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事,先走一步了。”
于大章对叶琳打了声招呼,然后快步向外走去。
叶琳察觉到他的情绪有些异常,心中不由涌起一丝担忧,于是在他身后大声问道:
“用不用帮忙?”
于大章没回话,而是抬起手挥了挥。
什么事都找国安帮忙,那还要他们这些刑警干什么。
关键时刻可以互帮互助,但在日常工作上还是各司其职的好。
来到外面,他立刻拿出手机打给了华队。
“你在哪?”
“回莲城的路上,已经上高速了。”华队的声音中透着疑惑:
“你享受完了?不是,我是说,你私事处理完了?”
于大章没理会他的调侃,急促地说道:
“往回开,下高速后,给我打电话。”
“高速不能掉头啊!”华队大声抗议道:
“你让我怎么往回开?!”
于大章直接将电话挂断,他相信华队肯定有办法。
其实他也不想为难华队,但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巴陵,身单力孤,心里总归是不踏实。
站在路边,于大章做了一个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如果杨洁茹他们是为了孩子,那么谁接走了孩子,谁就是漏网之鱼。
张超母亲!
于大章心里咯噔了一声,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再次拿出电话,他直接拨给了齐放。
“马上安排人去张超母亲家,如果她在家,先将人控制住。”
“明白。”齐放应道。
想确认张超母亲是否在家,根本不用专案组的人亲自登门。
最快的方法是联系当地派出所,由民警前往即可。
有了新的调查方向,于大章这次将张超母亲列为嫌疑人,开始重新审视起整个案子。
作为主要嫌疑人的直系亲属,张超母亲自然是要被调查的。
事实上,之前不止是对她的身份背景进行了调查,还暗中对她进行了监视。
那时候张超还没落网。
因此对于他母亲的监视,除了调查她本人是否涉案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蹲守张超。
从身份信息上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早年丧偶,之后一直单身至今。
因为没有稳定工作,她时常去打一些零工,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这么多年来也不知换了多少份工作。
就连省厅的调查人员也无法精确地统计出她具体做过多少份工。
要是光从身份上看,她还真的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可一旦要被怀疑上,她身上的漏洞就会暴露出来。
越是追求完美,破绽就越多。
首先,频繁换工作这一点就不正常。
如果是为了生存,她会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
打零工本就不是长久之计,三和大神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要是不缺钱,她更没必要出去打工了。
她这么做很像是在故意掩盖自己的工作经历。
难道……
当初在收容站工作的,是张超母亲?
这个想法一出,于大章忽然觉得整件事都变得通透了。
杨洁茹撒谎了!
之所以当时没看出来,是因为她说的工作经历都是真的,只不过那些经历是另一个人的。
她这是将张超母亲的工作经历,硬生生地套用在了自己身上。
难怪那时候她交代的吞吞吐吐,到了后面才越来越顺畅。
原来最开始策划这一切的不是她。
而那时的杨洁茹,年仅19岁,属于刚进入社会的小姑娘,心性还不够成熟。
即使在收容站工作了两年,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变成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这才是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但要是张超母亲就不同了。
丧偶、单身妈妈,这明显是一个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
这样的人一旦遇到一个翻身的机会,一定会牢牢抓住。
没错,一定是这样……此刻的于大章觉得整个案子顺畅多了。
之前那种气韵不通的感觉逐渐消失,案情也变得清晰起来。
“她太稳了。”于大章忍不住自语道。
他见了张超母亲两次,却都被她骗过去了,这不免让于大章有了一种挫败感。
人老精,鬼老灵。
她在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警方的调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这里面还有一层原因:情理。
谁能想到一个母亲能将儿子当成棋子,而自己却一直在玩灯下黑。
情理不通!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于大章才没有发现张超母亲可疑的地方。
他只记得“世上只有妈妈好”,却忘了另一句……
最毒妇人心。
就在这时,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于大章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齐放打过来的。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路边站了十多分钟。
按了接听,他立刻问道:
“怎么样?”
“家里没人。”电话那边的齐放快速说道:
“民警是带着开锁人员去的,屋里空无一人,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生活用品和衣物都在。”
“还有,冰箱里有剩菜,电饭锅里还剩半锅煮熟的米饭,饭菜都没有变质。”
这是刚离家不久啊……于大章很快从齐放的话里得出判断。
煮熟的米饭在常温条件下,通常过了24小时就会变质有异味。
既然没变质,说明张超母亲离家的时间没超过24小时。
“安排人在张超母亲家蹲守。”
于大章命令道:
“将专案组的成员都召集回来,随时待命。”
结束通话后,他朝着路边不远处的一个出租车乘降点走去。
一边走着,他的脑海里一边分析着目前所面临的状况。
现在来看,张超母亲肯定涉案了。
而且极有可能是主犯。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最稳固的关系不是夫妻,而是直系亲属。
其中就包括母子关系。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这个组织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内讧过。
而杨洁茹落网后,硬扛的那五天是在给张超母亲争取时间。
可为什么一定要是五天呢?
于大章此时已经来到乘降点,他看着来来往往的出租车,没有继续向前,而是站在原地安静地看着。
“我是在杨洁茹他们落网的第三天去见的张超母亲。”他自语着。
同时他也在心里算着日子。
那时候她已经将孩子接了过去,也知道了张超两口子出事了。
既然都知道案发了,她当时为什么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