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 227后悔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227后悔

作者:天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45: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耿听莲忙着留心端木绯,便有几分心不在焉,完全没注意到张太傅略带不悦的眸光。

这个端木绯不是伴读,没好好听课也就罢了,连这个平日里还算认真的耿听莲也散漫起来,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张太傅心里暗道,嘴上还是继续上着他的课。

这几天的课程正在讲各国邦交,今天讲的是蒲国。

张太傅先大致说了八年前蒲国出兵占了西州和陇州的事,一直说到定国将军府的许景思受封新了郡主和亲蒲国,大盛与蒲国终结姻亲之好。

张太傅饮了两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后,就继续说起了和亲之事——

当年的战役后,西北边境一度十户九空,尸殍遍野,一片荒芜。自新乐郡主和亲蒲国后,大盛西北与蒲国才算彼此相安无事,此后数年西州和陇州得以休养生息,渐渐又繁荣起来,如今两国百姓在边境也时有商贸往来……

张太傅说到一半时,皇帝的身形就出现在了厅堂口,众女自然也看到了,正欲起身,就见皇帝使了个手势让她们不用行礼,负手站在一旁听着。

张太傅心无旁骛地侃侃而谈,直到说完后,他才骤然意识到皇帝来了,急忙给皇帝行了礼。

皇帝的心情还不错,挥手让他免礼,然后就在內侍搬来的一把太师椅上大马金刀地坐下了,笑着随口考校道:“你们对新乐郡主和亲有何看法?”

皇帝话落后,课堂里静了一瞬。

几位姑娘面露局促,何太傅的课实在是枯燥无趣得很,她们多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新乐郡主的长姐乃是伪帝的正妻,她们更担心不慎触及皇帝的禁忌,触怒圣颜。

一片寂静中,一道丁香色的倩影优雅地站起身来,对着皇帝屈膝福了福,落落大方地说道:“臣女以为,新乐郡主和亲蒲国换来两国八年太平,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实在是于国、于民大为有利,可谓功德千秋,必能名留青史。”

耿听莲的话中虽然没点没提皇帝,但是言下之意分明就是在恭维皇帝英明果敢,让新乐郡主和亲,才换得两国的和平。

皇帝听着也颇为舒心,眉目舒展开来。

耿听莲嘴角微翘,接着就看向了右前方的端木绯,笑吟吟地问道:“端木四姑娘怎么看?刚刚我见四姑娘在课中‘频频点头’,想必一定有所见解。”

舞阳和涵星闻言不由眉头一皱,眸色微沉地看着耿听莲。

“……”端木绯心里颇有一种锅从天上坠的感觉,她刚才哪里是在点头,是差点睡着了才对。

端木绯没看耿听莲,反而是抬眼看向了前方的皇帝,她其实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过来上书房以及他问这个问题的用意,皇帝心里还不是指着舞阳去和亲北燕来缓解两国之间微妙的局面。

在皇帝和众人的目光中,端木绯慢悠悠地站了起来,福了福,小脸上还是如平日里般眉眼弯弯,笑得十分天真可爱。

舞阳和涵星对视了一眼,知道端木绯心里自有计较,便坐等看好戏。

“耿五姑娘,”端木绯转身望向了耿听莲,乌黑的大眼亮得出奇,“我刚刚在想,若是八年前,新乐郡主抵达蒲国后,就被蒲王一刀斩杀,然后蒲国大军继续东进……那么新乐郡主是否要遗臭万年?”

“和亲”本就不是简单地把公主远嫁那么简单,这也是两国的一场博弈,你进我退,互利互惠。一切最终都是一个“利”字。

耿听莲完全没想到会从端木绯嘴里听到这么几句话,嘴巴张张合合,好一会儿才脱口道:“姑娘的这种假设实在是荒谬!”

就现在的事实和结果而言,端木绯的这种假设根本毫无意义!

这个端木绯真是喜欢哗众取宠,博取眼球。

端木绯也不恼,笑眯眯地又说了一句:“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不假设不推敲,何以鉴往知来?”

