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 378明白(两更合一)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378明白(两更合一)

作者:天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45: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端木纭唇角微翘,捂嘴轻笑了一下。

原来如此,岑隐就和端木珩、封炎还有李廷攸一样,也就分的出红蓝青紫黄,却不知道光这青色就分石青、太师青、青白、天青、丈青等等。

“岑公子,还是我给你挑一个颜色吧。”端木纭说着,兴致勃勃地给他挑起线绳来。

岑隐撑着伞静静地站在马车外,凝视着窗户另一边的少女,虽然他不知道她在高兴些什么,不过她似乎心情很好,那就够了……

端木纭挑了一个赤金色的线绳,就熟练地编起络子来,这一次,她也没问岑隐需要什么花样的络子,反正问了他也不知道。

端木纭笑得眉眼微弯,那精致的侧脸仿佛一尊玉雕而成的人儿般。

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偶尔一阵寒风拂过,把些许雪花吹了过来,岑隐不动声色地轻撩了下斗篷,挡住了那飞过来的雪花……

马车方圆几尺,都是静悄悄的。

相比下,国子监那边则越来越嘈杂,那些先生、监生们都一个个被拿下,哭天喊地。

“吵吵嚷嚷的,真是烦死了。”刑千户走到大门口,嘴里一边咕哝着,一边朝街对面的岑隐看了一眼,好不容易督主的心情似乎好了些,没的给这些衰人给扰了。

反正也不过抓几个书生,哪里需要惊动督主。

“把他们的嘴都给咱家堵上了。”刑千户一声令下,所有的东厂番子迅速行动起来,把这些人的嘴巴全部用布团堵上了,周围一下子就都清净了。

东厂的厂卫一个个训练有素,像下饺子似的把人都关上一辆辆的囚车,然后囚车浩浩荡荡地驶离了鸣贤街。

这动静太大,街头街尾的那些百姓当然也看到了,鸦雀无声,方圆几里的声音似乎都被吸走了,只剩下了马蹄声与囚车的车轱辘声。

端木纭和岑隐似是对周围的喧嚣全然不觉,一个专心地编着络子,一个则静静地看着她编络子。

端木纭编起络子来,十分熟练,修长的十指翻飞,如那翩翩起舞的蝴蝶般,说不出的灵巧好看。

没一盏茶功夫,她就编好了络子,满意地检查了一番后,就把荷包从窗口递了出去。

“我选的线绳比你原来的粗上一些,这下应该没那么容易勾断了。”端木纭笑眯眯地看着窗外的岑隐,“岑公子,你还有公务在身,我就先回去了。”

天色也不早了,岑隐也就没留她,在原地目送马车渐行渐远。

“沙沙沙……”

不知何时,雪中掺夹了些许细碎的冰雹,砸在油纸伞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前方的马车已经几乎化为了一个黑点,岑隐收回了视线,看向了手里握的伞柄,这才意识到他忘了把伞还给她。

一手揣着犹有余温的手炉,一手撑着油纸伞,岑隐甚至看也没看国子监一眼,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三个字:“回东厂。”

岑隐的声音不轻不重,可是对面的那些东厂番子却都听得清楚明白,那个小胡子立刻就殷勤地应声,很快,一辆华盖马车就驶到了岑隐身旁。

车夫利落地挥了下鞭子,马车就载着岑隐往另一个方向去了,与端木家的马车背道而驰。

岑隐一人坐在马车中,静静地看着手里拿个鸭黄色的荷包,慢慢地打开了荷包,从中取出一块白玉雕雀纹的玉佩,指腹徐徐地轻柔地在玉佩上摩挲着,长翘浓密的眼睫如蝉翼般颤动了两下,挡住了瞳孔中的浪潮翻涌。

他的眼神恍惚了一下,思绪似乎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眼前浮现一张精致可爱的小脸,三四岁的女童抬手把一方干净帕子递了过来,笑眯眯地说道:

“大哥哥,你长得可真好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夭夭,就是‘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的‘夭夭’。我娘说了,以后我有了妹妹,小名就叫蓁蓁。”

“我不是坏人,我家就在前面的游击将军府。”

“大哥哥,这个姐姐的脸脏了,我来帮她擦擦好不好……”

“……”

过去的片段飞快地在他眼前闪现,他觉得眼眶一酸,闭上了眼,身体慵懒地靠在车厢壁上,握着玉佩的五指却极为用力,那白皙胜雪的手背上根根青筋凸起,像是有什么野兽正咆哮地想要破体而出。

