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262章 此乃真龙隐现(今日爆更2w)

大宋悍臣 第262章 此乃真龙隐现(今日爆更2w)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古人对于这种卦象。

尤其是如此令人震惊的卦象,第一个就表示不相信。

可轮到他们自己去算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会相信。

尤其是在算命这方面,利于我的那我得相信。

若是不利于我的必定是有人克我。

干掉克我的人,那我的运气就好起来了。

况且大宋盛行道教,先有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陈抟。

陈抟那也是个过目不忘的主,在后唐考科举落第,从此开始清修。

周世宗柴荣喜好道士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留陈抟在皇宫住了一个月。

民间传言他曾预言赵匡胤是皇帝命,但是赵匡胤对他无感。

唯有赵匡义继承了周世宗柴荣的小喜好,对陈抟极为看重。

再加上澶渊之盟,宋辽议和对“天无二日”的中国中心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导致宋真宗为此闷闷不乐。

不少臣子建议积蓄力量兵取幽蓟,洗涤这个耻辱,但是被宋真宗拒绝了,在这方面上,他还不如自家老爹赵匡义呢。

然后王钦若建议不如搞封禅。

自此宋真宗开展了借助祥瑞、封祀道教,昭示天命在宋,粉饰太平的天书运动。

十几年的时间,对于道教的扶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故而算卦的摊子也是不少。

这些人也都能混口饭吃。

赵祯自幼跟在他爹身边,其实对于这种事,内心深处是不怎么相信的。

因为无论是他爹还是他母后,都与他说过这种事情背后的意义。

特别是刘娥临朝摄政,下令把“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之前,也是好一通教育赵祯。

但是赵祯又听闻一件事,便是当年自己母后从蜀地泛舟而下,船过真州,遇到了一位高僧。

高僧见她模样,又听到了她的歌声,算了算,觉得她日后必然贵不可言,遂拿出自己的不多的钱财资助她入京。

待到刘娥做了皇后,高僧还在。

她便捐出百万私房钱,命令淮南、两浙、江南三路转运使给高僧重新修庙宇。

新寺庙极为壮观,冠绝南北。

有如此案例,故而赵祯对于一些人的“眼光”还是愿意去相信的。

故而此时赵祯当真是在观察除了宋煊之外的那几个人。

年轻。

都非常年轻!

因为依照目前十二哥展现出来的本事,赵祯觉得他今后位居宰相。

不成问题。

他就是有些好奇,其余几个跟着十二哥在一起的游玩之人,如何也能成为宰相?

今日得知省试结果头名是十二哥儿极为激动,又忙着看他的策论,其余通过的举子名单,自己并没有去看。

如今赵祯也不认识这几个人。

就算知道名字,那跟面容也是对不上的。

“吹牛。”

“又来骗钱。”

“小衙内勿要被他三言两语给骗到了,不如去找大相国寺的高僧瞧一瞧,更为准确。”

一旁的闲汉挺身而出,想要赚些跑路费。

听着周遭的议论声,那算卦的丝毫不慌,他就稳稳的坐在摊子上。

宋煊其实对这种事也是不相信的。

但是他瞧了瞧身边的韩琦、文彦博、欧阳修,以及张源。

前三个人他是知道的,当真是出任过大宋宰相。

至于张源,最著名的宰相,那还是西夏宰相张元。

宋煊一时间也分不清楚他是不是那个因为殿试落榜而气愤,投奔西夏李元昊的张元!

毕竟副宰相,那也是宰相。

在大宋多了去了。

同名同姓的人也有不少。

宋煊身边的王珪,他开始还以是那个大宋有名的三旨宰相王珪呢。

如此场景。

宋煊甚至觉得都能堪比韩琦四相簪花的巧合。

眼前这个算卦之人,他就是想要骗点钱花花,提供些情绪价值?

宋煊也摸不准了。

“哈哈哈。”韩琦忍不住发笑道:“你说的越来越离谱了。”

“是啊。”

张源虽然心中惊喜,但是一想到自己连省试都无法通过,悠悠的摇头:

“今年的省试我都无法通过,若是不能中进士,当什么宰相?”

算卦的却是不紧不慢的道:

“这次没有通过省试,不代表公子下次还无法通过啊!”

张源精神一振。

直娘贼,这个算命的他说的挺有道理的。

我还真不好反驳。

难不成我张源今后真能有当宰相的命途?

