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95章 当为第一(第五更求订阅)

大宋悍臣 第95章 当为第一(第五更求订阅)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就是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前说出来,怕是会招惹风波。”

“哈哈哈。”

张亢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他一直都觉得宋煊应该是挺恃才傲物的一个人才对。

可他的表现却是一直都在闷声发大财。

只不过寻常漏出的光芒,就足以闪的旁人睁不开眼睛,他还觉得自己隐藏的很好。

“十二郎且安心,你是有这个实力的,况且读书人不趁着年轻扬名,年老再扬名有什么用呢?”

张亢伸手端起茶杯,依旧止不住笑意:“莫不是你想要走大器晚成的路子?”

宋煊摇摇头,说出了自己心底的想法:

“倒是没这样想,俺只是觉得有些话不应该太早说出来,尤其是俺还年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俺是挺明白的。”

“听听这话。”张亢瞧着桌子一侧的王神医:

“十二郎当真是有真知灼见的,像这样清醒的学子,真乃世间少有。”

“是极,是极,若是我儿也能如此,那我便安心多了。”王神医也在一旁附和。

“二位不必夸奖俺,俺这样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

“嗯?”

王神医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像宋煊这样的读书天才,必然会受到各种优待,谁会逼迫于他呢?

宋煊也端起茶杯,脸上带着笑意:“在座的父亲都是个好父亲,俺爹可是个烂赌鬼,俺娘改嫁有了新家庭也有了新儿子,从没管过俺。”

“俺大哥读书天赋不错,被俺爷做主过继给俺二伯父,想要借一结二伯父还剩下的余光,希望今后能有个好出路。”

“俺二哥继承了俺爹的优良传统,也是个烂赌鬼,从小到大俺只能靠着自己个小心翼翼的生活,没有人给俺的生活托底。”

“俺不清醒的话,诸位根本就见不到长大的俺,兴许俺早成了乱葬岗的枯骨了。”

“什么他娘的读书天才,死了也就是死了。”

宋煊如此平静的话语,让在座的几位全都沉默了。

王神医自是不用说,他爹深受太宗皇帝喜欢,可以让他安心钻研医学,他儿子有他照拂,更是能安心读书。

张亢家里虽然落寞了,但他爹也支持哥俩读书。

苏洵更不用说了。

简直是他爹的大宝贝,十分惯着他。

十八岁成亲后,他媳妇也惯着他,将来他的两个天才儿子也惯着他。

像苏洵这种集全家宠爱为一身的人,才是世间少见。

唯有宋煊是自幼靠着自己,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步,身边有了几个可以托付生死的兄弟。

苏洵闻言愕然。

他一直都觉得十二哥天性乐观,走到哪谁都喜欢他。

而且自己与他也是一样的脾气相投,乐观的很。

原来十二哥自幼的生长环境,竟然是不幸福啊!

童年成熟的太早了,那你还会有回忆的美好滋味吗?

苏洵一直都挺乐观的,所以下意识的觉得其余人也都很乐观。

尤其是影响了他好儿子苏轼,六十多岁被贬官到海南岛,给他弟苏辙写信。

说这B地方有毒,到处都是瘴气,老子快被折腾死了,但是嘿,你绝对想不到,我发现把生蚝烤着吃是真滴好吃。

你要是不怕死可以过来试试,到时候咱哥俩一起烤生蚝吃!

甭说古代的海南岛环境如何艰苦,水土不服之类的,森林覆盖率90%以上。

就算是现代社会没有空调的话,乡下的高温蚊虫以及各种蛇类,飓风之类的,甚至连高空坠落的椰子都能干你一脑壳血。

他们全都是背后有托举之人。

偏偏宋煊没有!

家里谁都指望不上还是拖累,只能默默咬牙坚持。

他不靠着自己,又能靠着谁呢?

这种长久的心中苦涩,又有几人能理解!

“自古少年出英雄,我今日是信了这句话。”

张亢放下手中的茶杯:“十二郎今后必成大器,乃是应天府百姓的骄傲。”

对于张亢强行上价值,宋煊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得意的。

“不错。”王神医也连忙把儿子叫过来:

“我今日与宋小友平辈相交,你快过来喊叔父。”

“啊?”

