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后浪 > 第1948章 坚守己见

后浪 第1948章 坚守己见

作者:旖旎小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0:55:20 来源:就爱谈小说

陈先回来上班,是一个星期之后。

厉元朗见他一蹶不振的样子,便已猜出大概,问道:“处理完了?”

“处理完了。”陈先如释重负的长叹一声,“我和徐小可昨天办理完离婚手续,她……自由了。”

其实不用陈先告诉,厉元朗就预测,他们这段婚姻无法挽回。

相比较女人,男人更在乎脸面。

妻子背叛,大多丈夫难以容忍,离婚是唯一选项。

反观女人要比男人谨慎得多,比男人冷静。

如果离婚不利于孩子成长,或者对家庭影响极大,那么,女人往往打碎牙往肚子里咽,采取忍受方式解决。

不过,会给婚姻种下一道刺,刺进心里难以拔除。

就像当初的厉元朗那样,水婷月默默承受下来。

但是,厉元朗却遭受相当大的折磨。

差点没把命弄丢了。

即便这件事早已时过境迁,可厉元朗在劝说陈先的同时,说出的话也是没有底气的。

事已至此,厉元朗不便多说。

劝慰陈先想开些,家庭出现变故,就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以此疗伤。

陈先进来,不止报告他回来上班,还告诉厉元朗,吴超林打来电话,要求见厉元朗。

“好,你让他过来吧。”

厉元朗正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放下手中的笔,静等吴超林上门。

见面后,厉元朗把吴超林让进沙发坐下。

吴超林此番前来,主要汇报他接见高桥会长的情况。

高桥会长是名遗孤。

当年一岁的他,被父母遗弃在上寨县的农村。

是农村养父母好心收留,把他抚养长大。

后来,随着邦交正常,他回去找到亲生母亲。

并在母亲帮助下,在国外定居下来。

众所周知,像他这样的遗孤,要想生存非常不容易。

高桥会长凭借他的辛勤努力以及敏锐的商业头脑,经过几十年打拼,创建了他的会社,成为当地闻名的企业家。

这次回洛迁省,一是故地重游。

他的前四十年,都是在上寨县度过。

内心里早把上寨当成他的第二故乡。

走亲访友,共叙旧情。

二来,他想在洛迁投资,作为回报故乡、回馈乡亲的一种感恩方式。

听闻有外商主动洽谈投资,厉元朗自然乐见其成。

可吴超林却露出为难表情,试探性的说道:“省长,高桥会长还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吴超林搓着手说:“高桥会长想在上寨县城中心地段,出资修建一座雕塑,用以纪念他父母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开荒种地的场景。”

厉元朗眉头一皱,问:“他亲生父母吗?”

“是。”

一听这样,厉元朗立刻沉下脸来,不悦的说:“这件事不好办。高桥只记得他亲生父母开垦荒田的艰辛,殊不知,当年对我们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行,罄竹难书。”

“出于民族尊严和情感,给他们树碑立传,老百姓这关过不去,我们也不能接受。请你转告高桥先生,他投资我们欢迎,但建雕塑,不行。”

“这……”吴超林为难道:“省长,高桥会长投资的唯一条件,就是兴建这座雕塑。”

“上寨县是我省仅有的一个遗孤众多的地方,建这座雕塑,不仅是高桥一个人的心愿,还有上百名遗孤的联名信。而且,雕塑的费用,全部出自这些遗孤的捐款,我们不用掏一分钱。”

厉元朗坚定的摇头,“这不是花不花钱的问题,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寸步不让。”

“想当初,他们的养父母冒着多大风险,把他们抚养长大。他们不感谢养父母,不弘扬养父母的高尚品质。却要建这样一座雕像,岂不是本末倒置么!”

“这件事没得商量,哪怕他不投资,我们也要坚持到底,绝不答应!”

吴超林见厉元朗态度坚决,只好保留意见,告辞离去。

显然,吴超林不想失去投资机会。

就在下午下班前,厉元朗突然接到郭启安亲自打来的电话,“元朗同志,方便的话,请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

省政府办公驻地,距离省委不算太远。

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为了等厉元朗,郭启安特意没下班。

见面后,他指了指茶几,笑眯眯说:“知道你要来,我让小赵沏好今年的新茶请你品尝。”

厉元朗对于茶叶有过研究,从茶汤颜色和飘散出来的香气中,就能判断出来茶叶的质量高低。

“果然是好茶。”厉元朗抿了一小口,不住咂嘴说道:“书记的茶叶不错,肯定出自知名炒茶大师之手。”

郭启安打着哈哈说:“我对茶叶研究不深,元朗你倒是行家。实话告诉你,这是我的一位老朋友送给的,他还叮嘱我,这位炒茶大师一年就炒一次,也就十几斤。”

“他是好不容易弄到手,分给我一半。既然元朗你喜欢,一会儿走的时候,我让小赵给你拿两包。对了,你可千万不要和别人说,僧多粥少,我怕他们打我的秋风,不够分。”

“呵呵。”厉元朗笑了笑,“多谢书记慷慨赠送,我一定严守秘密,您不够分,我这里也不多啊。”

哈哈哈!

厉元朗说完,郭启安和他互相对视一眼,放声大笑。

说完题外话,郭启安这才逐渐收起笑容,提起高桥兴建雕塑一事。

来之前,厉元朗就已猜到,郭启安找他,很大可能就是为这件事。

厉元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将其中利害关系分析透彻。

郭启安认真听着,不住点头。

并说:“元朗同志,你说得都对,都在理。但你知不知道,高桥会社这次将出资十二个亿,专门投资我省水稻项目。”

“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可我们水稻产量始终处在缓慢发展阶段。高桥会社具有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并已取得成功。”

“假如用他们的资金,他们的技术,提高我们水稻产量,这对于我省粮食战略非常有帮助。”

“不就是一座雕塑吗,而且我看了雕塑的效果图,就是体现他们父母种地的样子,看不出别的,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我看,莫不如同意他的要求,在细节上稍作修改,让他圆了自己的梦。同时,我们在水稻种植方面也会获得经验和技术。两全其美,何乐不为,你说是不是?”

那份效果图,厉元朗也看过。

和郭启安所说基本一致,四周的几处浮雕,不认真看,发现不出异样。

但是,厉元朗心里就迈不过这道坎。

思来想去,厉元朗建议道:“我理解书记的想法,我觉得,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把雕塑内容改一改,以报恩为主题,彰显养父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表达感恩之情。您觉得怎么样?”

“这样啊……”郭启安面露犹豫,思绪了一阵,慢吞吞说:“这个可没把握,需要征求高桥先生的意见。”

这时候,赵兴敲门进来,提醒说:“书记,距离宴会还有四十分钟,您应该启程出发了。”

郭启安点了点头,对厉元朗说道:“省里今晚设宴款待高桥一行,正好,元朗你也去,有些话,我们一起同他说。”

一般情况下,省长或者书记招待客人,是分开进行的。

像今晚这种情形,厉元朗根本不可能和郭启安一起出席。

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郭启安之所以邀请厉元朗参加,是他想趁这机会,让厉元朗说服高桥,改变他的想法。

厉元朗索性点头同意,他倒想会一会高桥。

方便说话,厉元朗和郭启安同乘一辆车。

车里,二人聊到高休市出租车宰客的事情。

郭启安愤而说道:“我已经严肃批评赵汉举,在他眼皮底下发生宰客现象,他是怎么带的队伍,干什么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