“呼——”

“呼——”

渐渐地,他的呼吸越来越浓重,那粗重的呼吸声回荡在车厢里,透着一种压抑的痛楚与悲凉。

外面的天色一点点地暗了下来,又是一天即将结束了。

国子监近一半的学子被东厂以势如破竹之势拿下,继佥都御使张咨被抄家后,再一次引起了朝野的动荡。

接下来的两天,文武百官都在暗暗地讨论这件事,就像那雨夜的海面般,碧波荡漾起伏。

但这一次,这一点涟漪却没掀起什么浪花,没有人再当出头鸟。

国子监的那些先生们在当天晚上就被放了出来,但是那些被擒下的监生们始终没有动静,风口浪尖上的国子监也因此停课了几天。

当天的动静很大,不少平民百姓也都是看在眼里,一传十,十传百……

不消一日,街头巷尾的人都知道了,议论纷纷。

不知何时,一则传言在京中悄悄传开,说是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们是因为在背地里道东厂的是非,才会被拿进诏狱。

一时间,那些百姓噤若寒蝉,也不敢再私议这些,甚至是连“东”字都快不敢说了。

就在这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中,大年初十到来了。

这一天,天才亮,整个京城就苏醒了。

从皇宫到皇觉寺的数条街道都被禁军清道,身着铜甲铁盔的禁军士兵守在街道的两边,十步一岗。

辰正,旭日高悬,一行车驾就浩浩荡荡地从皇宫的端门驶出,仪仗前后皆是头戴兜鍪、身着铠甲的上十二卫士兵,加上随性的官员,足足有三四百号人,声势赫赫。

士兵们有力的步伐踏在青石砖地面上,似乎连地面都随之震动起来,如闷雷般此起彼伏,轰鸣不止。

大盛朝素有惯例,每年的大年十二,皇帝便要率领百官亲往皇觉寺向上天神灵祈福,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祈国泰民安。

大盛朝百余年的历史中,就算是历代皇帝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前往,也会由太子或者摄政王率皇子、宗室、勋贵以及文武百官们前去祈福。

今年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岑隐代君祈福那可是百年来的头一遭,自是又引来京城的一阵暗潮汹涌,当日不少百姓还跑去皇觉寺的附近围观当时的盛况,附近的几条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寺外喧嚣不断,寺内井然有序,由岑隐代君上了今天的第一炷香,其他文武百官则是跪在了大殿外冷硬的地面上。

整个皇觉寺内,香烟袅袅,来祈福的每个官员都捐了香油钱,直到快正午的时候,仪式才结束了。

从皇觉寺出来后,仪仗又原路返回了宫门口,之后,那些文武百官才各自散去,而岑隐则要进宫去向皇帝复命。

宫门口随着那些车马一辆辆地离去,渐渐变得空旷起来,其中一辆金漆雕花华盖马车中探出一张阴沉的面庞,男子朝宫门内那道颀长的红色身影望去,眸中就像是遍布层层阴云的天空般,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场暴雨来临。

马车很快就缓缓地驶动起来,朝城南的方向驶去。

男子收回了目光,随手放下了窗帘,面沉如水。

“父亲,您莫要太心急了。”就坐在对面的耿安晧出声安抚耿海道。

知子莫若父,耿安晧知道父亲多少乱了方寸,才会步步让岑隐抢到先机,才会给皇帝留下耿家一直在针对岑隐的印象,甚至连“阿史那”那步好棋都失败了。

耿海右手握拳,然后又放开,眉心依旧紧锁地叹道:“哎,我能不急吗?!”

眼看着岑隐一步步坐大,以他目中无人、骄横跋扈的性子,迟早要拿他们耿家开刀,而且,“狡兔死,走狗烹。皇上他终究是对我心里有所芥蒂……所以才会宁愿信岑隐这种内宦。”

耿安晧亲自给耿海斟了杯温的花茶,送到耿海手中,微笑道:“那又如何?!”

耿安晧也给自己倒了杯花茶,眼底的阴鸷一闪而过,有条不紊地将分析道:

“父亲,皇上虽然亲近岑隐,但岑隐说到底只是个宦臣,无根无基,像浮萍一样。我们卫国公府可是百年勋贵,他如何与我们相提并论!”