端木绯的话本来也就不是说给耿听莲听的,她瞥了似在沉思的皇帝一眼,根本没等耿听莲再说话,就径自地坐下了。

强词夺理!真是强词夺理!耿听莲胸口一阵起伏,心里暗道。

前面的皇帝若有所思地转动着大拇指上,不由看向了舞阳,眸底掠过一抹愧疚。他也不想用女子来换取和平,但为了国家,这是身为公主应该牺牲的。

两国和亲是为大局。

耿听莲本来还想再说什么,可是皇帝忽然站起身来,含笑道:“朕还有事,就不打扰太傅上课了……舞阳、倾月、涵星……”他扫视了几位公主一遍,“你们跟着太傅好好上课。”

皇帝双手负于身后,大步流星地离去了。

课堂内的空气似乎随着皇帝的离去,顿时变得轻松了不少。

张太傅清了清嗓子后,就继续说起了一些大盛西北周边的小族,多是三言两语地简单带过,那些小族的名称听着就甚是拗口,把姑娘们听得云里雾里。

等午时下了课后,姑娘们感觉一下子好像又活了过来,一个个就像喜鹊般欢声笑语,三三两两地出了上书房,四散而去。

端木绯和涵星一左一右地挽着舞阳不紧不慢地朝凤阳阁的方向走去。

“舞阳姐姐,皇上是不是‘又’打算和亲了?”端木绯轻声问舞阳道,故意在“又”字上微微停顿了一下。

自北燕使臣来京后,“和亲”之事也算是履履提及。

“还没听说,但今天看起来,应该是。”舞阳说着,勾唇笑了,“本来今天课应该讲的是蒲国历史,这突然从八年前说起,还提到了新乐郡主,想来是父皇的意思了……”

皇帝是想让她们这些皇女,学习新乐郡主,主动为国分忧,和亲北燕。

涵星抿了抿嘴,欲言又止地看着舞阳。

四周静了一静,只有那秋风吹拂树叶的簌簌声,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随风打着转儿纷纷扬扬地飘落而下,就像涵星此刻混乱的心情般。

舞阳眼眸明亮,神情坚定,又道:“本宫说过,若真是国家百姓之需,本宫身为公主,自是义不容辞,但是,谁也别想稀里糊涂地就让本宫和亲!”

后方的耿听莲和舞阳的另一个伴读落后了两步,也隐约听到她们似乎在说和亲的事。

耿听莲眉头一动,心有感慨地说道:“身为公主乃天之骄女,金枝玉叶,自出生起就受万民供奉,拥有多高的尊荣,就要同时担负着多高的责任。当国家有难时,公主自当为国出力,以和亲换取边境和平、百姓安乐。”她一副正气凌然,慷慨激昂的样子,“当年新乐郡主主动自请和亲,堪为女子表率。”

前方的端木绯、舞阳和涵星三人停下脚步。

耿听莲以训诫的语气继续说道:“能以一人之身换取万千将士与百姓的性命,实乃功德千秋,两国百姓也会永世记住这则佳话。”

端木绯三人转过了身,与耿听莲面向而立,当她的话音落下后,周围陷入一片寂静,似乎连风声停止了,另一个伴读自然感受到气氛凝重,几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耿五姑娘说得十分有理。”端木绯笑眯眯地颔首道,“新乐郡主当年见大盛连失两州,战火连连下,将士、百姓死伤无数,自愿和亲蒲国,换取两国和平。耿五姑娘身为国公府的姑娘,历代卫国公皆是深受皇恩,为国为民,死而后己。耿五姑娘在国公府的熏陶下,想来也是心怀家国,为了国家、百姓、将士、民生……耿五姑娘不如向皇上自请和亲,届时两国交好,定能重现新乐郡主的美谈,为百姓所拥戴,‘名留青史’!”

