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252章 你也配姓赵?

大宋悍臣 第252章 你也配姓赵?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君佑背对着宋煊,不想一开始就暴露自己。

听着宋煊的话,他眉头一挑。

因为李君佑特别想要宋煊,拿出大宋律法来怼赵允迪。

你有本事怼一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看看。

不好意思。

大宋律法。

当真姓赵!

眼前这个人便是王子王孙。

他也姓赵!

李君佑被宋煊拿话怼,他不敢反驳。

毕竟东京城的水很深。

一旦说了什么话,兴许就传到你的对手耳朵当中去了,为自家父亲以及祖父招惹不快。

但是有些话从宗室子嘴里说出来。

那可就太合适了。

我看你小子怎么反驳?

赵允迪听了宋煊的询问,冷哼一声:

“你说:你是哪家的纨绔子弟,你娘没告诉你吗?”

宋煊摊手笑道:

“我说的这句话,大家都听到了?”

“不错,全都听到了。”

赵允迪冷笑着看向眼前这个敢于同自己辩驳之人。

一瞧就是乡下来的野小子。

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烦请你解释解释这句话,我这话是怎么侮辱你的母妃了?”

宋煊真诚的发问,让赵允迪愣了一下。

这话确实从字面意思上,听不出什么侮辱他母妃的意思来。

可赵允迪可以肯定。

眼前这个读书人就是在骂自己。

偏偏找不出什么破绽来。

如今宋煊让他自证,赵允迪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他本就是不擅长此道。

往常谁听他说是八大王的子嗣,不会直接滚蛋?

甚至是毫无颜面的来讨好他!

太宗仅存正常儿子的含金量可不是吹的。

再加上八大王生了十几个儿子,但是只有四个人活到了成年。

可就算是如此,赵元俨对于四个儿子也是颇为严苛的教育。

但父辈一个想法,子辈一个想法。

赵允迪脸色微寒。

冷冷盯着这个敢于反抗自己的下等人。

这读书人的心思。

真他娘的脏!

张源从听到宗室子吓得魂不附体,再到宋煊三言两语问住了宗室子,心态大起大落,着实是被刺激的不轻。

毕竟辱骂宗室,不说被发配,连科举考试都参加不了的。

哪还有什么名利可言?

加上人家是太宗皇帝的亲孙子,血脉可是与当今官家近的狠呢。

张源仔细回想,宋煊所说的话,哪里是骂他母妃来着?

根本就毫无破绽!

“不错。”张源登时大喜。

“你虽为宗室子,莫要以势压人,就算是到了开封府,请陈父母为我等做主。”

胡瑗也是出声相帮。

宋十二骂人的话,很是高级。

咬文嚼字。

也绝不会有问题。

不愧是名动三京的宋十二,连骂人都如此的~高级!

胡瑗表示学到了。

赵允迪看向一旁的李君佑,示意他开口言语。

人家一伙的人。

全都帮忙了。

你方才说不给他们钱,直接让他们滚。

如今把我架起来了!

君佑。

你说话呀。

李君佑见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自然不肯做出息事宁人的姿态来。

“衙内,你让他这个狂徒报上名来,就算是去开封府,找陈父母谁会输,还不一定呢。”

“若是此事轻易了了,东京城的人该怎么看八大王?”

“况且他是谁啊,凭什么要您来自证?”

赵允迪听完他低声说的话,倒是也认同。

人争一口气。

佛争一炷香。

咱堂堂宗室子孙,还能被一个乡下来的野小子给逼走?

此事传出去。

我赵允迪还有脸在东京城内行走吗?

想到这里,赵允迪再次重重的拍了下桌子:

“好你个巧舌如簧的贼子,公然侮辱我母妃还敢不承认!”

“有本事报上名来,咱们一起去开封府找陈父母说道说道,让他来辩忠奸。”

宋煊哼笑一声。

自是认出了一直背对着自己之人,便是早上那个骑马被自己坑了的人。

活该。

如今又在背后拱火是吧!

“就是,穿的这么脏,还在这碍人眼。”李君佑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嘴。

胡瑗脸色微微有些难看,尽管宋十二给了钱。

可是就这么几天冷天熬过去就行了,没必要买新棉衣。

他身上的衣服确实有些残破以及脏了。

宋煊不紧不慢的道:

“我只记得大宋律法,有诬告反坐的罪行,宗室犯罪与常人同法。”

“哈哈哈,当真是笑话!”

