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37章 孔家

回到古代当太傅 第37章 孔家

作者:断山的轻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1 12:45:23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一个个连辩论赛都听不明白的贵公子一个个怒目而视着王源,王源后知后觉的眨了眨眼,揉了揉脸,重新说:“那挺可惜的,只出一方,是大魏的损失。”

众人傻眼,女公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哪里来的学子,真有趣!

于是就问出了口,还指了指早就泡的没味了的茶:“你是哪里来的书生?这茶真的好喝?”

王源整了整衣衫道:“在下王源,成都府人士,是新帝二年举人,为了春闱而来,听闻文昌楼举办大型辩论赛,所以我就来了。”

“至于这茶,怎么说呢?就犹如前台的辩论,公子们觉的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那是因为公子们都是非富即贵之人,出身不凡,衣不厌繁,食不厌精,自然觉的这茶、这点心粗鄙至极。

可若是公子身在成都府,一辈子也穿不起这样一件衣服,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遇上荒年,连草根树皮都要抢着去啃,自然会喜欢这茶。”

想了想又道:“我从成都府出发,走了两个半月才到京城,绵延数千里,到处都是荒地,也只有京城附近才富裕了起来,在下穷惯了的人,自然觉的什么都是好的,只要有,就不挑。嘿嘿嘿。”

说着,又捏了块不知名的面饼喂进了嘴里,还喝了口茶润喉,端的是自然风流,一点儿也不因为说穷惯了,而自卑自贱。

王源:看在你出身够高的份上才多说了两句,若是能让你的皇兄多关注一下民生,比看几个辩论赛都有效。

至于其他贵公子,王源不做评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能躺赢,为什么还要拼命学习?

若是自己穿过来就是公主,何至于跋涉千里,出生入死地为了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原因进京?

所以鄙夷?那是完全没有的。

然后偏厅再次陷入安静,王源支着耳朵听辩论,一个个经典被双方引来引去的,能引用的历史事件也是少的可怜。

王源叹了口气,不知道人类文明发展到大魏,难不成也遭遇了焚书坑儒的悲剧?

不说魏晋风流,只说春秋战国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没有人能顺手拈来?人还是那个历史中的人,但故事却不是那些人的故事,好像历史就像一条安静流淌的长河,一个浪花都没有。

更别说文化大兴的唐宋,一时之间,王源也摸不准,这个时代到底是怎么回事?

精神文明萧索的厉害,农事不兴,至于其他方面暂时未知。

辩论赛一直辩论到了申时末,实在是辩无可辩,说无可说才逐渐冷场。

最后还是国子监祭酒采用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出了胜负,国子监以10票的优势领先太学,赢了这场辩论,众人喜悦。

国子监祭酒和太学博士却眉间拢着轻愁,两个学府斗归斗,都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自己玩玩可以,不知道对上西疆使团,能有几分胜算?

王源生了个懒腰,坐了一天好累,赶紧回去整理一下听到的东西。

女公子拦住了王源道:“本公子慕容婉,芳华十八,尚未婚配。不知公子可有婚约?贵庚多少?”

王源一下子吓得抻住了筋,顾不得疼痛道:“公子不要开玩笑了,哪有男人找男人的,本公子是个正常人!”

说完,落荒而逃,慕容婉伸着纤长白皙的素手但招不回来一心要跑的男人。

同时,身旁立刻围上了一圈锦衣华服、姿容秀美的世家子,完完全全挡住了慕容婉看向门口的目光。

王源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文昌楼门口对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看着一群群衣冠楚楚的书生和贵人们鱼贯而出。

书砚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王源身旁,趴在主子的耳旁小声的一个个介绍着。

“那个,穿一身银白色长袍,领口绣了金丝银线的是镇北侯世子齐振宇,也就是当今太后的大哥的儿子。

此人长相俊美,但却是个好手,你看他走路的姿势,下盘极稳,估计还是走镇北侯的路子,以后必然是一名悍将。就是不知道脑子如何。”

“那个穿着一身紫色云纹长褙子,腰间系一条黑色团纹玉扣腰带的是当今太傅的嫡长孙顾曦之,原名叫什么不知。

‘曦之’是他的祖父,也就是当朝太傅曾经当众夸过他的字写得颇有些王羲之的风骨,好像当时并不知道那副字是自家孙子的字,结果闹了个大尴尬,从此之后,顾曦之这个名字就不胫而走了。

那还是顾曦之十六岁时候的事,现在又过了这么些年,估计又有长进了。不过看他一脸清冷,还有些高傲,由面相可以看出此人颇具才华还恃才傲物的很。”

王源听得认真,朝堂三大势力中的两方都派来了各自的领袖人物助场,就是不知道他们各自支持的是那个学堂?

穿着各色书生服饰的学子们鱼贯而出,一个个脸上难掩激动和兴奋,嘴里说着什么有顾学长代表大魏出战,必然会让西疆夷族见识一下什么叫中原文化!

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学子,想必是太学的,对着先前的那拨人开喷:“兴奋什么?比实力,太学并不比国子监差一分半毫!

胜负只是投票结果而已。国之重事,本应是有能者负其责,我太学学长孔师兄家学渊源,学富五车,有能力扛鼎半边天,你们可有异议?”

国子监的众人不吭声,孔唯明的才学不容置疑,是大儒孔虹山的嫡支后辈,孔家世代儒学传家,家中藏书不比任何一个公卿世家少上一分。

且孔家经历两朝,传世之作席卷文坛半壁江山,只是不怎么出仕而已。但经孔家之手教育的弟子出仕的不在少数,没有人细数,单说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地位最高的要数礼部尚书王一韬了,此人是寒门出生,自幼聪明好学,拜入孔家祖父门下,孔家祖父怜其聪慧又家境贫寒,十分照顾,免其学杂,并倾心传授。

新书不易,请宝子们多多打赏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