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361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361章

作者:安静的九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3:1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石咏在前去寻哲彦的时候就大致想明白了这事儿的前因后果:九阿哥生怕遭到清算, 就与史家当初一样,四处寻人托付产业。那匣子里, 一半是各种房产田地的契纸, 另一半则是各种产业的所有权属凭证——九阿哥是希望, 石咏能看在财帛的面儿上, 将这些产业都接下来。

如英的舅舅舅母则是看在那白花花的银子份儿上,应下了算计如英,将这东西辗转交到石咏手里。

石咏心里清楚, 安佳氏一族与九阿哥勾连, 产业转移腾挪,这些上头一定都看在眼里。所以即便这产业交到了他的手里, 石咏也是绝不能收的。但是安佳氏办不成这桩差事, 在八阿哥九阿哥那里交代不过去,十九要倒霉。所以他当街将哲彦痛打一顿, 安佳氏若是放聪明点, 回头去八阿哥九阿哥那里卖卖惨, 再将银子退了,或者可保全身而退。若是安佳氏一族连这点眼力劲儿都没有,那就干脆别在这京里混了,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还是回盛京老家务农去吧。

只不过这些话他不方便直接对安佳氏的族人直接喊,毕竟是妻子的母族,要留点面子。但看刚才哲彦的表现,应该是明白了。

石咏处理完这头的事, 心头有些郁郁——为什么是他?

九阿哥为啥想要将这些产业都交给他?

石咏今日休沐,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但是他在安佳氏府上走了一趟之后,心里只觉得堵得慌。于是他将石家父子和丁武都遣了回去,只带李寿一个,慢悠悠地出城,辨了辨路径,慢慢往造办处辖下的玻璃厂晃过去,心里想着好些日子没有见过唐英了,许是能与这位老友一起说上两句话。

他信马由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李寿在后头提醒他:“大爷,您难道是想来这间玻璃厂?”

石咏闻声一抬头,却发现自己的确是来了一间玻璃厂,但来的却不是他当初一手创办的玻璃“来样加工厂”,这里是九阿哥名下的那间玻璃厂。他曾经在这里试图喝止小工们往玻璃料里加砒、霜,也曾指导过这里的工匠们如何生产出澄清纯净的玻璃料。

玻璃厂的规模显是比以前大了很多,成堆成堆的玻璃料堆放在厂房跟前的空地上,另一头则堆放着已经退了火,统一规格,可以出厂的平板玻璃。

玻璃厂的人来来去去地忙着,石咏与李寿今日都是穿的常服,看上去与寻常商贾无碍,这边厂里的人只当是前来订货的商人,都没把他们当一回事儿。

“今日还有一批货,是山东日照的高老板定下的,六千件,人家跑外海,货要得急,明儿个一早必须送往码头装船。这批货你们什么时候能够赶出来?”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问领头的一个工头。

那工头身材健硕,五月里的天气,他已是赤着上半身,汗水沿着古铜色的皮肤滚落,那工头连拿手巾子擦一擦都顾不上。石咏一瞅那工头却很面熟,好似就是当年自己从玻璃料的炼化炉上拉下来的那个小伙计。

“周管事,不瞒你说,咱们前儿个刚刚说好的,端午之前,就是这么多货。这么多伙计,端午时候总要回家里瞅一眼,吃个饭,不能成日价在这儿耗着。怎么今日又加了一批货?”那工头将双臂一抱,嘴里叼着根竹签子,不在乎地与那管事理论。

管事拿眼一瞪,道:“不干?不干就走啊,去账房那里把工钱结了,你以为这十里八乡的,就招不到你这样的工人?”

那工头冷笑着将竹签子一吐,口齿清晰地道:“可以啊,这话是您说的,信不信我们立即就去结了工钱?”

管事:“这……”

工头接着笑:“我们这拨人一走,这玻璃料冷在炉子里,就烦劳您自己去拌吧!”

管事听见了怒极反笑,道:“你以为我们就招不到人,或是从别的厂子里没法儿调来人?又或是这厂子里的工匠个个都跟你一样的硬气,个个都舍得下这份十里八乡最高的工钱?”

那工头脸色就变了变,管事则嘿嘿冷笑几声。

最后那工头去问了一圈,转回来道:“去问过了,有一半人愿意连夜赶工,另外一半人要回家休息。这批货,最快只能后儿个早上赶出来?”他拿眼一瞪,高声道:“愿意赶工的人加五成工钱,干不干,不干就熄炉子,所有人结工钱走人?”

