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380章 入学第一天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380章 入学第一天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张平安下车后挤进人堆,往墙上望去。

皇榜上果真说的是选秀的事情,还要采选宫女。

选秀范围上写着,参与选秀的女子年龄必须在10到16岁之间?,还未定亲,品貌端正,五品官及以上的官员家中的嫡女都必须参选。

张平安还不是官身,这条跟他家没什么关系。

后面写的采选宫女这条就跟他家有关了,宫女的门第要求要低很多,只要年龄在13至20岁之间,还未定亲,品貌端正,出身良家,就可参选,而且一次要选三千名之多。

这里的“良”不是指犯罪与否,而是指“良民、贱民”之分,即从业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古装剧里经常会写到宫女跟太监在一起对食的情况,其实现实中这种事是很少的。

宫女的出身要比太监好得多,而且到年龄了能出宫,正常的宫女怎么可能看上一般的小太监,除非是混到一定级别了,那还有可能。

严格意义上来论,后宫里所有的女人都属于皇帝,宫女也有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宠妃,历朝历代这种例子都不少见,所以宫女的采选同样严格。

家里六丫正符合宫女的采选条件。

先不说家里人没有让六丫进宫搏一搏的想法,六丫就不是那块料,退一万步来讲,就是想博也不是现在,小皇帝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呢,在各方势力眼中都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进宫也没什么用!

张平安心头有些沉重。

吕老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踌躇着问道:“老爷,还去国子监吗?”

“去,走吧,今日是开学第一天,可不能迟到了”,张平安呼出一口气道。

来到国子监的时候时辰还早,班上只有四五个人在。

既然能上这里读书,还能分到一个班,情况基本就和张平安差不多了,要么是有功名没门路,去不了州学上舍,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国子监,要么就是有门路没功名,但门路又不够强,通过荫庇来的。

总而言之,就是都是不够资格去州学上舍,但又阶级还不错的那一拨人。

还有很特殊的一类是皇亲国戚,但在单独的一个班,跟他们不搭边,两边井水不犯河水。

张平安进课室后便跟众人一一见礼,其他人也客气回礼,互通了姓名,气氛很和谐。

张平安分到的这个班是上舍甲班,也就是要冲击明年二月会试的,班上学生总共只有二十余人,据说配置的夫子也是最好的。

能到这个班里读书的都是有点眼色的,和众人一番聊下来,倒感觉比州学读书氛围还要好一些。

按照历朝惯例,国子监一般是科举上榜人数最多的学府,但迁都以后就不一样了,屈居在州学之下。

所以为了面子,现在国子监也很看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力求上榜人数先跟州学持平。

到时辰后,国子监大院里的钟声响了三下,给他们上课的博士终于进来了。

是一个长的干瘦的老头儿,脸上已经有了老年斑,起码五六十岁了,眼神无波无澜,眼睛甚至有点外凸,因为太瘦,穿的长袍哪怕系了腰带都感觉在晃荡,很没有气势。

说实在话,张平安看到人后挺失望的,能在国子监做博士至少也是同进士出身吧,一点大儒风范都没有。

等此人坐下开口后,张平安就更失望了。

这位曹博士压根儿不管底下学生怎么想怎么看,自我介绍姓曹后,便开始进入主题讲四书。

没有按照惯例让底下学生一一自我介绍。

而且讲课极快,低着头只顾讲自己的,也不管底下学生有没有听懂,更没有提问。

下课后也不布置课业,书本一卷便起身离开了,显得比上课的学生还要迫不及待。

总感觉很敷衍,没什么责任心,比州学的黄夫子都差远了。

坐在张平安前面的青年明显也很有意见,脸色很差。

不过没有人明着在课堂议论师长,传出去就别想再混文人圈儿了,这个大家都懂。

坐在张平安左边的青年是个圆脸胖子,长的跟个弥勒佛似的,本身就胖,还是肿眼泡,更衬得两只绿豆眼只一点点大。

长的不咋地,但是为人很热情,约张平安一块儿去食堂吃午饭。

“行”,张平安欣然接受了,这两日可是确认小团体的重要节点,他不能不合群。

绿豆眼很开心,又约了坐附近的三人,包括张平安前座那位,五人一起去食堂吃饭。

国子监的食堂菜色很丰富,甜汤咸汤,点心,各色家常小炒都有,主食是白面馒头和大米饭。

报名那日学生们便都要买饭票,一次性买一个学期的,现下直接拿饭票给打饭的师傅就行,简单省事。

张平安端着餐盘吃的挺香,觉得味道还不错。

绿豆眼却十分嫌弃,拿着筷子挑挑拣拣,“这什么米啊,一点米香味都没有,我家下人吃的都比这好。”

另一人附和着抱怨道:“就是,食堂太抠了,不说用碧粳米,怎么也得用增城的丝苗米吧,这种普通的稻米怎么入嘴啊!”

这人长的还不错,就是鼻子总红通通的,喜欢频繁的拿帕子擦鼻子,张平安课上看他偷摸用了十几条帕子了,估计有鼻炎。

“这不是孟子说了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咱们现在就是在经受考验呢”,坐张平安右边的仁兄慢悠悠道。

嘴里很嫌弃,但看起来适应良好,吃的也挺香的。

张平安眼皮跳了跳,想到了“何不食肉糜”!

好在还有一个和他一样接地气的,是个比他稍长几岁的少年人,才十九,明年及冠,也是新科举人,算是年少英才了。

“你们将就下吧,这饭食已经挺不错了,味道也尚可,普通老百姓过年也吃不到这样的好饭,而且国子监在伙食上对咱们有补贴,这价钱也不贵,我觉得挺好的”,此人笑道。

张平安转头仔细看了看他,之前鹿鸣宴上两人坐的远,后来一同参加文会也不是一个圈子的,连点头之交都没混上。

到了国子监分到一个班了才熟悉起来。

此人姓华名万里,临安本地人士,刚才听他自我介绍说,家里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寡母和祖母在,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还好父亲留下了一些田产,经济条件尚可,但也没到能大手大脚挥霍的地步。

看样子也挺节俭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