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26章 第 26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26章 第 26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听说汉家的公子、姑娘都是天天在家里吟诗作赋,看书写字。”一个身材高挑脸庞呈小麦色的小格格很是好奇地问了出来, “别乞也看汉家的书, 好看吗”

“肯定不好看。”另外一个小格格的长相对比之下稍显的秀气纤细,然而她想着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文绉绉的句子, 方方正正的字儿,双颊上带着两坨红圈儿的脸蛋儿皱巴成一团。

嘎尔迪听着她们的问话, 抬头看了她们一眼,温声劝道“既然来到中原就要多看看。最新刊印的白话文带标点符号的书籍, 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没有以前的艰难。不想看汉书可以看翻译成蒙古语言的那些。”

“遵令。”三个小姑娘一起回答, 然后笑嘻嘻地讨论皇上重新刊印书籍,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儿。

嘎尔迪望着她们欢快的背影, 对着她惯用的长刀露出一个轻轻地笑容,满、汉、蒙在大清初初入关天下不稳,各种制度不稳的时候趁机做出革新甚至联姻喀尔喀、厄鲁特, 聪明的皇上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儿, 好几件“大好事儿”。

一个非常奇特、神奇的人。她微笑着回到屋子里把长刀放好拿起一本新出的算法书认真的阅读。这是一本有关对数、指数之类的算法书, 印刷了满、汉、蒙三种语言的不同版本。据说比汉家、洋人新出的相关书籍还详细具体,还有一个个简单明了的数字符号。

向来对各种汉学很有兴趣的嘎尔迪对于皇上在书里提出的算法观点更是好奇, 她看着这些线条、符号虽然不大能看懂, 却是渐渐地入了迷。它们确实就和还没谋面的皇上一样, 散发着一种独特神秘的“数字美”,奇特的、神奇的。

除了他之外,从没来过中原的几位蒙古姑娘们在进京的这一路上对于中原的一切也都很好奇, 她们积极地学习着各种知识。当然,她们对于中原汉家儿郎的不服气更是欢喜地迎战。

朝廷和三方的家长们对于这些小儿女的斗法视若不见,却没想到此事越闹越大。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年轻的人们越闹越欢腾,各种五花八门的比斗天天上演,各种小道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一些胆子大的汉家姑娘也加入进来摇旗呐喊。

听到各个版本的争斗热闹的江南各地的士绅豪商们一面约束着自己蠢蠢欲动的小儿女,一面把因为朝廷突然态度强硬地催收历年所欠米粮而积压的很多不满借此机会释放出来,跟着闹事的文人们各种起哄宣扬。

被派来负责此事的“机灵”官员看着一车一车的米粮笑得欢喜,对于江南人耍耍嘴皮子出气的行为听而不闻。快到泉州却因为接连几天的阴雨不断一直行程缓慢的小顺治收到多尔衮和亲娘的来信后,目瞪口呆。

他揉揉眼睛,确认自己看到的内容是真的,不是自己眼花,对着多铎几个人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多尔衮他们要严格执行“家里有十五岁以下的新小脚女子,男子就不能参加科考的命令”他可以猜到。这几年因为他的压制、劝解,满人对汉人的态度确实是非常的和气,就连几场汉家文人互相检举的“文字狱”他们也是遵循忽必烈的做法,都给剃了光头送到塞外做喇嘛。

武举的事儿也是个好事儿,就当是运动会或者武术比赛开办好了。可是这些打翻天的蒙古格格是怎么回事额涅也没有劝阻一下都围着看戏

小顺治很懵。

还有信里的,“臣等会根据皇上的性情爱好,给皇上选一个性情最温柔的皇后”,这语气怎么听着不大对劲儿

早已知道此事的多铎瞅着皇上可怜巴巴的小模样,心肠一软,也顾不得笑话他坚决不要娶“妹妹们”引发的这一切,磕磕绊绊地开口安慰道“她们远离中原,民风彪悍,不比科尔沁的姑娘,这个,很正常。”

远居塞外的蒙古姑娘一起看上了一个小伙子,抛开家世以外自然是各种争斗。更何况她们两方人本来就不和。

鳌拜也跟着安慰犹自反应不过来的小顺治,“喀尔喀和科尔沁认为厄鲁特血统不正,奴仆侍卫出身。厄鲁特因为这个和他们打了几百年。现在她们碰到一起,打一打闹一闹,散散仇怨也好。”

喀兰图附和地点头,“这六位格格既然进了京城,就算最后没有选出皇后,也要嫁在京城八旗,现在彼此熟悉一下也挺好。”

小顺治恍恍惚惚地回神,对于他们的说法不敢相信,“确定不是越打仇怨越深”

