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137章 演讲能力(三更)

大宋悍臣 第137章 演讲能力(三更)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嗯。”

宋煊在彩票上已经做好了说明,同时也作为一个卖点。

毕竟应天书院的金主消失了,如今没有人能够供应得上。

并不是所有富商都愿意拿出大批银钱,来给书院这个无底洞添钱的。

“也算是俺的一点心意。”

听了宋煊如此言语,王尧臣也是一阵钦佩。

在监牢当中,王尧臣就晓得宋煊是一个豪气之人,连吃三天庆楼的饭菜,吃的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可这还不算晚,宋煊开个书铺也不单单是为自己赚钱,更是为了书院做贡献。

光是这种不把钱当钱的性格,就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

“十二郎,还是莫要过于豪气。”

王尧臣小声嘀咕了一句:

“我在书院学习也有三四年了,赵家、曹家的事我都知道,没有朝廷的拨款,有多少钱都填不满书院的花费。”

他们冬日里取暖的柴火,都是书院统一购买,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再加上书院还会给新生发两套儒生的衣服,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笔墨纸砚都会充作奖励,变相的补贴家庭贫困来此读书的学子们。

林林总总,书院总是入不敷出,连夫子的俸禄都拖欠呢。

王尧臣相信依照宋煊的家底,他是没法仔充大头的。

得益于两人一同蹲过监牢,宋煊脸上带着笑意:

“多谢王兄提醒,俺那买卖能挣一点点,倒也不至于亏本,若是买卖不行,俺指定就会关了,不会强撑着。”

“那便好。”

王尧臣毕竟年长宋煊几岁,他怕长久下去,宋煊前往东京参加考试的盘缠都不够了。

每年学子去京师考试,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纵然是想要帮助书院,那也得等自己脱离泥潭之后才行,否则。

罢了。

王尧臣见宋煊心里有谱,他便不再多言。

今后若是十二店里的买卖不行,他再去找夫子王洙好好劝说一番。

范仲淹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又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学子,我叫范仲淹,是应天书院新任的掌教,今后掌管书院一切教务。”

范仲淹先是说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又说了自己也是从书院考出去的学子,如今回到这里教学,是十分的高兴。

现如今书院陷入了困境,但好在有朝廷、晏知府以及本地乡民的帮助。

因为先前资金链断裂,所以到了晚上,书院也没有免费的蜡烛发放,供应学子们读书。

范仲淹说他今后会努力改变这一情况,每三天发一次蜡烛,供应学子们夜里读书。

待到情况好转,他更是会亲自督促学子们在晚上学习,蜡烛也会夜夜供应。

一根蜡烛的燃烧速度在一到两个时辰之间,因为质量问题,并不是完全相同。

但也足够夜里用了。

众多前来站着听的老生们顿时欢呼一片。

来应天书院读书的学子们并不是家里都富裕的,平日买笔墨纸砚消耗就不少。

若是再夜夜都买蜡烛读书,那更是一笔支出。

紧接着范仲淹话题一转。

他希望考入书院的学子今后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更改先前的天下同文的校训。

我辈读书人自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里研读经典,《四书五经》等等,由夫子带领大家领悟儒家思想精髓。

继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仁、义、礼、智、信。

甚至范仲淹还鼓励学子们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范仲淹提出了三点:

“第一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第二在任上勤勉尽责,推行善政;第三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疾苦,造福百姓。”

新掌教的一番话。

自是让这帮新入学的学子们齐声叫好。

因为范仲淹当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哪个读书人不想如此啊?

所以范仲淹给大家指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考中进士。

“好。”

叫好声连绵不绝,甚至那些围观的学子,也是大声鼓噪。

躲在阴凉处的晏殊,嘴角含笑:

“希文果然是好好想了想,如此一来,应天书院必定会再次名声大噪。”

张师德也觉得范仲淹说的这些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始终是少数。

“无论如何,希文也是在诸多学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将来便能够开花结果。”

杨子晋也算是认同了范仲淹的治学理念,应天书院的校训确实应该变一变了。

当时经历了五代十国,哪有多少人有机会读书啊?

