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 > 第一个任务第二十一幕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 第一个任务第二十一幕

作者:清梦颐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6:42: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既然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阮绵绵便每日琢磨。首先,如何保障王玄策的人身安全,让他远离那个变态舅舅苏行逸的魔爪呢?没钱没势,又无武力值加身的阮绵绵暂时还没头绪,只能先跳过。那就往另一方面努力:在王玄策心里深深植入“为百姓谋福祉”的伟大理想。

阮绵绵打算走“润物细无声,量变引发质变”的路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让王玄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从政为民”的崇高思想。

阮绵绵有些发愁:“唔,筒子,其实按智商来说,王玄策给我洗脑还差不多。我想给他洗脑,灌点私货,估计是悬。”

系统君并不赞同,它反驳道:“你想想,历史上很多伟人不也是受亲友影响很深吗?可见不管是庸人还是天资聪颖的人,身边人的影响总是不可忽略的。”

系统君继续鼓励中:“总之,宿主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自己。想想看,自打王家被抄家以来,是不是只有你伴在左右。你对他的重要性呐,恐怕早超过了你自己的想象。”

这么说好像也不全无道理。阮绵绵不再犹豫,说做就做,开始研究起策略。

王玄策这几日愈发忙碌了。每晚伏案工作到深夜才睡去。王府中无人不晓,这位清冷少年已成为肃王器重之人。连带着阮绵绵在王府里的待遇也水涨船升,具体表现在伙食标准提高,仆从们见了也十分恭敬殷勤。

一直被忽略的阮绵绵总算体会了一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奇妙感觉。可她却越发不安,诚然权力是美酒佳酿,却也是穿肠□□。得势时自然众人追捧;可失势后落井下石,看人下菜的小人也不在少数。

王玄策本就历经坎坷,若是深陷权力深渊,身边还尽是趋炎附势之人。那他以后难免会对人性失望,进而愤世嫉俗,心肠冷漠。

阮绵绵不打算从这些人身上给王玄策找希望。他们自己都早已从内部腐蚀,难以挣脱了。指望他们,只会跟着沉沦。

阮绵绵打算从底层百姓入手。在王玄策尚未平步青云前,令其遍览民生艰苦,生出怜悯之心,进而影响他以后的从政思想。

恰逢肃王派王玄策去城郊灾民点施粥。这正是大好时机,阮绵绵自是不能错过。于是便哀求着同去。自苏行逸一事后,王玄策对阮绵绵看得很紧,她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王府。念及阮绵绵多日未曾出门,而自己又忙于公务,少有时间陪她,那清冷的少年便蓦地心软了。于是阮绵绵便以编外人员的身份,掺在了施粥队伍中。

马车载着米粮,一行人向城郊驶去。

种地一事,多是靠天吃饭。今年天公不作美,多地旱的旱涝的涝。百姓收成少,吃完余粮便成了流民。京城是天子居所,自是富庶。为讨一口饭吃,临近的灾民便纷纷往京城聚拢。

源源不断的灾民往京城赶,守官不敢轻易放行,唯恐冲撞了贵人。当今圣上是位有为君主,对灾民一事极为看重。是以责令官员于四方城门外,各设立数处灾民点。肃王办事稳妥,深得皇帝器重,灾民一事便托其处理。

皇帝已过天命之年,太子之位却久悬未立。此次灾民之事,不免含有考量的意味。肃王深谙帝心,此中关联自是知晓。于是近日来,灾民一事便成了肃王府内的中心议题。而门客们也纷纷参与其中,替肃王出谋划策。众人心知肚明,谁能替肃王解此难题,宠信器重自会纷至沓来。

坦白来说,举凡投于肃王座下的门客,多是抱着“曲线救国”以出人头地的心思。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众人岂能放过。于是大伙儿卯足了劲儿,希望在灾民一事上有所作为。

王玄策虽年少却颇负天资,处事稳当又勤勉少言。肃王极为看中,因此施粥一事,便特意派了他前来,顺便实地看看灾民情况,以谋对策。

马车驶出城门,京城的繁华被尽数抛在身后。高高耸立的城墙就像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一面繁华热闹,一面荒芜凄凉。城内的体面奢华,与城外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成强烈的对比。

时近深秋,树木凋零,落叶遍地。入眼处一片萧瑟。

灾民点在城郊一处空旷平原。由木头搭成的低矮屋舍比比皆是,这不是温馨的家,只不过是肉身暂时的庇护之所。木头间隙不小,约能伸进三指,不少灾民把带叶树枝塞在缝隙中,以御寒风。

王玄策所领的那一行人,到了地方就有条不紊地架锅熬粥。炊烟袅袅,米饭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领粥的队伍已经排得老长。排队的灾民中,男女老少皆有,他们衣着褴褛,头发枯燥凌乱。只一样是共同的,如出一辙的麻木神情,眼神空洞呆滞。可望向老人,孩子时,他们的眼神却陡然有了生机,透着丝挣扎和对活下去的向往。