文彦博心思深,遗传于他爹心思细腻。

如今正在三思开拆磨勘司处理财务收支的工作。

这是如今大宋的最高财务部门。

文彦博一直都没有言语,只是在观察除了宋煊之外的其余三人。

若是真的如同这个算卦所说的那般。

那我们五个加一起岂不是很强?

将来在朝堂之上,也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团体”!

朝中有人好做官的事,文彦博自幼便是知晓的。

况且文彦博内心更加清晰,大家读的是圣贤书,可是今后为官,却是做不出圣贤事。

文臣武将身上穿的事锦衣绣袍,可是背地里却是密密麻麻的蛛丝网。

文彦博再次瞥了一眼脸上没什么神情的宋煊,大家一不是皇亲贵胄,二不是世袭贵胄。

大家若是真的如同这个算卦所言一般,顺利金榜题名,成为同榜进士。

今后在官场上守望相助,兴许真的能过官至宰相。

文彦博不相信宋煊没有想到这一点!

“哈哈哈。”欧阳修忍不住抱着肚子大笑起来:

“好你个江湖骗子,若是我们给了你钱,你定会跑路。”

“这位公子看起来像是自幼失怙,也不必在意,今后定然会有大富贵的。”

算卦之言像是一双手直接掐住了还在大笑,说他是个江湖骗子的欧阳修。

这下子连宋煊都有些目瞪口呆。

艹!

此人就算没有算命的真本事,但是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极强的。

因为有些细节,宋煊自己个都不清楚身边这几个人如何。

欧阳修觉得自己能当上宰相这件事毫无根据。

因为不出意外他此番省试都没有通过,他连解元都考不上。

要是他说宋煊能当宰相,还是有着一定的可信度的。

但是欧阳修当真是幼年丧父,这件事都能让他算出来,着实是让欧阳修惊骇不已。

东京城百万人口。

难不成真的有“铁口直断”的能耐人?

欧阳修的神情,更是让算卦之人自信,他也没有追着问,而是继续阐明:

“况且老道我已经在大相国寺摆了三年摊子,你们五位中有两位说今年省试已经落榜。”

“若是谁觉得自己下次也没有通过,尽管来此处寻我,要回卦金。”

“若是通过了省试,只需请我吃顿便饭即可。”

张源与欧阳修对视了一眼,倒是也没有再反驳。

宋煊笑了两声:

“好啊,听起来倒是个有本事之人。”

“韩琦,给他卦钱吧。”

宋煊袖子里只有金叶子。

若是当众给出去,这个算卦怕是活不过今天了!

东京城每天死上许多人,那实在是太正常了。

谁知道你是怎么死的?

算卦之人瞧着宋煊道:“这位公子就不想算一算吗?”

“不算!”

宋煊哼笑一声:“我对这种不感兴趣,也不想掀了你糊口的饭碗,你所说的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最早的也得三年之后。”

“哈哈哈。”

算卦的瞧着宋煊装模作样的掐着手指头:

“公子的卦,兴许明日就能验证呢?”

明日省试放榜。

整个东京城的人,怕是都要关注的。

宋煊随即摆摆手:“我这个人不信命的。”

“嗯?”

算卦之人很是奇怪。

毕竟这个放眼整个天下,也就是他们靠这个本事糊口的人才不相信这些。

而且他相信纵然是大相国寺的高僧,也绝不会信这种事。

故而对眼前这个形象突出的举子的言论十分惊诧。

“公子何意?”

“我听人言,若命运不公,便和它斗到底。”

宋煊负手而立:“至于当不当宰相,我不是很在乎。”

算卦之人站起身来,冲着宋煊行礼。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信了此宋煊方才说的话。

宋煊不算卦是为了保住自己吃饭的摊位。

没必要因为较真就让人断了生计。

况且当众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都是基本功。

算卦的觉得自己遇到“同行”了。

韩琦倒是也没废话。

他也看出来欧阳修当真被他说中了心思,见宋煊不想再问些什么,痛快点给了卦金走了。

“多谢五位客官。”

算卦之人收好卦金,笑嘻嘻的抱拳道:

“诸位相公前途无量,但行好事吧。”

宋煊、韩琦、欧阳修、张源、文彦博倒是没有过多停留,而是离开了此地。

热闹散去。

可是议论却没有消散。

倒是让东京城里又多了一个传言。

今日一口气路过五位宰相?