赵允迪丝毫没有明白宋煊埋下的小陷阱:

“你怕了。”

宋煊却是不理会他说的话:

“你是说我的宗室犯罪与常人同法,是笑话吗?”

赵允迪听着宋煊如此提问。

他觉得此子当真是书生意气。

可笑至极。

这种话骗骗乡下来的小子就行了。

谁真相信。

谁是那个!

哪一个不知宗室在大宋律法上是想有特权的。

就算宗室子真的犯了罪,那也是宗正寺处理。

而不是地方官府或者刑部大理寺之类的。

就算被宗正寺处理,那也是从轻发落。

“当然是笑话,也就是你这种蠢笨如猪之人才会相信。”

“大宋律法姓赵,你姓赵吗?”

赵允迪向来跋扈。

他对于这几个举子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方才李君佑说的对。

自证个屁?

以权压人才是最好的做派。

在东京城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胡姬阿依莎看向全场最英俊的那个男人。

纵然是皇帝的孙子身份,也没有让他眼睛露出惧怕的神色。

她对于宋煊感到很奇怪。

这要是在回鹘。

根本就没有人敢跟大汗的孙子如此说话。

张源再次熄火。

说破大天去。

人家也是高高在上的宗室子。

谁让人家投胎投的好呢。

哪像咱们如今连个进士都不是。

任人揉捏的底层渣子。

若是咱们在地方上有俩钱,又是乡里乡亲的。

大家相互给个台阶,此事就算了了。

可是这里他妈的是东京城!

权贵满地走的地方。

万一因为一口意气之争,导致倒霉了,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那才是最大的麻烦。

这辈子都完蛋了。

“十二郎,算了。”张源摇摇头:

“我们走吧。”

因为张源觉得那个人说的对。

大宋律法当真是姓赵的。

李君佑很是得意,等的就是这句话。

看你如何反驳。

宋煊从那蛀虫嘴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也不理会张源,直接走了两步,单脚踩在赵允迪他们二人的矮桌上。

赵允迪瞧着宋煊如此俯身盯着自己,难免有些心虚。

这小子看着是读书人的装扮。

可是距离近了,怎么一副亡命徒的气息?

动不动就要搏命的架势呢!

哪里来的强人?

李君佑也没想到宋煊会如此对太宗皇帝的孙子。

如此不敬。

可是他浑身散发的是杀意?

李君佑不是没见过那些在上阵杀过敌的武夫,他们身上就有一股子煞气。

可是眼前这个身着华服的读书人,怎么也是一股子这种气息?

李君佑想不明白,但并不妨碍他屁股稍微远离了现场。

毕竟此子是冲着宗室子来的,苍天可见,就算是事情闹到了陈父母那里,自己什么可一句话都没说!

张源目瞪口呆。

他着实没有料想宋煊不仅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直接冲上去。

一副要把宗室子孙给踩在脚下的意思。

胡瑗亡魂大冒。

“这不对吧!”

众人皆是惊骇不已。

你宋十二还要不要参加科举考试了?

宋煊瞥了一眼李君佑,嘴角带笑。

笑的李君佑不敢与他对视。

宋煊随即看向赵允迪:

“直娘贼,你身为宗室子,竟然如此公然践踏大宋律法!”

赵允迪也是被宋煊的话,惊的不知所措:

“你想做什么?”

宋煊高声呵斥道:

“你他妈的,也配姓赵!”

宋煊此言一出口。

不仅李君佑惊了。

与宋煊同来的张源等人也都惊了。

李君佑着实是没有料到眼前这个举子,竟然还能有这种说辞。

完美的回怼了大宋律法姓赵的说辞。

大宋律法是姓赵。

但是,你这个宗室子不配姓赵!

“你你你你。”

赵允迪被激的一下子就破防了,他后退两步:

“你好胆!”

“我好胆?”宋煊哼笑一声:

“当年开封府尹许王遭到御史中丞弹劾,他愤愤不平的向太宗皇帝告御状,臣天子儿,以犯中丞被鞫,愿赐宽宥。”

“太宗皇帝说了什么?”

宋煊伸出手指着赵允迪道:“国家典宪,我不敢私!”

李君佑惊骇的望着宋煊。

这种陈年旧事。

他是怎么知道的?

赵允迪有些发蒙。

他根本就不知道宋煊说的是真是假。

“太宗皇帝还说: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擿。汝为开封尹,可不奉法邪?”