队伍中还有一对母子,母亲端着只缺了个口的素色瓷碗,静静地排队等待。在她身旁,是个三四岁大的小不点。那孩子瘦瘦的,越发显得眼睛又大又圆,眼珠子漆黑,像上好的葡萄。

此时这孩子正歪着小脑袋瓜,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前来施粥的陌生人。他一手搂着母亲的腿,另一只手握成拳头,只余拇指塞在嘴里吸吮。小眼珠子转啊转啊,干净灵动。他还太小,个头刚过母亲膝盖,尚不能理解这世界的残酷,不知道自己正处于无米下锅,只能等待施舍的窘境。京城里同他一般大的富家子弟正锦衣暖裘,品着精致点心,身旁乳母丫鬟哄着劝着叫小祖宗。

生命的最初,总是这样干净明朗,真好。阮绵绵心中一动,走了过去。那小娃娃与阮绵绵对上眼神,像只受了惊的小麋鹿,往母亲身后缩了缩,只余下一双眼睛眨巴眨巴,露在外头。

阮绵绵蹲下身子,掏呀掏,从怀里摸出一包蜜饯。她捻起一颗蜜饯,笑意盈盈地望向小娃娃。小不点瞅瞅蜜饯,又仰头望了眼身旁的母亲,口水流得更多了些。

母亲轻柔地揉了揉孩子的发顶,温言道:“还不快谢谢姐姐。”

“谢谢姐姐。”小奶声还有些吐字不清,却意外的软萌。他将嘴中的拇指拿出,在衣服上擦拭干净,这才小心翼翼地拿起蜜饯,放到嘴里。眉眼弯弯,嘴巴也乐得弯弯。“娘,甜!”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母亲,母亲未曾言语,左手抚了抚他的发顶,浅笑望向阮绵绵,含着一丝感激。

“姐姐,能再给我一颗吗?”长长的睫毛扑扇,谁能狠心说个不字?“娘,你尝尝!好吃。”孩子的小短手接过蜜饯,便伸长了手,要喂给母亲吃。

“娘不饿,你吃吧。”母亲笑意温暖,如和煦春风。把那蜜饯又送入幼子口中。

阮绵绵鼻子有些发酸,她这才注意到,孩子四肢极瘦,肚子越圆鼓鼓,像个小西瓜。这约莫是种病,一种饿病。非洲大草原上的孩子也有许多如此。

队伍中还有很多跟着家人排队的小不点。他们好奇地打量着她,看着她手里的蜜饯。阮绵绵心头一软,挨个小不点嘴里塞了两颗蜜饯。孩子露出傻笑,有的门牙缺了几颗,可笑容却是那么干净,丝毫未被侵染。阮绵绵抱起一个又一个孩子,抱着他们转圈圈。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风中。灾民们脸上的愁容也稍有缓解。

王玄策正在和同僚讨论灾民情况。听到笑声,也回头望去。少女未施粉黛,眉目清丽,笑容干净明媚。怀中还抱着软糯糯的娃娃。他忽然忆起幼年时,母亲也曾这样抱着他转圈,父亲自府衙归来,倚在门口笑望他们母子嬉闹。

父母亲族,责任荣辱。在这一刻,他心中突然涌起一丝冲动,想要摆脱这一切。出仕,权谋,官职。似乎都不及眼前之人。绵绵这么喜欢孩子,等他们有了子嗣后,定会是个好母亲,而他,也会竭力做好一家之主,为妻儿子女撑起一片天地。在其中,他们一家人自在温馨,不问世俗。

“苏公子?”身边同僚叫醒了他的微怔。他垂眸浅笑,心事化作云烟散在空中,无声无息。誓言仍在耳畔,父母之事未明,前途亦不胜明朗。何苦此时再牵扯进来一人。

心中有个声音却在反驳:你明知她是女子,却还是同住一屋数年。虽守礼未僭越,但于外人眼中,她早已名节无存。承认罢,你心中藏着卑劣的心思,她早已卷入其中,你不是也乐见于此吗?

是啊,王玄策露出一丝苦笑,自己又何尝不知,不过是假装糊涂罢了。这条路且难且孤独,他有私心,不愿将这唯一的温暖放行。她于他,就如溺水之人无意中抓住的芦苇,一触及便再也不愿放开,哪怕结果是一同沉沦。

“阿策!”她唤他,笑意盈盈,阳光侧打在脸上,温暖如初。

或许,从最初遇见,便注定要一生纠缠。既逃不开,那就再也不要放下。少年目光坚定,清冷的眉眼藏着笑意,眼波流转间令人眩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