他当真是好大的口气!

赵祯倒是不着急跟上去与宋煊相认,他饶有兴趣的走向一旁的卦摊。

“这位客官,也是来算卦的?”

赵祯觉得极为奇怪:

“我有一问,宰相之位岂可轻断?”

算卦之人摸着胡须干笑了两声,借机先是打量来眼前之人。

再瞧了瞧陪侍之人,扫了一眼拥挤的街边人群,看向自己这里的人。

他收回眼光,脸上一脸严肃的道:

“若是读书人个个都不想去当宰相,只想考中进士,当个官就吃喝玩乐,大宋还能继续强盛下去吗?”

赵祯到底是年轻,闻言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他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况且官员立下功勋,做出政绩,不是赏钱就是升迁。

最终做到宰相的那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只是一下子就从他面前走过五个宰相,着实宋让赵祯心中依旧不敢相信。

这也忒巧合了。

“客官可是要算卦?”他摸着胡须笑了笑:“今日正好再算一卦就收摊回家歇着了。”

“算一算吧。”

赵祯觉得闲来无事,既然遇到了,那就算一算。

“不知客官想要算什么?”

“就算一算。”赵祯想了想:“十二吧。”

“十二?”

算卦之人拿出笔墨在竹简上写了这两个字,展示给赵祯:“可是如此?”

“便是如此。”

赵祯笑了笑:“既然先生通晓天际,就给我测一测这二字何解?”

算卦凝视许久,随即忍不住拍巴掌笑道:

“我说今日我这双浊眼,如何能过见到如此多的紫气祥光。”

“平日里难以窥探此等天际盛景。”

赵祯面露不解之色,又听算卦之人长吁短叹:

“奇哉,怪哉,贫道学习算卦三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星聚之象,今日若非贵人途经此地,引动天星垂着,恐怕贫道终生难遇此等卦兆。”

“还望先生解惑。”

赵祯听了一大堆,还是一知半解。

“好叫客官知晓,今日这卦,其实不是贫道算出来的,而是有人命格太盛,逼得天地之间不得不显像,贫道不过是借了东风,窥探一角罢了。”

讲到这里,赵祯听懂了。

他是在说朕命格太盛,所以照的朕的宰辅都提前现了身?

此人这都能看得出来,看样子当真是有几分本事的。

赵祯在心中暗暗揣摩。

算命的瞧赵祯陷入了思索,又开口道:“我们在看这两个字。”

赵祯急忙往前探头。

“十者,天地之级数,乾卦悦九五至尊,而十乃是过九之数,暗合天外有天。”

“二者,地数之始,《周易》云,天一地二,二者合土,土在中央,承载万物。”

“二字相叠,十悬于二上,恰似王字无头。”

相士的话听的赵祯额头血管一跳一跳的。

十二哥难不成是皇室流传在外的血脉?

自家父皇那也是去过南京城巡游的,毕竟那里是太祖皇帝的发家之地。

再加上自家父皇年纪轻轻就沉溺于酒色。

就在赵祯疑惑时,又听到:

“然无头之王,乃是真龙隐现!”

“啊?”赵祯眉头微挑:“何为真龙隐现?”

“好叫客官知晓,便是方才真龙隐现,让贫道借了东风,窥见了方才那么一点天机。”

赵祯轻微颔首,他全都明白了。

原来是自己突然兴起想要出宫溜达,恰巧到了此地,引动天地动象,如此才让他瞧出来那五个人都是有宰辅的官运。

赵祯稍微思考了一会:“先生既然看出王字无头,可知王字添头是何意?”

“添头为玉。”算卦的又在竹简上写玉字:“玉者,国之重器也。”

“原来如此。”赵祯再次颔首:“那这十二是吉是凶?”

“当然是吉啊!”算卦之人缕须笑道:“十全十美,二仪并立,此乃天下大治之象!”

赵祯再次点头,他知道宋煊是有本事的,大治之象,当真不错。

然后他话锋一转:“只是。”

“只是什么?”赵祯追问道。

算卦之人从袖中摸出一枚天圣铜钱压在竹简上:

“客官自看。”

钱?

赵祯觉得宋煊不缺钱,也用不着拿钱去笼络他。

自己也不缺钱,拿钱做甚?

“这是何意?”