王修永昨天因为钦佩与宋煊聊过。

爹。

其实我比他大!

“愣着作甚,叫人。”

“小侄儿见过叔父。”王修永连忙给宋煊行礼。

宋煊按下他的手:

“王神医,今后咱们还是各论各的。”

“不行,不能坏了规矩。”

王神医坚持要这么做,也是存了心思,让儿子与宋煊亲近亲近,多与他学习一二。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宋煊能从淤泥里好好成长起来,心态岂是寻常人能比得过的?

正是如张推官所说的那样,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那跟在他身边的人,受到他的影响,今后也会奋发向上的。

这也是孟母三迁的用意。

谁家父母都愿意自己孩子跟好人一块待着。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宋煊虽然没有说谎,但是他只是说了一部分实话。

剩下的那些。

没必要与他们吐露心扉。

“王神医,那俺们就先告辞了。”

“好,待到时间充裕,你我兄弟在多聚一聚。”

王神医叫自己的儿子去送一送宋煊这位世叔。

王修永脸上挂着一丝尴尬的笑容,着实是没有搞懂他爹的用意。

宋煊他读书是有天分,可咱家是医馆呐。

没必要如此姿态吧?

“你爹说的不必往心里去,咱们两个今后都是要在书院一块读书的,就用俺方才说的那样各论各的就行。”

“回世叔的话,家父的话,我不敢阴奉阳违。”

“罢了,随你。”

与此同时。

书院的张师德拿着宋煊的那首诗赋递给晏殊,让他好好瞧瞧。

“啧啧啧,好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

晏殊读完之后当即评价道:

“此子风格还挺多变的,幸亏没跟某个庸师学习。”

“要不然平白耽误了此子,这小子一直躲在乡下自学,倒也是个明白人。”

张师德听到晏殊如此评价,咳嗽了两声:

“晏相公,你认识他?”

“前些日子我去宁陵县请希文出山,恰巧碰见了他,就此结识。”

一旁的宋绶立即接茬道:

“不错,那宋十二还成了同叔的一句之师。”

“哦?”

张师德闻听此言有些不可思议。

宋绶作为第一视角旁观者,立马绘声绘色与张师德说了当时的场景。

他虽然看不上宋煊的行为方式,觉得自己看重的天才张方平更棒,但此时不知不觉当中,早就化身了第一宋吹。

晏殊听着宋绶绘声绘色的话,无语的笑了笑。

反正无论如何都是自己赢了宋绶,他只是想要到处找回场子罢了。

“哈哈哈,有趣有趣。”张师德摸着自己的胡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极佳啊,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句子,此子眨眼间便能对出来,真乃大才啊!”

宋绶也下意识的点头,随即觉得不对:

“虽然此子诗赋极好,但是其余三科尚未可知呢。”

“倒是许久未曾寻到如此有趣的学子了,今年晏相公如此大张旗鼓的招生,定然会出现一大批好苗子的。”

张师德并没有接宋绶的话茬,而是自顾自的说着。

“嗯,其实也不缺乏一些好的苗子。”晏殊也看过报名汇总表了:

“诸如王尧臣、张方平、许拯、张景宪等等。”

许拯他爹是进士,他妈是状元郎宋祁的姐姐。

他儿子将来也是状元郎,他年纪轻轻就在本地扬名了。

许家才算是应天府的门面。

无论是许拯自己的儿子们、亲弟弟们还是堂弟们以及侄子们,全都是进士。

他四个女儿也全都嫁给了进士,后辈子孙更是进士不断,到了南宋许家子嗣也有考了状元的。

至于张景宪是张师德的儿子,一直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是啊,将来兴许能出现一门三状元的神话。”宋绶连忙接了一句。

“哎,我的儿子我知晓,他素来愚笨,也就是性子随我了,能考中进士就算是烧高香了。”

