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481章 战火又起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481章 战火又起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杨典史等人表现得恨不得比张平安还激动,热情万分!

专门挑了县里最好的酒楼招待。

像这种宣旨的活儿一般都是肥差,是有油水的。

张平安也不是不懂规矩的人,给领头宣旨的三人一人封了200两银子,加上还有林俊辉这个同窗的关系在,席上氛围算是其乐融融,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和林俊辉一道过来宣旨的两人,一个姓钟,一个姓王,都是出身世家,为人圆滑的很,说话特别中听。

“张大人如此年轻,又有能力,时刻惦记着为圣上分忧,实乃社稷之幸啊!”其中一人打官腔道。

另一人马上附和:“是啊是啊,钟大人说的不错,张大人可堪称仕途坦荡无忧了,上任后给朝廷的两份奏报皆是大功,尤其是彼此火蛋枪的使用,更是给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如果真能大规模用在平定南方的战事上,那说不好可是能青史留名的!”

“二位谬赞了!”张平安笑了笑,回得很谦虚。

这两人把他捧得这么高,不是啥好事,泰半是没安好心。

林俊辉见此眯了眯眼,帮忙打圆场,岔开话题,朗声笑道:“诸位,吃酒不言公务事,喝酒喝酒,我听说这慈县的雄黄酒可是一绝,每年端午才有,可是让我们赶上了!”

杨典史忙接话道:“林大人还知道我们慈县的雄黄酒呢,难得各位大人能看上眼,明日走的时候我让下人给诸位大人一人备两坛!”

“杨大人有心了”,林俊辉点点头颔首道。

另两人则根本没把杨典史这个小虾米放在眼里,都不屑于接话。

京官自古以来都比地方官傲气的多!

一顿饭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

姓钟的那人虽已经五十多岁,孙子孙女都一大堆了,可是人老心不老,言语中明示暗示,还想去特色的地方逛一逛。

这点小要求,张平安也没撅人面子。

众人于是又去青楼赶下一场。

杨典史鞍前马后照顾的很周到,已经提前让下人跟青楼的老鸨通过气。

一行人到的时候,老鸨早已带着人在门口候着。

钟大人感觉到了被重视,十分满意!

大手一挥,点了**个姑娘作陪。

张平安和林俊辉则无奈的对视一眼。

两人略陪了阵子,待气氛差不多时,张平安和林俊辉便把房间留给其他几人,另外单开了一间房喝茶。

钟大人巴不得把两人支开,不然他自己还放不太开。

“哎,感觉自从到了临安,我这隔三差五的就要陪人逛窑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色中恶鬼呢”,林俊辉自我打趣道。

提起茶壶给张平安倒了杯茶,寒暄道:“这次我过来你很意外吧?!”

“确实意外!”张平安点点头,“我还真没想到朝廷办事效率这么高!”

“那你可知是谁人在中间推波助澜?”林俊辉又问道。

张平安笑着摇摇头:“那我可不知道,不过能量肯定不一般!”

“是周大人”,林俊辉淡淡道,“而且他也是这次平定南方战事的副帅。”

“作战方案已经定下来了?”张平安还真不太了解朝廷现在的核心密事。

“定下了,严丞相也同意,咱们都是在大夏这条船上的蚂蚱,船翻了对咱们都没什么好处,说不好到时候是死是活,现在正好有了喘息的余地,趁着汛期,将这条船修修补补是很有必要的”,林俊辉意有所指道。

“在其位谋其政,但愿能早日统一吧,这样不管于朝廷于百姓都好”,张平安缓声回道。

顿了顿,又笑道:“说实在的,我还以为这次的功劳会被分去不少呢,没想到朝廷还特意下旨嘉奖,虽说是嘴上功夫,没什么实际好处,但还是挺振奋人心的!可惜我六姐夫待不到暑期了,明日就得跟着你们回去,我还挺舍不得的。”

林俊辉将张平安上下扫视一眼,摩挲着下巴道:“也不知道你爹是怎么选女婿的,眼光真不赖,你这个六姐夫,我看以后有大才,他于武器研究上十分有心得,现在正逢乱世,正合该是他能发挥作用的时候!”

“那你得去问我爹了”,张平安一派悠然。

不过他老爹老娘现在在家里正激动了,和张氏张老头商量着要把圣旨供起来,还真不一定有心思回答这个问题。

“对了”,张平安正色道:“上次你帮我弄的那些铁和火药帮了大忙,我以茶代酒,正式敬你一杯,谢了!”

说完便一饮而尽。

林俊辉也将手里的茶水饮尽。

然后摊了摊手,道:“能帮我自然要帮,你无需客气,不过以后可能也帮不上了,自从你的奏报上去,现在朝廷对于铁器和火药的管控比以往严了十倍不止,周大人已经在城内僻静处划了一块地做火器场,专门打造火蛋枪,我估计就算是你岳父出马,都很难弄到大批量的原料了。”

“这两种东西本来就是严加管控的,现在发现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威力,朝廷出手也正常”,张平安很理解。

一直到夜半,众人才从青楼出来,张平安最后都等困了。

第二日,林俊辉便带着六姐夫等一众工匠一道回了临安。

那里的火器厂已经筹划的差不多了,他们回去可以再带一批新的工匠起来,人越多,打造的效率才越高。

这种大杀器结合其他兵种一起配合使用最佳。

到黄昏时分,吃饱等人便带着家眷回来了。

随行的还有五姐夫。

方子期只带了书童下人,轻装出行。

五丫被留在了临安待产。

徐氏见了拧了拧眉,不解道:“咋不把五丫一起带过来,你们这才成婚不到一年,五丫又怀孕了,正是感情好该亲近的时候,一起带过来多好!”

方子期温文尔雅解释道:“岳父岳母,小婿是想着在临安家里,下人多,能照顾的更仔细,虽说慈县离临安不远,但舟车劳顿过来总是累人的,五丫大着肚子也不方便,等我空闲了我回临安看她是一样的!”

“唉,也是”,徐氏闻言便没多纠结。

她现在心里着急的不得了,成婚这么久,儿媳妇肚子都没动静,催又不好催,她快愁死了!

张平安做主让驿馆的人给黑风渡的人置办了几桌还算体面的接风宴。

黑风渡的村长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见此还想给张平安下跪磕头道谢,被张平安拦住了。

至于五姐夫,则是自家老娘徐氏另外在后衙吩咐下人准备的席面。

方子期很会做人,在席上一番不着痕迹的马屁下,让众人都笑呵呵的,这个度把握的很好,并不让人反感。

这也是张平安愿意让五姐夫过来帮忙的原因,他观察下来,发现五姐夫这人虽然趋利,但目光并不短浅,办事能力是有的。

世上各色人等千千万,端看怎么用了,有些事还真只得这种圆滑的人去办才行!

黑风渡的人第二日便很积极的在买的地上盖房子。

是张平安特意批的,离城门很近,不算太偏僻,价钱上吃饱等人也能接受。

等他们把房子盖起来后,这就是一个新的村子了。

愿望是美好的!

张平安知道后面肯定要打仗,到时候米面粮油价格肯定要大幅上涨,略提了提,让他们不用把房子盖太好,多留些现银是正道,茅草土房子足够凑合用了。

吃饱等人也听劝,没敢把银子全部投在房子和田产上。

果然,没过半月,就传来朝廷出兵的消息,主要是针对岳州、全州等地的反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