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年超级学霸 > 大结局·下

七零年超级学霸 大结局·下

作者:词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3:54:2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苏娇杨的面前摆放的东西不是别的, 正是那些航空航天飞机的实施位置监测仪, 可以监测到那些航空航天飞机所处的经纬度、海拔高度以及实时速度等。

苏娇杨一边指给国防部的领导看, 一边解释, “你看,这六架飞机目前已经越过了平流层,进入航空管制区以外。换句话说, 凭借我们国家的技术监察手段,是无法发现这六架飞机存在的,只能通过我们这台连接了卫星并且绑定了特殊识别信号的工作台才能监察到。”

“当然, 我们无法排除这世界上的某些国家会不会有更高明的技术监测手段,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就算他们有跟高明的技术监测手段, 就算他们能够监测到我们的这些航空航天飞机, 他们也无法对我们的这些航空航天飞机造成干扰, 更别说击落。”

“首先, 我们研发的这些航空航天飞机速度足够快,其它国家的飞机最快也就是超音速,即每秒行驶距离超过三百四十米, 而我们这些航空航天飞机的最低速度也是四倍音速, 原地爬升力等也远超过一般的战斗机,他们的那些战斗机同我们的这种航空航天飞机相比, 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其次,我们研发的这些航空航天飞机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可以用来作战。今天这一次试飞, 因为仅仅是在国内,所以我们没有搭载任何的武器,等三天后进行全球试飞时,我们会搭载上齐全的防护系统以及一定的攻击系统,到时候整体性能会更强劲一些。”

国防部领导的一双眼睛一直都死死盯着显示有那六台飞机具体位置的工作台,拳头时而捏紧,又时而放开,看着那六架飞机驶出云疆,沿着边境线一直向西向北,飞过高原,最后驶入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国防部的领导看得一阵心驰神往,问苏娇杨,“苏主任,这些飞机的名字,你们国重给起了吗”

“官方的名字倒是没有拍板,不过我们国重内部一直都称呼这些飞机为空天号,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就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如果要为这些飞机定名的话,还是国防部拿主意吧,我们国重只负责将产品研发出来。”苏娇杨道。

国防部的领导想了想,直接拍了板,“就叫穿云号吧,这些飞机的速度确实快,如同穿云之箭一样。不过你们空天号这个名字也不错,将来由穿云号所搭载的部队就叫空天军吧,比空军还要再厉害一些,这将成为我们国家手中拿着的一张全新的底牌。”

穿云号的顺利返航,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天后,穿云号正式执行b计划,进行全球六大着陆点测试。

相比起之前的a计划,b计划的难度更高,耗时也更长,但因为前期已经做足了准备,故而真到了这么一天时,也并未出现任何手忙脚乱的情况。

与三天前的情况一模一样,穿云号拖着一条长长的弧光离开梓州机场,不过几个呼吸的工夫,便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

有三天前的经验在,国防部的领导这次都不用苏娇杨介绍,他自个儿就直接坐到了工作台前,手中拿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边对照工作台上的诸多参数,一边在世界地图上标注,绘制穿云号的具体飞行轨迹。

在国重与国防部的约定中,判定穿云号是否研发成功,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准穿云号是否能在两小时内绕地球最长直径飞行一圈。

这一天的穿云号试飞,正是为了检验这一项标准。

苏娇杨没有同国防部的领导说,其实经过国重连续数年的技术攻关,穿云号的飞行速度早已远超过预期,围绕地球最长直径飞行一圈只需要一小时四十分钟,而当初约定的一小时内空天军部署全球的标准,此刻也已经得到了彻底落实。

从降落地点选择到确定,从穿云号起飞到着陆,单程时间已经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华国愿意,四十五分钟之内,就能将兵力实现全球紧急部署。一旦遇到紧急事故,距离将不再是问题,这种紧急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局部武装冲突、地质灾害突发等。