“皇上不用担心。”其实看信听热闹很开心的多铎很是自信地说道“嘎尔迪别乞和赤那别乞既然没有打出血,那就是在可控范围。臣好奇的是,喀尔喀的别乞,是女子土谢图汗最宝贝的女儿”

小顺治对此倒是接受良好,蒙古女子的能干传说太多。比如他妈妈去蒙古旅游一圈儿回来后很是赞赏的那位蒙古皇后满都海,冲锋陷阵、掌兵执政堪称一代女杰。

但是学了蒙语看了蒙古黄金史册的小顺治却是疏忽了一件事,他的后世人思维影响了他对于一些世事的态度和看法,并不能明白满都海别吉和嘎尔迪别乞的区别。

就听喀兰图很是惊讶的说道“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别乞乘白马穿白衣,大多是部族里的巫师身份。而蒙古公主、皇后统一称呼别吉,因为现在蒙古对大清称臣,别吉的称呼也很少用了。没想到喀尔喀会有一位格格做了别乞。”

“巫师”小顺治脑袋里立马想到满族人的萨满,“应该不是巫师。”

鳌拜认同皇上的看法,“应该是和赤那一样,将军或者长老。巫师看天象观日月负责部族祭祀大事,女子不合适。但是能以未嫁格格的身份就做了别乞,已经是不输满都海别吉。”

他发现小顺治不大明白,直接说道“蒙古姑娘没有出嫁前,一个因为年龄的关系,一个因为传统的关系,一般都是比较朴实守礼不过问家事。嫁了人以后才是掌家理事。”

小顺治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后世的男女性别大解放,这个时代的女子即使再能干也是需要一定的机缘才有施展才华的可能。

三位大臣对视一眼,然后一起看向他,目光“神秘莫测”,看得他满脸的懵懂不解和莫名其妙。

蓝蓝的夜空中一轮白胖胖的月亮高挂九天;小顺治姿态端正地躺在宽大的龙床上,眉眼带笑,好眠酣睡的好像一个小孩子;多铎、鳌拜、喀兰图三个人坐在一起用着五彩缤纷的调酒“四喜临门”,偶尔眼神相交一下,又齐齐不确定地摇头,干脆专心品酒。

没想到他们会有这般想法的小顺治兀自呼呼大睡。第二天他卯时到来的时候准时醒来,洗漱穿衣后发现今儿的天气虽然放晴却还是有乌云,中午的时候果然还是下了一场小阵雨。

因为大清朝廷还没有彻底收归原来的李自成残部、前明遗民,以及很多的反清小组织,他们这一行越朝南下越是危险,几乎天天有人来船上试图探听消息对他不利。绾陌小姑娘刚刚冒雨出去一趟回来,换了一身汉族姑娘做活儿时候的翠蓝色短衫配长裤,头上戴着吴良辅要求的,后宫女子入夏必戴的季节小玉簪,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朝气勃勃的精神气。

拿起一个小巧玲珑的玻璃瓶按住瓶口在手腕处和胳膊上喷喷,清新活泼的香味儿弥漫开来,绾陌姑娘的小鼻子翕动,甜甜淡淡的荔枝香冲进肺腑,她随即情不自禁地面露微笑。

绵绵的小雨恰好停下,太阳抓住机会冒了头。海面上出来一道五彩缤纷的绚丽大彩虹,蓝蓝的大海,水洗的蓝天,扬帆的大船,彩虹、海豚、海浪、白云、、、,美不胜收。当然,在甲板上用下午茶的这位一身天蓝色便装,即使光光的脑壳上有个细细的小辫子也没有影响其风姿的小少年,更是玉树临风般的俊俏挺拔。

在外头听了很多蒙古格格们的传说的她憋了一肚子话在心里。她瞅着小顺治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围着他不停地细看。

轮廓鲜明立体、饱满大气,龙眉凤眼精致标准、自然舒展,神光内藏却又在眼波流转间不经意地顾盼神飞。

仪态天生,风采照人。身高体型也是让其他少年郎羡慕的很;皮肤更是比一般的小姑娘的还好,白净清透的跟个银盘似的。通身的气派浑然天成,贵气盎然。既没有因为丹凤眼显得过于凌厉逼人,也没有因为他儒雅的书生气显得羸弱无力。

君子端方,温润如玉。绾陌姑娘怎么看都觉得,汉人世家里头精心教养出来的最受宠的小公子一般也没有他的气度和风采。

不是自命风流清高却男女不忌、稀里糊涂的那种,也不是她师父那样的潇洒缥缈,她二师兄那样的孤高和寡,而是真正的谦谦君子,言行合一、自持自重,贵而不显、华而不炫。

一点儿也不像她印象中的“皇帝”样儿,尤其是好杀成兴专好奴役人的“鞑子皇帝”。

小姑娘不知不觉中围着他转了几圈儿,一边盯着他看一边若有所思。小顺治安静地喝茶休息,对她的怪异反应没有反应。绾陌发现他品完了一杯茶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回过神来立即笑吟吟地说道“现在全大清人都知道了,进宫选后的格格们自己打起来了。”