“遂罚了许王,你如今为宗室子,可比得过许王的职位?”

赵允迪咽了下口水,被板凳绊倒跌坐在地,下意识的拽下遮挡的帘子。

终于让外面的看客看清楚了里面的闹剧。

“哦,瞧你这幅模样,怕是不知道。”

如此多的人围观,宋煊这才收回脚,负手而立:

“大中祥符八年,你爹,也就是八贤王的住所发生火灾,救援不及时,以致于延烧殿庭,被真宗皇帝降为瑞王之事,你应该清楚了吧?”

赵允迪被宋煊的气势所欺,跌坐在地都不敢动身。

李君佑也有些坐不住。

他万万没想到此子遇到跋扈的宗室子不仅他的姓名没爆出来。

反倒三言两语说的宗室子赵允迪毫无招架之力。

此人到底是谁?

宋煊却是对着看客道:“你身为太宗皇帝亲孙,八贤王亲儿,他们都恪守且维护大宋律法。”

“反倒你这个后来人公然践踏大宋律法,如此不忠不孝的子孙,我问你,你配姓赵吗?”

赵允迪惊骇不已。

他虽然混蛋,可是大宋对宗室控制的极为严格。

特别是宗室成员必须要遵守以“忠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努力塑造贤明君子的理想模样。

宋煊说的诛心之言,让他极为惊骇。

赵允迪想不明白,就是想要用强权清场,独享那胡姬,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了!

议论的人群方才虽然看不清楚,可是一字一句倒是听的清楚。

如今总算是看清楚了正主的脸。

更是有人认出来了那个被逼问的公子哥,便是八大王的第三子三哥儿赵允迪!

宋煊自是听到了人群议论的名字,他瞥了一眼:

“赵允迪,咱们同去皇宫大门敲登闻鼓。”

登闻鼓是允许百姓或者官员击鼓鸣冤,或者上报紧急事务,从而绕过常规行政层级直接上达天庭。

特别是宋太宗他虽然在军事上不强,但是在律法上还是极为重视的,对于登闻鼓也是十分看重。

就算是有人因为家奴丢失一头猪而去敲鼓。

宋太宗虽然觉得琐碎,但是还是给予了赔偿,以此彰显“无冤民”的政治理念。

毕竟百姓能想到皇帝为他处理,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后续强调了只是冤假错案,并不是这种小事,让地方官员宣贯到位。

“敲登闻鼓做甚?”

赵允迪见如此多的人望过来,慌不迭的站起身来:

“你,你别猖狂。”

“既然方才你说地方官府管不到你,那我就请陛下来决断你的过错!”

听了宋煊的话。

赵允迪当即有些脚底发软,双眼有无数飞虫飞过。

他被手急眼快的仆人扶助。

事情闹大了,对自己没好处!

宋朝对于宗室控制的极为严格,他们平日里都不被允许出东京城。

两宋三百年世袭的爵位也不过五个。

如今一个世袭的王爵也未曾出现呢。

大宋皇室成员,即使祖先显赫,可是到了后来也会成为普通人。

宋孝宗他爹就是个县城几把手,宋理宗他爹就是个平民。

太宗皇帝继位后,对于宗室更是制定了好几个律法,他也害怕皇位会传到他大哥那一脉去。

“胡说,我可没说这话。”

赵允迪脸上都急出汗来,他当真愿望,根本就没说那种话。

他冤枉我!

听着外面的议论声,赵允迪知道事情不能如此继续发展下去。

“别,千万别,有话好说。”

“兄弟,咱们当真是有话好说啊!”

赵允迪连忙上前拉着宋煊的臂膀:

“方才不过戏言而已。”

“戏言!”

“不就是一个胡姬嘛,没什么大不了,咱们来的都是朋友,一起看,一起看。”

他说完还小心翼翼的看着宋煊的脸色。

丝毫不见方才的猖狂跋扈模样。

李君佑也连忙上前:

“是兄弟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公子,还望公子勿怪。”

他们二人当然明白事情闹大了对他们俩没好处。

一旦敲了登闻鼓,后果不堪设想。

在东京城,就算哪家衙内失了面子,下次找补回来就行。

没有去敲登闻鼓的。

宋煊如此一搞,让赵允迪当真是下不来台。

尤其是宋煊可不是头一次说要去敲登闻鼓。

他在晏殊、曹利用面前都说过这种话。

大家也是劝阻为主,让宋煊他选择息事宁人。

地方官府定然会给你个交代,没必要直接上访的!

