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459章 没问题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459章 没问题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估计明日的清点问题也不小啊”,张平安已经可以预料到了。

华万里分析道:“卢县令是一县之长,这些情况他不可能不清楚,但他既然还能如此坦荡的把所有账簿拿来交接,如此配合,说明他心中应当是有几分倚仗的。”

“像这种烂账绝非一日两日可为,小的在清点的时候发现,从三十年前就已经有这些问题存在,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近期的账目都是跟着前面的账目去平的,看不出问题,非得这样交接的时候才能梳理清楚”,老账房道。

绿豆眼看的清:“朝廷收不上税,最后还不是得用各种名目摊派到老百姓身上,受罪的只能是老百姓罢了!”

华万里道:“还不止呢,官产也有流失的倾向,像挣钱的盐厂、船厂盈利逐年降低,虽说也有世道不好的原因,但怎么也不至于只剩这点,尤其从朝廷迁都后,十分明显,这缺失的部分养肥了谁就不消明说了!”

张平安起身抬了抬手道:“辛苦各位了,此事不要声张,我心中有数,今晚我做东,请大家去慈县最好的酒楼吃晚饭!”

“多谢大人”,账房们都连忙行礼。

在去酒楼的路上,绿豆眼好奇道:“平安,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平安老神在在。

解释道:“就像你说的,这事瞒不过卢县令,但他如此淡定,必然有内情,我得看看他当初是怎么交接的,去取取经了!”

绿豆眼和华万里都是识趣的人,闻言不再追问。

转眼来到第二日,众人去清点库房和其他官产。

县中一干大小官员和胥吏都陪同在侧。

首先便是粮仓和银库,是重中之重。

慈县地方不大,但属于发展较好的县,经济也算不错,往年都是评的中等县。

年征田赋、杂税约三万两,扣除上缴后预留约2~3成用于地方开支,也就是银库大概会有6000两到9000两不等,现在离上缴时间才只半年,就算用了一半也还能剩下3000至4500两。

加上还有海运的漕折银会代为存放在银库,按照华万里算的,现在银库应当是有9200两。

库房的人早知道今天要过来盘查,早早便来了候在一旁,库房门已经打开。

张平安和卢县令当先领头进去,绿豆眼则带着账房开始清点。

不到半个时辰,便清点完毕。

绿豆眼拱手回道:“回禀各位大人,存银和账簿一致!”

张平安挑了挑眉望过去,绿豆眼微微颔首,示意没问题。

然后众人又去了粮仓,同样是由绿豆眼带人核对,还随机拿铁杵抽检了不少中间的麻袋,流出的确实是带壳的粮食,数目也没问题。

弄完这些便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众人又回县衙吃饭。

张平安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事有反常必有妖,交接的太顺利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的那样。

他已经偷偷交代了吃饱布置人手在仓库附近蹲守。

绿豆眼见多识广,和张平安想到一块儿去了:“万一他们动手咋办?”

“我现在还是朝廷命官呢,何况背靠钱家,他们至少也会先礼后兵,稍安勿躁,是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张平安低声安抚道。

吃完饭后众人也没歇息,卢县令急着交接,恨不得立刻把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

众人直接又去了海边的船场、盐场,还有珍珠坊。

这三样算是县里很重要的支柱产业了。

三月底还有些凉,好在今日天气还不错,马车远远驶到码头附近,便能闻到一股咸腥的海风味。

随行的官员都拿出帕子捂了捂鼻子。

卢县令和张平安这两个带头的倒还好,他们俩都是农家出身,连农家肥都碰过,还有什么可怕的。

“张大人,这就是我们慈县的盐场了”,卢县令指着不远处一片忙碌的场景介绍道。

随即捋着胡须表情骄傲道:“说起来,我们慈县别的一般,但老百姓吃鱼和吃盐却是比别地儿要便宜得多的,谋生也容易,街上乞丐非常少。”

张平安很捧场:“这得多亏了卢县令治下有方啊!”

两人又进行了官场互夸,随后才前去视察。

只见海边一片片像格子似的方块田里泛出一层白色的结晶,那就是粗盐了,等把这些盐收集起来之后,还会再进行简单分类加工。

等上头签了盐引,江浙一带的盐商便可以就近过来通过盐引运盐走了。

负责晒盐的都是专门的盐户,他们没有田,是拿月银吃饭的。

只见盐场中男女老少都在干活,不乏五六岁大的孩子。

大多数人手上都有溃烂的口子,这是长期接触盐粒导致的,脸上被海风吹得黑黝黝的,又干又瘦。

见上面巡视的人过来了,工头连忙招呼大家上来行礼。

卢县令对下态度还算亲和,给众人免礼后,便带人去了盐仓。

现在不是晒盐的好时候,盐仓里面只储存了不到两千石盐,清点起来很快,依然没什么问题。

接下来大家又去了船场,船只占地面积很广,这个更不好做假。

张平安都能想到,估计又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真见到几十艘崭新的桅船还是很震撼的。

甚至还有可容纳近五百人的宝船。

卢县令跟着张平安的目光望过去,介绍道:“这是漕运特定的船,听说是漕运那边的督粮道周大人指定要的,一共订了200艘,现在才只做了不到一半,后面的得烦请张大人给盯着了。”

“理当如此,这是本官分内之事”,张平安点点头,心中有什么想法一闪而过,快的抓不住。

最后去的珍珠坊,相比盐场和船场占地就小得多。

余县丞就是负责珍珠坊的,生怕张平安不懂,笑着解释道:“大人长期生活在内地,可能有所不知,珍珠坊不需要多大位置,那些采珠人一般都是由衙差开船到外海下海采珠,这里主要用来登记办公用,”

说完领着众人去了保管珍珠的里间,只有寥寥半匣子的珍珠而已。眼下同样并不是采珠的季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