“嗯。”小顺治听到她故意提起,含笑答应了一声。

“皇上你这么谦虚宽厚尊重人,哪有一点儿满人以武称雄的影子若是真的选了一位泼辣的蒙古皇后,岂不是变成耙耳朵天天受欺负”绾陌小姑娘是真的担心他这一点,犹豫着问道“不若选几位温柔的汉家姑娘做妃子”

“不行。你又不要小脚的姑娘。”小姑娘不等他回答,自己又给否决了。因为她想到了一点,就算因为小鞑子人好那些真正的汉家贵女自己愿意进宫,可是小鞑子他不喜欢啊。江南之地真正放脚的大家姑娘还真没有几个。

“可惜了”。绾陌姑娘喃喃自语,越想越是遗憾。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无双公子当然要配上玉人儿般的大家闺秀。她师父的一位好友家里就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好姑娘,聪慧伶俐,气度端庄,和皇上站一块儿肯定般配。可是先生是不会让三姑娘进满人后宫的,小鞑子也不喜欢三姑娘的小脚。

小顺治听着她的自言自语,瞅着她满脸的遗憾之情,不明所以,尤其是那句“选几位温柔的汉家姑娘做妃子”让他直接愣怔。他回过神后抬手给自己续了一杯今年的杭州新茶,缓声安慰替他担心的绾陌姑娘,“小姑娘们聚到一起活泼闹腾很正常。”

“皇上你也才是小少年。”绾陌听着他“老气横秋”的话,不服气地反驳。

“不一样。”小顺治抿了一口茶,笑得一派平和。

“是不一样。一点儿也没有少年人的喧闹张扬。”绾陌姑娘接过宫人送上来的阿玛饼、黑茶,对着他笑得一脸促狭。

小顺治不在意她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开口问道“绾陌姑娘这两天出去,可有看到倭寇的身影”

咳咳,突然听到这个问题的绾陌姑娘心中一突,她想着多铎和吴良镛他们的交代,努力地端正神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没有。”

小顺治把她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笑了笑也没有继续追问。

听到他提起“倭寇”想起自己一直的担心,绾陌姑娘咽下一块阿玛饼,喝了一口黑茶,窥着他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开口,“皇上对倭寇怎么看”

小顺治一愣,想着华夏和扶桑的关系,他忍不住感叹一声,“扶桑国虽然一直跟着华夏汉人学经学,学技艺,但是他们始终是自立于华夏之外的独立国家。唐朝时期一边派人来大唐学习,一边和大唐打过几仗;宋朝时期因为大宋水师之兴而老实地做贸易。”

“这几百年里,不光是东南沿海乱,扶桑国也乱。乱世乱相。”

绾陌姑娘重重地点头,“倭人养不熟。他们自己国家打仗,残兵败将、海盗、商人、破产的农民全都流入海中,在明初用兵北方之际屡犯滨海州县,后来更是变本加厉。”

小顺治微笑,“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国家。洪武皇帝时期海防整饬,倭寇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六月的望海埚之战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皇帝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犯海的经常得手导致倭患又起。”

他把前朝倭寇的起源娓娓道来,知道他接下来要说到的事儿,绾陌小姑娘忍不住反驳。

“最开始洪武皇帝虽然禁海,但至少留了几个港口。嘉靖皇帝坐上龙椅,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片板不许下海,让沿海的老百姓怎么活还有贪官污吏,官绅豪强的欺压,百姓的日子过的饥寒贫困、茫然失所。要么忍饥挨饿,要么铤而走险进行海上走私做了贼寇。”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面对绾陌姑娘一脸控诉和不忿,小顺治很是认同,“倭寇的兴起也罢,现在的这些私家港口也好,商人要求贸易的自由就和农人要求土地,奴仆要求人身自由一样,都是基于一种追求自身温饱、生命安全的本能诉求。这并没有什么错。”

绾陌姑娘因为他这句话而震惊不已,“皇上认为李自成起事,江南造反,沿海商人走私此类等等是可以理解的吗”

“当然。”小顺治因为她大睁的双眼而笑了出来,抬手给自己续了一杯清茶,不急不缓地解释,“唐朝太宗皇帝不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老百姓是水,上层人是舟,当水本身没有了活路的时候,如何载得动舟又如何还要继续载舟”

“你你,你这个小鞑子,居然也知道太宗皇帝的这句话”绾陌姑娘结结巴巴地出口,她真正想说的是,你这个不开化的小鞑子如何会认可这句话

“朕虽然不敢说博学多识,博古通今,但百家史书还是基本熟读,知道这句话不是很正常”