宋煊甩开他的手臂:

“那你说,我羞辱你母妃了吗?”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赵允迪一副对天发誓的模样:

“全都是误会啊,兄弟!”

“误会。”

“对对对。”李君佑也连忙劝阻。

赵允迪连忙拉着宋煊手,生怕他跑路去敲登闻鼓:

“咱们都是哥们,正巧天色晚了,樊楼咱们去一趟。”

“对对对,我请。”

李君佑也是帮忙说着软话:

“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没必要闹的太僵了。”

张源等人目瞪口呆。

方才他们两个还嚣张跋扈,结果大家都想要跪,或者逃跑。

唯有宋十二他一个箭步上前,痛骂宗室子赵允迪他不配姓赵。

结果不但屁事没有,反倒让宗室子开始求饶。

事情如此发展,当真是让他们没料到。

不光是外面的围观群众,连带着酒坊的掌柜的,也未曾想到会这样。

他都准备好了龙虎斗之后,胜利者才能在此地观看胡姬的表演。

可哪有什么龙虎斗啊?

完全是大宋皇室子孙被吊锤。

那个衣着华丽的少年郎,连他的仆人都身着华服,不知道什么来头?

竟然比王子王孙派头还要足!

不可能是皇子。

因为当今的大宋皇帝,年纪兴许与这个少年郎差不多大。

可若他真是皇帝,那宗室子岂能不认识他!

胡姬阿依莎也搞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宋煊暗送秋波。

奈何宋煊如今的注意力完全都不在她的身上。

“道歉。”宋煊指了指一旁的胡瑗:“方才谁说他碍眼的?”

李君佑当即给胡瑗道歉,又给众人道歉,不该嘴臭之类的。

胡瑗大为感动,当真没想到宋煊还记着这件小事。

“改日吧,今天没心情,回家了。”

宋煊瞥了赵允迪一眼:

“你好自为之,今日的事,瞒不住的。”

闻听此言的赵允迪险些栽倒,正好被李君佑给扶住。

谁承想今日在东京城内行走,竟然惹出了这等麻烦。

宋煊让王保付钱,谁知李君佑连忙站出来谄媚的笑道:

“我们付钱,我们付钱。”

宋煊也不在坚持,对着掌柜的笑道:

“你这里的胡姬不错,我等改日备足了银钱再来。”

掌柜的连忙道谢,恭送宋煊出门。

而人群见招惹了宗室子的这群举子竟然能过全身而退,更是啧啧称奇。

东京城人口超过百万,每日都有看不完的热闹。

可是今天这个热闹,当真是难得一见啊!

谁会招惹那些宗室子?

偏偏有人招惹了,还能让宗室子主动说软话,求饶。

这就不常见了。

宋煊说的也不是假话。

有些事起了头,便不是你想要停,就能顺遂你的意停下来的。

东京城里想要往上爬的人太多了,靠着卖新鲜消息的闲汉更始数不胜数。

今日这两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有心人的传播下,定然能过传遍东京的大街小巷。

宋煊带着张源等人走出人群后,他止住脚步对着几人道歉:

“未曾想今日会发生这种事,看胡姬的好好心情被搅了性子。”

“哈哈哈。”张源忍不住大笑了一阵:

“痛快,方才实在痛快!”

“你们有所不知,当我晓得他是太宗皇帝亲孙的时候,几乎两股颤颤,想跑都没力气了。”

听着张源的自曝,胡瑗等人也是差不多的心情。

毕竟大家都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

若是得罪了这些宗室子,他们在东京城有的是实力以及法子可以弄你一个举目无亲的举子的。

“未曾想十二郎会如此胆大妄为。”

阮逸更是一副起死回生的痛快。

方才他在转瞬之间都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未曾想几句话,就被宋煊给搬回了局面。

他是太宗亲孙,宋煊直接拿着太宗皇帝来压他。

更始要去当今官家面前讨个公道,更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操作。

“十二郎此举,当真是让我极为钦佩。”

胡昊也是拱手致意。

方才大家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他也是被吓到六神无主,甚至都想好了一旦无法参加科举被治罪,直接润到辽国去的想法。

反正那里也有科举考试。

“总归是他嚣张跋扈在前,若是给钱还好好与咱们商量,如何会发生这种事?”

