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342章 乡试 中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342章 乡试 中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乡试一共要连续考九天六夜,每一场是三天两夜,在第三天考完以后,考生们才可以出贡院回家洗个澡吃个饭,第二天凌晨再去。

张平安十分怀疑有这条规定是因为八月份太热了,考生自己带食物进去根本坚持不到九天,全得馊掉。

八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徐氏就算想给儿子准备点好吃食,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烙一些干饼子,准备了干炒米,然后用油纸包了不少咸豆角和咸萝卜就着吃。

张平安没要咸菜,担心到时候考试时会多喝水,上茅房太不方便了,再苦也就是这上十日。

他跟周边的同窗还有鲁夫子打听了一下,知道江南贡院这边修葺的还不错,基本不用担心漏雨,但就是天气反复无常,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也许就暴雨如注了,伞是必须要带的,油纸也要多带些,防止卷面被雨水溅湿。

另外竹筒也要多带些,多备些饮用水,虽说每个号舍旁都有大水缸可以给考生取水用,但贡院三年才开一次,院里的水井打上来的水喝了很容易闹肚子,保险起见,还是自己带。

张老二听说了以后,做了很多竹筒,用麻绳系成一串,背在身上丁零当啷的响,“儿子,我帮你背过去,天气热,水是少不了的,我多准备了一些。”

小铁锅是找铁匠这两日现打的,徐氏已经用猪皮开了锅,直接用就成。

张平安看着两个满满当当的考篮,还有自家老爹身上背的一串竹筒,感受到了爹娘满满的爱,还有希望和寄托。

二姐夫刘湖生和金宝子时就过来了,帮忙送考。

忙活了这半天,此时也才寅时,天还是黑的。

“嚯,这准备的东西还真不少,走吧,我们陪你一块儿去贡院,这考科举啊,以后就指望你了,幸亏我不用考,我爹娘对我没那么高的期望”,金宝提起其中一个考篮边走边调侃道。

二姐夫刘湖生提起另一个。

骡车早就赶到门口了,就等出发了。

二姐夫刘湖生赶车,四人坐着骡车不过两刻多钟便到了贡院附近。

沿途遇到不少同样去赶考的学子,有的也是赶车,另外有离得近的直接走路过去,手里提着灯笼,在黑暗中一眼就能看到。

到了贡院附近五百步的样子,车便进不去了,二姐夫刘湖生留在原地看着车,金宝跟着张老二继续送考。

虽说朝廷丢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临安城乡试的人一点也不少,远远望去人头涌动,参加考试的考生和送考的人一起等在贡院门口,足有一两千人,各种声音夹在一起,嘈杂的很!

其实考试倒不怕,张平安最怕的就是这种凌晨时候的等待,要等几个时辰,很浪费时间,睡也睡不了,其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天的考试状态。

所以说考试除了考学问,还要考体力和运道。

张老二送考了几次,早有准备,让徐氏提前把冬天的夹袄和帽子拿出来了,出门前穿上,这会儿大家倒都不太冷。

各个学子之间也没人攀谈,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怕有人在考篮中使坏,张老二和金宝把考篮看得紧紧的。

三人在寒风中缩成一团。

一直到寅时,贡院大门才开,衙役们开始挨个搜身检查,能考上秀才的都是有丰富考试经验的,各个考生带的东西都不少,队伍过得特别慢。

轮了好一会儿才快轮到张平安,张老二赶紧帮儿子把夹袄脱掉,又把自己身上的竹筒挂到儿子身上,金宝也连忙把手上的考篮递过去。

张平安拎着两个沉重的考篮,外加肩膀上挂的一串竹筒,脑海中想到了那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衙役们看着张平安这一身打扮也不惊讶,早就司空见惯了,两个衙役分工检查起来,一个对户帖和考生信息,外加搜身,另一个检查考篮和竹筒,饼子都撕成了渣渣,也不知道洗手没!

对完户帖和考生信息没问题后,搜身的衙役道:“把衣服解开!”

然后开始仔细搜身。

一套流程下来就过去了半刻钟,好在最后没什么问题,张平安这才能进去。

进了贡院以后,张平安发现这考场比以前郢州城的考场好太多了,还是江南财政有钱啊!

考场里面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什么霉味儿,看得出来整体被翻新过。

进去以后,里面有号军根据考生信息带着人去对应的考棚。

张平安运气还不错,分的位置在中间,采光很好,还远离臭号。

考棚里面放了恭桶,这样上小号就不用去茅房了。

门口有取水的水缸,张平安看了一眼,水质倒没鲁夫子说的那么不堪,可能是放了明巩。

坐下后,张平安把考篮里的笔墨纸砚都拿出来摆好,便靠在墙上小憩,就等开考了。

到了辰时,贡院里钟声响起,大门落锁,这三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大门都不会开,张平安听说本朝之前还有不少乡试考生因为考场失火而丢了性命的,所以其实考乡试也是个危险系数挺高的活儿!

三下钟声响完后,主考官开始训话,一般能做乡试主考官的都是天子近臣,即使品级不是最高,也没人敢小觑。

不过现在天子才只七岁,也没什么实权,就是个摆设罢了,就不知道这个主考官杜大学士是属于哪一派系的了!

科举考试主要就是考八股文、试帖诗和策论,之前鲁夫子讲过,策论在乡试中尤为重要,占比很高,写的出彩的话会被阅卷官直接圈中,也就是能出圈儿,考的就是考生的思想和韬略,一定要把握好!

训完话后,开始发卷。

张平安拿起试卷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