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错位人生 > 第129章 第129章

七零错位人生 第129章 第129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3:35: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129章

来首都上大学, 尽管不似毓秀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可总得来说, 还是挺不错的。哪怕一路上再怎么艰难,她也算是平平安安的到达了首都,还运气很好的碰到了一个好人,帮她安顿好了一切不说, 还请她吃了一顿老京市的特色饭菜,跟家乡的略有些不同,不过味道还是挺好的。

到达京市的第一天, 毓秀就坐在课桌前, 一笔一划的给家里写信。

毓秀是个实诚的娃儿, 别看她的性子里绝大部分跟甄卓凡相似,但很显然也有一部分是跟甄卓凡截然不同的。最典型的一点就是, 甄卓凡会报喜不报忧,倒不是故意说谎啥的, 而是觉得人在千里之外,就算真的把烦恼告诉了家里人又能如何呢甭管是生活中的, 亦或是学习方面的,家里人都没办法帮忙。既然如此, 还不如别说了, 省得家里人操心。

可毓秀就不同了, 她是有一说一, 从离开家一路辗转又是坐汽车又是坐火车的, 路上的艰难险阻她都说了。等到了学校以后, 发生的大小事儿,包括对宿舍的怨念,那是原原本本的全叫她写到了信里头。

及至写了三页纸,毓秀还有些意犹未尽,只是她记得她奶叮嘱过,到了学校就要写信回家报平安,这才拿了白日里刚从学校小卖部里买来的信封装好,认真的抄好了地址,仔细的贴上邮票,打算明个儿一大早就给塞到邮筒里。

不得不说,郝新明还是很靠谱的,起码比甄卓凡靠谱太多了。他不光是帮毓秀安顿好了一切,还在请客之后,又带着毓秀在学校里大致的绕了一圈,将一些重要建筑物都一一指点告诉她具体用途。除此之外,连邮筒都指给她看过了,反正但凡是他能想到的,都巨细无遗的说了。

好处在于,毓秀心里安定多了,毕竟刚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哪怕是大致上了解一些情况,也能叫人安心不少。坏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她把她奶给的钱都花光了。

早先,周萍塞给她二百块钱,那个钱是从毓秀手里过了一圈,就给了李桂芳的。李桂芳只庆幸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了,却是真没打算要昧下,而是将这二百块缝到了毓秀一件内穿的冬衣里,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千万别过水,等真的需要用钱了再拆开来。假如说,一时半会儿用不上,那就别管它了,就这么放着吧。

这些话,毓秀都听进去了,可事实上到学校的第二天,她就不得不拆开那件小夹袄,将钱取了出来。

临出门前,李桂芳是给了她一些零散钱,叫她在路上花用的。事实上,这一路上她一分钱都没有花,甄卓凡就算再不靠谱,也不至于买个饭都叫毓秀aa制。也因此,从家里到首都,甭管是买饭菜还是坐公交车,都是甄卓凡掏的钱,李桂芳给的零散钱一分都没花。

那差不多有十块钱,一块两块、毛票分币都有的。

头一天,在郝新明的带领下,毓秀就是用这些零散钱,在学校的小卖部里买了一堆东西。

像热水瓶她就买了两个,因为郝新明告诉她,这里的热水是一天打两回的,早晚各开放一次,错过就没有了。等入冬以后会改为一天三次,也就是早中晚,但不管怎么说,用热水还是十分的不方便,建议直接买两个,横竖热水瓶能用好多年的。

还有盆子,一个脸盆、一个脚盆,这是必须的。毛巾也买了两块,肥皂和肥皂盒各一份,牙膏牙刷自然不能省了,拖鞋也要一双,晒衣服用的衣架和夹子若干,用于锁柜子、抽屉的小锁头肯定也不能省了

郝新明是看出来毓秀明显是头一次离家,啥都不懂的,他虽说也不太擅长生活上的琐事,可好歹他都念大三了,哪怕家就在京市里,那也不可能天天往家里跑的。集体生活多待几年,甭管以前再怎么笨手笨脚,多多少少也能练就一些生活技能。

