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重生1977年之世界之巅 > 第 973 章: 铀矿

重生1977年之世界之巅 第 973 章: 铀矿

作者:吃住潜行的神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4 11:22: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今天实在来不及了,好在审核章节全部过关,明天抓紧时间给大伙补上。很感谢那些投诉的人,你们真行。不爱看就别看呗,为啥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云南中路上,李浩靠在车门上,怀里抱着瓷娃娃一样的永儿,仰着头看着弄堂上的三个字,福昌里。

前世他的儿童时代就在这里度过的,一家六口,住在八个平方加一个阁楼的房子里。记得有一个电视名字叫《蜗居》,那时候李浩家比蜗居还不如。

那时候他和妹妹只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要么邻居家谁有空地就睡一晚,明天再继续找。要么夏天时候搬两张躺椅,睡在马路边。

早上就吃一碗开水泡饭,下饭的就是五颜六色的什锦菜。他从来没有觉得苦,经常拿着票根混到工人俱乐部里面去看戏,看书,看电影。或者跟着爷爷去人民广场对面的三角花园玩耍,或者跟练武者比划几下,或者听爷爷跟人家唱京剧,或者和几个小朋友追打嬉闹。

邻居关系比亲戚还要好,调皮闯祸了,老妈拿起鸡毛撢子要打屁股,自己就扯着嗓子哭喊,不出五秒,隔壁毛家阿婆就会踮着小脚来劝架,把自己当小鸡崽子一样护在怀里。

还有好多好多,以前从来不曾在记忆中出现的画面,人物,一一在眼前划过,惹得自己想笑又想哭的。

可惜,记忆中的所有都没有了,消失了。熟悉的邻居不见了,爷爷奶奶不见了,爸爸妈妈不见了,文静的妹妹不见了。

“爸爸,我要吃糖。”怀里的永儿忽然伸出手,身子不断在扭动。

李浩顺着她的手看去,只见一个挑着麦芽糖的贩子正喊着号子走过来。

应该是黄月给她买过,所以小家伙记性好,一眼就认出来这种挑子。

吴静把小贩拦住,称了半斤回来。李浩让大家都分着吃一点,尝尝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口水腺体特别发达,舔着麦芽糖,居然口水流不停。李浩也是被她气笑了,恨不得把手绢塞她嘴里。

“浩哥,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辛满嚼着麦芽糖,过来劝。

李浩原本想去淮海路前世第二个家去看看,想想算了,又不是没有去看过,依旧物是人非,什么都没有找到。

辛满倒不是催他,主要是三辆车停在路边,太扎眼了。

刚到家,就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姜家长带着卢湾区区长跑来要茶水喝。

李浩自然知道他们是找他有事,喝茶也只是个借口。

闲话过后,姜家长说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申江菜场肉蔬涨价的事情。

“今天去菜场看看,就听见人家说,新市长一来,啥事没干,菜篮子先涨价。臊得我呀,恨不得当场一头撞死。李浩啊,我也是来跟你这个诸葛亮求计,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啊?”

李浩笑了,“怪不得我家阿姨一大早也在抱怨,说是菜又涨价了,原来是你这个大市长去买菜了。”

姜家长一脸羞愧壮,“你就别调侃我这个老头子了,说吧,有什么好办法。”

李浩脸色正经起来,“我这几天也在到处转,了解了一些情况。申江人的收入水平按照全国来看是领先的,可物价呢?高的有些离谱。究其原因,还是供运需关系出了问题。但是只有掌握真实数据,我才会有建议。”

卢湾区长递给李浩一叠文件,“这是我们近一个多月在全市菜场,蔬菜基地,养殖场等做的调研数据。”

李浩说声谢谢后,接过来仔细看起来。

姜家长则抱起永儿要逗她玩,没想到永儿死活不肯,伸手要妈妈。

胡明月有些尴尬接过还在,“她有些认生,熟悉了就好了。”

姜家长摸摸口袋,有些遗憾,“来的匆忙,没有带好吃的。我的孙子比永儿大一岁,调皮的很,还是女孩子好,文静。”