“父亲,你又何必与岑隐硬碰硬,他横就任他横。”

“这一次,岑隐先是囚了国子监十八名监生,又是这么堂而皇之地代君祈福,虽然朝野上下畏惧他的淫威,一时不敢说什么,但心里未必都服他,尤其是那些清贵世家、文人大儒,还有学子书生们。”

“如果今天我们的对手是端木首辅,他占着首辅的名头,我们也许还拿他没辙,可是像岑隐这等宦臣越是嚣张,就越会引来这些读书人的不满。”

这次国子监的事,岑隐真是走了一步昏棋,他才得势,就如此嚣张,已经得罪了那帮子读书人,早晚要完,瓷器不与烂瓦碰,自家又何必在这个时候和他硬碰硬。

耿海一边听儿子徐徐道来,一边慢慢地饮着茶水,眉头稍稍舒展,心情平静了不少。

就像儿子所说,岑隐表面虽然得势,繁花似锦,其实是烈火烹油,一不小心,他就会引火**,哪里还要他们出手。

耿海嘲讽地勾了勾唇:“国子监那些愣头青,倒是有些话没说错,自古以来,内宦当权的,能有几个好下场!”

当朝局不稳、人心震荡时,对于皇帝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交出一个替罪羊来平息众怒,岑隐他现在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他现在有多风光,恐怕之后就会死得有多惨烈!

耿海畅快地把杯中剩余的茶水一饮而尽,眸底掠过一道利芒。

他放下茶杯后,忽然问道:“安晧,你觉得三皇子怎么样?”

虽然耿海没有把话说白,但是父子俩都心知肚明他到底在说什么。

耿安晧有些意外,拿着茶杯的右手微微颤了一下,茶杯里的茶水随之荡漾起来。

耿安晧呷了口茶水后,不答反问道:“父亲,您为什么不考虑大皇子?”

耿海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道:“端木宪就知道对岑隐‘献媚’……”他嫌膈应。

话出口后,耿海就明白了,自己是因为端木宪而没考虑大皇子,而儿子恰恰相反,因为端木家的大姑娘而想着大皇子。

试想自家要是站在了三皇子这边,那么就必须铲除大皇子和大皇子的母家。

“你啊,我都不知道怎么生出了你这么个痴情种!”耿海一副恨铁不成钢地指了指儿子。

耿安晧也不藏着掖着,只是笑,反正家里头谁不知道他想娶端木纭。

耿海看着这个引以为豪的儿子,长叹一口气,心里默念着家和万事兴,然后道:“这事……我再看看。端木宪可是个老狐狸。”

端木宪一个没有家族扶持的寒门子弟,在朝堂沉浮几十年,能够爬到今天的首辅之位,靠的可不仅仅是宫里那位贵妃。

耿安晧见父亲的表情有所松动,又殷勤地再次给他斟茶,含笑道:“父亲,端木首辅在官场数十年,好不容易到了首辅之尊……他是不会轻易投向任何人,包括岑隐。”恐怕连大皇子,都别想让端木宪为他孤注一掷。

耿海若有所思地眯了眯眼,右手无意识地把玩着手里的杯子。

耿安晧适可而止,没再说什么,马车里静了下来,外面街道上的喧哗清晰地传了进来。

马车里点着一个炭炉,暖和却也同时有些气闷。

耿安晧随意地将窗帘拉开了些许,往外张望了一眼,却正好看到端木纭和端木绯提着花灯从街边的一家铺子里走了出来。

端木纭披了一件厚厚的镶貂毛大红绣花斗篷,乌黑浓密的青丝挽着一个简单的纂儿,只插了一支赤金嵌红宝石衔珠串凤钗,凤头衔着三串小小的珊瑚珠珠串,垂在颊边,走动时,珠串微微摇曳着,映得她那双明媚的柳叶眼闪着璀璨的光辉,娇艳而灵动。

耿安晧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黏着在端木纭那精致明艳的脸庞上,真恨不得伸手去碰触一下她脸颊上的红霞。

他的目光发直,只是一瞬,马车就从姐妹俩身旁飞快地驶过……

“停车,快停车。”耿安晧生怕错过了,连忙高喊道。

车夫应了一声,马车就开始缓了下来,耿安晧一边弯腰下了马车,一边丢下一句:“父亲,你先回去吧,我晚点再回府。”