算卦之人却是笑道:

“贫道今日已然泄露太多天机,天下哪有那么多明明白白之事,客官只需自己参悟就是。”

赵祯不再理他。

一枚天圣铜钱压在十二上?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祯一时间没有参悟到,只是示意贴身宦官张茂则付钱。

算卦之人接过钱笑了笑:“那贫道就再送客官一句话。”

“什么话?”

“持满戒盈,方得始终!”

赵祯颔首,还是没有参悟明白,但是也顺从的离开此地。

因为算卦的要收摊了。

待到算卦之人瞧着他们走了之后,这才敢跺了跺早就发麻的双腿。

一刻都不敢再停留。

他连忙收拾好自己的摊子走了。

两把大遮阳伞。

宋煊等五人坐在遮阳伞下,旁边还挂着一个广告牌。

牌子上写香饮子。

这是大宋东京城的奶茶网红店。

饮子原意是指不规定时间、剂量饮服的中药汤剂。

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用果品、香料、药材等熬制而成的草药茶饮。

至唐宋时期,发展成一种国民流行饮品。

清明上河图上,许多处都是卖饮子的摊位。

宋仁宗还真的组织过御厨、御医对各种口味和功效的饮子,进行品评、排名。

他最喜欢的口味便是紫苏饮子。

“紫苏饮子”的做法十分简单。

取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修香收起。

每用,以滚汤洗泡一次,倾去,将泡过紫苏入壶,倾入滚水。

服之,能宽胸导滞。

宋仁宗自幼便有患有风痰。

刘娥对赵祯管束极为严厉,动辄就以礼法约束,而杨淑妃对赵祯恩勤备至。

赵祯经常被风痰之争困绕,刘娥下令不许给小皇帝虾蟹等海鲜吃,但是赵祯就是叛逆,要吃这些食物。

杨淑妃私下弄来给赵祯吃,故而赵祯因此亲近杨淑妃,有些怨恨母后刘娥。

此时宋煊等人一人手上便有一杯紫苏饮子。

此事并没有外人注意,文彦博才主动开口道:

“不知十二哥儿觉得方才那相士所言,可信度有几分?”

宋煊觉得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他对于这种事,也是突破了自己的想象。

宋煊对那个人的唯一解释,便是熟能生巧。

别人都觉得是难题,他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毛病。

犹如修车一般,开你的车一段路,就能把毛病给你找出来,堪称赛博神医似的。

那个算卦的在街边,没事就看人。

兴许以前还打着免费看卦的噱头,来验证他自己的想法。

此时听到文彦博询问,宋煊也没有回答:

“文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何必相问?”

欧阳修依旧没有缓过神来:

“我可以肯定,我欧阳修便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卒,就算是姓名以及家世也仅有几个人知晓。”

“我等都是第一次来东京城,如何就被一个相士给看透了许多信息?”

“我不明白,难不成世上真有仙人?”

不管是不是读书人,仙人这个词,始终是华夏人的思维当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上到高高在下的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皆是如此。

韩琦更是一言不发。

因为他当时想去算卦,纯粹是与其余几人走散,想要坐那歇会。

等等人,顺便打发打发时间。

当个趣谈。

韩琦是不相信这类东西的。

但是那个相士,当真是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几人面对欧阳修的询问,张源摸索着下巴:

“东京城百万之众,市井之中有一两个有些本事之人,也是正常的,对吧,十二哥儿?”

“张兄说的在理。”

宋煊饮了一口香饮子:“天下能人异士多矣,岂能全都当作骗子处理。”

文彦博见自己想要说的话题,又被宋煊拐了回来,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若是诸位来年真当了宰相,可勿要忘记我等啊!”

“哈哈哈。”

张源确实是笑的十分开心:

“我与欧阳修只能参加天圣八年的殿试了,你们三人却是早早为官,就算我等真有宰相的官运,如何能比我们二人更晚当上?”

欧阳修其实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算个卦,心情好多了。

毕竟此番省试,他当真是自己一丁点都没有通过的可能性。

治理黄河的策论,被他写的跟狗屎一样。

自己都看不上,如何能让当世大儒孙奭看上?

原本就是想要去找宋煊吐槽一下自己心中的愁苦之情,未曾想被一个相士给莫名其妙的治好了“内耗”!

上哪说理去?