反正,郝新明是努力回忆了再回忆,恨不得方方面面都帮毓秀考虑周全了,生怕出了纰漏。他是真的为了毓秀着想,可这也直接导致,毓秀花光了手头上的所有钱。

这年头,多数东西都还是挺便宜的,尤其是食品和日用品。会放在学校小卖部里卖的东西,肯定不会贵到哪里去。可哪怕单个价格不贵,杂七杂八的加在一块,那价格也肯定就上来了。况且,毓秀还买了两沓方格的信纸,一打信封,以及一整版的邮票。

零散钱花光了,同宿舍头一个来的那姑娘邀请毓秀跟她一起去食堂买饭菜票,毓秀琢磨着,这个是正事,当下就趁着那姑娘去厕所的工夫,拆开了那件小夹袄,掏出了十块钱,随后又原样放了回去。当然,她没忘记把锁头给锁上了,还把钥匙揣到了口袋里。

毓秀是新生里头来得比较早的那一拨,她对床那姑娘来得比她还要早,看着也是个文静不多话的性子,只告诉她,前两天食堂都没开门,好在今天就开放了。

俩人都不是那种多话的人,就会显得特别沉闷。好在,毓秀最不怕的就是闷了,拿了钱锁好门,就跟那姑娘一起外出,直奔食堂卖饭菜票的窗口。那姑娘买了两块钱的饭菜票,毓秀问过这玩意儿不存在过期问题后,就痛快的买了五块钱。

“其实咱们都是赶上了好时候,这要是放在前几年,考上大学后家里还得帮着凑点儿粮票。”那姑娘看了眼毓秀手里那厚厚一沓的饭菜票,羡慕的道,“你是城里姑娘吧我是乡下来的,打算开学后申请农村学生补助。听说最多能有十来块的,最少那一档也有五六块呢。”

毓秀没听说过这个,顿时愣了一下“我也是农村来的。”

“是吗那你回头跟我一起申请呗,反正这个是要上头审批的,拿第几档的补助也不是咱们说了算的。”那姑娘比毓秀还愣,好在她很快就收住了面上的困惑,顺势将话圆了回去,之后就不再开口了。

换个人就该多心了,可毓秀还真就没有,她只是奇怪为啥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这些呢她奶没说过,甄卓凡也没说过,就连那个看起来啥都知道的郝新明都没提过。

不过,毓秀本就不是什么多疑的性子,很快就丢开了自己的困惑,笑着感谢了她的舍友。她奶讲过的,要有礼貌,要多谢谢别人。

到学校的第二天,毓秀买了五块钱的饭菜票,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饭后,又特地跑到了校门口,将家信塞到了那个绿色的大邮筒里。结果就这么跑了一圈,她错过了早上打开水的时间,幸亏她昨晚没忘记,两瓶热水也只用了一半,这个时候她又想起了那个郝新明,真是个好心人呢。

等半上午的时候,宿舍里就来了新人,还是一口气来了仨。

她们宿舍是标准的八人间,靠窗户的两个下铺已经有人了,也就是只有两个下铺是空着的。因此,就在毓秀尚未回宿舍时,刚来的仨人还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冲突,不过考虑到接下来还要一起生活四年,很快就有人先妥协了,搬到了毓秀的上铺住。

这天来的三个姑娘虽然也都不是京市本地人,却都是城里姑娘,最差的一个也是小县城出身的,还有一个据说来自于京市附近一个省会城市。

能考上大学,并且还是考上了京大的,都不会是笨的,哪怕一开始略有些小冲突,大家都还是笑脸盈盈的。这天中午,还喊上毓秀一起去食堂吃了一顿饭,算是简单的小聚一下,庆祝有缘分聚在一起,还分明说了一下专业班级等等。