端木绯故意在最后的“名留青史”四个字上加重音量,嘴角露出一对可爱的笑涡。

“……”耿听莲感觉就像是被喂了一口黄连似的,表情难看极了。

端木绯笑得一派天真无邪,朝耿听莲走近了半步,“若是皇上得知耿五姑娘有此等大志愿,一定会龙心大悦,全成姑娘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耿听莲嘴巴张张合合,一双杏眸中掠过一丝慌乱之色,“和亲岂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

舞阳笑着与端木绯一唱一和:“若是耿五姑娘的身份不够,北燕一定要本宫和亲,本宫当然不会拒绝。但是为了一全姑娘的爱国之心,本宫一定会恳求皇上将姑娘作为滕妾,随本宫一起出嫁,想来也是一则佳话。”

公主和亲,赐下几位臣女作为滕妾陪嫁古来自有。

耿听莲闻言瞬间脸色煞白,娇躯更是在秋风中微微地颤抖着。

舞阳神色淡淡,对着两个伴读道:“下午没课了,你们可以先回去了。”跟着,她也不再看二人,一手挽着端木绯,一手挽着涵星,步履轻盈地离去了。

耿听莲直愣愣地看着她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双拳不由在体侧握了起来。

她不觉得自己有说错,有些话也不过是忠言逆耳罢了。大公主不想和亲,所以才迁怒自己。身为公主,大公主却是心中无国,私心未免太重!

耿听莲自然不知道和亲一事,暂时还只是皇帝的一厢情愿。

自打北燕新王即位后,皇贵妃和北燕使臣就再也没有提过和亲,皇帝虽然已经派出了使臣前往北境和北燕新王接洽,但是一天没有消息回来,皇帝就一天坐立难安。

再加之,如今南怀战事不佳,南怀大军与大盛军至今还胶着在黔州,僵持不下。

若是北燕和南怀两边同时对着大盛开战,大盛恐怕难以维持,只会在两面夹击下成为待宰羔羊。要真到了这地步,由大盛主动提出和亲,送去公主恐怕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哎——”

皇帝坐在偌大的御案后,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也不忍让舞阳和亲,可是他是皇帝,皇帝是天下至尊,却也同时有着身为皇帝的无奈。

他首先是君,其次才是父。

叹气声还未落下,一个小內侍步履匆匆地进来了,禀道:“皇上,简王求见。”

“宣。”皇帝简单地吐出一个字。

须臾,着一袭石青色锦袍的简王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对着皇帝郑重地抱拳行礼,“参见皇上。”

简王飞快地朝坐在窗边饮茶的岑隐瞥了一眼,似有一分犹豫,但还是说道:“还请皇上准末将亲往北境与北燕人一战!”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地回荡在御书房里,一旁的岑隐捧着茶盅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就若无其事地送到了红艳的唇畔。

什么?!御案后的皇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眉头紧皱。

他心心念念地忧虑着该如何维护两国和平,而简王却在这个时候来请战!

简王抬眼看向了御案后的皇帝。

两国和谈来之不易,简王也不想重掀战事,但使臣去往北燕已经两个月了,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让简王不得不怀疑,耶律索是不想履行和谈了!

既然如此,大盛也不该继续坐等才是!

所以,他来了……

简王的眉宇间带着一股逼人的锐气,继续说道:“皇上,末将在边境时曾与这北燕新王交过手,与先北燕王相比,新王耶律索嗜杀成性,野心勃勃,对大盛一直心怀觊觎,臣只恐他会撕毁和约。”

“不行。”皇帝声调微冷,毫不犹豫地说道,“南怀和北燕两头战事,风险太大了,更何况,现在国库空虚、军备匮乏、士兵不足,再加上征兵不顺,在这个时候大盛绝对经不起两头烧!”

“皇上,无论是战是和,末将以为也该整兵边关,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更可以对北燕起到威吓的作用,令北燕不敢擅动。”简王慷慨激昂地说道,就像是一柄快要出鞘的利剑般,“哪怕北燕想战,大盛也不会边境空虚,无力还击。”

皇帝眯了眯眼,目光微凝地看着御案另一边的简王,眸底掠过一丝疑虑。莫非简王是想借这个机会回北境去?

皇帝沉吟一下,缓缓道:“朕担心若是这时候整兵,说不定反而会刺激了北燕人,以为大盛又要开战……”

“皇上,可若是无所作为,末将恐那北燕人得寸进尺!”简王眉宇紧锁地又道。

“好了,君霄,你不要再说了。”皇帝不耐烦地直呼其名道,“两国好不容易才停战,不可再妄动干戈,更不可轻易激怒北燕人!”

