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度关山 > 第152章 射策抽签

度关山 第152章 射策抽签

作者:环零丁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4 09:21: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前来应试之前,申屠灼就知道自己会遭受刁难。

他是由地方郡县以“治剧”之才举荐上来的,池郡守在推举时已经详述了他如何通晓政事,如何花费数年绘制了“千金渠”,从而为河西四郡水利做出贡献。依照大宣察举的应试规则,他理应只需要参加殿试的对策作答。

然而光禄勋告知他的考核方式是:先为射策,再为对策。

射策主要是针对太学生和以明经科被举荐之人,重点考察这些弟子对经学的掌握程度,并不适用与申屠灼。但光禄勋给出的理由是,他少时曾为太学生,与皇子同窗,由诸位博士悉心教习,若非去边关后荒废了学业,本当无惧此项考核。

这就相当于明着给申屠灼加试,而他无法推辞。

射策的考题,通常是由考官将经学中的疑难问题分门别类,按难度分为“甲科、乙科、丙科”,分别写在简册上并加以密封。其中甲科最难,可能涉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乙科常涉及《礼记》中的礼制细节和变革,丙科则为《论语》的基础释义及延伸。

毫无疑问,申屠灼要应试的是甲科。

得知自己要考射策之后,他在张掖郡时就着手经学复习,到了安都更是拜访名师,只为能将自己从前学过的东西捡起来。在此期间,他也曾多次碰壁,被同为太学院弟子的少时玩伴羞辱为家道中落的乡巴佬。

那些人大多已蒙荫庇,能够毫不费力地在朝中为官授职,不像阿兄与他这般,需要豁出性命才能在军中立足,需要尝尽苦头才能得到一个被举荐的机会。

但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纨绔,任凭外人如何奚落,考制如何变更,他自岿然不动,再多险阻也动摇不了他的心志。

射策考核即将开始,主考官走了进来。

申屠灼抬起头,就看见大司徒祁正初端坐于上,手执十余个密封简策,唇畔带着谦和的笑意,夸赞诸位考生颇有才气,鼓励他们专心应考。

申屠灼:“……”

饶是他心知再坚定,也不免觉得是老天爷在跟自己作对。

祁正初如今位列三公,是五皇子母族的靠山,东宫最大的政敌,皇商擢选的主事人,秦王开辟西境商路的阻碍,以及当年陷害他阿翁的始作俑者。即便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他们一直猜测,和亲公主遇刺一事,多半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申屠灼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有时候看到仇敌就在眼前,不仅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得不仰其鼻息。要他在这人的手里赢一局,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秦王不是说,这次射策的主考官应该是太常大人吗?

这是专门为挡他而换的人?

然而千言万语,终是汇成一句“来都来了”。来都来了,还能站起来要求换考官么?只能硬着头皮考了。

——

祁正初朗声道:“本场为射策考试,我这里有十八签简策,已按甲乙丙三科分好,你们每人上来抽取一签,在我面前拆封题目,再回到案前撰写答卷。各位都是明经科的大才,如何答题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众考生恭敬应和。

于是从右首第一名考生起,依次上去抽签。祁正初会在核对考生名字与籍贯后,将其对应的签筒取来放到面前。

轮到申屠灼上去时,甲科的签筒中还剩下三个简策。

祁正初很是自然地拿过签筒,亲手晃了晃,递到他眼前,闲谈道:“当真是造化使然,竟能在此遇见故人之子。”

申屠灼按捺住心中的翻腾,伸手欲取签。

在他手指碰到其中一个简策时,祁正初忽然极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签筒,让另一个简策滑到了他指尖。

申屠灼抬眼看他:“……”

几个意思?简策上动过手脚?不都长一样吗?莫非这根签子的题目特别难?

祁正初不动声色地说:“抽吧,不要有什么顾虑。”

目光回到三根一模一样的简策上,申屠灼竟有些卡住了。问题不在于这三根签子上是不是动了手脚,是不是这根签子的题目特别难,而在于他要不要顺从祁正初的意愿。

若是就取这根签子,算不算是一种挑衅?

这人是断然不想让自己入仕的,保不准这个简策里的题目就是一个大坑,只等着他往里跳,摔个头破血流,届时多年艰辛,尽数付诸东流。

若是偏要换一根签子,也算是对他的反抗?

可这样动手脚没有意义,他无法预测考生会选哪根签子。所谓输人不输阵,当初阿翁就是被此人逼得无路可退,若真的换一个简策,倒显得自己怕了他似的。

正混乱时,申屠灼深吸一口气,顿觉一股清冽悠远的香气直冲灵台,令他如梦初醒。

他在做什么?

还没看到考题,就被主考官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弄得心神不宁,简直是自掘坟墓。

当下他不再多想,随手取出了指尖碰到的那根签子。

内心挣扎许久,实际只是一瞬。

他将签子递给主考官。

祁正初哼笑一声,边启封简策边道:“你比申屠渐知那个懦夫有胆量。”

申屠灼咬牙:“你……祁大人,考场上就不要追忆当年了,还请告诉我题目为何。”

祁正初将简策展开给他看:“阐释《公羊传》的治世之理。”

取过简策,申屠灼回到案前答题。

确实不是一道简单的题面,但也绝对算不上刁难,可见方才祁正初就是在故意试探,借以扰乱他的心神。

琅观香的气味让他心绪渐渐沉静,思索起回答这道题的脉络——

公羊寿与胡毋生共同将口耳相传的《公羊》学说著于竹帛,以“微言大义”而著称,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和“三世说”等治世之理。

从题面入手,应先将这三点详细释义,但射策答题不能如此浅薄,不仅要引经据典,还要将自己在政务上的独到见解融入其中,阐释清晰……

想着想着,申屠灼突然明白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了。

曾经的公羊学大家更注重灾异谴告,其中的伦理辨析十分复杂,而当今圣上更偏好务实的治世举措。所以他不能拘泥于原本的释义,更应该强调公羊学说中的“人道之治”,将空泛的“大一统”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政令措施,如统一赋税、控制盐铁、大兴水利等政策。

这也是他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

下章:既要论兵,亦要论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