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 > 第118章 进步青年

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 第118章 进步青年

作者:寂寞的夏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21:30: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郑思怡脸颊一烫,没好气道:

“顾同学,请你不要乱说,我跟江师兄原本就认识。”

“呵呵~,阿拉晓得。”顾怀庆一副了然的表情。

眼看郑思怡又想争辩,江叙言摇摇头,觉得这师妹真是单纯。

对方不过是句玩笑话,不理会不就得了嘛。

于是赶紧打断道:“你们快看,前面有个村子?”

两人随即无暇争吵,纷纷望向江叙言手指的方向。

赶车的老汉捋了捋白须,有些得意道:

“呵呵,前面就是杨树村,把你们安全送进村,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名老汉其实是地下党成员,专门负责接送进步青年。

而杨树村作为红军接待站之一,

只要青年们抵达此地,很快便能通过汽车转移至肤施。

骡车路过村口,不断能看到行人进进出出,仿佛比他们之前路过的县城都要热闹。

并且村口还有4名红军战士把守,他们全都穿着稍显奇怪的军服,身上各种装备齐全。

就连手上拿的枪,也跟**所装备的不一样。

而且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目光锐利,一看就是百战精兵。

三人见状不由得心头一喜,这就是他们选择来到此地的意义。

如今的杨树村,已经成为我党重点发展村落。

而之前的‘一梅杂货铺’也已经取消。

直接由县委牵头,在村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成立了‘红星商社杨树村店’。

骡车径直驶向村里的接待站。

刚下车便有干部模样的红军,朝三人走来,并且身后还跟着两名荷枪实弹的战士:

“三位同学辛苦了,我是杨树村青年接待站的负责人马友光。”

“不辛苦首长。”江叙言上前主动伸手,客气道。

马友光先是一愣,随即接过对方的手,笑道:

“同学你客气了,我可不是什么首长,都是干革命工作,你叫我同志就行。”

江叙言有些尴尬的点点头,随后便主动介绍起了其他两人。

然后例行公事,马友光检查了一番他们身上的证件。

确认是电报上提及的三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不怪马友光紧张,自从红军拿下肤施之后。

已经陆续发现很多特务,试图用冒充进步学生的方法进入陕北。

其目的不言而喻。

随后马友光给三人分别倒了一杯,提前冲泡好的豆奶。

刚喝到嘴里便呆愣当场。

虽说美味无比,但三人还是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杯子。

都说红军条件艰苦,没曾想居然用这么好的东西招待他们。

这让有意吃苦的三人,如何消受得了。

一旁的马友光似乎看出了他们的顾虑,微笑着安慰道:

“呵呵,这叫豆奶,是咱们红军战士的日常补给,你们别客气随便喝。”

江叙言以为对方只是客套话,跟其他两人对视了一眼,道:

“马同志,不瞒您说,我们可都是大城市来的。”

“像这种加了糖和牛奶的饮品,就算小有家财也很难喝到。”

顾怀庆互望了一下,点点头:

“是啊马同志,阿拉那边像这种饮品一般人都喝不起的。”

郑思怡同样是目光坚毅道:

“马同志,咱们选择来陕北,并不需要特殊照顾,像这么好的东西,还是拿给红军战士喝吧。”

三人这一举动,倒是让马光友有些哭笑不得,他赶紧解释道:

“三位同学真的误会了,这豆奶的确是咱们红军战士的普通补给品。”

“就算咱们最普通的战士,每月都能领到半斤豆奶粉当营养品,而且还能领到茶叶和水果糖。”

“对了,还有牙膏、牙刷以及鞋袜啥的。”

看着对方说得言之凿凿,不像是假话。

于是三人不得不相信,红军如今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一切的改变,肯定有苏文的功劳。

就比如豆奶粉,从工厂源头拿货。

为了节约成本,包装直接改成透明塑料袋。

算下来不到5毛钱一斤,简直比粮食还便宜。

苏文一次性就购买了1000万斤,总价不到500万。

当然,豆奶粉里边除了黄豆粉之外,肯定没有奶粉。

用的是奶精代替,要不然价钱也不会如此便宜。

而水果糖和茶叶就更简单了,几乎全是临期食品。

像这种等待销毁的东西,因为苏文的出现,厂家如同看见了天使。

只要检测合格,价格到底,苏文统统都要。

最近他正在跟一家水果罐头公司进行接触。

对方上万吨菠萝,因为产品滞销而面临腐坏。

苏文打算把这批菠萝一口气吃掉,全部做成1斤左右的罐头拿去陕北。

到时候就叫‘红星菠萝罐头’。

苏文势必要让民国的老百姓尝尝,正宗的陕北菠萝罐头!

而以上这些东西,一部分可以用来发给战士们当福利。

剩下的则是直接卖给民国的老百姓。

这样一来既丰富了他们的餐桌,又能给红军赚取经费。

同时还帮苏文那方世界清理了库存。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生态链,消费不就起来了嘛。

正当三位大学生还没从震惊中回过味时。

马友光从抽屉里边掏出一本登记册,以及一摞边区票。

微笑道:

“你们三位在上边登个记签个字吧,然后每人领5元边区票。”

“待会儿可以去咱们的红星商社,各自买点喜欢的东西。”

三人闻言面面相觑,他们初来乍到,都还没做出任何贡献,怎么能拿钱?

再者说,要是想挣钱,他们又何必来陕北。

郑思怡想都不想便道:

“马同志,咱们之所以来陕北,是因为这里有拯救国家的希望,并不是为了钱而来。”

“说得没错。”江叙言同样表情严肃道:“眼下时局危难,这些钱不应该花在我们身上。”

而一向嘻嘻哈哈的顾怀庆,同样板着脸:

“阿拉身上有钱,把这些钱节约下来买枪、买炮吧,争取早点把松浦那些租界收回来。”

马友光欣慰的点点头,这并不是他第一回碰上这种情况。

相比而言,他们三位还算是理智和冷静。

马友光甚至还碰见过激进的进步青年,严厉斥责红军乱花钱的作风。

当然,这些进步青年的初衷都是好的。

只是如今的红军早就不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是一群只顾埋头吃苦,不懂变通,

空有一腔报国热情的泥腿子。

只要条件允许,首长们恨不得把战士们的福利待遇全部拉满。

瞧瞧现代我军士兵的待遇,放眼全世界都算得上顶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