他话音未落,人已经利落地从马车上一跃而下。

看着眼前微微晃荡的帘子,耿海无奈地摇了摇头,出声示意车夫继续上路。

耿安晧下了马车后,就急切地往回看去,只见端木纭和端木绯已经走到了五六丈外,姐妹俩言笑晏晏。

他脸上一喜,加快脚步追了过去。

他平时走得慢时,腿脚上的毛病不显,当快走时,弊端便显露出来,右脚微跛,引来不少路人一道道好奇的目光。

耿安晧眼眸微沉,又稍稍放缓了步子,朝姐妹俩走去。

“端……”

耿安晧正想打招呼,从路边猛地蹿出来一道柳色的身影,来人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端木纭和端木绯面前。

姐妹俩下了一跳,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看着跪在三步外的少女。

今日风有些大,吹得少女鬓角的碎发凌乱地拂在面颊上,看来有些狼狈,又似隐约透着一抹倔强。

少女腰杆笔直地跪在冷硬的地面上,仰首看着姐妹俩,神情坚韧,正是陶三姑娘。

端木纭皱了皱眉,红润的樱唇抿成了一条直线。

前面这家名叫“灯心”的铺子在京中也是几十年的老铺子了,擅长制灯和制纸鸢等,很有些名气,每日订单应接不暇。

她三个月前就在这里定制了花灯,为了即将到来的元宵节。今日妹妹想出来看热闹,她便一起出来了,顺便过来取花灯,再一起逛逛街。

陶三姑娘的这一跪,自然是吸引了街上不少路人的目光,一个个都停下了脚步,对着跪在地上的陶三姑娘指指点点。

“端木大姑娘,端木四姑娘,求求你了,帮帮我二哥吧!我二哥自从初十被东厂从国子监带走后,到现在还没回来……”

陶三姑娘仰首看着端木纭和端木绯哀求着,她的眼眶中泛起了一层朦胧的泪雾,看来楚楚可人。

那日在国子监门口,端木绯和端木珩给自己吃了软钉子,陶三姑娘本来也不想来求端木家的人,可是这两日,母亲天天以泪洗面,父亲和大哥四处求人却是束手无措,求助无门。

昨天她偶然听钟钰先生提起,才知道原来端木绯竟然会是岑隐的义妹。

陶三姑娘昨晚一夜辗转反侧,她知道以父亲的官位想要求见岑隐是不可能的,端木绯也许是他们家唯一的希望了。

她一早就去了端木家,正好看到端木家的马车从角门出来,就让车夫一路跟到了这里……

“端木四姑娘,念在我二哥与令兄的同窗之谊上,求姑娘去找岑督主说说情吧!”陶三姑娘泪如雨下,哭得梨花带雨,娇弱可人。

这条华上街本来就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很,越来越多的人朝这边围了过来,都跑来看热闹,没一会儿,就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眼望去,四周都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窃窃私语着。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惊讶地说道:“这姑娘的兄长原来是国子监被抓去……的监生啊。那可是读书人啊。”

“哎,说来国子监的监生,本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一个酸儒模样的中年人感慨地说道。

“不过进了‘那里’,想出来怕就难了……”

周围的人群交头接耳地说着话,谁也没敢直接把“东厂”两个字说出口,仿佛这是一个禁忌般。

“端木四姑娘,求求你,只要能救我二哥,我什么都可以做。”陶三姑娘膝行了两步,被泪水洗涤过的眼眸亮得惊人。

端木绯与陶三姑娘四目对视,精致可爱的小脸上始终笑吟吟的,轻轻地转动着手里的灯笼竹柄,嘴角翘得更高了。

有趣。

端木绯正要开口,她身旁的端木纭抢先一步说道:“陶三姑娘,你找错人了!”

“东厂办差,是非对错自有律例,姑娘来求我妹妹又有何用!”

“东厂办事严正清明,若令兄无罪,又何须担忧!”