他们在一旁闲聊,李浩在看数据,越看心里越不舒服。看似数据好像都很全,其实都流于表面,对实际问题的反应没有太大帮助。

李浩转到书桌那里,拿出纸笔开始登记数据,并且拿出尺子在地图上测量距离,计算里程。

姜家长看在眼里,心里暗叹不已。从李浩的工作态度看,这人就是一个极其细致的人,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

吴静买了一些水果,洗干净后拿了进来,给他们分了,却没有去打扰李浩。

跟随李浩快三年了,都知道李浩工作的时候最烦人家去打扰他。只要房子没着火,脚下没地震,最好就是让他一个人去忙。

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李浩才停笔,拿了一张A4纸过来,上面画着表格,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

“缺失了一些数据,我只能大致估算了。”李浩将表格摊在茶几上,开始解释。

从日常供应量,供应基地分布,运输方式路程时间,分散到各菜场的大致时间,估算成本等,洋洋洒洒几百个数据。

“供应量不足是肯定的,而且中间环节衔接有问题,有些菜蔬损耗有些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各个基地各自为战,而且蔬菜季节性很强,统一调配不足,造成供应量大的就便宜,少的就贵的局面。”

姜家长听懂了,“你的意思供应量不足造成了物价上涨,季节性很强所以有价格波动。”

李浩圈出来一个坐标系,“菠菜的价格就能反应出来,三个月里面,供应量最足的时候,价格是最低的。基地匀出来到百姓菜篮里,损耗接近百分之二十。所以造成现在价格波动的不是简单的一二个问题,而是系统性出了问题。”

姜家长问:“怎么说?”

李浩摸摸鼻子,好容易在鼓起勇气,“价格的双轨制造成的。”

好家伙,这句话出来,姜家长也不敢随意接话茬了。双轨制是中央定下来的的政策,有没有问题?问题太大了。可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坦率说,没有。

许多人在之后会评头论足,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要知道制定政策的人往往掌握的信息更全面,从业经验更丰富。你们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同样知道,你的智慧不见得比他们更聪明,为何他们出台这个政策?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

迫于现实,不得不为之,这就是妥协。

彻底放开市场,一定会让国家陷于一片混乱,双轨制造成很多价格差,就出现了各种漏洞。人都是聪明的,有漏洞,肯定就有人钻。比如张仲德和白国良,他们的运作手段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可人家没有违法。

没错,从生产队出来的时候,蔬菜肉食就是两个价格,指标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有人利用了这个价格差,指标价格投放量明显不足,市场价的投放量被放大,为了补足指标量,一部分市场价的量被回购,价格当然就上去了。

有人在中间赚钱了,可他们并没有违法,事实就是这么滑稽,可笑,可也是现实无奈。

“怎么解决?”姜家长应该早就知道一些猫腻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应付。行政命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只要人在做,一定会有人想出办法对付你的。

“扩大采购区域,利用地域价格差,缩小指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价格差。”李浩提出了他的建议。

“别看我们申江农村土地很多,但是我们消耗也大。我的建议是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比如苏锡常,比如宁海嘉兴,北面的启东,南通。可以和这些地区合作啊,我们保证每年的采购量,保证每天的运输量,按时结款,让他们去想办法养猪羊,养鱼虾,种蔬菜。”

李浩让吴静拿来上海地图,在上面划了几根线,“运输里面最经济的就是船运,其次是火车,最后才是汽车。长江南北一路向西苏锡常,郑江,南通。黄浦江一路向西,嘉兴,海宁。海运南北两路,宁波盐城。远的地方养猪羊,近的地方种蔬菜。先开发河道两边的地方,再开发铁路附近的,最后是公路的。”

“还有就是推广大棚菜,特别是苏北地区,种植大棚菜以后,他们冬季也不用休息了,一样可以种菜。南方本来就可以种两季,所以先在北方推广大棚菜,最远甚至可以到山东。”