掌握了时间,便掌握了先机,便掌握了主动权。

待那六架穿云号都顺利返航,降落在梓州机场时,国防部的领导兴奋得一时间都站不稳了,从他那一溜小跑的小碎步就就能看出来,这位领导相当得激动,他跑到穿云号跟前,用手摸了摸穿云号的机翼,问那些从驾驶舱内出来的飞行员,“怎么样这一款由我们国家独立研制的航空航天飞机,同你们之前驾驶的那些飞机相比,你们觉得哪个更好一些”

那些飞行员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这款航空航天飞机好了,苏教授他们在设计这个型号的航空航天飞机时,不仅在主体设计上实现了大幅度的优化与改进,细节上有十分用心,整个驾驶过程都十分舒适。如果说哪里有些不适应,那当然是速度了。这航空航天飞机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哪怕听苏教授的建议,模拟飞行操作了不下百次,依旧觉得有些不适应。不过这辈子能开上这样的飞机,值了”

苏娇杨瞅准时间补充了一句,“我以为你们都已经模拟飞行到完全适应了,没想到你说还是有些不适应。这样吧,之后每天,你们都需要实际操作穿云号两个小时,另外,模拟飞行操作系统会持续为你们每人开放十个小时,上午四个小时,下午五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中间你们自由选择两小时去进行实物驾驶。”

“此外呢,模拟飞行操作系统现在已经升级了,哪怕你们之前都模拟过无重力环境中的驾驶,但我们国重还是贴心地为你们设计了要求更高也更为严格的标准,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你们都得认真模拟飞行。虽然你们的飞行驾驶技术已经十分纯熟,但载人登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成的事情。”

“迄今为止,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实现。航空航天竞赛虽然说得是一个竞赛,但其实比的是综合国力,是科技实力,我们不能落后别人太多。而且,从科学意义上来讲,这次载人航天是相当重要的,它代表我们已经拥有了走向太空的科学技术,并且,我们用的是一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穿云号与传统的战机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战机多用化石燃料供能,虽然刚开始的起步加速度很大,但后劲却略显不足,穿云号系列航空航天飞机采用的是电能发动机,利用全新的推进器,起步加速度并不逊色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动机,后劲却更加强劲,你们应该能够感觉到,在驾驶过程中,只要你们不进行人为的调整干预,穿云号是在一直加速的。”

“在模拟飞行驾驶的操作过程中,国重这边给出了许多参数,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不愿意背,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不将国重给出的那本操作指南手册全部背会,你们将无法再次驾驶穿云号。”

飞行员“”这真是一个贴心的提醒。

华国在布局载人登月的事情,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当初华国布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项目时,全球就知道华国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进程,只不过后来有消息称,华国那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遭遇重创,难以维继这件事情还一度沦为了国际社会的笑话。

国际社会不仅知道这些,他们还知道华国相关部委为了完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项目,找到了华国科学界最顶尖的人才苏娇杨,结果被苏娇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苏娇杨拒绝的理由也广为流传当初成立项目初期,你们都看不起我,没有邀请我,现在遇到问题,需要我的支援与帮助,就想要拉我入伙,我为什么要答应你们我很忙。

美利坚宾州州立大学的一位校董更是不忘公开给苏娇杨点赞,他声称,“科学家就应该有科学家的坚持与骨气尤其是像苏娇杨这样的顶级科学家,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去往哪个国家,她都应该享受到最顶级的待遇,而非冷遇如果苏娇杨愿意来我们宾州州立大学任职的话,我们可以给她荣誉校长的职位,并且可以向她保证,绝对不会让她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

苏娇杨心中十分感动,然后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位教授递来的橄榄枝。

她因为心里膈应而不愿意加入卫星导航系统研制项目,但这并不代表她不爱国。

这种关系就好比是小夫妻俩吵了架,你一个隔壁老王过来劝什么架这不是帮倒忙吗居心叵测呐

国际社会上那些研究员没有想到的是,苏娇杨当初拒绝得干脆,可她在后来发现航空航天飞机的研制需要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将这个项目给接了过来,带领国重的研究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科技攻关,将卫星导航系统项目中最大的难关顺利度过。