宋煊嘿嘿笑了两声:

“都是那胡姬长的太带劲了,掌柜的在外面总是宣传攒劲的节目。”

“哈哈哈。”

方才的忧愁与惧怕的情绪,被宋煊三言两语给吹散了。

“待到我为官后,定要去西北建功,为兄弟们多搞来几个胡姬。”

“哎。”宋煊连忙制止张源的话: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是为了经营丝绸之路,为大宋带来更多的商税,顺便搞点土特产,比如葡萄之类的。”

“十二郎说的葡萄是哪种葡萄?”

“哈哈哈。”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宋十二当真是风趣啊。

“我记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耶律平,便是回鹘人。”

胡瑗的记忆很好,他是看过有关辽国的事。

“此女手腕强硬的都断了。”

宋煊也是晓得的。

这第一位辽国太后直接摆了鸿门宴,杀掉其余七部首领,帮助阿保机建立大辽。

待到阿保机身死,她为了执行自己的换储计策,强行让跟随阿保机的数百名文臣武将殉葬。

再被汉臣激将时候,她直接砍断自己的右手,并且代为殉葬。

比曹老板割掉自己的头发还要狠辣。

自此以后辽国文臣武将无不惧怕她,直到因为政斗失败被囚禁。

此后她的家族被赐姓萧,辽国历代皇后都是她的直系后代。

宋辽两国都皇后,都会时不时的掌权。

这一点也被曾经的小弟西夏学了去。

而辽国后族更是直接与皇帝分润权利。

胡瑗等人听不懂宋煊的冷笑话,但是又都觉得回鹘女子若是都如断腕太后一般,那可就不好对付了。

“十二郎,此事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吧?”阮逸下定决心道:

“若是有事,诸位尽管推到我的头上,要不是诸位的帮助,我阮逸兴许前几日就死在了东京。”

不仅张源等人愣了,连宋煊都愣了。

他的思维好像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许多人得罪了权贵,只有死路一条!

“别动不动就想死了,大好前途呢,稳稳当当的考中进士,今后那些看不起咱们的人,都得躬身下拜。”

宋煊拍了拍胡瑗的肩膀:

“有的人穿的很干净华丽,可是人是脏的,有的人穿的很脏,但是人很干净,寻常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比。”

胡瑗有些哽咽,在东京这两年,他已经遭到太多的白眼了。

“若不是你舍了自己的面皮去药铺赊药,也不会遇到我们,像阮逸如此优秀的举子,怕是死在这个料峭的春天了。”

阮逸眼里含泪,瞧着自己的好友胡瑗。

张源愣愣的看向宋煊,他发现自己确实到不了宋十二这种境界。

毕竟。

罢了,许多事都用不着明说。

“天色不早了,你们就先回去吧,我也要回去休息了。”

宋煊主动提出告辞。

张源等人也是拱手致意。

今日跟着宋煊一同出去,太有收获了。

若是没有他在,遇到这种事,大家只能狼狈逃窜,许多委屈全都憋在心中。

长此以往,那心中也不会太痛快,兴许就会抑郁。

张源等人看着宋煊离去,忍不住感慨道:

“十二郎,真丈夫也!”

“是啊。”

胡瑗等人附和了一声,便转身奔着住处而去。

赵允迪以及李君佑还在商议怎么办。

“那人姓甚名谁,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呢。”

李君佑随即压低声音道:

“正好趁此机会去瞧一瞧,免得到时候不好同八大王交代。”

无论如何都要把事情都影响降到最低。

“对对对,咱们悄悄跟着。”

赵允迪以及李君佑从人群当中走出来,倒是没有人敢拦着。

但是他们二人不知道的是,宋煊的行踪是要报给天子的。

别说近在咫尺的东京了,就算是老家南京,那也有天子赵祯专门派过去的眼线。

今日之事,那皇城司的人,如何能够会替赵允迪隐瞒?

简直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宋煊慢悠悠的溜达,每次在东京溜达,人都会越来越多。

但是要到了枢密使张耆家里的街道,人流登时减少。

“十二哥儿,方才之事,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王保开始觉得宗室子孙嚣张跋扈,定然会惹出极大的麻烦。

他都做好了要弄死赵允迪自己赔命的准备。

反正活了这么久,都不如跟着宋煊享受的这段富贵生活。

就算是死了也值了!

