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70章 这次游学真是没白来

大宋悍臣 第70章 这次游学真是没白来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宋煊并不觉得夏竦的诗词有多著名。

他在大宋背诵天团当中都排不上号。

至少宋煊没听过有什么出名的夏竦的一两句诗词。

倒是听过讥讽他的夏竦何曾耸?

方才张方平所说的那个夏竦毛遂自荐的典故,宋煊更没有听过。

估摸是宋绶教育时,给他科普了一二,鼓励他多在诗赋上下功夫。

张方平也赞同宋煊的话。

夏竦的诗词也就一般。

真要惊为天人,早就如同柳永一般的诗词,在大江南北传诵开来了。

目前的柳三变才是宋初诗词的扛把子。

对于二人的谈话,包拯根本就插不上话。

他这个合肥地区的读书天才,在科举考试殿试排名当中并不靠前。

按照如今的说法,包拯也就是个中等生。

就算是优等生,前面还有望尘莫及的天才班呢。

所以面对宋煊与张方平的思路,包拯是有些跟不上溜的。

不像张方平,早就被宋煊这个域外天魔给污(同)染(化)了。

他对于宋煊的言谈举止,早就习以为常了。

“喵喵喵。”

小狸花开始在桌子上扑腾,活泼的很。

张方平见宋煊开始逗猫,他便把自己这边的书稿,递给包拯:

“方才见你瞥了好几眼,大抵是没看清楚,包兄可慢慢看,这是应天府宋通判给我出的考题,十二哥唤作学霸小灶。”

“若是你能从中参透一二,那也算是赚到了,希望能对包兄有所帮助。”

包拯连忙接过,细细道谢。

宋绶的名声他也是听说过的,当真是大才。

只是包拯不晓得张方平是怎么与宋绶搭上线的。

毕竟据宋煊说他们来到此地不到月余。

但是来应天府那么多学子,宋通判凭什么对张方平另眼相看啊?

否则张方平早就像王尧臣那般,成为百姓嘴里定是考入应天府书院的第一名人选。

舍他其谁?

而且这两位都不像是出身官宦之家。

哪怕简朴如包拯那也是出自官宦之家啊。

对于应天府通判宋绶对张方平的扬名,这才是包拯疑惑的地方。

在老家的时候,是庐州知府刘筠为包拯出题指点。

此人也是因为宋真宗患病,丁谓当政,认为朝廷中枢不是好人待着的地方。

他请求外放避祸。

在庐州发现了包拯这么一个读书天才。

此番包拯能来参加应天府书院的入院考试,也是刘筠建议他出来见见世面。

就当是游学一番。

自唐代始,或者更早,读书人就意识到,万卷书固然长才博学。

万里路,更加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和见识。

诸如李白、杜甫等等许多诗人都在路上。

说到底,路上的学问,也不比书中更少。

至少在路上被骗,你光看书是没法感同身受。

反倒会笑骂被骗的那个人当真是傻逼。

说什么等自己遇到绝对不会上当受骗,但事实并不会如此。

知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老师坐下来条分缕析地讲解。

可学问这件事,从来就不止于书本上的。

宋朝。

游学在士人中盛行一时。

国子监、太学都是老师和学生爱去的游学之地。

宋朝的私学。

如果有一个知名老师就是有一个金字招牌,能招来许多游学士子。

而地方官学有田地做为经济来源,专门设有游学者使用的宿舍,去好的官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交到朋友,住处也不用操心。

所以就算范仲淹早年间生活贫苦,那他也是挎剑前往洛阳、湖州游过学,“取胡瑗教人之法以著为令”,增长自己的见闻。

士人未第时的学习生涯,“游学”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范仲淹自行游学的方式更为普遍,尤其是父祖没有官位的学子更是如此。

至于出身官宦家庭的,更多是被送出去拜入名人门下就学。

属实是家里早早就给铺好了路。

整个大宋最主要的游学之地,主要是抛去北京(大名府治元城县)的另外三京。

河南府西京(洛阳),应天府南京(商丘),开封府东京。

其中东京游学最受读书人的欢迎。

因为各州举人到京省试,不仅路途遥远,贫士难以负担旅费,但是在京城拜师从学、兼差赚钱的机会较多。

因此举子僦居京城待试者,自唐以来即相当普遍。

不仅能增长见闻,增加中进士的机会,还能解决自身温饱问题。

若是有朝中官员想要提前发掘潜力股,兴许在考试前就招他为婿。

包拯感慨着自己这番游学的幸运,宋煊则是咪咪的叫着小猫。

不得不说这只猫挺好的,没有应激,也没有跑到床底下躲着不出来。

当真是胆大活泼,尤其是电量足,一直喵喵叫尝试与宋煊建立有效沟通,不去睡觉。

宋煊心情大好,把它放在地上,打开窗户,让阳光更多的照进来,可惜自己手里没有激光笔。

“十二郎,可是在家?”

听着楼下呼喊,宋煊从窗户探出头瞧见张亢来了:

“俺在,张推官上来一叙。”

“好,正好走的热了,讨口茶喝。”

张亢这才走进铺子里,然后绕到了二楼上。

他瞧见张方平身边坐着一个面如黑炭的学子。

略感奇怪。

十二郎什么时候交这么一个朋友?

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依照宋煊在老家及时雨的称号。

兴许这个学子因为长相受到了旁人的鄙视,十二郎他出手相助。

如此一想,张亢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包拯瞧着一个应天府推官主动来找宋煊,更是让他感到奇怪。

要知道宋煊如今还没有经过解试,就该是乡下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子,他爹还是赌徒。

他如何能得到推官的赏识?

“喝什么茶啊,直接喝凉浆。”

宋煊把焦明喊进来,把专门烧造的瓷瓶拿过来。

一人给倒一杯。

张亢看着方桌上全都是书籍以及三个学子的笔墨纸砚,脚底下还有一个扑过来的小狸奴,笑了笑:

“十二郎,这是在为考试做准备?”

“自然,俺瞧着来报名的学子不下千人,还有没到的呢。”

宋煊端起凉浆饮了一口:

“俺可不想错过这次考试,再等上一年,浪费光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