这一切都没有进行任何宣传,都是在低调中进行的。

载人登月这件事同样是在低调中进行的。

除去国防部以及国重部分研究员知道相关情况外,也只有国家领导人以及飞行员知道了,就连梓州机场的负责人都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载人登月悄悄进行了。

蓝色的弧光渐渐飞出了地平线,沿着嫦娥奔月的路线一直飞升而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利坚的卫星系统才发现了穿云号的存在。

若不是美利坚的卫星系统两年前刚完成了一次升级,估计那些卫星群捕捉到的就是一串残影。

看到披着霞光飞出地球、飞向太空的穿云号,美利坚空军部的司令一脸不敢置信,他一遍又一遍地揉着眼睛,就差将眼皮给揉秃噜皮了,才回过神来,“那个古怪的东西是什么是飞行器还是ufo我们卫星能不能拍到更清晰的照片,能不能拿到更具体的参数”

他手下的人又忙活了一阵子,总算从那一帧又一帧的连续画面中找到一个相对来说还算清晰的图片,拿给那司令看,那人犹豫了一会儿,又调取出另外一份数据出来,摆放到空军部司令面前,“我们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可以排除这是ufo的可能,但有些数据是古怪的。”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检测到类似的信号了,最近一年中,这种信号频繁地出现在华国西北部,上个月,这些信号在华国各地连续出现,我们有百分之八十多的把握可以判定,这些信号来自于一种急速行驶的飞行器。”

“我们找专家分析过最近出现的信号数据,得到一个可能性极高的解释这种信号来自于华国秘密研发的一款急速飞行器。”

“华国近些年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超级列车技术是如何突破的,到现在都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但那超级列车的速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专家团分析过,将超级列车摆放在空中的话,便能够达到这种急速飞行器的速度,华国是有这方面技术基础的。”

“将可能性锁定之后,这些信号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一种古怪的频率出现,这便能够说得清楚了。之前这些数据零星出现在华国西北部,那是他们正在试验这种急速飞行器。”

“前不久出现的第一次连续信号,应当是华国在全国范围内试验这种急速飞行器,因为这种信号的飞行轨迹刚好就是华国的边境线”

“上一次出现这种连续信号,是全球范围的,我们合理推测,华国是在全球范围内试验这种急速飞行器,他们在飞行过程中还进行了不低于四次的着陆,具体的参数我们都已经解析破译出来了,在这份文件中,您看一下。”

空军部的领导拿着那份报告,看了几眼,脸就黑成了神色茄子,他一手拿着文件,空着的那只手不断摩擦着满是胡茬的下巴,郁闷地说,“这不应该啊,你们解析破译出来的这些路线中,有一条是横穿北美的。如果这条路线正确,我们国内的防空雷达不可能什么都监测不到,一定是你们的解析破译过程出现了问题。”

那下属有些无奈,“从卫星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我们的解析破译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种诡异的急速飞行器现在依旧是按照我们推测出来的速度在飞行尽管这个速度看起来是根本实现不了的速度。”

“但是,司令先生,我希望你能正视现实,专家们为了稳妥起见,声称这份解析破译报告的可信度只有百分之七十五,但我的经验告诉我,那些专家们说可信度有百分之七十五,实际可信度至少也是百分之九十了,那些专家你懂得,他们都比较保守,不愿意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承担结果。”

“从华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所有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或许都有可能。超级列车就是一个例子,可控核聚变还是一个例子我们的雷达没有发现他们这急速飞行器的踪迹,可能是他们在急速飞行器上运用了新的屏蔽信号技术,这并不稀奇,也不罕见。”

“如果你觉得这些数据依旧无法说服你,那我再给你看一份数据,这是我们埋在华国的线人给我们传回来的消息,他在华国的地位不显,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研究员,但他的身份又略微有些特殊,他给我们传来的消息,没有一次是不可靠的。”

那下属又拿出一份报告来,放到了空军部的司令面前,道“这是情报机构给我们的材料。这些信号频繁出现的地方,名字叫梓州,一个十分诡异的名字,十分具有华国特色。”

