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 第395章 一本万利的生意遍地都是

审讯室内。

问过基本信息后,负责审讯的警员问道:

“你们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起的?”

此时的于大章正坐在观察室的电脑前,看着监控画面上的杨洁茹。

相比之前,她的状态要差了很多,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双眼无神,脸色苍白如纸。

“最早吗?”

听到询问声后,杨洁茹想了想,随即答道:

“那得从十三年前说起了。”

“2001年的时候,我从村里来到城市打工,经人介绍,来到收容站做临时工。”

“工作内容就是打扫卫生,虽然工资不高,但好在工作稳定。”

她的声音略微低沉,仿佛带着一丝感慨:

“那时候正是收容站最乱的时候,我几乎天天看到有人被送到站里,最后交了赎金才能离开。”

“也有很多智力障碍的流浪汉真的需要救助,可由于他们本就无家可归,所以没有可以遣送的地方。”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想了想,才继续说道:

“这种情况,收容站就会将这些人送到免费的培训机构,培训完成后推荐就业机会。”

“我就是在那时,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这玩意儿原来有原型啊……于大章算是听明白了。

给智障人员进行培训,不是他们想出来的,而是以前收容站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只是将这个模式照搬过来了而已。

而那些游走于大街上的流浪汉,确实很多都是智力有缺陷的人。

神奇的是,有些流浪汉还出名成了网红。

最出名的当属犀利哥。

不过爆红后的犀利哥被亲属带回后,接受了一系列的精神病治疗。

犀利的眼神再也没有了,变得怕人且小心翼翼。

不过犀利哥也过了几年好日子,至少没被收容站抓去,也没被人给拐走去当廉价工。

“然后你就找人去抓那些流浪汉?”

警员问这句话时,自己都感觉别扭。

这样的生意起步阶段是最难的,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干违法的事。

就连于大章都听出来了,警员的问题有瑕疵。

“当然不是。”

果然,杨洁茹立刻否认:

“我在收容站干了将近两年,直到2003年初,羊城收容站出事了,我才被辞退的。”

于大章知道她说的是,孙姓青年在收容站被殴打致死的事件。

那次之后,收容站就成了历史,改成了后来的救助管理站。

“失去工作后,我就动起了做生意的心思。”

杨洁茹继续说道:

“于是我就开办了一个小厂子,主要生产子母烟道。”

“开办这样的厂子根本用不了多少钱,在郊区租个院子就能干,营业执照都不需要办,什么时候抓到了再办就来得及。”

“那时候我才发现,做生意花费最多的其实是人工费。”

说到这,她停了下来,视线也移到了地面上,看起来像是在思考。

过了大概两秒后,她才再次抬起头看向对面的警员:

“制作子母烟道没什么技术含量,是人就会干,所以我就想到了那些有智力缺陷的流浪汉。”

“我和张超商量后,先由他去大街上抓人,然后将人简单培训,参与生产。”

这才符合逻辑嘛……于大章认为这样的起步才最合理。

先自己做生意,抓来人用在自己的厂子里,既尝到了甜头,也积累下第一批廉价工。

不过于大章在她说话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

杨洁茹总是在说了一段话后,做一个短暂停顿。

刚开始于大章觉得这没什么,叙事的时候哪能一口气都说完呢,停下来回忆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问题是,她停下来的节点很奇怪,几乎全都停在了每个情节的转换处。

似乎这些事情是她现想出来的。

可从她的表情上看,又看不出说谎的迹象。

于大章盯着监控屏幕上的杨洁茹,一时也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既然没说谎,为什么叙事的时候要停下来思考?

回忆和思考是两回事。

而且从行为举止上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说个最简单的。

人在思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看向地面。

而回忆的时候,则是会往上看。

杨洁茹在停顿的间隙,就没抬过头,眼睛一直是望向地面的,说话的时候才会抬起头看向对面的警员。

难道是我想多了?就在于大章疑惑时,杨洁茹又开口了。

“后来经常有其他厂子来找我们借工人,在那些小厂之间,这种事情其实挺常见的。”

她这次的语速比之前快了些:

“借得次数多了,我们就索性把人租给他们了,每个月正常收取工钱。”

“时间久了,我们发现这比我们自己开厂子赚钱更容易,也更快捷。”

有道理……于大章能理解她话里的意思。

毕竟开厂子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比如采购原材料、管理工人、销售产品等等。

而把人租出去就简单多了。

只要找到需要工人的厂子,谈好价格,把人送过去就行了。

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把良心拴裤腰带上,一本万利的生意遍地都是。

最后,杨洁茹总结道:

“我们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为了安全着想,我们将人都收了回来,关闭了厂子,之后就专门去做这个生意。”

接下来的事,于大章都知道了。

他们这一干就是十一年。

要不是方鹏在松海被发现了,他们会一直将这个生意做下去。

省厅最近几年将省内的黑砖窑扫了好几遍,却一次都没发现他们,足以说明他们行事的严密性和隐蔽性。

审讯还在继续。

杨洁茹又提到了地下监狱,那里才是他们发家的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大本营。

于大章注意到,她越说越顺。

到了后来,杨洁茹几乎不用思考,也没再停顿过。

可直到她说完,也没有提及有关出海的事情。

还是不老实啊……于大章心里清楚,她还是有侥幸心理。

她现在交代的事情,除了最开始他们的起步阶段,其余内容专案组都已经掌握了。

稍作沉吟,于大章拿起桌上的麦克:

“问她,一年要出几次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