全都是武夫的天下,甚至书院也是在武夫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振兴儒学,才提出了天下同文的口号。

如今大宋建国以历三代,厚待读书人,边疆也不见烽火,内陆也没有叛乱。

书院培养学子也该与时俱进,优中择优,自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方能更好的报效朝廷。

范仲淹示意大家声音小些,随即又主动介绍道:

“今日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人,此人不畏强权,又有急公好义之能,还有些才华,希望他的话也能够激励大家。”

人群里倒是有不少人开始张望。

“谁啊?”

“难不成是我?”

或是疑问,或是玩笑,气氛被范仲淹彻底带动起来了。

“此人便是在入学考试当中排名第三的宋煊,宋十二。”

范仲淹嗓子有些嘶哑,然后便招呼宋煊上来。

宋煊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把自己的折扇,扔给祝玉,稳稳当当的走上台前。

“宋煊?”

前些日子宋煊的大名可是没少在他们嘴里传言。

又是写了一首柳永夸赞的词,又是怼死了翰林学士窦臭那个名人。

甚至还在监牢里叫来了本地最有名的酒楼庆楼大厨做饭,连吃三天。

光是这一点,就让许多打退堂鼓的学子心里隐隐后悔的情绪。

谁有实力能够连请三天呐?

就算是书院里的那些官宦子弟,也从来没有如此阔气过。

再加上宋煊为了卖自己的白话,推出的彩票,两文中一千文。

同样也吸引了不少书院学子们去碰碰运气。

期待着能改善一下自己窘迫的生活环境。

一千文,光是吃饭,就至少能够撑过去三个月了。

哪一个贫苦的学子能够不心动呢?

“我倒是听一听,宋十二平日里挺能巴巴的,今日还能说出什么高谈论阔来。”

晏殊心里是有些置气的。

绝不能让他给小瞧喽,你小子且等我为书院搞来钱财,为那些百姓提供做工之地。

宋绶听出来晏殊这句阴阳怪气的意思了。

平日里你不是挺关照宋煊这个陨落的小神童的吗?

看样子宋煊说的话,真是让你晏同叔破防了,且记在心中。

打伞站在阴凉处的王从益,听着宋煊上台,并无意外。

他可是把许多消息都传回去了,可惜自家老爹对于此子并不在意。

反倒是催促王从益尽量与他媳妇同房,争取生出个孩子来。

对于这件事,王从益是有些力不从心的。

王从益叹了口气,很快就被一旁的王泰捕捉道:

“怎么?”

“王兄对他有意见?”

王泰是宰相王旦之子,当年就是他爹被学子在大街上扔了书本大骂一通。

所以很理解窦臭被普通学子羞辱后的恼怒,但是窦臭他自己个没脑子,竟然想要以势压人。

不像他爹那样宰相肚里能撑船,旁人抓住这个狂生送去开封府治罪,但是被王旦给拦住,说人家说的对,把人放了。

此事流传一时。

因为按照大宋的潜规则,一旦天下出现什么灾祸,不是皇帝的问题,那便是宰相的问题。

对着皇帝与宰相骂一顿,指定没错。

毕竟这是上天的警示。

其实相信的没有几个,但却可以通过这些事,能够管到天子以及当朝宰相头上去,那就很让言官们爽啦!

“我对他宋十二能有什么意见?”

王从益面色苍白,却是十分喜欢凑热闹,他躺在病床上憋坏了。

瞧着满院子里生机勃勃的学子们,也能让他有错觉,自己也同这些人一样健康。

“欣赏的很。”

听到这话,王泰眼里露出疑色。

王从益一个当过官的人,会欣赏一个普通学子?

他不就是词写的好点嘛?