“你的意思是到外地采购,与他们建立采购运输渠道?”姜家长问。

“是的,关键在于量,只有量上去了,种植成本降低了,运输成本也降低了,终端销售价格自然也就低了。”

“怎么和他们合作呢?”姜家长又问。

“举个简单例子。与启东县政府签订蔬菜供应合同,确定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运输方式。我们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等货到,支付余款。”

“蔬菜成熟南北一样时间差异,运输距离有差异,只要安排妥当,路上损耗就能控制到最低。投放量有保证,价格自然就低了。”

李浩下一句话没说,也一直没有提。姜家长明白,指标价格低廉,农民赚不到钱,自然就会偷工减料,缺斤少两,这也是指标投放量不足的根本原因。

卢湾区区长也听懂了,合着李浩自始自终就是按照市场价格做计划的,压根就不提指标价的茬。心里担心,一直在偷眼瞟姜家长,生怕自己说错话。

姜家长也是想了很久,才一拍大腿,“不管那么多了,先把市场价格打下来,保证足够的供应量再说。”

送走他们,李浩感觉有些疲惫。

在这里做事心太累,要照顾到各方的利益,甚至情绪,远不如自己在阿美香江那样自由发挥那么洒脱。

回头想想,其实当官的也挺不容易的。

很多事说起来简单,找联系启东签合同,人家南通市政府怎么想?江苏省政府什么个想法?就算上面都支持,下面一个生产队小队长,闹个情绪搞个事情,都会打乱很多工作步骤。

所以动嘴容易做事难,就是这么个意思。

好在李浩只是动嘴的,具体让姜家长他们去头痛,自个下厨房烧点好吃的,算是慰劳一下自己。

这时候都是烧煤饼的,火头不旺,炒个菜要炒半天,远不如用煤气来得爽快。

等李铭泽和黄月回家,李浩将将烧好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慈子孝的,很是幸福。

吃好晚饭,李浩在书房里面看书,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喂,哪位?”李浩拎起电话问。

“浩哥,我是何兵。”

李浩一愣,因为何兵并不知道他申江的电话,怎么找来的“你怎么会知道这个号码的?”

“我找了**,她给我的。浩哥,你知道裁军的事情吗?”

“知道。”华国今年五月宣布裁军百万,这件事情轰动了全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做出这么大的事情。

“我打听到我们军被裁了,所以就想着给弟兄们找个工作……”

李浩明白了,这何兵真的很有义气,自个都退役两年了,心里还记挂着老部队呢。

现在深城影视城那里建设如火如荼的,需要不少人手,不过顶多也就消化个一二千人,对百万大军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见李浩半天没说话,何兵有些泄气,“浩哥,不用为难,我也只是替兄弟们问问。”

“他们大概什么时候解散?”李浩问。

“不知道,现在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

“我在申江有大量的工程,需要大量人手。不过也需要时间,估计两年后开工。你跟部队说一下呗,这段时间里面尽量让大家学习一下建筑手艺,等浦东开工了,就到正华建筑找徐三叔。”

何兵大喜,声音顿时明快多了,“好,我会和他们说的。浩哥,大概需要多少人?”

“这个……”李浩是真不知道,“人数我还真不知道,大致算一下四五千总是要的。”

“够了,够了,谢谢你啊浩哥。”

“不用谢。”李浩原本想挂上电话,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等一下,你能不能问一下你的首长,假如,我只是说假如啊,我在海外需要一批人手看守我的企业,要那种真会打仗的,不知道能不能帮我留一些人?”

“打仗?浩哥,我们军老兵多的是,你要多少人?”

李浩停滞了一下,“这样吧,我还没有想好,回头我决定了再联系你。”

挂上电话,李浩心思活泛起来。

百万大军里面好手可不少,这些人流落到民间太可惜了。要知道华国陆军的战斗力是冠绝全球的,就这么回家种田去,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浩没有心思看书了,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哪里可以用到他们。阿美肯定不行,霓虹,湾湾也不行。香江已经有了何兵刘连胜他们几十号人手了,暂时也用不着。

闭着眼睛想了很久,李浩也没想到更好的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