张源与欧阳修两个落榜者的心情大变,再也不见愁苦之色。

但是文彦博却是有些担忧的道:

“通过省试还算不得什么,若是殿试无法通过,大家还得一同参加天圣八年的殿试了。”

“你都是当宰相的官途了,如何还能无法通过殿试?”

张源满不在乎的道。

“可你也不也是没通过省试吗?”

听着文彦博的反问,张源连忙:

“好好好,我十分期待咱三个一同参加天圣八年的殿试。”

“哈哈哈。”

欧阳修狂笑不止,他觉得这可太有意思了。

宋煊对于他们打嘴炮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笑了笑:

“我听人言,苟富贵,互相汪,希望大家都能互相汪啊!”

文彦博等人都觉得宋煊是说话带了口音,也是随着他一同举杯,大笑几声。

他们如今还没有当官,便偶然间听到了如此前途光明之事。

今后若是真的能成,也不失为一桩笑谈趣事。

就在宋煊几人说笑时,赵祯再次打量了一下宋煊。

今日还是大家一别数年的头一次见面。

赵祯手里的皇城司,还下辖着一支暗卫。

当年宋太宗把武德司改革为皇城司。

武德司为皇帝爪牙,权柄甚重,牵制“宿卫诸将和枢密院”。

就是为了巩固皇权的,本身就收到官僚集团的忌惮,甚至连司马光都公然弹劾皇城司。

而皇城司的暗卫已经把宋煊的画像送到了赵祯的案头,这才让赵祯一眼就瞧出来。

再加上面若冠玉,极为雄壮,站在人群里都高人一个头,半个头的,过于突兀了。

如何能不一眼认出他来?

近距离一瞧,十二哥果然一表人材!

那相士倒是没说错。

只是赵祯觉得大家的模样都改变了不少。

不再像是少年时期那般了。

兴许十二哥也认不出自己来了。

赵祯倒是也不见外。

自从当了皇帝后,虽然还没有亲政,但是自身的气质已经养出来了。

既然他们几个都有宰辅的官运。

那朕,提前认认人,又怎么了?

于是在他的示意下,皇城司的几个人去坐在了另外一张遮阳伞下,充作背景墙,也避免了其余人过来打扰。

赵祯果断走过去,拉过一把椅子笑道:

“方才听到了那相士之言,想要瞧瞧几位宰辅。”

宋煊瞥了一眼这个身着华服的少年人,他身边跟着几个小厮,倒是像有武艺傍身的。

不知道是哪家的子弟。

张源却是一丁点都不露怯:“哈哈哈,这位小哥儿,尽管来看,待到省试放榜,我就要准备参加天圣八年的殿试了。”

“哈哈哈。”

张源说完之后,欧阳修觉得还是十分好笑。

人家举子看完省试的榜单,都是要准备今年(天圣五年)的殿试。

你说的这般豪迈,结果要准备三年之后的殿试。

这落差也忒大了。

赵祯有些不解:

“难不成你觉得此番无法通过殿试,想要再准备三年吗?”

他倒是知道有这样的举子。

像宋煊的同窗王尧臣,便是如此想的。

其实王尧臣通过省试,也可以当进士做官,但是他为了考状元就放弃了。

赵祯今日才说要在殿试的时候题目搞的严格一些,结果这么快就传到外面了!

莫不是皇宫内已经漏成了筛子?

“当然是我没通过省试。”

赵祯眉头一挑:“省试结果还没有出,如何就这般肯定?”

“小兄弟不曾参加过举业?”

听到宋煊的询问,赵祯轻微咳嗽了一声:

“还在读书,家母认为我年岁尚小,不想让我过早参加发解试。”

“那便正常。”宋煊端起饮子喝了一口:

“像这种考试,考完了许多学子都会心中有谱,能不能通过此番考试。”

“原来如此。”

赵祯轻微颔首。

随即端起店家送来的香饮子喝了一口,忍不住再喝一口。

原来东京城的香饮子这般好喝!

他下意识的询问:

“此饮子唤作什么名字,当真是好喝啊!”

“紫苏饮子。”

文彦博回了一句。

他也在默默观察这个少年郎,觉得此人出身极好。

出行都有小厮跟着。

可是却没有在东京城吃过街边的东西,怕是许久都不被允许出门。

再加上岁数如此之大,还没有尝试参加科举考试,莫不是宗室子弟?

