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虽然去过申城,也知道附近有海滩,但那时的自己是个十足的单身打工仔,无牵无挂,哪有心情去海边。
季珊抿嘴轻笑,提议道:“家里还有花生和瓜子,你拿点吃。”
“你留着自己吃吧。”
“反正我一个人,你们家人多,分得有点少。”
花生瓜子这样的东西是按户分配的,人少的家庭自然人均分得多些。
因此也引起了不少家庭的羡慕和议论,特别是那些人多的家庭。
王小北不再客气,进屋抓了一把花生,边剥边吃。
吃下去后,他忍不住笑道:“你炒的吗?有点糊了呢。”
季珊略显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太会炒,以前都是我妈弄的。我平日一般在食堂吃饭,下次还是去买现成的好了。”
王小北颔了颔首。
确实,若非近期日子紧巴,上面为了省粮,连食堂吃饭都要求交粮票,大伙儿兴许还乐意去食堂吃呢。
副食店也卖现炒的花生,不过同样得凭副食品券购买。
价格虽说稍贵些,但好在都是老师傅的手艺,炒得焦香四溢。
屋内的饭桌上,就摆了那么四样菜。
咸鱼,萝卜汤,粉丝肉沫……
粉丝这东西家家不缺,毕竟副食品券里明文规定了定量,尽管数量少。
而每盘菜的分量,也是精打细算的很。
此时雷大爷家,雷大妈拿着锅铲,给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们分着花生瓜子,每人一铲,公平得很,谁要是拿到的花生不够饱满,都得闹腾一番,要求换个饱满的。
在季珊家玩了会,王小北便回家了。
小西不知何时窜了回来,进门便冲着张美英道:“妈,我跟二弟、三弟说定了,吃完饭他们过来咱家拜年,我做大哥的,自然先到咱家来报到。”
这话逗得张美英忍俊不禁,无奈地摆了摆手。
“就你还当大哥,好吧,我记住了,待会儿家里的糖和花生瓜子给他们留点儿就成了。”
农村的孩子普遍上学晚,小西的年纪在班里头算是大的。
这还算好的,刚解放那阵,年龄差可比这大多了,因为那时候小学招生限定在六到十二岁之间。
班上既有六岁的小豆丁,也有快十来岁的大龄学童。
有的六年级学生甚至已经十七、八岁了。
后来情况才渐渐好转。
小西听了这话,乐得直点头:“好嘞。”
全国人民支援北平,城里人为了过个丰盛的年,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省吃俭用,筹备年货。
因此,这个年过得倒也没显得太寒碜。
不时响起的鞭炮声,预示着春节来临。
大院里各家各户开饭有早有晚,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院子里兴奋地捡拾那些没炸响的哑炮。
天还没全黑,供桌上的红烛已经被点燃,香炉里插上了祈福的香柱。
王小东点燃手中的香,为挂在门口的鞭炮引了火,
噼里啪啦的响声过后,王小东满脸笑容地进屋来。
此时家人已经围坐一圈,就等这一刻的到来。
“过年啰。”
众人兴高采烈地举起了桌上的北冰洋汽水。
这些是王小北特意从各地搜罗来,专为过年准备的。
过期?
不可能的。
饭桌上摆满了菜。
咸鱼,肉,野鸡,红烧鱼……
整整八道菜
这绝对是院子里伙食最好的一户了。
王家和冲着王小东喊道:“小东,你可是咱家长孙,给奶奶夹些菜,让她也尝一尝。”
王小东一听,笑眯眯地拿起空碗筷,每样菜都夹上一点。
一番张罗后,大家这才热热闹闹地开动起来,围桌共庆。
欢笑声中,他们过上了在城里的第二个春节。
王小北盯着那盘红烧肉,满脸好奇:“这新鲜肉是哪儿来的呀?”
他都没在家,咋就有肉吃了呢。
要知道,这会儿鱼啊鸡啊都快成肉的替代品了,市面上虽然偶尔能见到猪肉,却也稀罕得很。
谁不想吃猪肉,鸡肉、鱼肉都排在后面呢。
张美英边吃边笑道:“邹正阳给咱送了半斤,剩下的你大哥和小西大半夜跑去排队买的,否则咱们这会儿只能吃鸡肉了。”
王小北听了一愣,邹正阳竟然送肉来了。
虽说以前两人交易不少肉,可年前好几个月没往来了。
小西在一旁嘀咕:“半夜出门冻得跟啥似的,耳朵都快掉啦。现在好了,三哥回来,就用不着再半夜排队买肉啦。”
这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张美英见冬秀沉默着不说话,关切问道:“冬秀,大过年的,怎么不开心呢?”
冬秀笑着摇头:“没事儿。”
张美英看着冬秀的神色,似乎猜到了什么,叹了一声:“想你姐了吧?”
冬秀沉默片刻,轻轻颔首。
“嗯,不知道他们过年吃啥呢。”
随即,冬秀又连忙笑道,“但是,小姑你给姐姐寄了腊肉,他们今年一定比旁人家过得好。”
张美英展颜一笑,夹了块肉给冬秀:“行了,多吃点,将来有机会,让你姐来北平玩,姑姑出路费。”
冬秀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
气氛随之回暖,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王小东和王家和则在一旁喝酒。
程家那边,程大妈嚼着那泛着黄色的黑面饼。
而其他人则拿着白馒头。
望着桌上的六道菜,程大妈不时提醒:“鱼可别动啊。图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鱼要留着不吃才吉利。”
家里没买着肉,只好备了新鲜鱼和少许鸡肉应应急。
鸡肉熬成了汤,鱼做了红烧。
再加上一份腌鱼,算是三道荤腥。
程鼎吃着腌鱼,不解地问:“奶奶,这不也是鱼吗?为啥这个能吃,红烧鱼就不能动筷子呢?”
程浩宇闻言瞪了他一眼:“这是老规矩,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程鼎委屈地嘟起嘴,眼睛直勾勾盯着那红烧鱼,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却只能忍着。
饭后,程大妈连忙把那条鱼收起来,直接锁进了柜子里。
……
季珊坐在房间,馒头就菜,时不时轻叹一声。
饭桌上虽然有四个菜,却没一点过年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