这天下午,又来了一个新人,到此宿舍里就只剩下了两个空床铺,靠门边柜子的两个上铺。

同住一个宿舍确实也算是一种缘分,可表面上和谐暗地里打禅机的宿舍也不少。只不过,对于毓秀而言,甭管你们咋样,她一概不关心。而两天的时间,也足以叫她适应了个大概,至少每天早起上厕所洗漱、拎着热水瓶去开水房占位置、再去食堂吃早饭等等这些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她还是能够适应的。

等宿舍里的人互相略熟悉了一些后,就有人忍不住问毓秀,她的这些日用品是哪儿买的看着都是簇新的,不像是从家里带来的。

对了,比毓秀早到校的那姑娘,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没带来她也没去买,譬如热水瓶就没买,估摸着也是觉得眼下天气还热着呢,用不着。

毓秀虽然不爱跟人打交道,可既然都问到她头上了,她自然会老老实实的作答“学校小卖部里买的。你知道地儿吗要不我领你去”

“小卖部哦,我知道了,谢谢你,不用麻烦了。”

能主动提出帮着带路就已经是毓秀最大的客气了,见对方推辞了,她也懒得细究,只径直拿好东西准备出门。还是得提一嘴郝新明,因为他在头一天就给毓秀指了校图书馆,还说那边看书随意,只是借书需要办理借阅卡,而这个就得等正式开学以后了。毓秀没办法外借图书,她就天天往那头跑,坐在宽敞明亮且异常安静的阅览室里,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

可不得异常安静呢这还没开学呢,谁会去图书馆啊

毓秀才不管这个,她打小就被李桂芳惯成了一套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只不过她的很多习惯都是不会碍着任何人的,最多也就是被打上不好相处的标签。

等毓秀到达学校的第三天,宿舍里仅剩的两个床铺也有人了。

“你们别急着买生活用品啊等明个儿一早我领你们去旧货市场,那边啥东西都有的,我是本地人,我对老京市熟着呢,你们有啥想知道的问我就成”

最后的两人都是京市本地人,只不过一个是城里的,另一个在京市的郊外。

城里那个名叫张杨,据她自己所说,是因为她爸姓张她妈姓杨,而事实上她的性子也亦如她的名字,张扬得很。她提议,明个儿一早吃过早饭立刻去一趟旧货市场。

毓秀不想去。

尽管她奶早先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该花钱就花钱。可问题是,毓秀想不到她还有什么地方要花钱的。生活用品全都买齐了,起码短时间里是不需要再买的,哪怕将来还要再买,小卖部离宿舍很近的,跑一趟一点儿也不辛苦,何必特地跑去旧货市场呢至于过冬的棉衣棉被,这也太早了,没那个必要提前准备。

这么想着,毓秀也就这么说了“我不去,我的东西都买齐了。”

张杨愣了一下,她才刚到宿舍,自己的东西都还没整理好呢,当然不可能一一去观察其他舍友。听了毓秀的话后,她低头看了眼毓秀的床铺底下,见下头有两个叠在一起的搪瓷盆子,搪瓷盆里好像也放着一些东西,又看了一眼床头的地上并排放着两个热水瓶,可惜道“你性子太急了,这些是学校里买的吧去旧货市场买,能便宜至少一半呢。”

“真的吗”毓秀对床那姑娘特地激动坏了,“便宜一半”

“最起码的,要是不在乎买瑕疵品,那便宜得更多了。对了,你们签了学校那个单子吗就是买书的那个书单,要是没签,回头我带你们去淘旧书。六月份大四毕业班的好多人都将旧书、旧东西贱卖了,咱们没赶上期末那一拨,直接找大二大三的就行了,再不济也能自个儿去淘一些来。”

一宿舍的姑娘都激动坏了,这年头,多数人家日子都不算宽裕,再说哪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能考上大学的,家里肯定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的,可但凡能省钱,谁不乐意呢

见其他人都同意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张杨又扭头问毓秀“你去不去咱们上午去旧货市场,下午再去淘书。”