“您千万不能忽略梓州这个地方,因为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也经常往这个地方去苏娇杨,那个为华国屡屡创造奇迹的女研究员。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苏娇杨同这些项目有直接关系,但通过一些细节分析,她与这个急速飞行器的出现一定脱不开关系”

“就算这种急速飞行器不是她研发的,那她也一定负责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然我们根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她都会出现在梓州,一次两次能说是巧合,可她是每次都在”

空军部的司令心中已经接受了这种说法,嘴上却依旧在挣扎,“确定吗那苏娇杨只是一个科学家,她擅长的不是数学和经济学吗她怎么会懂这种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这些消息都来自于中央情报局,你说可靠不可靠中央情报局给出的消息,什么时候出过错中央情报局一直都承担着监控全球的重任,他们从华国挖到了多少消息那些消息哪一条不是真的”

“司令先生,我有一个建议,您与其怀疑这些情报是否准确,不如赶紧同华国求证。另外,苏娇杨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谜,她为华国带来的惊喜太多了,别说空气动力学本身就与数学、物理学有关,就算苏娇杨突然写出一本轰动世界的,我都可以接受。”

“苏娇杨是一个神奇的东方女人,我们的专家们分析了她很长时间,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分析出来。不过专家们有一个猜测,苏娇杨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搞研究,她背后有一个相当大的团队在支撑着她做研究,苏娇杨极有可能只是华国树立起来的一个招牌,就如同他们当年宣称一亩地可以种出三吨马铃薯一样。”

空军部的司令想了想,道“暂时还是不要问了,就算他们登上了月球,那又能怎样我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了。随时监测他们的动态,如果他们成果着陆,就登报发表一篇庆贺信,在信中提醒他们,我们才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们现在取得的突破,我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取得了”

那下属撇撇嘴,心中腹诽不已,“这有什么意义人家已经将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建满整个国家了,整个东南亚都在靠着人家发电,我们还在用着火力发电站也只有沉浸在几十年前的辉煌中,才能勉强安慰自己一下了吧。”

不出意外的,载人登月项目顺利完成,有着巨大荷载力的穿云号采集了十吨重的月壤,全部带回了华国。

苏娇杨早就让国重的研究员在梓州机场候着了,那些月壤都没有出穿云号的荷载箱,整个荷载箱就被国重的人给运走了。

而国内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还不知道自己国家居然不声不响地搞了这么一出大事。

百姓日报作为官方纸媒,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派梓州分部的记者来拍摄了几张照片后,就将新闻发了出去,华盛顿邮报也在这个时候刊登了庆贺信,他们还不忘在信中恶心了苏娇杨一次。

华盛顿邮报中称,当初美利坚带下月壤时,曾将月壤分给了世界各国,华国得到十二克,现在华国也完成了载人登月,也应该像美利坚一样,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做贡献。

苏娇杨听到这个消息时,十分大方地拿了个簸箕,拿了大约莫两千克的月壤出来,交给国防部,由国防部处置。

国防部的领导问苏娇杨,“苏教授,咱国内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也想讨一些月壤回去搞研究,你给的这些月壤是送给外国瓜分的还是说用这些月壤连国内那些专家学者也都给打发了”

“打发外国人的,不然他们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实在烦人。叽叽歪歪个没完,整天就知道扯东扯西。我们这次从月球上采了不少月壤下来,还差国内研究员搞研究用的那点儿”

“这样吧,您直接同那些专家学者们说,需要多少月壤,做好预算书交到国重就行,只要那些月壤能够派到正确的用途上,不是被浪费掉,那他们想要多少,我都能给。”

“一千克两千克的,随便拿,哪怕有人敢张嘴要半吨,我也能满足,大不了让飞行员们再飞一次,穿云号来回一次那么简单,又费不了多大的事儿。”

国防部的领导无言以对。

载人登月也费不了多大的事儿这种话,估计也只有苏娇杨这样的学术大佬才敢讲了。

有了穿云号之后,载人登月确实不是很难,理论上来说,只要穿云号不出现故障,那每次登月的成本都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来回采点月壤根本不成问题。

