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轮回之修魂2 > 第 13 章

轮回之修魂2 第 13 章

作者:阿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3:23: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天柳石从镇国公府回家,又碰上李氏在家里哭哭啼啼的哭诉柳世安对她的冷落,公婆的冷眼旁观之类的。这次还重点抱怨了婆婆去官宦人家应酬,不带着她这个正经儿媳妇之类的。

让柳石一家人烦不胜烦。

柳世安家和柳石家一样,从清河县下河村搬入了京城没几年,在京城中除了邻里也没有什么熟人。柳世安即便有些官场上的应酬,也都是在外面的酒楼里办的。也有同僚的家眷发帖子邀请他家的女眷赏花宴饮之类的,都是柳世安的母亲独自去的。实在是李氏的性情上不了台面,连京中新结识的邻里都厌烦她,柳世安的母亲又怎么愿意把她带去柳世安的同僚家,给柳世安丢人呢。

李氏满肚子怨气没地方发泄,周围的邻居听到她抱怨,还说她性子差不孝顺,都不爱与她来往。

她就经常跑到住得不远的柳石家里来。

一来大家都是同族,又都是从清河县出来的,她一个年轻妇人来这里走动的频繁,外面人也不会说她什么。二来,她相公已经是官员了,柳石还只是举人,料来柳石家也不能把她赶出去。

她可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地方。

柳石大多时间都在镇国公府教书,面对这个怨妇的就只有他奶奶,他亲娘,以及他媳妇了。

柳石一听见李氏的声音就皱了眉头,李氏的所作所为真是癞不咬人,它膈应人。

把负面情绪都宣泄在他家人身上,是看他好欺负还是怎么着

之前柳石就对柳世安提过一次,柳世安的母亲就约束着李氏,不让她经常的出门。这次看来是柳世安的母亲不在家,她公公因为男女大妨也不好管教她,才让她抽空又跑来说闲话了。

可是看在柳秀才和柳世安的面子上,柳石一家还真不能把她赶出门。哪怕柳氏全族都觉得她烦人讨厌,可是只要她还有柳世安的妻子这个名分,那明面上还真没人能把她怎么样,不能因为她而伤了柳世安的颜面。

柳石只是用傀儡粒子指挥她告辞回家,还能怎么着呢

柳石的奶奶在家乡也算是个泼辣爽利的妇人,这要是在下河村,大家都是同村同族的也不怕丢人,她早把李氏骂回家了。

也就是柳石考中了秀才,成了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后,柳石的奶奶才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言行收敛许多,都是为了不给孙子丢人。

如今一把年纪了,还被个族里的年轻小媳妇堵上门了,可把柳石的奶奶气着了。

可还是那句话,柳世安是他们全族最有出息的人,何况柳世安又和她孙子柳石关系甚好,可以说帮了柳石许多。她也不能不考虑柳世安的颜面,要是在这里喝骂李氏,让外人听了去,对柳秀才家和他们家来说都颜面无光。与其让李氏对着外人乱说话,不如他们家忍忍得了。

即便如此,她看见柳石还是忍不住唠叨,“世安哪儿都好,性子好,又会读书,又有官运,就是夫妻运不好。娶了这么个败家媳妇,她自己是个不下蛋的母鸡不说,婆家没有休她回家都该烧高香了,还有脸在外面说婆婆的不是。都是柳秀才夫妻性子太软,把她惯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就她这样的,她爹还是个举人就该把她送回娘家,让她爹再好好教教她该怎么做人。”

柳石扶着奶奶道,“奶奶别生气,为了那样的人不值得。她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您就当作耳边风,没听到。您也知道,李氏做不了家里的主,她除了说闲话也没有别的能耐。您有空的时候也去世安家走走,婶子成天面对着这么个儿媳妇没准比您还烦呢。”

不过柳秀才夫妻相对别的乡下公婆来说,确实算比较软的。他们家与普通的乡下人不同,毕竟是世代读书的,比较讲究礼仪。就算是教导儿媳妇,也以说教居多。没有乡下人那种不满意了就喝骂,骂了不听还上手打的作风。

这就使得李氏并不太害怕公婆,哪怕做错了事,最多被训一顿,又不会少一块肉。压根不放在心上。

不像李氏的娘家,李举人管教儿女,那真是和管教贼也差不多了。不满意了就打手板,更严重的时候打板子也是有的。所以李氏和娘家的兄弟们都分外的害怕他们爹,对着李举人那真是一句忤逆的话都不敢说。

嫁到柳世安家,发现他们家没有打人的习惯,李氏的胆子这才越来越大。

不过柳世安也不会被李氏拿住了,他把李氏的一言一行都写信告诉了李举人,还在信里说李氏没有生育子嗣,这柳家还可以接受,但是李氏不听从丈夫的话,不孝顺长辈,那柳家宁可名声受损,也不要这么个媳妇。

李举人接到了信就是大怒,不过这怒气不是冲着柳世安家,而是冲着他自己的闺女。本来李氏一直没有生育,他就十分的心虚,生怕女婿家休妻。可没想到自己的闺女仗着公婆脾气好,竟还敢在婆家作天作地的。

李举人对柳世安信里的话是深信不疑的,他非常了解柳秀才的为人,知道他就是个纯善简单之人,柳世安家也绝对做不出苛待儿媳妇的事。

李举人当即给闺女写信,把她大骂了一顿,又说她再敢不孝公婆,忤逆丈夫,就亲自进京把她带回娘家打死,绝不容情。

这封信把李氏吓着了。从此安静了许多。

柳晟五岁的时候,柳石把他送到了柳秀才那里启蒙。

一个原因是他身上毕竟还担着差事,镇国公府每年付给他一大笔束修,他当然要对李承嗣认真负责。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个时代一般父亲不会亲自教授儿子念书,而是会给他另外找老师。