因为只有宗室子弟的日常开支由国库支付,住所由官府提供,但是背后却有许多限制。

不让经商,也不得购置田产,不得随意出入城门,更不得与普通百姓过多往来。

为了防止宗室坐大,朝堂规定宗室不得参与政事,出了极少数被特许的宗室,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闲散王爷。

赵祯喝完之后,再要了一杯,这才对着宋煊笑道:

“见效,平日里家母管理极为严苛。”

“看你不愁吃穿,未曾想家风还挺严苛。”

宋煊随便应了一声,便没有多说什么。

“家里管的严,虽然不愁富贵,可是我在那樊楼也不过是小时候只吃过一次饭,再也没有去过。”

“樊楼游玩?”张源摇摇头笑道:“我等皆是没有去过。”

赵祯脸上带着笑:

“在下赵受益,还不知道几位未来宰辅的姓名。”

他六岁之后就改名赵祯了。

故而最开始的名字,被人知道的极少。

文彦博点点头。

他虽然不清楚赵宋世谱的辈分排名,但可以确信此人便是宗室子弟。

于是欧阳修等人纷纷报上名。

赵祯对于其余三人都没什么印象,但是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同时瞥了一眼同样身材高挑的韩琦。

因为十二哥落榜那次的解元便是韩琦,让赵祯有些印象。

其实赵祯的余光一直都在盯着宋煊,当自己爆出名字的时候。

他看见宋煊拿起那紫苏饮子喝了几口,像是陷入回忆的模样。

那年自己六岁,十二哥八岁。

还有狗哥儿,以及没有名字的孩童,一同从鬼樊楼里跑出来。

十二哥还骗自己说,他叫宋温暖!

别说那个时候,就算是现在,在鬼樊楼讨生活厮混的歹人,也不会管你是不是富贵子弟。

若是富贵子弟就更好了,能够狠狠的敲诈一笔。

尽管真宗皇帝因为丢儿子的事,大发雷霆想要剿灭鬼樊楼。

可就算是皇帝发话,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但是宋煊喝完饮子后,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赵祯,并没有多说什么。

赵祯也接收到了宋煊打量的神色,只是笑笑,也没有说什么。

反正今日算是重逢,以后有的是时间叙旧。

况且宋煊近几年的事,赵祯也都掌握了不少。

文彦博对于赵祯的怀疑更深了。

因为他们四个人是籍籍无名之辈,爆出名字,他没反应也实属正常。

可旁边这位是谁啊?

名动三京的宋十二!

就算不认识宋煊的面容,可是一般人听到他的名字也能反应过来。

这个少年郎没有反应,那便是他早就清楚的知道十二哥儿的身份。

他到底是谁?

文彦博在心中盘算着,奈何他对赵宋的宗室子弟并不认识。

而且听着也不像是八大王的儿子!

毕竟赵允迪的亲兄弟,那也得是允字辈的。

况且此人的姓名,是真是假,他们也无法判断。

而且一向善于辩论的宋煊,无论是在听到那个相士的话,还是此时凑热闹的赵宋宗室子弟,都没有要详谈的意思。

反而是三缄其口,默默的喝着自己的饮子。

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哪像欧阳修以及张源两个落榜生,城府太浅了,想什么都能一眼瞧出来。

至于韩琦,他一直都沉默寡言,更是不知道他心中再想些什么!

文彦博随即也有模有样的学着不言语,就听着赵受益不断的追问几个人一些问题。

宋煊瞥了一眼这个赵受益,心中疑惑更甚。

但是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懒得多说。

倒是一旁的小厮提醒赵受益时间差不多了,若是回去晚了,主母还是会过问的。

赵祯这才瞧了瞧天色,极为爽朗的笑道:“其实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极为好奇。”

“小哥儿尽管询问,我自是知无不言。”

张源已经沉浸在将来能够当上大宋宰相的场景了,故而即使落榜了,心中也极为意气风发的。

“方才那个相士所言,几位哥哥觉得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赵祯的询问,让有些豪迈的张源都愣住了。

其实他心中也是有些打鼓的,但是潜意识的会相信那个算卦之人的话!

毕竟那算卦说的,当真是有利于自己啊!

赵祯见几个人都没有反应,随即脸上带着笑意:

“十二哥,你觉得呢?”

文彦博一听这称呼,果然他是知道宋煊的。

宋煊轻飘飘的吐出几个字:

“尽信卦,不如无卦!”

