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 第1066章 里甲制,乡约制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第1066章 里甲制,乡约制

作者:西门七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9:29: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二天一早,孙山早早起床点卯。

或许因为新官上任,王县丞这些官吏也陪着孙山早早起来点卯。老大都那么积极上班了,做手下的哪里好意思迟到早退。

大家相互见面点头,闲聊几句,便各找各妈,各干各的活。

孙山坐在只有他一人独享的“办公室”连续打了几个哈欠。

昨日就种了两分地不够,便累得不行。

看来这副身子一直处于严重亚健康,得必须每日保持锻炼才行。

身为书童和临时秘书的桂哥儿连忙给孙山弄了一杯“清醒茶”。

心疼地说:“山哥,昨日来不及煲鸡汤,今日得让汪嬷嬷煲才行。一来沅陆县,就忙忙碌碌,肯定累坏了身子。必须好好补一补才行。”

一大早就谈吃吃喝喝,实在不是孙山该有的风格,何况还在县衙谈,这太不应该。

于是孙山说道:“你让汪嬷嬷看着办,她做的饭还不错,幸好把她带了过来。”

难为汪嬷嬷一把年纪陪着汪管家长途跋涉到沅陆只为了给孙山做饭。

哎呀,看来手艺好也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总之越能干,干得就越多。

和桂哥儿聊了几句吃饭的事宜后,孙山正式干活。

初来乍到,还真没什么活干。

孙山看了看自己缺席的几个月,沅陆县平平安安,平平淡淡,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好似有他和没他一样的效果。

而且最近的一件大事反而是他在路上剿匪,强而有力地给沅陆县注入“新闻”的血液,让百姓还在吃瓜义庄里的十几具土匪尸体。

没错,那三个奄奄一息的土匪在无治疗无药物的情况下,前天去了卖咸鸭蛋。

孙山得知此事后,也淡淡地“哦”了一声。

本想问问土匪有没有同党?他们的金银珠宝藏在哪个山头?

只不过大夫诊断后,说没有医好的可能性,孙山想了想与其花费巨额医药费吊命,还不如让他们跟土匪老大团聚好了。

于是便采取消极的医疗方式,好让其自生自灭。

孙山此时此刻正等着辰州府那边的反应,如果上级要尸体就交给他们,如果不要,就把土匪埋入乱葬岗。

做土匪也应该想到有这么一天,他们早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孙山仔细查看沅陆县的文档,得先了解这个县的根本情况。

大乾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度,孙山正处于三级制度最基层的县。

而县下面实行里甲制和乡约制。

所谓里甲制,就是把100户人家编为一里,每10户又为一甲。

这里就会诞生里长和甲长。1个里长下面有10个甲长。

里长和甲长主要职责就是“催办钱粮,勾摄公事”。

“催办钱粮”就是协助官府催促农户交税纳粮。

如果在固定的时候没有完成官府交给的任务,里长和甲长会收到一定的惩罚。

但一般情况下,能做里长的,家里不是有权,就是有权,或者有人。农户要是不缴纳粮税,得使用非暴力和暴力手段了。

“勾摄公事”就是协助官府办事。

比如官府发布告示,里长就帮忙传达命令。比如这次孙山插秧礼,里家需要协助官府督促春耕生产。比如帮助官府捉拿流氓,恶贼。还需要协助官府服役事宜。

兴修水利也要里长主持等等。

里长相当于镇长,需要协助官府做的事很多,但也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有不少“私权”。

比如里长管辖下百姓的婚姻纠纷,田地房屋纠纷,打架斗殴等都由他们裁决。

如果不经过里老的合议裁决,直接到官府状告,就算是越级告状了。

百姓一旦越级状告,里长还有权先“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六十。”

除了有里甲制,还有乡约制。

所谓乡约制,就由地方士绅或官员发起,以村社或乡里为单位设立。通过道德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

乡长还承担了一定社会责任。例如,调解民间纠纷、维持治安、组织乡民进行修路铺桥兴修水利等等。

县以下单位因为有里长和乡长的存在,大大地减少官府的管理任务。

里长和乡长管辖下的村民,想要跑到衙门“找事”得必须过里长和乡长这一关。

因为秉持“家丑不外扬”的原则,村民想越级到衙门,几乎不可能。

除非是那种“死人及冧楼”的大事,才有鱼死网破的勇气到衙门这边求主持公道。

里长制和乡长制,大大地给村民束缚,同时也大大地减轻衙门管理的负担。

所以能呈现给孙山的事件少之又少。

这几个月,沅陆县缺知县,也丝毫不影响整个沅陆管辖下的百姓按部就班的生活。

孙山仔细查看沅陆县的人口,大约有5万人,约有1万户(每户约5个人),人口不多也不少。

一般北方县的人口少,南方县的人口多。小县有的2万人不足,大县也不会超过10万人。

沅陆县是个中等县,5万的人口也在合理范围。

当然其中有不少村民为了不交人头税,会隐蔽一些人口。

乡绅地主爷会隐藏一些佃农来抗税。

加上沅陆山多平地少,整个县城处于延绵的大山之中,必然有不少山民或者流民,这些人口也不会登记在册。

沅陆县应该会超过5万人。

在孙山的概念里,一个县5万人是真的很少,真正的地广人稀。

只不过沅陆的地是山地,在大山深处这里有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村长,稀稀疏疏,显得人迹罕见。

孙山想了想,来到沅陆,就该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如果当官不做事,还不如回家种番薯。

干一行爱一行,孙山既然选择走官途,得要热爱这一行业,并且在这一行发光发达。

好一个地方官,得必须了解管辖下的真实情况。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发展沅陆。

于是孙山决定趁着闲来无事之际,先把沅陆县逛一圈,看一看管辖下的真实沅陆。

还要亲自拜访当地的村民,顺便挖掘当地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沅陆。

如果啥特产特色都没有,那么再想其他法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