毓秀犹豫了一下,她还是不想去旧货市场,因为她想不到自己还缺啥。

“那那要不我下午跟你们一起去”想了半天,她还是决定坚持自己。

张杨没再劝她,只点头说好,横竖她们中午还要回学校吃饭的,在外头吃太贵了,学校食堂有国家的补贴,要比外头便宜好多。再说了,她们也不能肩挑手提的一大堆东西再去淘旧书。

只这般,次日一早,全宿舍除了毓秀之外,都高高兴兴的跑了出去。毓秀则按部就班的拎着热水瓶先去了开水房排队,之后则转道去了食堂吃早饭

下午的淘旧书,毓秀倒是去了,只是仍然一无所获。

倒不是没有淘到有用的书,而是跟书单一致的书到底是少数的,偶尔有一本或者有几本,其他几个姑娘都是两眼放光,能省钱的事儿能不积极吗毓秀实在是不会跟人争抢,她打小也没跟人抢过什么,因为但凡是她想要的,她奶都会送到她面前来。

一下午的工夫,其他姑娘几乎都有收获,就毓秀两手空空,满脸迷茫。

张杨都瞧着无语了,要说整个宿舍八个姑娘里,她觉得毓秀跟她应该是最像的,这里的像指的是出身以及家庭条件。反正在张杨看来,其他六个姑娘,哪怕是省城出身的那个,家里条件也不一定有多好。真要算的话,应该是她和毓秀属于宿舍里的佼佼者。再一个,八人里头若论相貌,也是她和毓秀最为出挑。

同宿舍的,总归该有一个领头人,张杨听毓秀那个口音,就知道毓秀是南方人。假如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差不多,自然是身为老京市本地人的她更为占优了。她想占这个优,想一举成为宿舍里的老大姐,最需要做的就是将同样出众的毓秀摁下去。

结果倒是如她所愿了,就是吧

丁点儿成就感都没有

毓秀啊,不争不抢不声不响,一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等这天回了宿舍,张杨逮着了个空挡,忍不住问道“苗毓秀,你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吗”这种不争不抢的性子,着实不像是多子女家庭出来的。

然后,毓秀就一脸淡然的告诉张杨,她是家中的老三。不是老幺哦,是上头两个姐姐,下头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张杨

那你妈岂不是连着生了四个闺女

你排行老三底下还有个金贵的弟弟

都说阿二头夹扁头,爹不疼娘不爱。哪怕是在城里,重男轻女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而疼爱头一个孩子的人有不少,偏疼最小的老幺更是多了去了,就没听说过谁家是疼惜中间的。当然,要是头尾都是姑娘家,中间是男娃,这种情况当然是另当别论了。而像毓秀这样的,她是前头四个闺女里头的老三,最小的老幺还是个弟弟

张杨觉得,这姑娘真惨。

惨绝人寰的那种惨。

本来她也就是想抢个头筹,又不等于要欺压同宿舍的别个姑娘,就因为对毓秀抱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怜悯,她倒是时不时的帮毓秀一把。因为今个儿毓秀两手空空就回来了,她过后又邀请毓秀再去淘旧书,横竖京市又不是只有一个旧书市场,结果却没想到被毓秀拒绝了。

“淘旧书太费时间了,也太累了,还不一定能凑齐全套。我想过了,还是签了书单,让学校发给我一套新书吧。”毓秀如是道。

“那你知不知道,咱们大学生虽然是费用全免的,但有一些书却还是要自己掏钱买的”就因为这样,才会有一个需要签字的书单,不想掏钱或者不想掏那么多钱的,学校允许自己想办法弄到书,不然合用也是可以的。毕竟,上大学跟小初高都不同,很多专业类的书籍完全可以同系不同班的互相借用,因为很多课程都是一周只上一节的。

“也没多贵啊,我还是买吧。”

见毓秀已经打定了主意,张杨就没再多劝。其实,那些书确实不算贵,哪怕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方向转移了,像粮食蔬果肉类、基本的日用品,以及书籍类的等等,这些仍然是由国家统筹安排的,的确贵不到哪儿去。