管事也无法,细想了想这是两边各退了一步,似乎也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式了,于是点点头,道:“成交,一会儿赶工的人到账房那里去报名字。”

石咏在一旁冷眼默默旁观,倒是没想到当年哭哭啼啼地喊着“烧不出玻璃就要死”的小工,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一个工头,懂得维护身边工人的利益,也懂得与管事协商谈判,有进有退的这样一个人。

看起来,九阿哥的玻璃厂真有点儿像后世成熟的工业企业的样子,而厂子里的工人,似乎也正在成长为成熟的产业工人。

石咏以前听过不少九阿哥辖下产业的传闻,知道九阿哥曾经将这些工人逼迫过无数次,工人们实在忍不住了便联合起来反抗,这样你来我往,才渐渐获得了眼下这样一个平衡,而九阿哥无奈之下只得命人研究各种工艺升级,倒逼生产率的提升。

石咏想象了一回九阿哥将来的命运,也忍不住有些唏嘘。即便他与九阿哥有诸多过节,他没法儿不承认,就商业天赋而言,康熙诸子之中,九阿哥是最优的,此人能接受新鲜的事物,也有手段能够推行下去,能强压,也能妥协。只可惜,九阿哥身处夺嫡失败者的阵营,马上面临清算,就算是有浑身的本事,也难以再施展。

石咏今日莫名起兴到这玻璃厂来,怕也是心内在暗暗惋惜这个。

正想着,那名管事转头,发现了石咏与李寿二人,连忙赶过来,点头哈腰地问:“这位爷,是来看玻璃样子的吗?我们这儿花色品种繁多,出货又快又好,保准给您送到地头去,量大优惠,怎么样,您进来坐坐详谈一下?”

那管事正招呼着,忽然看见石咏背后一人背着手行来,连忙躬身打了个千儿,道:“王爷,您怎么来了?”

石咏回身一瞅,来的正是廉亲王允禩本人。只见他面沉如水,径直行到石咏身边,淡淡地开口:“茂行——”

石咏一个激灵,赶紧先行个礼再说。他隐隐约约觉得对方有些来者不善,忽然心生一个念头:难道,安排哲彦将那只匣子交到自己手上,不是九阿哥,竟是这位亲自安排的?

“那只匣子,我已经命人收回来了。你若是不敢要,便算了。”

石咏:……果然如此。

“但今日九贝子出京。”廉亲王说得轻描淡写,那口气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赖一般。

可就在此刻,石咏偶一回头,看见李寿身边已经靠近了好几个王府侍从。他登时明白,今日他恐怕,也得跟着一起去,“送送”九贝子了。

“……他曾对你颇寄厚望,”八阿哥继续往下说,“说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将他的产业继续经营下去。他倒没有将产业要回来的打算,只是说这些产业日后都荒废了,就实在是可惜了……”

石咏还能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道:“九贝子实在是谬赞了。”

“所以,你今日一道去送送九贝子,以安其心吧!”允禩声调都不带变的,始终平平的,唯有尾音稍微有些发颤。

石咏闻言也是有所震动,他刚刚才在心里感叹九阿哥是个有才干的,这便听八阿哥转述,说九阿哥对他“寄予厚望”,这叫什么,明明以前是数次交手,还曾经狠狠地撕破脸的对手,所以这是不打不相识?惺惺相惜?

说实在的,在这世上能识得一个彼此都能认可对方的人并不容易,只是命数如此,石咏很清楚,各自身处不同的阵营,向来没有交集才是唯一可行的相处之道。

但是此刻听了八阿哥这话,石咏深深地躬了躬,应下了。若是他记得不错,九阿哥此去驻扎西宁,大约也就两三年的功夫,便获罪下狱,幽囚致死。八阿哥此次见九阿哥,恐怕也是最后一面。八阿哥已经说得很明白,要自己陪同去相送,就是“以安其心”,让九阿哥再无挂碍,别再记着这些产业了。

石咏便纵是铁石心肠,见到眼前八阿哥这副模样,多少也心存不忍。况且,他背后还有不少廉亲王府的随从。眼下他只有李寿一人跟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等到了城中再说也不晚。

八阿哥送别九阿哥的地点,不巧是在地安门。

廉亲王府的车驾赶到的时候,九阿哥和自家几个小阿哥已经在地安门跟前等了一阵了,见到八阿哥到来,赶紧迎上来,满面笑容,一眼瞥见石咏骑马跟在车驾的后头,笑容立即敛了,故意端着架子,从鼻子里冷哼出一声,然而那一直紧紧绷着的双肩却稍许放松了些,心中莫名有些舒畅。

