我更机灵,只见几个男孩子猛扑过去就肢解起小桌来,一转眼的工夫,那张可怜的桌子在疯狂的抢夺中就变成了一堆分散在几十个孩子手中的碎木块。我看看自己的手里,只有降下来的那面星条旗,但这国旗不属于我,只能另想门路了。我环视四周,眼睛突然一亮,转身冲进巨像下的那间观光酒吧,很运气,我在一个小房间里找到了想要的工具:一把锯子。我返回去时,史蒂文正在叫卖他最后的几支笔,报价已涨到五千元一支!我面前有两根高高的旗杆,一根上正飘扬着红彤彤的中国国旗,显然动不得;另一根原来挂星条旗的现在空了——我冲过去猛锯那根木旗杆,三下两下很快就锯断了。旗杆倒下去时,一大群孩子扑过来要分抢那根旗杆,他们拼命想把旗杆折成几截拿走,无奈那木杆太粗,折不断。我凭借着锯子的优势成功地得到了两截旗杆,每截长约一米,剩下的实在是没有力气去抢了。但这已足够了!我随即以两千元的价格把锯子卖给了一个男孩儿,只见他拿到锯子后立即扎入那抢旗杆的人堆里,看起来真像一场精彩的橄榄球赛!我现场拍卖了一截旗杆,赚了四万五千元,后面那截旗杆我留下了,以后可能会卖个更好的价钱呢。接着,军乐队的小乐师们纷纷出卖他们的乐器,场面一时乱作一团。最后,这种拍卖活动就完全失控了,没抢到什么也没钱可买什么的孩子开始围着那根飘扬着中国国旗的旗杆转,直到几名握着冲锋枪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冲过来,誓死保卫这面已在他们国土上飘扬的国旗时,那帮孩子才叹着气走开了。后来,当场把纪念物卖掉的孩子后悔极了,因为这第一次领土交换的纪念物价格很快就涨了十倍。我幸亏还留着一截旗杆,它后来成了我在新疆创办一家汽车运输公司的本钱。

(选自《大移民纪事——美国篇》第五卷,中美国土交换委员会编辑出版,新纽约,超新星纪元7年版)

三位小领导人已走到了文物展厅的尽头,这是上古时代展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前面那些时代的东西,精雕细琢,繁复华丽,孩子们感到敬畏、难以理解,似乎有堵无形的墙把他们同那些时代隔开了。当走进近代的展区时,这种陌生感更强,使他们几乎丧失了向前走的勇气。既然不算遥远的清朝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难道还指望理解前面那些遥远的时代吗?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越向文明的上游走,他们的陌生感就越少;当走到那无比遥远的文明源头时,孩子们竟突然感觉置身于一个熟悉而亲切的世界中!就像一次遥远的旅行,漫漫路途走过的全是陌生的不可理解的地域,这些地域中全是陌生的不可理解的大人,他们说着听不懂的语言,过着另一种生活,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但当他们走到天地的尽头时,竟发现还存在一个同自己一样的孩子世界!人类的童年虽然更加遥远,但与孩子们是相通的。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件仰韶文化的遗留物:一只陶罐。他们看着那个粗糙的制品,想起了幼年时代的一场大雨,想起了在雨后彩虹下他们用地上的泥做出的那个东西。看着陶罐上那些粗放的鱼兽图案,三个孩子想起了还不认字的时候,为再现想象中的世界,小手笨拙地握着蜡笔在纸上画出的画。他们面前的时代是盘古开天地的时代、女娲补天的时代、精卫填海的时代、夸父追日的时代,后来的人类长大了,胆子却小了,再也没有创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神话。

华华打开陈列柜上的玻璃,小心翼翼地把那只陶罐捧出来,他觉得那东西是温热的,在他手中发出微微的震颤,那是一个包含着巨大能量的生命体!华华把耳朵贴到罐口上,“有声音呢!”他惊叫了一声,晓梦也把耳朵贴上去仔细地听,“好像是风声!”那是旷古原野上的风声。华华把陶罐举起来对着明亮的玫瑰星云,陶罐在蓝光中泛出淡淡的红晕。华华盯着上面一条鱼的图案,那几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线条微微扭动起来,那一个小黑圈所代表的鱼眼突然变得有神了;有许多影子在陶罐粗糙的表面上浮动,看不真切是什么,只觉得那是一些**的形体在与大出他们许多的东西搏斗,远古的太阳和月亮都盛在这个罐子里,把金色和银色的光芒洒向那些形体。远古的阳光和月光局限在陶罐之内,只有另外一种光透了出来,三个孩子突然觉得陶罐上的那些图案,那些鱼呀兽呀,都像一双双眼睛,那些眼睛在看着他们。越过了上万年的漫漫岁月,三个孩子和第一位祖先的目光相遇了,那目光把一种狂野的活力传给孩子们,使他们想大叫、想大哭、想大笑,想什么衣服都不穿地在狂风呼啸的原野上奔跑。他们终于感觉到了自己血管里祖先的血液汩汩流动的**与活力。

三个中国孩子穿过星云照耀下的古老宫殿,他们的手中各捧着一只远古的陶罐,这是故宫中最古老的文物,是从中华文明的婴儿时代留下来的。他们小心翼翼,走得很慢,就像捧着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生命。当他们走到金水桥上时,古老宫殿的最后一道大门在身后轰然闭上。他们知道,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生命永远和手上的这只陶罐连在一起,这是他们生命的起点和归宿,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