等正式开学上课的前一天,毓秀就拿到了全套的新书,一共也就花了两块三毛七分钱。

不贵,确实不算贵。

再然后,这个周末,郝新明就又来找她了,说要带她去熟悉一下京市的环境,还骑来了一辆簇新的大红旗自行车。

毓秀拒绝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周末,当然是去图书馆看书啊

其实,她的借阅证已经办下来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去阅览室看书。只因为京大的阅览室极大,宽敞明亮不说,哪怕到了半下午太阳下山了,也可以开大灯。锃光瓦亮的白炽灯把整个阅览室照得异常明亮,比宿舍里那昏暗的小灯要好太多了。再一个,阅览室是很安静的,哪怕开学后逐渐有人过来看书,那也是人人都保持安静的,不像宿舍里,动不动就有人走来走去,说话聊天,还有串门子瞎唠嗑的。

相较而言,毓秀实在是太喜欢京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了。

“不去,我要看书。”毓秀先本能的拒绝了,而后才意识到这么断然的拒绝一个好心人太过分了,略缓了缓语气,她又道,“有两本书特别有意思,我打算周末看完。”

郝新明

直觉告诉他,这姑娘是认真的,认真的为了看书拒绝他。

从小到大没被人拒绝过,尤其是被这种近乎扯淡的理由拒绝过的郝新明,直到离开了京大,还处于无比震惊之中。他回头就去找了甄卓凡,呃,是在清大的校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找到的。

在看到甄卓凡的那一瞬间,他甚至都要怀疑这俩是不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了。哪怕能上首都念大学是一个绝好的机会,那也不用这么用功吧这才刚开学啊开学的第一周啊

把甄卓凡从阅览室喊到外头走廊,郝新明甚至敢打包票,就这么短短几步路里,他看出了甄卓凡的不耐烦。得亏这俩已经相处了两年多了,郝新明太清楚甄卓凡就是个书呆子。书呆到啥程度呢早先他还帮着甄卓凡找过一些高考复习资料,没办法,谁叫他亲戚多人脉多,弄一些模拟卷啥的,太容易了。而每次,那些他弄来的复习资料,甄卓凡都会做一遍再寄出去。

做一遍

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考虑到自己正打算挖甄卓凡的墙脚,郝新明到底还是善良了一把,摆出最真诚的笑容,用最委婉的口气,旁敲侧击的问了一下毓秀的情况。他也不知道甄卓凡起疑了没有,反正甄卓凡大致的说了毓秀就是爱看书,没别的兴趣爱好,就是看书学习。

行吧,至少能证明苗毓秀并不是讨厌他。

不想多说引起甄卓凡的怀疑,郝新明很快就改变了策略。

爱看书学习对吧这也没啥的,大不了就将约会地点从公园、商场,改成了书店、图书馆嘛京大的校图书馆咋能跟国家大图书馆相提并论呢还有书店也是,图书馆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书籍更新不及时,当然要是找老书肯定还是要去图书馆的。但很多最新出版的书刊杂志,那必须得去书店啊

换了政策之后,郝新明如愿以偿的约到了毓秀。

就是吧,在多数情况下,毓秀的眼里还是只有书。

当然,进展也不是完全没有的。既然出门了,那就不可能半天解决问题的,最起码能捞着一顿请客。郝新明可比甄卓凡会说话多了,他用感谢毓秀陪他来图书馆看书、帮他从书店找到心仪好书为借口,请毓秀吃饭。毓秀满脑子都是刚才看过的书,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

郝新明深以为,进展飞快,下一步应该就可以跨越到带毓秀逛商城了。

没等他开口,连老天爷都帮了他一把。

降温了。

清早起来,毓秀都傻眼了,不敢置信的感受着被窝外头的温度。她之前还用的是家里带来的薄褥子和薄毛毯,根据她以前的经验,这些装备至少能用到十月里。她都想好了,等十月底再去买一床薄被子,被子加上毛毯,两层应该是够用了。