赵祯闻言一愣,随即放声大笑,他只觉得今日极为高兴。

不光是亲身经历了“五人为相”的稀奇事,更重要的是与宋煊阴差阳错的建立了联系。

若是没有今日算卦这个事,他还不知道要如何找到切入点呢。

“多谢几位哥哥方才的解惑。”

赵祯站起身来极为有礼貌的道:

“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欧阳修等人自是起身相送。

反正随便聊聊又没有什么损失。

宋煊听着这话,倒是觉得颇有些效仿江湖中人的中二感,他忍不住摇头笑了笑。

赵祯整个心都在飞。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便是他们当年告别之前,最后说的话。

十二哥便带着狗哥儿他们出了东京城。

自从赵祯便再也没有出过宫门。

实在是真宗皇帝就剩下这一个人儿子六哥儿了。

若是再出现意外,大宋江山还能稳固下来吗?

真宗皇帝好不容易成为几百年来第一个正式继位的太子,难不成又要走到老路上去吗?

他在怎么不着调,喜欢玩乐,再加上寇准、王旦的叮嘱,也不敢带着亲儿子出去疯了。

“十二哥,这宗室子弟,也并不全都是纨绔啊!”

欧阳修瞧着赵祯远去,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此言惹得张源连连赞同:

“上次遇到那个宗室子赵允迪,险些让我道心不稳,惊骇的无法参加省试,还是十二哥力挽狂澜的。”

文彦博、韩琦、欧阳修连忙看向宋煊。

你也配姓赵这件事,在东京城流传的很广。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呵斥赵允迪之人是谁?

只是传闻长得面相英俊,即位雄壮,不知姓名。

那胡姬甚至愿意主动佩寝之类的。

反正事情传着传着,就会改变了原始事件的面貌,这也是即位正常之事。

“好啊,十二哥儿,你瞒我的好苦!”

欧阳修率先开口道:“此事发生如此长的时间,你愣是一点都不往外透露!”

“是啊。”

韩琦这些日子可都是住在宋煊家里,他也不曾听说过此事。

“连我都不知,那次询问,你还隐瞒起来了。”

韩琦更是在一旁吐槽。

文彦博盯着宋煊,其实当他听到这个传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宋煊。

但是又因为要全力备考省试,也就没有那么强的八卦之心。

“考完试那晚,我本想说来着,结果你们一个个喝的烂醉如泥。”

宋煊两手一摊:“况且这本就是小事,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

欧阳修目瞪口呆的瞧着宋煊,要是他干出此等事来,必定是要大肆宣扬一番的。

如此刚正不阿,又能鼓舞后来者不畏惧权贵。

如何能不宣扬?

“十二哥可曾听闻孔子劝子贡赎人之事?”

欧阳修连连劝解道:

“若是十二哥儿做了类似之事,当然要大肆宣扬,依照十二哥儿的名望,那定会引领诸多学子效仿,如此一来,我大宋的吏治才会越来越好。”

“那些权贵子弟,才不敢肆意的欺辱百姓啊!”

“是吗?”

宋煊倒是不这么认为。

尤其是欧阳修他性格是有问题的。

稍微有点信念感的都是对事不对人,诸如包拯。

但是欧阳修嘛,他这个人不仅不对人,而且还不对事。

对的是他心中的道德和原则。

不管是政治见解,还是自己的朋友,只要违背了他自己个认为的道德和原则,他就开始攻讦。

范仲淹、晏殊、狄青都被他攻讦过。

文彦博也是不赞同欧阳修的话,他觉得依照欧阳修目前表现出来的性格,就算他真的做到了宰辅那个位置,怕是也很难干的长远。

欧阳修听到宋煊的反问,随即一愣:

“十二哥儿是觉得我说的不对吗?”

“对,也不对。”

宋煊喝了口饮子:“别用如此清澈的眼神看着我,世上许多人与事都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

“我等还年轻,没有经历过官场上的一些事,故而对有些事的定义,也是有失偏颇的。”

文彦博闻言暗暗点头。

他知道宋煊不是出身官宦之家,可是似这等官场心得,他是怎么获取的?

韩琦也是认同宋煊的话,虽然总会说一是一,二是二,但实际操作上果真会这样吗?

欧阳修则是身体后倾,双手开始抱胸,进入对峙状态:

“十二哥儿,此言大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