柳石当初就是由柳秀才启蒙的,柳秀才在下河村教书育人多年,经验很是丰富,柳石对他的人品能力完全的信任。

再说柳秀才家没有孙辈的小孩子,进京之后他也没什么事做。

不像柳石的爷奶和爹娘,他们深爱着土地,等柳石用积攒的银子在京郊零零散散的买了一些田地之后,哪怕是租赁给别人种,他们也挺乐意经常去那边走一圈的。有土地在,他们在京城就住的非常安心了。

而柳秀才从来没有下地务农过,就算柳世安买了土地,也是柳秀才的媳妇打理收租之类的事。他生来就只学过读书,后来又教书育人,实在没有干过别的事情。不过他一个偏远乡村的秀才,在京中没有什么名气,现在是开不起来学堂的。

因此柳秀才主动提起愿意给柳石的儿子启蒙,柳石当然也愿意给自己的启蒙先生这个面子。

柳世安还说,等柳晟考中了秀才,他会考察柳晟的资质,如果让他满意,就会把柳晟收入门下。

柳石当然也乐意如此。他清楚自己不是才华横溢的那种才子,哪怕有信心考中进士,那也是因为积累深厚,厚积薄发。实在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人物,几辈子也没有什么可能考中一榜三鼎甲。

能考中一榜三鼎甲的人,几乎都可以说是才华天授,这是强求或者努力都没办法做到的。这种天授的才华,就像李白那样的诗仙,你读一百年书,能背诵所有华美的文章和诗词,可做不出那样的诗就是做不出来,缺少那样的灵性。

自己的儿子如果能拜在天资纵横的柳世安门下,那当然是大好事。

到了京城再一次举行会试科考的时候,柳石顺利考中了二榜进士。之后又考进了翰林院,在其中学习三年。

他向老镇国公辞去了教李承嗣读书的差事,他如今算是朝廷的预备官员,再在勋贵人家做先生就不大合适了。老镇国公给柳石包了个大红包,又从老库房里找了几本古籍字画,给柳石当作庆贺他考中进士的礼物。

李承嗣年岁渐长,现在也以习武为主。老镇国公也没想过再找个读书人督促他念书,他认为李承嗣读了这几年书,之后就可以看书自学了,反正他不需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知道个大概,将来能写奏折就行了。

柳石对这个教了几年的学生还是挺有感情的,也不是说辞了差事就两不相干了,见面的时候也会给他列一些书单,让他去读去悟。多读书总没有坏处。

柳石老老实实的在翰林院学习了三年,之后又考试留在了翰林院,做了个翰林官。要说柳石最喜欢翰林院的地方,就是这里书籍多,又没什么苦差事,虽然俸禄少,没实权,但柳石自己对此是没什么不满意的。

他也挺愿意在翰林院里待着,然后看着柳世安步步高升,成为朝廷里的重要人物的。

柳石挺了解柳世安,但反过来说,柳世安也非常了解柳石的惰性。

要是没有人推一把,那柳石大约会像第一世那样,在翰林院做一辈子的学官,然后退休。

所以柳世安就推了他一把。

在柳石做了三年的翰林官之后,在没有走动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就被调到了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任职。

对于这份调令,柳石当然是茫然的,反应过来之后,就知道是柳世安安排的。

当柳石去询问柳世安的时候,他放下了手中的书,颇为严肃的说,“石头,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难道不想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吗”

一句话就把柳石堵回去了。

与柳世安的胸襟,气魄,志向相比,柳石瞬间觉得自己混吃等死的理想简直太渺小了。

惭愧的反思了一下自己,柳石也就决定在大理寺好好干活。

别说,大理寺还真的挺适合柳石的。

柳石曾经在巫师世界做过魔法法庭的法官,虽然法律制度不一样,但是查案,审案,结案的思路是一致的。

柳世安也没有看错柳石,哪怕他天性懒散,但对于职责非常有责任心。只要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他就会努力去做好。

进入大理寺之后,柳石就迅速把朝廷的每一条法律条文都研究的清清楚楚。他还算是个官场的新人,当然不会身肩重责,倒是有大把的时间把大理寺的那些旧案例都拿出来研究。

哪怕柳石的情商不算高,但他精通法律条文,做事有理有据,都有旧例可循,又是正经科举出来的进士,在大理寺做官做的很顺利,风评官声都很不错。

倒是柳世安,又是被皇帝派去灾区赈灾,又是被皇帝指派为钦察查案,经常得到皇帝的召见问策,俨然成了当今圣上的心腹。

与柳世安事业的顺利相比,家里的家长里短也就是小事了。

柳石觉得能把两个儿子教养成材已经是个挺艰巨的任务,因此没有打算要第三个孩子。

柳世安家里,柳秀才夫妻已经是默认将来从族中过继孩子了,也不着急。李氏则俨然向怨妇的方向发展了。不过有李举人那封信的恐吓,她也不敢再在外面乱说话了,也不敢明着忤逆公婆丈夫了。只是有她在的场合,气氛不会愉快就是了。

柳世安不希望爹娘反而受儿媳妇的气,正式警告了李氏,若她还不懂孝顺长辈的话,就把她休回娘家。李氏害怕回娘家面对她爹,这才真正安分下来。

柳世安倒和岳父李举人一直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因为李氏一直无子,李举人还劝柳世安纳个妾以诞育子嗣来着。被柳世安回绝了。

柳世安在女色和子嗣上没有什么执念。哪怕厌弃李氏,也会供养她一生。

他自认夫妻运不佳,即便是这样一个妻子,但事已至此他也接受了。如今家里父慈子孝,将来族中若是有了孤儿就过继来当嗣子,对现在的家庭生活,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