够用个鬼啊

京市说降温就降温,一夜之间,就把毓秀冻出了清鼻涕来。她赶紧喝热水,中午还特地去食堂的小窗口里买了一份姜汤,生怕自己生病了。幸好,她一贯体质不错,倒是没因此生病。

可这么下去也不行啊,她得买棉被,也得买棉衣才行。

她如今是脚上踩着单鞋,穿着一条京市流行的牛仔裤,身上是衬衫外头套毛衣。宿舍柜子里倒是还有一件夹袄,暂时还是冻不着的。

但这也不长久啊

毓秀只是感知有些迟钝,确切的说,她是对万事都漠不关心。都不关心不在意了,能不迟钝吗这要是换成李桂芳有个啥事儿,她保准敏感得很。话说回来,就眼下这个情况,她哪怕生活技能再欠缺,也意识到北方的冬天跟她以前经历的全然不同。

就在这时,救星来了。

郝新明老早就想带毓秀去逛公园、逛商场了,这是他所知道的惯常的套路。要是连这些都没经历过,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谈了个对象。哪怕明知道毓秀的性子跟其他女生不同,可缺了这一环,反正咋琢磨都不对味儿。

不得劲儿啊

幸好,降温了。

只这般,郝新明如愿以偿的带着毓秀去了他平日里常去的百货商场,介绍了一些他觉得质量好的牌子,还特地强调,他妈他姐妹都爱买这些牌子的衣服。

毓秀对衣服这些没概念的,她打小就没自己买过衣服,全都是李桂芳买了给她的,甚至多数都是自家扯了布让李家舅婆帮着做好的。于是,看着这颜色鲜亮款式众多的冬衣,毓秀直接就傻眼了。

郝新明平日里没少被他妈他姐妹折腾,以前他总是抱怨,如今他倒是得意了,只觉得前些年吃的苦都还是有价值的。他一边回忆着,一边就着毓秀的身段相貌,给帮着选了几款不错的冬衣。

冬衣的款式很多的,最好的就是近几年才推出市场的羽绒服,其次还有各种呢子大衣,再往下才是各种大棉袄。可显然,郝新明他妈他姐妹都不爱穿大棉袄,因此他介绍的也都是以呢子大衣和羽绒服为主。

呢子大衣好看且显身段,缺点就是不够保暖,眼下穿着肯定没问题,可等再次降温,那就不好说了。相较而言,羽绒服就要好太多了,它暖和啊,非常暖和,南方人过冬的首选。

毓秀是没有自己买过衣服,可她是被李桂芳带大的,很多方面是随了李桂芳的。

李桂芳的特点是啥实际

买冬衣为了啥保暖啊别的有意义吗没有。

很快,毓秀就选中了自己想要的冬衣,一款看着不会显脏的羽绒服。郝新明其实是有意见的,他觉得像白色、嫩黄色就很好看啊,为啥非要选个蓝色的他可不知道啥叫不显脏,可好歹他明白要尊重女孩子的意见。毓秀喜欢就好了,再说蓝色也不难看。

“买一身是不是再买一身换洗着穿”郝新明没对毓秀的品位提出任何质疑,只建议再买一身。

毓秀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这个建议,又选了一身同样不显脏的羽绒服。都是长款的,内里有胆芯,外头还有个罩子的。也有单纯的一件羽绒服,那个还便宜些,可毓秀没办法选那种,她觉得自己肯定洗不干净。所以,宁可略贵一些也得买自己能洗干净的,有个罩子就不错,单衣她还是能搞定的。

“鞋子呢你这个鞋子回头下雪天没法穿,雪落在鞋面上,会冻脚的。”郝新明也是真的没想到,毓秀买衣服那么快。他妈他姐妹每次说着要去逛商场买衣服,逛一天买不了一件衣服都是很寻常的,谁知道毓秀啊,这么快就搞定了。

