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穿进甜宠文里当兽医 > 023

穿进甜宠文里当兽医 023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22:50:35 来源:就爱谈小说

老太太的心又提起来,“咋咋这么严重”这年头不缺人,供销社的岗位可是香饽饽,多少人伸长脖子候着呢。

杜红梅接过淼淼递上的温开水,“咕咕”下肚,快十一月的天了,她却硬生生急得满头大汗。

“姑姑先歇歇,慢慢说。”

杜红梅在她额头上摸了一把,“我厂里加班,刚在路上遇到他们书记,问我荣海到底看的啥亲戚,咋还不回来上班可把我急的。”家里公婆儿子也是天天问,都奇怪他们杜家到底有啥亲戚在纳州。

真是有苦难言。

刘玉珍在旁欲言又止,杜淼淼赶紧拉了她一把,让她回过神来。“哦哦,就是我有个姨妈,嫁到那边四十多年,现在姨父没了,后事要找个娘家人去可能是有什么事耽搁了。”

既然嫂子都说话了,杜红梅不好再细问,“那只能我明天再帮他续两天假诶对了,能不能给那边拍封电报,看看是不是真有什么事。”

刘玉珍又找理由推了,她哪知道什么电报啊。

杜红梅愈发疑惑,看样子嫂子像是知情的。等把老人和孩子支开,她正色道“嫂子,我这心里七上八下怪难受的,你要知道啥就跟我说说。”语气近乎哀求。

杜淼淼躲在门外,听见刘玉珍叹口气,小声的说了几句,然后“砰”一声,是板凳倒地的声音。“啥我哥居然去换红糖万一被怎么办”

眼见着一天天的男人还不回来,副队长已经旁敲侧击问过几次,队长咋还不回来,刘玉珍的心早就七上八下,懊悔不已早知道就不该提这主意。

杜淼淼很想劝她们不用大惊小怪,这年代偷着“换”东西的屡见不鲜,上头不追,下头也睁只眼闭只眼,集体经济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肯干的累死,偷懒的闲死,反正到头来大家都分一样的粮食,很多人的劳动积极性大打折扣,混一天是一天。

像杜家,三个劳动力,张癞子家也三个劳动力,累死累活跟偷奸耍滑分一样的粮,对他们挺不公平的。所以,杜淼淼从心底里支持爸爸,作为男人,得先保证老婆孩子不被饿死。

饶是杜红梅和刘玉珍已经比大多数村里人有胆识,但一想到可能面临的后果,还是胆战心惊,在屋里小声的商量好久,直到天黑,老太太叫她们吃饭了才出来。

“姑姑,三表哥好吗”

杜红梅笑笑,“他很好,比以前吃得多,还会下楼玩,姑姑姑父要感谢咱们淼淼呢”多年来的心病终于有缓解的趋势,她比谁逗开心。

“那小白好不好”

“好着呢,不乱尿乱拉,也不吵人,家强爷爷奶奶都喜欢。”

杜淼淼刚松一口气,又听她道“只是那小家伙可能认你,刚到家那两天不怎么吃东西,精神也不好不过现在都好了。”

淼淼隐约能猜到,估计是没有她金手指辅助的关系,正要说点别的转移注意力,忽然听见大门外有响动,她偷觑爷奶妈妈,见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怪道“妈妈,门响。”

众人侧耳倾听,“没声啊。”

杜淼淼心急,她明明听到了,就在大家倾听的时候她又听见两声。

没半分钟,大门上又有响动,确实很轻微,不仔细都听不出来,看来她的听力比其他人要灵点,遂管不了了,小短腿飞奔出去。

门外,站着两个戴帽子的男人,扛着两个巨大的军绿色大包,屋里人听见淼淼叫“爸爸”,都一窝蜂的涌出来。

“洪江可回”

“嘘,进屋说。”刘玉珍终究要比婆婆更沉得住气,几个儿子帮着接过爸爸和姑父的大包,把大门和堂屋门都从里闩上,全程鸦雀无声。这段时间他们也隐约感觉到异常了。

杜洪江和胡荣海胡子拉碴,一路风尘,灌下去两大杯温开水,随意抹了一把嘴角,“妈还有饭没”

“有有有,这就给你们热”

等再把一群孩子支走,屋里只剩五个大人,杜红梅实在忍不住,掐着丈夫手臂问“怎么去了这么多天,知不知道我快被你们吓死了”

胡荣海憨厚的笑笑,“没事没事,我这不是回来了嘛。”杜红梅在他四肢上摸了一遍,确定没啥伤处才放心。

老爷子吧唧一口旱烟,眼睛往墙角的大包上瞟,其他人也有意无意看向那边,都想知道里头是什么。杜洪江长长的舒口气,“事儿成了。爸你看看,里头有没喜欢的。”

