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485章 他乡遇故知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485章 他乡遇故知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张平安是在藏书楼训话时才无意中看到陈剪秋的。

当时一眼扫过去只是感觉好像很眼熟,随后才反应过来是谁,之后便立马停下脚步再多看了几遍,却仍然有些不那么确定。

直到询问了藏书楼值班的人,籍贯,姓名,年龄都对得上,才确定九成九是陈剪秋没错了!

实在不能怪张平安不敢置信,实在是陈剪秋经过海上的变故,被海盗囚禁了不少日子,再加上最近长时间的颠沛流离,整个人早已瘦脱相了,也憔悴了不少。

和从前相比差距太大了。

望着远处正在磕头行礼的瘦骨伶仃的杂役,很难将他和昔日那个钟灵敏秀的少年郎联想到一起!

一看就吃了不少苦!

张平安十分触动,喉头哽了哽。

此时县学的一行人还跟在张平安身后,跟着一同驻足,动静不小,引得陈剪秋和吴胖子等一众杂役也忍不住悄悄抬头看过来。

这一看,两人目光不经意间在空中对上,陈剪秋也愣了,随后睁大了眼睛,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剪秋,好久不见了!”张平安走上前温声道,顺手将人扶起来站好。

陈剪秋站起身后愣了愣,才有些不确定道:“平安?”

“大胆,怎可直呼县太爷名讳!”藏书楼值班的人听后连忙呵斥道,不过语气并不严厉,明显是看出了两人之间是旧识。

只是怕陈剪秋不懂规矩冲撞了张平安自己要受连累,这才假模假样的做个样子罢了。

果然,张平安立刻摆手笑道:“诸位误会了,这位乃是本官的故交好友,已经多年未见,没想到今日竟在这儿重逢了!”

方子期察言观色的功夫一流,一看就知道这人跟小舅子关系匪浅,于是立刻笑盈盈道:“呵呵,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大幸事,这是天大的缘分,正好也快到午时了,不如让这位陈公子随咱们一道去用午饭,咱们边吃边聊如何?大人也好和陈公子趁机叙叙旧!”

教瑜左右看看后,笑着附和道:“哈哈,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张大人的好友竟在我管辖的这一亩三分地上,我都没发现,待会儿我自罚三杯!”

“剪秋,咱们走吧,先吃饭,有什么话等饭后再说”,张平安勉强按捺住激动地心情笑着邀请道。

作为一县父母官其实很多时候在外面时刻得端着,以此保持一种官威和神秘感,张平安也很累,但是又不得不这样做,不然底下有些人就敢蹬鼻子上脸。

陈剪秋还有些沉浸在重逢中没反应过来,他实在是太震惊了!

激动过后眼圈也有些红了,听到要去吃饭,刚想应下,随后又有些犹豫的看了看旁边的人。

张平安立刻会意,邀请道:“旁边这位可是你的朋友?不妨随我们一道去用饭,晒书的活儿下午再干也来得及。”

“草民吴有生拜见张大人”,吴胖子可比陈剪秋会来事的多,赶紧抓住机会刷存在感。

内心不禁狂喜,什么叫绝处逢生,这就是啊!

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且看起来陈剪秋竟然和县太爷关系很不错的样子,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既然是好友,那县太爷肯定要帮陈剪秋一把的,顺便带飞自己一把应该也不是难事,看来回家这事儿指日可待了!

陈剪秋接着便给双方做了介绍,然后众人一起去了县学的食堂吃饭。

此食堂非彼食堂,和陈剪秋他们平时吃的都不在一个地儿。

是单独在县学偏院,紧挨着小花园处建的一处独立的地方。

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

地方不大,但很雅致,布置得很精巧。

落座后便有人忍不住打听陈剪秋的来历。

尤其是藏书楼的那两位秀才,心里忐忑不已,生怕陈剪秋把他们俩贪墨了杂役们工钱的事情抖落出来。

其实陈剪秋是压根就没想到这一茬儿,虽说他们贪墨不对,但是起码这份活儿能让他在县学混到两顿饱饭吃,他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来历,只大概讲了讲自己是从郢州而来,出生杏林世家,人多嘴杂的,别的没多说。

张平安不想陈剪秋被明里暗里打听盘问,很快便把话题岔过去。

陈剪秋也暗暗松一口气。

等吃完饭后,张平安关心的略询问了陈剪秋的近况,大概心里有了数,不由感慨造化弄人。

因为还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便低声嘱咐道:“我今日下午也在县学,待会儿你下工的时候在藏书楼等我,我来找你,你坐我的马车跟我回县衙。”

说完看了看旁边探头探脑的吴胖子,道:“你的朋友我会安排人送去驿馆歇息的,肯定比在县学睡大通铺强。”

“成!”陈剪秋点点头应道,没好意思说他们连县学的大通铺都没混上,现在每天晚上住在城里的破庙里。

张平安走后,吴胖子才凑上前一把搂住陈剪秋的脖子,乐道:“行啊兄弟,真人不露相啊,没想你在慈县还认识人呢,兄弟的未来可就全靠你了!”

“我也没想到”,陈剪秋不由摇摇头喃喃道。

随即振奋了下精神,无论如何,对于眼下的他来说,这算是件天大的好事了,有县太爷做靠山,起码谋份活计不难。

张平安此次来县学巡视主要是为了县学生源改制的问题。

在他看来现在慈县的县学基本已经是形同虚设了,都是些老油子在混日子,真正向学的人没有几个,极大的浪费了财政资源和教育资源。

让人很看不过眼!

所以张平安准备对县学制度进行改进,以后每三月考核一次,学问及格的继续留下,不及格的则退学处理或者捐银子留下,把多的这一部分钱作为奖励发给学问好的学子。

对现有资源作出合理配置。

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县学慢慢发展起来,从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中挑出好的苗子培养,也有利于带动县学学习氛围。

这个规定算是一举两得。

教瑜和夫子们想了想,除了麻烦些,好像也没啥损失,便也没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