那接下来咋办送她回去还是再去图书馆

郝新明其实也是个学霸,他要不是个学霸,也不可能考上清大。最多也就是占了个教育资源的优势,可他本身也是个能读的人。饶是如此,这段时间里,他总是被毓秀带着去图书馆、书店,看见书他都犯恶心了。

“还要买鞋”毓秀犹豫了。

羽绒服可不便宜,哪怕毓秀已经有意识选择了最便宜的,两件羽绒服还是花了她一百五十块钱。她出门也就带了二百十块钱,之前杂七杂八的花掉了一些,今个儿出门她都想到了要花钱,把剩下的一百九十块钱全揣上了。买了两件衣服,兜里就只剩下了四十块钱。

“单鞋没办法过冬的,不然买双胶鞋也成呢,最好是棉皮鞋。”郝新明倒也不全然是想跟毓秀逛街,而是他忽的想到了,“你是南方人,女孩子冬日里又容易凉手凉脚的,脚保暖可重要了,冻了脚回头一准生冻疮,难受着呢。这样吧,我带你去军需店里瞧瞧”

“军需店”

毓秀一脸迷茫的就被郝新明忽悠走了,军需店是最近开的店,以前那些军需品是不对外出售的,当然就算现在,出售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而且都不是新品。可那也足够人们日常使用了,尤其是毛皮鞋,暖和极了。

一个没忍住,毓秀买了一双毛皮鞋,又买了一双胶鞋。

胶鞋便宜,两块八毛五,毛皮鞋就贵了

就出了一趟门,毓秀回到宿舍时,兜里只剩下了最后的十块整钱,还有几个钢镚。

她傻眼了。

等同宿舍的姑娘们回来看到她一床铺的东西,也纷纷傻眼了。张杨嘴快得很,一个没忍住就问她“你为啥不去旧货市场买衣服虽然都是旧东西,可便宜啊再不济也能扯布去裁缝铺做棉袄啊,你这”

旁边的姑娘拽了拽她,示意她别说了。

买都买了,又不能退货的,说这些干啥呢

张杨到底还是属于情商高的那种,哪怕一时嘴快,在别人的提醒下也回过神来了,当下满脸不好意思的跟毓秀道歉“怪我嘴快,毓秀你别介意。一分价钱一分货,你买的东西还是很好的,比旧货市场里的要好太多太多了。瞧瞧,这款式多新颖呢,颜色也正得很。旧货市场里的棉袄,好多都是褪了色儿的,又丑又肥。”

毓秀还真没介意,她不在乎这个的,只是在舍友们的强烈要求下,试穿了一下,并得到了一箩筐的赞美。

几乎是毓秀才买了羽绒服后的第二天,又降温了。

这时候,毓秀才知道,京市这边的秋天就是闹着玩的,要拼命感知才能略微摸着一点点边儿。绝大多数时候,一年只有三季,春夏冬。

有了羽绒服和毛皮鞋,就算天气再冷,日子也是能捱过去的。

就是吧,又到了周末时,郝新明过来找毓秀,说要带她去买一双毛手套。

毓秀又懵了。

“你是南方人你不知道,在北方过冬,手套帽子围巾都是必需品。尤其是手套,咱们上课不得记笔记要是冻了手,生了冻疮可难熬了,又痒又疼的,冻疮还是生了以后每年都会有的。”郝新明也是上周回家后才意识到的,因为他妹买了四双新款手套,有军用的皮手套、绒线手套、毛手套,还有那种手指外露的半手套。

郝新明看到后,忍不住怼他妹是蜈蚣精转世,回过头来却越想越觉得毓秀得买,不然手不得冻坏了

然而毓秀以前从未戴过手套,他们那边的人都不兴这个的。再说了,他们家那一带,是要等到学校放寒假以后才真正的冷起来,而一旦放了寒假,毓秀绝不出门。她还不用干活,更不知道啥叫冻手,啥叫生了冻疮。