随着“次啦”一声,小山似的东西涌出来,香烟,毛巾,牙膏,袜子,手套,解放鞋全硬通货。

“哪哪来这么多东西”杜红梅惊呼出口,就是自家男人在供销社也搞不到这么多品种和数量啊,何况还是**天的功夫她顺手拿起一只牙膏掂了掂,感觉重量不太对。

“怎么轻了点儿,你们这东西是不是来路不正”

胡荣海笑起来,把本就黑红的脸蛋憋得更红,在煤油灯下就像红彤彤的火炭,配上又短又粗毛毛虫似的眉毛,颇有喜感。杜淼淼骑在大哥脖子上,透过窗子看得津津有味,姑父真是个老实人呐,对姑姑好,对杜家也好。

杜洪江咧嘴笑,他这个妹子啊,真是爱操心。

杜红梅被他笑得不自在,疑惑道“你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拿着牙膏,颠来倒去的看,外壳都一样的,是上海牙膏厂出品的中华牙膏,淡黄色的皮,红色的盖子。

“诶等等,这个皮是铝的”

两个男人对视一眼,笑起来。

原来,这年代牙膏皮都是铅做的,重量很重,而且由于物资匮乏,用完的牙膏皮还能回收再利用。铅的价格不便宜,以至于许多城市家庭用完了牙膏都得把皮儿攒着,多攒几个卖了能给孩子做零花钱。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某位北京的专家说铅这东西有毒,有文化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换铝皮的用。

那是大城市,在永定公社这种小地方,捏着钱也买不到铝的。

“你们怎么弄到的”杜红梅兴奋起来,看着丈夫的眼睛像在发光。

见妹夫只会“嘿嘿”傻笑,杜洪江平复下心情,小声道“用红糖换的。”

听了妻子的建议,杜洪江当机立断,那晚就去找村里几个关系好的人家,说是今年先借他们黄豆用用,年前直接拿钱给他们,相当于“买”了,省得他们还往供销社跑。而且他给的价钱公道,大家都乐呵呵同意了。就这么东家凑五十斤,西家凑七十斤,带了足足三百斤黄豆南下可谓破釜沉舟了。

一路坐火车吃干粮,到了纳州找到糖厂当地的农民,凭借他的口才和妹夫的见识,直到换成红糖都很顺利。红田生产队地理位置独特,气候优越,是远近闻名的黄豆之乡,种出来的黄豆又大又圆,色泽黄中泛光,卖供销社能九毛一斤。要知道,那时候大米都才五毛一斤,九毛一斤的黄豆,堪比金子,所以每到年底,大家最期盼的就是分黄豆。

“金疙瘩”能磨豆腐榨豆浆做豆腐干豆腐乳,纳州人条件好了,总想吃点儿好的,他们带去自然受欢迎,用一斤黄豆换两斤“不值钱”的红糖,乐得嘴都合不拢。

可六百斤红糖不是小数目,他们根本带不上火车。俩人愁得不行,还是杜洪江咬牙,“换烟吧。”

与纳州紧紧相邻的就是红州,那里靠近越国,气候炎热,日照充足,有几个大型卷烟厂,工人家家户户都不缺香烟。他们把红糖带到红州去,走街串巷偷偷换成了更值钱的香烟,顺便置换了不少日用百货,塞满两个包,带上火车也不起眼。

这么偷偷干的,他们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刘玉珍却听得后背直冒汗,搞不好杜洪江这队长就干不成了。

“放心,我不会再让你们过苦日子。”一双大手悄悄握了握她,拿两支牙膏给她,“听说刷了牙白。”

刘玉珍含羞带臊瞪了他一眼,替他们把东西收拾出来,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杜洪江也不是小气的,他能破釜沉舟,还得多亏妹夫给壮胆,硬要把东西一分为二,两家人各半。

胡荣海不肯要,这相当于是大舅哥用命换回来的,一路也听他说过家里的困难,“留着给孩子换点学费,全子华子都得上高中,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不行,说好有我的就有你的。”杜洪江硬塞一半过去,刘玉珍也跟着劝妹夫收下,这么多年多亏他们两口子照顾,不然哪养得大这群孩子。

推来推去,正推着,就听淼淼大声问她奶奶饭好了没,她爸爸肚子饿了,几人赶紧把东西收好,等老太太进来,只剩两块肥皂了。

“办后事就办后事,还带啥东西。”黄树芬嘴上说着不要,手上却极快的接过去,闻了闻。

嗯,真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