见到九阿哥,人家爵位摆在那儿,石咏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前来行礼,九阿哥看也不看他,只虚踢一脚,道:“一边站着,别碍了爷跟八哥说话。”

这话正中石咏下怀,他就跟个木偶似的,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旁。耳畔忽然传来呼呼的风声,石咏一抬头,发现他正站在地安门的门楼下,券门跟前,一阵疾风从这门洞里穿过,便发出尖啸似的嗡嗡声,细听来,尾音竟仿佛有人语声,似是爱侣在低声呢喃,又似兄弟在豪言相送。石咏听着,不由自主地心生伤感——

为什么这世上的分别,总是在地安门呢?

九阿哥当真是心生伤感,强颜欢笑,与兄长道别。他受命驻防西宁,八阿哥也为他据理力争过,想留他在京中,然而九阿哥却不想兄长受累,索性老老实实听命,对上头摆出一副“你又能奈我何”的架势。他一瞥眼,见到立在地安门门楼前的石咏,见这小子正露出一副戚容,倒也没有半点幸灾乐祸的样子,心里舒服了些,知道这世上落井下石的人多,这小子以前与自己数次交恶,这会儿相送,竟然也流露出些不舍之情——看来,自己确实是没有看错人。

这边正送着,忽听远处蹄声车辙声传来,竟是怡亲王府的车驾赶到,来送九阿哥。

来相送的是和硕亲王,九阿哥品级较低,见到十三阿哥本该行礼的,偏生九阿哥是个傲性儿,阴着一张脸,拱拱手,只管道:“有劳十三弟特来相送。”十三阿哥由人扶着从车驾上下来,也不在意这些礼数,只是举手道:“此去西宁,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还望兄长多多保重。”

九阿哥瞥了一眼石咏,登时问十三阿哥:“十三弟这次过来相送,不会就是为了你这位侄女婿吧?”

十三阿哥看了一眼石咏,摇摇头,道:“不是,小弟实在不知茂行会在此。”

石咏也听宝镜说过,它算定十三阿哥是所有皇子之中最有人情味儿,最顾念手足之情的一个。此次九阿哥出京,除了廉亲王以外,只有怡亲王出面相送,这种跨越了派系之争的兄弟之情,亦可见一斑。

说话间,负责护送九阿哥的御前侍卫便来催促,只说怕晚了时辰,到晚间赶不到一阵。九阿哥登时咳咳一阵冷笑,道:“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是这个意思吧?”

御前侍卫尽皆默然,但是请九贝子上马的姿态依旧,连身边有两位和硕亲王都没用——他们只听命于雍正一人。

“姓石的小子,爷这就要走了,你有什么话好说的?”九阿哥这时一跃上马,手中举着马鞭,鞭梢向石咏虚虚一指,在马上傲然开口。

“茂行!”旁边廉亲王与怡亲王两人同时向石咏使眼色。廉亲王的意思自然是想要石咏安一安九阿哥的心,虚言应承他会支应京里的生意;而怡亲王的意思自然是要石咏小心言语,莫要说了不该说的话,回头被人拿住话柄。

石咏想了想,认真地道:“甘肃的葡萄酿酒很好,听说青海有些地方也不差。”

九阿哥:……

石咏:“当年的好葡萄采下来,处理过之后将葡萄汁酿成酒,在木桶里储十年,十二年的陈年佳酿,都是好酒。九贝子有兴趣,可以试一试经营西北的葡萄酒。”

他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出人意料,在场几人都呆了呆,愣在当地。唯有九阿哥一人,片刻后立即反应过来,登时仰天哈哈哈地笑了三声,高声道:“好,好!承你吉言,若是我当真在西北酿出好酒,一定不忘今日之言!”

九阿哥曾经在甘肃找到了适合酿酒的上好葡萄种苗,差点儿就命人挖了全部移植到京郊来,当时还是石咏一言劝住,最终对方终于罢手不挖。如今石咏一言,倒是提醒了九阿哥,他去了西宁,许是还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的。

于是九阿哥提缰催动马匹,在那几名御前侍卫的簇拥之下,随意挥手向地安门前聚着的众人挥了挥手,随后高声唱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一面唱,一面打马向前。允禟的歌声高亢而粗犷,由地安门外送进来,券门内嗡嗡的都是回声。在此相送的几人,廉亲王、怡亲王,包括石咏在内,都没办法不生出伤感。

远远的允禟还在高唱,却已经换了词,隐约听他唱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