可听着好像挺有道理的

毓秀犹豫了起来,好在她及时想到小夹袄里只有最后的一张整的十块钱了,她兜里倒是还有几个钢镚,可饭菜票已经不多了,又该去买一些了。

“不了,我也没觉得多冷。”毓秀把手揣在兜里,这样就不觉得冻手了。

郝新明又劝了劝,可毓秀多固执的一人呢,横竖已经打定了主意就再没有更改的道理了。于是,这一回郝新明无功而返,又因为天气冷了,毓秀连国家大图书馆都不想去,就算那头的书确实很多,校图书馆的书她还没看完呢,不想出门,不想挨冻。

及至跟毓秀分开后,郝新明还是没想明白,他觉得自个儿应该还是能看透毓秀的,分明最开始毓秀很心动来着,而且他俩说话时,毓秀的手一直揣在兜里,那还能是不冷既然不是不冷,为啥不愿意跟他出门呢买手套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左思右想,反正他想了一路,直到回了家也没想通。

偏巧,他到家时,他妹子正要出门,看到他顿时笑得一脸的谄媚“哥”

“没钱,滚”话一出口,他忽的福至心灵,明白了。该不会毓秀也是没钱了吧很有可能。为了确定这个事儿,他又拽住了气呼呼想要出门的妹子,“要是你特别想买一样东西,最后又忍住了没买,是什么原因”

“还能是什么原因我把钱花光了呗”他妹子可生气了,“我开学找你帮我搬东西,你说没空,我缺钱花了,你又说没钱,我”

郝新明手脚利索的将他妹子推了出去,顺手关上了门,心里却在琢磨着接下来该咋办,还能找啥借口约毓秀出来呢

有了

他很快又回了学校,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一堆书山后头找到了甄卓凡,拐弯抹角的告诉甄卓凡,毓秀最近不太凑手,问是咋回事儿,毕竟就毓秀平日里的言行举止看来,家里的条件应该是不差的。

甄卓凡哪里知道这么多,他有心结,一想到曾经爱慕多年的女孩是自己的亲妹妹,就没办法跟毓秀好好相处。来上学的这一路当然是个例外,再怎么有心结他也不可能放任毓秀一个人出门的。可到了首都,他从郝新明口中得知毓秀一切都好,他就放下心来,重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直到听说毓秀不凑手了

“我去打个电话问问。”

村里没装电话,邻村倒是有,因此找人还挺麻烦的。可甭管咋说,甄卓凡还是跟周萍联系上了,让她给苗大娘带个话,给毓秀汇钱,说毓秀不凑手了“不知道苗家给了多少,毓秀她钱不够用。上京市咋能不多带点儿钱呢她这还是大一,啥都缺,啥都要买。”

周萍傻了。

她是不知道李桂芳给毓秀塞了多少钱,可她知道她给了毓秀二百块钱啊

难道说,这个钱被李桂芳发现了昧下了

带着一肚子的狐疑,周萍登了苗家的门,她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问“你是不是没给毓秀带钱去为啥不给她带钱去你又不把闺女还给我,又这么苛待她,你到底啥意思啊”

李桂芳

这话她还不能反驳,因为她确实没给毓秀多少钱。

她是真的有苦说不出,本来还庆幸老甄家给了那二百块钱,自己就不用掏钱了,顶多给点零散钱用作路上花费。二百块钱啊,怎么说也能用一年吧咋的,一个学期还没到,就给花光了

可是二百块钱啊咋可能会不够用呢况且等她听完周萍转述的甄卓凡的话,那话里的意思是,毓秀现在就不凑手了这学期才过半呢,二百块钱就花光了那要是现在就要汇钱去首都,该汇多少呢二百块都不够用,还要多少才够数呢

他们这儿还没入冬,可李桂芳却犹如身处寒冬腊月,整颗心都是拔凉拔凉的。

半个学期花二百块钱那毓秀要念四年大学呢,得花掉多少钱啊

惊闻噩耗,李桂芳感觉自己离去世就差那么一点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