华国实现载人登月的新闻再一次震惊世界,也为世界刷新了眼界。

电气时代的到来,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翻到了新的篇章,而穿云号以及之后不久就问世的核动力深海潜艇蛟龙号则是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往上拔高了一大截层次。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这两个项目的中心,早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都翘首注目的地方,相应的,由苏娇杨一手创办的研究系列学术期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淀,早已坐稳了学术期刊的头把交椅。

同老牌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不一样,研究所公布的学术成果多数都与工业工程相关,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工程技术、最高明的生产力。

而推动这些项目前进的大功臣苏娇杨,此刻正面临一个难题。

在载人登月完成后不久,智障系统就对苏娇杨宣布了故障以已完全修复的消息,智障系统将进入为期两月的休眠升级阶段。

搞了这么多年科研,苏娇杨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甭管做什么事儿都需要求助智障系统的苏娇杨了,她对学术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判断,智障系统反倒显得有些鸡肋,甚至于说,对于苏娇杨最近几年的研究来说,智障系统给她的帮助还不如她头上那个绿油油的发卡以及被她用了十几二十年的专注水壶多。

如今乍一下听说智障系统要修复成智慧系统了,苏娇杨心里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并没有起太多的波澜。

智障系统修不修复,对她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她心里还是盼着智障系统能够修复成智慧系统的,毕竟智障这名字听着就雷人。

只不过苏娇杨没想到的是,智慧系统升级后,等待她的居然是告别。

“沙雕宿主,这段时间多亏你的帮忙,我才能从深度损坏状态尽快修复过来,你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宿主,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将赠与你一份礼物,你想要什么”

“温馨提示,这将是本系统为沙雕宿主的最后一次帮助。帮宿主达成心愿之后,智慧系统将进入时空中,开始下一段妙不可言的旅程。”

苏娇杨愣怔了一下,虽然有些舍不得智慧系统,但她盼着智慧系统好,她懂一个道理抓不住的,就洒脱放手。

与其放下尊严去进行几乎不可能留住的挽留,不如给自己留下三分体面。

“我最想要的,应该是量子计算机吧。这个条件过分么”苏娇杨问。

智慧系统里传来一阵拟人化的笑声,“不过分,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你提出的这个要求,在本系统的预料之中。量子计算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祝你在余下来的短暂生命中能够快乐。”

“再见。”

银白色的光出现在苏娇杨手边,化作一台书本大小的计算机,苏娇杨打开看了看,见操作系统与她惯常用的操作系统相似,便试着敲了一串她当初差点将慈云副校长的心血搞坏的代码进去。

这是一串智能代码,只要进过足够次数的机器学习之后,便能够代替人力,在二进制的世界中执行命令。

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根本不是寻常计算机能比的,不过三两个呼吸的功夫,那串智能代码就已经演化到了极致,并且自动封包,成为一个集搜索解译定位于一体的强大搜索工具。

苏娇杨连续输入几个追踪命令以及判定是否存在信息交易的条件后,一长串名单就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随手点开一个名字进去,那人所经历过的所有信息交易买卖全都像是被脱去鸡毛的白斩鸡一样,光秃秃地摆到了苏娇杨面前。

苏娇杨看得眉头紧皱,扫了一眼那人的自我介绍,没想到竟然是华东石油大学的一个副教授。

她在那个人名前点了一个勾,又看向第二个名字,这个人更狠,从事过的信息交易不下两百起,涉事金额超过一亿,最重要的,这个人还是一个机关单位的小官员。

苏娇杨再次选中这个人命,她看向第三个名字。

看到这个人名,苏娇杨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宋瑮

这个人是宋忠堂教授的学生,也是最早跟着宋忠堂教授加入国重的,只不过苏娇杨去川蜀军区待了三年之后,再回来时,就听说宋瑮被返聘回清大去了,她当时还失落过几天,如今回头再看,怕是组织找个理由把这人从她身边给清走了。