端木纭一派坦然地说道,目光清亮地看着陶三姑娘,不闪不避,神情坦荡,丝毫没有为对方的哀求而动容。

该说的说完了,端木纭也不想久留,拉起端木绯的手,直接绕过陶三姑娘离开了,脚步不疾不徐。

也不用她再说话,前方围观的人群就自动为姐妹俩让出了一条道来,他们微妙的目光落在这对姐妹身上,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周围几丈都是安静得出奇,气氛诡异。

端木绯乖乖地随着端木纭离开了,笑得嘴角露出一对可爱的梨涡。

陶三姑娘的心思端木绯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只是懒得说破罢了,她回头朝陶三姑娘看了一眼,就走出了人群。

陶三姑娘与端木绯对视了一瞬,感觉自己的心思在她清澈如镜的眸子前似乎无所遁形,又气又羞。

“姑娘。”陶三姑娘的丫鬟跑了过来,急忙扶起自家姑娘,又替她拍了拍裙裾上的尘土。

陶三姑娘直直地看着端木绯姐妹俩离去的背影,眼神有些恍惚。

本来她也想好好与端木绯说,可是想到上次在国子监门口的事,她知道端木绯恐怕不会轻易答应帮助自己,方才她灵机一动,就故意在大街上跪下了。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她以为端木纭和端木绯就算为了名声也会答应帮助自己,没想到她们姐妹俩不仅是铁石心肠,而且根本就颠倒黑白,说什么东厂清正严明,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己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因为自家父亲官位不高,就输给了这些权贵吗?自己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兄长身陷囹圄吗?!

陶三姑娘彷如石雕般伫立原地许久,怔怔地盯着端木绯娇小纤细的背影,直到她的丫鬟搀扶着她离开了,正好与后方的耿安晧交错而过。

耿安晧看也没看陶三姑娘,他正目光灼灼地看着端木纭,一双炽热的眼眸中只剩下了她。

在他的眼里,她的一笑一颦,一嗔一怒,哪怕是她离去的背影,都让他心动不已,心跳砰砰加快。

他想出声唤住端木纭,但又担心自己唐突,再说,被这位什么陶三姑娘一闹,这里也不是什么适合说话的地方了……

如果他这个时候叫她,她会不会不高兴?

耿安晧上前了一步,又犹豫地停下了,心里长叹了一口气:几曾何时,他竟然变得这么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生怕惹她不高兴。

端木纭和端木绯走远后,周围那些围观的百姓又喧哗了起来,三三两两地说着话:

“老王啊,你说这国子监的读书人能犯什么事啊,手无缚鸡之力,不会杀人放火,也不可能贪污受贿,会不会是……抓错人了?”

“哎,这东……咳咳,朝廷的事,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管不来……”

“我看啊,一定是弄错了。”

当事者都走了,围观者也就朝各个方向四散而去。

唯有耿安晧还直愣愣地站在原地,眸光微闪,嘴角勾出一抹笃定的弧度。

自己不会弄错的,岑隐仗着圣宠,行事肆无忌惮,如今更是有几分飘飘然了,他无故关押监生的行径势必会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而他们耿家只要好好运作……

想着,耿安晧的眼眸中闪过一抹野心勃勃的戾芒。

当他回过神来时,再去搜寻端木纭的背影,姐妹俩早就没影了。

算了,总会有机会的。耿安晧叹了口气,他思忖片刻,转身向陶三姑娘离开的方向走去,没看到姐妹俩从街尾的一家琴行出来了,拐弯去了邻街。

有道是,十二搭灯棚。

元宵临近,今日的京城已经开始为元宵灯会做准备,开始在街上搭起灯棚来,也引来不少围观的孩童,一个个仰头对着灯棚指指点点,神采飞扬,显然已经在期待元宵灯会。

端木绯的手里拿着一个趣致可爱的红狐狸灯笼,制作灯笼的师傅还特意用流苏做了条大红尾巴,当灯笼在空中飘荡时,长长的“红尾巴”甩来甩去,可爱极了,招来孩童们艳羡的目光。

端木纭笑吟吟地说道:“蓁蓁,我想好了,等元宵灯会那天,你就披上家里新做的那件绣着团子的大红斗篷,与这个灯笼一定般配极了。”

“我还在金玉楼给你定制了配套的狐狸首饰,明天应该就可以取了。”

“对了,还有绣着团子的短靴……”

端木纭说得眉飞色舞,端木绯乖巧地不时应着,心道:姐姐高兴就好。

话语间,就有胆大的孩子跑来问她们这灯笼是哪里买的,又有孩子兴致勃勃地跟在她们后面当小尾巴,眼睛闪闪发亮,都舍不得移开眼了。

看着后方那一溜的小弟小妹,端木绯颇有一种“大王巡山”的感觉,步履轻快。

姐妹俩逛了一下午,回府时,太阳刚刚西下,端木纭笑眯眯地对端木绯说道:“蓁蓁,你先去歇一会儿,待会我们包饺子吃。”

今天是正月十二,正月十二的习俗之一就是“捏老鼠嘴”,就是把包好的饺子捏成老鼠样,包了饺子就是捏死了老鼠嘴,期望来年家中没有老鼠。

端木绯想想都觉得有趣,应了:“姐姐,我去把我的灯笼挂好,就去找你。”

端木绯拎着她的红狐狸灯笼回了內室,朝周围看了看,唔,挂哪里好呢?