张师德对自己的儿子有所了解,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一番。

将来荫补是他最好的结果。

至于像其余人一样考取进士这条路,还是不要想了。

他纵然能进了书院,那也排不上号的。

更何况应天府书院也不能网罗天下英才,其余各地总是会有冒尖的学子在考场上厮杀出来。

就在他们几个谈话之间,巡场完的范仲淹走了进来,张师德连忙让他瞧瞧宋煊写的新词。

范仲淹看完之后,开怀大笑:

“我本以为他会把那首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给补全了,未曾想他竟然会另想一首如此贴切的。”

晏殊也是如此料想的。

但都没有料到宋煊他是真的能写啊!

“依我之见,此篇诗赋当为第一。”

“大抵很难再发现比他写的还要好的诗赋来了。”

晏殊、范仲淹连连感慨。

至于一直都看不上宋煊的宋绶,也不得不承认。

若是有学子善于此道,早就该扬名了。

总不能像宋煊这般懂得如此隐藏自己吧?

放眼整个天下,怕是难以见识到这样的学子。

张师德也从宋绶嘴里得知宋煊这小子在勇武方面也颇为厉害,看来他想要把窦臭给踹到河里,不是吹牛皮啊!

其实张师德对于宋煊如此不谄媚的性子很是欣赏,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

“希文,速速把宋十二的其余试卷全都调出来,一起查探。”

张师德倒是要瞧瞧宋煊是个全才,还是个偏科“战神”,将来也好重点给他补齐短板。

待到范仲淹把丙房集合起来的试卷,从中抽出宋煊的四张试卷。

几个人当即就开始评判起来了。

贴经中规中矩,看其答题匠气味道很重。

一瞧就是没有名师教导,全都死记硬背。

墨义没什么错误,背诵的不错,但看不出太多的基本功来。

因为相比于诗赋和策论,这两科范仲淹也没想着考多复杂。

总不能过于打击学子们的信心。

然后几个人瞧着宋煊的策论,表情各有不同。

晏殊一直紧皱眉头,宋煊这篇策论过于超前了,完全可以给朝廷中枢那帮宰相瞧一瞧李继迁的包藏祸心。

而且有些话,不宜往外宣扬。

“他倒是说起来希文有些理想主义了。”

晏殊摸着胡须过意略过其他重点:“最后还说自己是书生之言,当真是既激进又保守,极其矛盾,当为中庸!”

晏殊也明白宋煊记住自己的教导,所以才会在策论当中稍微改变了自己以前的行事风格。

倒是个听劝的好学生!

宋绶却是感觉出宋煊才谈不上什么保守。

此子的行事作风颇有些不粘锅的意思。

滑不留手的,将来为官一旦祸害一方,对于大宋就是不小的灾难。

而且宋绶发现宋煊像是有着自己一套的价值观,并不是完全认同士大夫的价值观。

这种学子是最不好把控的。

范仲淹却一直扎在宋煊的文章当中,并没有被晏殊的话给吸引过去。

他觉得宋煊文章当中许多点都是对的。

正如当初晏殊考验宋煊张方平的题目一眼,他都是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只是有些话并不能在纸面上提出来。

“我认为宋十二此论当为第一。”

张师德因为疾病缠身,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听见范仲淹说这话,当即有些诧异:

“希文是否过于拔苗助长了?”

宋煊诗赋列为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策论可不同于诗赋的,必须要符合逻辑,而且还要切题。

尤其是贴经当中,宋煊写的都极为匠气,没有自己的理解认同。

他的策论如何能独美于前呢?

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张公且先看一看再说其他。”范仲淹把宋煊的答卷递给一旁坐着的张师德。

张师德细细的看下去。

虽然范仲淹是应天府书院的掌教,但宋绶也觉得他未免有些过于武断了。

“不如把几个读书种子的试卷全都找出来瞧一瞧,这样对其余人也公平。”

晏殊也不想此时的宋煊独占鳌头,这不利于此子将来执行中庸之道:

“是这个道理,把张方平等人的试卷全都挑出来,定然有比宋十二作答好的存在。”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