宋煊没想培养死士,可是他自己吃肉穿华服,让跟随他的人也吃肉穿华服。

任谁想,都认为他是在培养死士。

“你该不会是想要宰了他吧?”

听着宋煊的询问,王保嘿嘿笑了两声:

“我听三国演义说,主辱臣死。”

“哈哈哈。”宋煊随即止住脚步,认真的看着王保的眼睛:

“别听话本里动不动就死的,人只有活着才能有无限可能。”

“嘿嘿。”

王保确实不理会宋煊这话茬。

二人溜溜哒哒的走着,赵允迪的仆人装作采买的回家仆人,慢悠悠的跟着。

直到看见他们进了枢密使张耆的房子,才立即回去禀报。

“什么?”

李君佑脸上有些难以置信。

虽说张耆对待几个儿子都极为严苛,但大家也是打过照面的。

那个人绝对不是张耆的儿子。

张耆是谁啊?

那可是当今皇太后最宠信的人。

连刘太后的前夫刘美都得排在他后面。

那个举子竟然住在张耆的家中,这层关系让赵允迪也是一阵颤抖。

自家老爹虽是八大王,可是为了躲避刘太后的报复,也是闭门不出,对外宣传自己有神经病!

平日里躲着刘太后的势力都来不及呢。

谁承想自己竟然惹到了刘太后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啊?”

赵允迪急的在原地转圈圈,头上的热汗都冒了白气。

谁承想因为一个胡姬,会惹出如此大的麻烦。

“别慌,先差人打探一二。”

李君佑让赵允迪莫要过于忧虑,兴许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好。”

皇城司的人当即把消息传到了官家赵祯面前。

相比于在南京,宋煊在东京的举动,皇城司汇报的效率比以前快多了。

但是赵祯并没有着急看上午整理成册的消息。

他要先干正事,又是要学着处理朝政,又是要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知识。

赵祯是想要当一个明君,一个好皇帝的。

可是好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结束了劳累学习的一天后,赵祯终于有了自己独处的时间。

他打开皇城司送来的册子,打开之后仔细看了起来。

宋煊早上的事,让他感到极为惊喜。

赵祯也是听说过东京城内许多衙内都是横行霸道的。

就算是撞了百姓,许多人也都是连怒都不敢怒。

他连忙让贴身宦官去一旁把大宋律法拿过来,翻到杂律那块,仔细对照。

然后赵祯发现宋煊说的话,跟大宋律法里不一样!

“哈哈哈。”

赵祯大笑起来:“十二哥儿当真是机智啊!”

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如今大宋士卒缺马,这些权贵子弟依旧能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

十二哥出声制止,想必今后定然会让他们有所收敛。

贴身宦官张茂则七岁就跟在赵祯身边侍奉,如今已经七年了。

张茂则知道官家对于宋煊十分关注,但是并没有多言。

在宫中,尤其是在皇帝身边伺候,嘴严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赵祯看见皇城司的标注,那骑马的赔钱之人,是尚书左丞李仕衡的亲孙子。

李仕衡这个人赵祯也是知道的,善于理财,能过及时应付朝廷所需。

父皇他大肆搞天书运动,花费了不少钱财,有李仕衡给找补,倒是没有多少亏空。

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但是喜欢贪污。

赵祯对于朝中的一些老臣,都是有些了解的。

对于他孙子如此奢侈,赵祯也懒得计较。

他又是曹利用的岳父,只是几个儿子的官职算不得高。

赵祯继续往下看,便瞧见了宋煊与赵允迪之间的冲突,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看完之后,赵祯脸上有些怒气。

“虽然宗室,可废国法乎?”

赵允迪身为太宗亲孙,竟然会如此公然践踏大宋律法。

他姓赵。

大宋律法就管不到他吗?

“十二哥儿说的对,他也配姓赵!”

再加上当年父皇病逝,八大王赵元俨在宫中不想回去,野心昭然若告。

尽管他这几年足不出户,对外宣称神经病。

可是谁不知道他是在装病!

如今赵允迪说出这种话来,全都是他这个当爹的没有教育好!