简王君霄抱拳的双手下意识地微微使力,手臂的线条绷紧,冲口而出:“皇上,请三思。当年北境有镇北王府世代镇守,北燕畏之如虎,不敢犯境。如今好不容易大败北燕,必须趁机挫其锐气……”

这些年来,因为镇北王府满门覆灭,北燕人自觉北境无将,才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去年北燕的投降来之不易,要是这个时候大盛再退缩,以后恐怕越发压不住北燕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君霄说话耿直,就事论事,可是听在皇帝的耳中,这番话却是刺耳极了。

御书房里,瞬间就一片死寂。

外面的天空都不知何时暗了下来,天空中阴云层层叠叠,如同那墨汁染黑了天空般,一场暴雨似乎即将来临了。

皇帝面沉如水,脸色似乎比那天空中的阴云还要难看,心中更是一阵暗潮汹涌。

镇北王府已经覆灭了十二年了,竟然还有人提,还是简王!他的决定果然是对的,决不能让简王再回北境,免得养大了他的心,自以为能功高震主了!

御书房里服侍的小內侍赶忙把御案旁的宫灯点亮了,宫灯发出莹莹光辉,屋子里也随之亮了起来。

岑隐抬手轻轻地用茶盖拂去茶汤上的茶叶,他半垂着脸,静静地坐在此刻昏暗的御书房里,就像是一尊玉雕般,冰冷而宁静。

“皇上……”

见皇帝沉默,君霄还要再说,却被皇帝冷声打断了:“够了!”

“君霄,记住,朕是君,你是臣,君臣有别。你莫非是想抗旨不尊?”皇帝目光冷如冰棱般,浑身散发着冰冷肃杀的气息。

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哪怕君霄心里还有再多的话,也只能咽了回去,道:“末将不敢!”

皇帝挥了挥手,淡淡道:“好了,你下去吧。”

君霄半躬着身,不甘心地抱拳行礼,“是,皇上。”退了下去。

绣着五爪金龙的锦帘随着君霄的离去在半空中凌乱地跳跃了几下,皇帝盯着那道锦帘,嘴唇紧抿成一条直线,咬牙怒道:“亏朕这些年待简王府不薄,他还心心念念想着薛祁渊那个逆贼!薛祁渊此人就和朕那个大皇兄一样,惯会收买人心……而且,还忘恩负义!”

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眸底浮现一片浓浓的阴霾。

“朕当年也给过他机会,他的儿子不过五岁稚龄,朕就封了他为镇北王世子,就连他的女儿也给一个郡主的封赏,结果呢?他竟然意图整兵,替朕那大皇兄报仇,辜负了朕对他的一片期望。他会落到那个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了朕!”

皇帝滔滔不绝地说着,也没指望岑隐回应什么,他也不过是在发泄心头的不满罢了。

这时,刚才的小內侍就步履匆匆地回来了,诚惶诚恐地禀道:“皇上,简王跪在了御书房外。”说话间,小內侍的头伏得更低了,不敢看皇帝的脸色。

四周静了一息,下一瞬,只听“啪”的一声,似乎是皇帝一掌重重地拍在了御案上,吓得那小內侍的心差点就没跳出胸口。

“这个君霄这是想威胁朕不成?!”皇帝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声,声音冷得像是要掉出冰渣子,“他想跪到什么时候,就让他跪到什么时候好了!”

小内侍的身子缩了缩,忙不迭应了一声,几乎是落荒而逃地退下了。

御书房里,只剩下了皇帝和岑隐。

皇帝闭眼揉了揉眉心,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飘来,又睁眼,只见岑隐亲自端了一个青花瓷茶盅步履轻盈地走到了御案旁。

“皇上,秋天燥热,多喝点安神茶。”岑隐一边说,一边把茶盅送至皇帝跟前,那阴柔的声音永远不疾不徐,就如同这茶香般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阿隐,还是你关心朕。”皇帝捧起了茶盅,慢慢地饮着热茶。