在科举考试当中,他宋煊能不能顺利,通过第一级别的“解试”还是个大问题呢。

王泰自认为读书天分很高,他的劲敌是王尧臣。

哪一个学子不想考取状元啊?

“不要小瞧他。”

王从益从袖子里掏出新一期的彩票:

“光是这个经商主意,就不是谁都能想得出来的。”

王泰哼笑一声,并不理会。

如此骗钱的手段,也就是那些没脑子的人才会去买这玩意。

王从益正是做过官,才觉得宋煊这个买卖极好。

不仅能为官府提供新的税收,还能把扑买变成正规化,更能给予大批百姓做工的机会。

如今怕是早就有人研究宋煊的买卖,想要从里面分一杯羹出来。

宋铭捅了捅宋浩:

“五哥,真是十二弟哎,咱们当年考进书院都没有他这般风光。”

作为同宿舍考出去的宋痒兄弟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宋浩这两兄弟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嗯。”

宋浩的心情是有些感慨的,十二他真的一飞冲天了。

就是不晓得在三个月后的解试里,他会取得如何成绩?

宋浩相信,依照宋煊的性子,绝不会因为时间短,就明年再参加解试了。

台上。

范仲淹瞧着宋煊十分礼貌对着下面的同窗,分三个方向行礼致意,感到很满意。

在范仲淹看来,宋煊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一直都保持着谦虚,光是这一点便极为不寻常。

范仲淹把木质喇叭递给宋煊,示意他来讲几句,鼓励诸位同窗。

而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宋煊看,露出疑惑,兴奋、羡慕、不屑以及想要看他出糗的。

毕竟被这么多人注视着,还要公开讲话,那压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大。

宋煊拿着木质喇叭,起手就是一句:

“尊敬的夫子们,各位同窗们,大家好,俺叫宋煊,行十二。”

台下的张方平直接绷不住了。

十二哥这话未免也太官方了些。

相比于了解宋煊的张方平,其余人倒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宋煊对他们的尊重。

宋十二这个人长得高大,被人传言当街把翰林学士从二楼推下来,妥妥的乡间恶少年形象。

可是当日与宋煊同去的许多学子都可以作证,那窦臭明明是自己做贼心虚栽下去的,偏要栽赃到宋煊头上。

难不成宋煊他有本事一步跳到一丈以外去推窦臭?

如今听着宋煊讲话,更是表明他很有礼貌的!

“学生得以踏入这应天书院之门,实乃三生有幸。”

“夫子教诲,如春风化雨;同窗相伴,似芝兰玉树。”

“学生虽愚钝,然心怀壮志,愿借此良机,略陈肺腑之言。”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学生虽出身寒微,然不敢忘圣贤之训。”

“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勤学不辍,砥砺前行。

“他日若得寸进,必不负夫子教诲,不负同窗砥砺,更不负这天下苍生。”

宋煊先是以范仲淹的话头接出来,又引申出尊师重道,友爱同窗,勤学笃行,到心怀天下再次扣题。

引得新生们一阵鼓掌喝彩。

宋煊的这番言论,当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简直的最佳嘴替。

即使大部分都不清楚这个名词,但经久不息的掌声显示了他们内心的激烈赞同。

晏殊摸着胡须道:

“这小子口才真不错,但愿将来这小子别蛊惑那么多的学子去我的府衙外闹事。”

这小子要是生在乱世,怕是真能聚集一帮人成事。

宋绶又是哈哈一阵大笑,晏殊他怎么想的?

宋煊再怎么不是个玩意,他也不能带着人像对待窦臭那般去对付你这个父母官呐。

张师德没理解晏殊话里的意思,随看向他:

“我不记得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好啊?”

晏殊有些无语的笑道:

“我自是知道,窦臭那日之事,我没有亲眼见到,但今日宋十二的这番演讲,我却亲眼所见。”

“窦臭他败的是一丁点都不冤枉!”

张师德指了指晏殊,同样莞尔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