更何况当年父皇因为他犯律之事也惩罚过他,谁承想不知悔改,连儿子都不懂的教育。

赵祯本想着过两年为了宽宏,让他不至于每年都不出门,想要赐赵元俨剑履上殿的。

但是今日这件事一出,别说剑履上殿的恩赐没有了,训斥他一顿教子无方那也是轻的。

赵祯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吩咐张茂则:

“你看一眼他们都下值了没,把这件事的消息送到御史那里去。”

“是。”

张茂则谨慎的接过,仔细的瞧了瞧,确保自己记在心中。

他默默的退下,今日在公房里值班的是程戡。

程戡见官家的贴身宦官来了,还以为是官家召见,连忙起身。

张茂则按照赵祯的意思,告诉程戡今日东京城发生了不法之事。

你这个御史理应去探查一二,明天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程戡尽管内心有些发蒙,但是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他连忙应下。

第二日。

上朝之时,作为御史中丞的程戡当即上奏,要弹劾宗室子赵允迪,如今的耀州观察使。

毕竟这是刚被调回京师的程戡第一次弹劾。

朝官都不明所以。

毕竟民间流传的声音,他们这些高官,谁会去倾听啊?

刘娥登时来了精神。

当年八大王赵元严想要谋夺皇位的事,刘娥可是极为担忧。

幸亏李迪机智,那老八才逃回自己的宫殿。

刘娥本以为赵元俨自称有神经病,闭门不出当缩头乌龟,她也就抓不住他的错漏了。

谁承想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程戡,此事当真?”

“回大娘娘的话,千真万确。”

程戡得了天子的吩咐,亲自去打探消息了。

只是谁也不知道怒怼赵允迪这个宗室子不配姓赵的举子,是谁?

官家没说。

程戡也就没追问。

他觉得应该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学子。

还没有考中进士,就对大宋律法如此推崇,将来定然是个好官。

朝臣有议论的,但是都没有出声。

毕竟如今赵宋宗室目前只有三支,分别是太祖、太宗以及魏王后代。

如今繁衍到了三四代。这些人在宗正寺的户籍在千人规模以上。

就算生的多,可是死的也多,早夭的更是不在少数。

他们并不是由宗室成员管理,寺正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后期范仲淹也兼职过寺正的职位。

“回大娘娘,官家,此事应该交由鲁寺正查清楚。”

枢密副使张仕逊提了意见。

鲁宗道与张士逊、吕夷简关系不错,而且也是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鲁宗道从人群当中站起来表示此事他一定查清楚。

毕竟事发突然,御史弹劾,那也的查。

程戡初到京师任职,第一次弹劾,定然不是空穴来风。

刘娥却是不打算轻轻略过:

“老身方才看了程戡的奏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什么可仔细查探的?”

“回大娘娘的话,就算程御史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为宗正寺寺正也要查清楚,而不是只听信一面之词,免得冤枉一个好人呢,也避免放过一个坏人。”

“宗室子嗣,绝非常人,自是要认真核对。”

宗正寺虽然在九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它的优势便是通过影响皇室贵族增强在中央机构的地位。

但是劣势也是极为明显,这些皇亲贵戚,一般都很难打交道的。

而且他们都和皇帝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说到底还是一家人。

所以一旦处置不好,极有可能被罢官免职。

刘娥对于鲁宗道如此倔脾气,也是没辙。

大家都称呼他鱼头参政,犹如如鲠在喉一般,让他人非常难受。

刘娥没了脾气,她明白朝中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

这些臣子吃的是大宋的饭!

刘娥想要效仿武则天,那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赵祯对于鲁宗道如此言语也是放心的,有他在,宗室子弟定然不敢扎刺。

“好。”

赵祯作为皇帝当即允挪鲁道宗的意见。

宗室子在东京城内闹事,已经许久不曾有过了。

八大王自从称病后,也极少外出。

这赵允迪他突然搞出事情来,背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八大王的事。

“老身听闻外界有人唤八大王为八贤王?”

刘娥瞧着刚想退下的鲁宗道:“鲁参政,也查一查此事是否为真。”

这句更是诛心之言了。

他八大王成了八贤王,到底是哪里贤了?

鲁宗道先是抬头看了一眼刘娥,又嘴里称诺,退回到人群当中。

作为皇帝的赵祯,却突然有了一丝明悟!

十二哥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喊八贤王了。

那不是低头吹捧认怂。

而是早就埋下了陷阱!

就如同十二哥反问我是如何侮辱你母妃一样,高明的让人挑不出错漏来。

赵祯强忍着自己不要去看母后的脸色,他心中却是十分高兴。

十二哥尚未为官便有如此心智。

将来到了官场上定然能过成为朕的助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