想了想,她还是决定把灯笼挂到架子床的横楣上,这样她躺在床上时,只要睁眼,就可以一眼看到。

端木绯踮起脚,有些吃力地把灯笼的竹柄往上面的横楣挂……

忽然,一只胳膊从后方擦过她的头顶抓住了竹柄,随意地往前一推,灯笼就稳稳地挂在了横楣上,如拂尘般的红尾巴垂落在端木绯颊畔,撩得她脸上痒痒的。

端木绯满足地盯了那个灯笼一会儿,才转过头,毫不意外地看到了封炎,脱口而出:“喝茶吗?”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古人诚不欺我也。端木绯默默地心道,瞧,现在即便是封炎这么神出鬼没地忽然出现在她房间里,她也可以如此镇定自若地和他吃茶闲聊。

端木绯心头有些复杂,不知道是该夸自己好,还是为这过去的两年多捏一把辛酸泪。

她有些魂飞天外地想着,等回过神来时,她已经在窗边坐下了,手里捧着封炎倒好的温茶水。

自己这个主人似乎有些不合格。端木绯心虚地清了清嗓子,没话找话:“元宵……”

“蓁蓁,我今天就要离京……”几乎同时,封炎开口道。

他是特意来与端木绯道别的,方才已经在庭院里等了许久,久到他差点以为他今天怕是遇不上她了。

端木绯本来是想问封炎要不要一起去元宵灯会的,听他这么一说,剩下的话就咽了回去,心口猛地跳了一下,抓着茶杯的小手下意识地微微用力。

封炎话里的意思当然不会是他要跑一趟京郊之类的,他要远行。

封炎的下一句就验证了端木绯的猜测:“我要去一趟南境,我会速去速回的。”

他漂亮的凤眸一眨不眨地盯着端木绯的小脸,依依不舍。

南境?!端木绯放下了手里的茶杯,茶杯撞击在方几上,发出轻微的咯噔声,她的脸上难掩惊讶之色。

无论是封炎还是安平都是皇帝的眼中钉,无诏不得离京……

她的眼帘微微颤动了两下,立刻明白了,封炎这是要瞒着皇帝偷偷去南疆呢。

如果是平常,想要离开京城月余而不被皇帝发现,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现在局势不同了,皇帝抱恙,根本无心政事,满朝上下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岑隐和东厂上,估计是没人有功夫理会安平长公主府,封炎要悄悄离京这么长时间,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端木绯又捧起了茶杯,心里顿时悟了:也难怪岑隐最近一会儿拿张御史开刀,一会儿又亲自带人封了国子监,拘拿监生,行事这么高调张扬,原来如此。

唔,不行,她不能再想了……

端木绯把注意力集中在入口的茶水上,啜了一口又一口,不知为何心里有些失落。

京城到南境至少有五千多里,一匹马即便是日行三百里,也至少要花费半月多的时间,更何况这一路千山万水,还有不少不定因素……

她现在去求一道平安符恐怕是来不及了吧。

对了……

忽然,她感觉头顶上一暖,封炎的右掌在温柔地在她发顶揉了揉,含笑道:“蓁蓁,我会平安回来的。”

端木绯怔了怔,然后笑了,笑得眉眼弯弯,声音清脆地应了一声。

封炎傻乎乎地看着她可爱的笑靥,感觉自己的耳根又开始隐约地发烫了。

冷静。

他一边想,一边一鼓作气地饮尽杯中剩余的茶水。

被封炎刚才一打岔,端木绯差点忘了正事,抛下一句“等我一下”,就跑到了梳妆台前,在一个首饰匣子里掏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她要找的东西。

“把左手伸出来。”端木绯神秘兮兮地说道。

封炎对端木绯的态度一向是只要她但有所命,他无不遵从,立刻就乖乖地伸出了左腕。

端木绯仔细地帮他把一根红色结绳系在了他的手腕上,笑眯眯地说道:“这是平安符。”

这是……封炎瞳孔微缩,死死地盯着那根红色结绳,眼眶一酸,感觉心口有什么东西快要喷涌而出。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勉强冷静了些许,艰涩地说道:“蓁蓁,这是你编的?”