她当初居然错怪了顾书遇。

一行行名字看过去,苏娇杨的太阳穴突突突跳个不停,她没想到隐藏在水面下的毒蛇居然有这么多

有些人,明明端着国家的饭碗,领着国家的工资,背地里居然做着吃里扒外的事情

有些人,明面上打着的是国外友好交流学者的幌子,他们说自己来华国只为学术交流,没想到他们的使命居然是盗窃华国核心技术

有些人,明明花着国家的钱去国外深造,镀了一层金,没想到再回来时,就已经被国外的妖风邪气给熏陶得换了里子

还有很多研究生,受着国家的庇护,享受着国家给的科研资源,却做着违逆良心的事情

苏娇杨一口气将整份名单都导了出来,连同那些被查到的斑斑劣迹一起,直接打印了出来,她要将这份名单全部交给相关机构,肃清这些毒疮脓瘤

将那份名单交上去之后,相关部委立马就有了动作,原先就想抓但苦于没有证据的人这次直接连根拔除,那些原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的人也别想逃过这一劫数,一时间,全国各地上下都在查水表。

很多人知道自己事迹败露,想要跑走,可他们哪里会想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早已脱胎换骨,他们头顶上就仿佛悬了一颗千里眼般,甭管他们躲到哪儿去,都能被准确无误地找出来。

这次行动被称为是扫雷行动,相关部门雷霆出手,直接将隐藏在国内的毒蛇全都一锅端了,炖了一锅杀蛇儆猴的蛇羹

国防部的项目做完后,苏娇杨就洒脱的辞职了,她回归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里。

到了固定的时间,苏娇杨会去给国防科大的本科生上几节数学课或者经济学,偶尔也会去国重转转,提点提点小年轻,让国重里的小年轻端正一下科研态度,拔高一下学术追求,当然,苏娇杨生活里的更多时间还是放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上,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便是一天。

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乍然闲了下来,苏娇杨还有些不大习惯,她不愿意每天都机械重复着种花养鸟的生活,可科研也搞不动了,那她能做什么

写书。

无聊的时候,苏娇杨就喜欢闲坐在鹏城那处院子里的花架下,煮一壶茶,看那几只被她养得又圆又胖一身五花肉的橘色野猫儿在花架下嬉闹玩耍。

大概是年岁到了,苏娇杨开始喜欢回忆自己这一生走的路,惦念自己这一生看过的风景。

她想到了在杜家庄插队的那十年,风雨峥嵘,苦乐交织。

她想到了自己当初投江自尽时心中的悲愤与决绝,想到了自己自鬼门关前走一遭后的豁然明悟。

她想到了自己在石油工业部中推杯换盏时的欢乐,想到了项目完成时的欣喜。

她想到了自己进入国防科大到现在的风风雨雨,每一寸光阴都有每一寸光阴的意义。

回首这风风雨雨三四十年,苏娇杨最终敲定了书名砥砺半生。

次年秋天,寒露日,苏娇杨在鹏城病逝。

后人翻阅着砥砺半生,看苏娇杨写下的一生经历,对这个心比天高的传奇女子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这个女子也有着与平凡人一样的悲欢,她也会焦虑,也会犹豫,她也会因为情爱之事怨入肝肠,她也是一个平凡人,一个十分不凡的平凡人。

苏娇杨这璀璨辉煌的一生,就如同烛蜡一般,燃烧自己,照亮世间。

她这一生,刚好用她在砥砺半生中写在书尾的那句话结尾。

“我来这世间一趟,肩膀不算宽厚,性情不算坚毅,但总归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我要让人们心向大同,我要赠予这世界一片安宁稳定,我要回馈这世界一片清净乾坤。”

全书完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啦故事可能有残缺,但我最想写的已经都写完了,过程有点磕磕巴巴,但自己还算勉强满意,明天开始下一本农家福娃,小伙伴们可以转场啦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向阳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圈圈 70瓶; 42瓶;公子渊 30瓶;酥糖渋渋渋、美莉、ciie 20瓶;箬雪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