“这是臣的本分。”岑隐在一旁微微一笑,然后劝道,“皇上,臣以为简王父子一向忠心,从无结党之举,想来简王刚才只是一时失言,也是太过关心边境之故。北境连年征战,这才太平了不到两年,也难怪简王担忧北燕人卷土重来……”

皇帝轻啜了几口热茶,稍微顺了气,仿佛心头的郁结被这热茶冲散了。

皇帝放下茶盅,声音还透着一丝不虞,道:“难道朕就不担心北燕会撕毁和谈吗?朕可是大盛的皇帝,朕比任何人都要在意大盛的安危!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要步步为营,万万不可冒进!”

顿了一下后,皇帝挑了一下眉头,随口又问道:“述延符和几个北燕使臣近来如何?”

岑隐立刻回道:“回皇上,述延符他们这些日子一直在四夷馆,不曾外出。”

“如今倒是安份。”皇帝的嘴角勾出一个讽刺的弧度,站起身来道,“阿隐,你派人盯着那些使臣。”

“是,皇上。”岑隐应了一声。

皇帝大步地走到了窗前,看着外面那阴沉的天空,道:“如今大盛与北燕只能和……就算是要战,也得等和南怀一战结束后。俗话说,瓷器不与烂瓦碰。大盛决不能涉险!”

皇帝的拳头在体侧紧紧地握了起来。

“轰隆隆!”

天际传来了闷雷声,如同万马奔腾般。

皇帝转头看向了岑隐,背光下,皇帝的面色看来一半明一半暗,神情显得有些晦暗沉郁,又问道:“近日安平那边可有什么动静?……市井可还有什么流言?”

“皇上惩了韩士睿,如今市井百姓皆称皇上圣明。”岑隐含笑道,“安平长公主这两个月一直闭门不出。”

皇帝闻言,心情总算好些了,眉心也渐渐地舒展开来。

岑隐接着又道:“皇上,这流言是因征兵一事而起,说来兵部左侍郎也是难逃其责。”

皇帝想了想,觉得岑隐说得不无道理,这次征兵出了这么大的岔子,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差点就酿成大患,朝廷与兵部也确实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不过,撤了兵部左侍郎,又该让人谁来负责这次的征兵呢?

皇帝转了转玉扳指,问道:“阿隐,你觉得谁可用?”

岑隐只简单地给了两个字:“简王。”

他话落后,屋子里又是一片鸦雀无声,皇帝几乎是有些傻眼了。

皇帝定了定神,神色淡淡地问道:“阿隐,怎么说?”

“皇上,简王领了差事,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再回北境了。”岑隐不紧不慢地说着,“简王父子是良将,皇上以后若是还要‘用’简王,总要安抚一番。”

岑隐的后半句说得意味深长,皇帝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北燕。

北燕那边还情况不明,要是战事再起,那么守北境的最佳人选当然唯有简王。

窗外,雷鸣声不断,一声比一声响亮,皇帝久久没有说话。

“哗啦啦……”

豆大的雨点如冰雹般“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一下子就变成一片浓密的雨帘冲刷着大地。

“此事容朕再想想,”皇帝又揉了揉眉心,眸光闪了闪,“阿隐,你先回去吧,朕乏了。”

岑隐也不再多说什么,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御书房外的屋檐下早就点起了一盏盏的大红灯笼,屋檐外,暴雨如帘,明明还不到申时,天色却是一片阴沉。

一道健壮挺拔的身形正腰板笔直地跪在大雨中,他身上的石青色锦袍早就湿透了,哗哗的雨水如瀑布般不断地冲刷着他那俊朗英伟的脸庞,他的头发湿哒哒地黏在了脸上,看着狼狈极了。

岑隐撑着一把乌青色的油纸伞慢慢地往前走去,点点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啪啪”的声响。

岑隐蓦地在君霄跟前停下了脚步,俯首看着跪在地上的君霄,然后抬手做了个手势。

他身旁的小內侍立刻就明白了,递了一把油纸伞到岑隐手里。

“王爷……”岑隐躬身垂首把那把油纸伞递向了君霄,用低若蚊吟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这些年,你可曾后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