端木绯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我记得你很‘喜欢’……”还“喜欢”到他们第一次在皇觉寺相遇时,他非要从她手里抢了去,虽然半年后,他又莫名其妙地还给了她。

现在再回想当时的事,端木绯还觉得封炎行事实在是莫名其妙。

“我很喜欢。”封炎慎重地说道,他的右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腰头,那里还藏着一根同样的红色结绳,只不过这根是他“抢”来的,而这一次,是蓁蓁亲手给他的。

所以蓁蓁的心里果然是有他的吧!

“我真的很喜欢。”封炎深深地凝视着端木绯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仿佛要看进她的灵魂深处。

他反复地强调了两遍,神色又出奇得慎重,让端木绯有些不要意思了。

“蓁蓁,我该走了。”封炎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凤眸明亮璀璨如那黎明的启明星,显然,他的心情似乎出奇得好。

端木绯心中怅然所失,但脸上还是笑得异常灿烂,道:“封公子,一路顺风……”

她的话音未落,就见封炎的右手在窗槛上一撑,敏捷地飞身而出,飞快地爬上了墙头,回头看了她一眼后,就一跃而下。

端木绯直愣愣地看着那空荡荡的窗口,总觉得心里有些闷闷的。

她抬手抚了抚自己的胸口,心道:难道她中暑了?……不对,现在天气那么冷。所以她是中寒了?

端木绯有些魂飞天外地想着,右手下滑,手指轻轻地摸着那根佩戴在她左腕的红色结绳,眼神恍惚,直到外面传来端木纭的呼唤声:“蓁蓁!”

说话间,端木纭挑开了锦帘,朝內室中望来,见端木绯傻乎乎地坐在窗边,不禁笑了,“蓁蓁,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包饺子吗?”

“呱呱!”小八哥就跟在端木纭的身后,拍着翅膀似乎在催促着端木绯。

端木绯霍地站起身来,迎上端木纭笑盈盈的眸子,欢快地上前,“姐姐,我们包饺子去。”

姐妹俩欢欢乐乐地出了屋子,朝厨房那边去了,小八哥在她们头上盘旋不去,那粗嘎而欢快的鸟鸣声回荡在空气中,随着寒风飘扬出去。

正飞驰在权舆街上的封炎似乎听到了什么,回头朝端木府的方向望了一眼,然后一夹马腹,加快了速度。

“得得得……”

一人一马一路飞驰,在太阳下山前抵达了南城门。

城门已经关上了大半,只留下一道只供一人通过的缝隙。

两个城门守卫对着封炎微微一笑,侧身让他策马出去了。

随着沉重的闭门声,城门关闭了。

封炎策马一路南下,日夜兼程,也不管晚上会不会错过客栈,蒙头赶路。

随着他距离京城越来越远,繁荣不再,京中虽然也遭受了些许雪灾的影响,但是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兆府救灾及时,暂时看来还没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冀州、晋州等地灾情显然要严重多了。

被大雪压塌的茅屋无人修补;路边的新坟坟土未干,纸钱飘飘;路边衣衫褴褛的乡民在冻坏的庄稼田前哭得声嘶力竭,只能卖儿卖女求一条生路……

江南还算繁荣,继续南下,就又萧条起来,流民北上,盗匪横行,这片号称盛世的天下看似繁华,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封炎能做的不多,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相逢即是有缘,偶尔悄悄地留下了几个银锞子,便继续赶路。

他快马加鞭,餐风露宿,足足用了十六天才跨越数州,赶到了黔州的思楠城。

因为南怀犯境,黔州已经有不少城池沦陷敌手,如今黔州的大半城池哪怕是白日都是紧闭城门,戒备森严。

思楠城虽然距离前线战场还有数百里的距离,不曾遭受战火的摧残,却也不敢懈怠,时刻重兵戒备。

城墙上的哨楼中,早就有哨兵发现有人策马靠近这里,急忙去禀明了上官。

这时,旭日方升,晋州总兵阎兆林正带领手下亲兵巡视城墙。听了禀后,阎兆林从亲兵手里接过了一个千里眼,朝来人望去,这一看,他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题外话------

这个月8号,书评区有小活动,奖品是阿隐的钥匙扣(Q版的)。

记得到时候来。

只限正版读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