“哼。”绾陌姑娘压根儿不相信他。虽然大清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极力在满洲推广汉学,但是汉话说得通的就没几个,更不要说熟读史书了。她可是知道现在朝廷上的满官基本人手一个满汉启心郎的配置。就是鳌拜和喀兰图他们稍微好点也只能凑活看看白话文。

咳咳。恰好有事找他的多铎恰好听到了他的这句话,愣怔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其中的“不适合”就听到绾陌姑娘的这句“哼”,当下就咳嗽一声警告她一下。

他知道皇上待绾陌姑娘和宫里的格格一样,可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算绾陌姑娘不在宫里头该注意的就要注意。绾陌姑娘在心里对着他们这几个把皇上当成小娃娃护着的大臣吐吐舌头,收敛神色装乖。多铎点点头,表示稍稍满意。

小顺治看着他们两个的闹腾笑了笑,望着天边那道七色齐全的半圆弧彩虹抿了一口茶,就听绾陌姑娘接着刚刚的话题说道“我一想起丰臣秀吉野心勃勃的那句宋亡之后再无华夏我就来气。扶桑国的诸侯,将掠夺我们的沿海视为利薮,甚至作为解决他们争斗的战场。”

“嘉靖二年六月的夺贡之战。嘉奖二十三年,汉人许栋、汪直等引倭寇聚于宁波境内肆行劫掠、烧杀掳劫,江浙一带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人。谭纶、戚继光、俞大猷诸位将军领着东南沿海军民,汉、苗、壮各个民族的人浴血奋战抗击贼寇。”

和煦潮湿的海风中,绾陌小姑娘捏了一块阿玛饼进口,慢慢地咽下去后忍不住伤感地叹息一声。

“当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大军荡平,他们的老巢、据点都被清扫干净,海禁因此稍稍松了的。但是偏偏又来了荷兰海盗。”

“大明水师和红毛子在那场震惊世界的“料罗湾海战”中,虽然明朝水师大败荷兰海盗,但是那些享受惯了的文官们却因为将士们取得的胜利成了“惊弓之鸟”,堂堂大明朝再次恢复了海禁,刚刚开放没几天的月港再次关闭。”

安静地听了半天的多铎眼睛一亮,感觉自己又找到一个宣传倭国该打,大清水师正义的好理由。

同样非常反感这句话的小顺治非常理解绾陌姑娘对于“宋亡之后再无华夏”这句话的愤怒之情。

百年国难中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拼命赶走了侵略者,建设起来华夏大国,华夏人的骨头一直是硬的。

他给自己续了一杯茶,缓缓地解释、安慰她,“丰臣秀吉此人野心勃勃,他想要趁着前朝江南大乱的时候进兵华夏,学习成吉思汗那般建功立业做东方的大太阳王,但他不是幕府将军,他还担心倭国的和平人士不支持他的计划。”

“所以就需要给倭国之人一个进攻“上邦”、“师国”的理由。至于月港,月港开放引得很多海外商人一呼隆地朝月港涌来,大量的银子一下子进来,大大地加剧了那个时候的银子的贬值速度,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

多铎点头,一个国家的都有一个反叛的,这些小国家、小部族怎么可能没有动心思尤其是明朝日渐衰落以后。他想了想,接口道“本来就是倭国人扯的一个借口。”

绾陌姑娘一愣,明白他话中之意后随即眼眶湿润。眨巴一下眼睛拿起一块阿玛饼低着头慢慢地吃着,心里是又酸又涩的苦。

那些扛着理学大旗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压迫女子和百姓的官僚们,那些举着王阳明的心学大旗借口反抗程朱理学,放浪形骸地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的文人们、富商们、、、,原来是有理由的

她缓了缓情绪,喝了一口不加奶的苦黑茶,和安静品茶的小顺治接着讨论。最后她看着自己用的阿玛饼,喝的黑茶,穿着这身儿利索的裤装,喷的香水儿,想着被废除的八股科举,新兴的玻璃、铅笔,带标点符号的白话书籍等等,问出很多投降满清朝廷汉人的疑问和不安。

“那你们会让明亡之后无华夏成为事实吗你们打倭国,会一直开放港口可以不追究沿海汉人私自贸易、落草为寇的事儿吗他们是被逼的。”

多铎黑脸。小顺治一愣,随即笑着问了出来,“一个一个问题来。绾陌姑娘认为,华夏该是什么样子”

“不是。是是你们入关后,带给华夏的变化太大。满人里面工、商之人的身份是和农人、文人,武人一样的尊贵”绾陌姑娘不理会多铎的黑脸。她非常不理解,满人放牧她知道,可是关外也有很多满人种地,为何入了关的满人包括贵族居然去开作坊,跑商,学技艺

小顺治还没开口,多铎一脸得意又骄傲地回答,“不是满人,是旗人,旗人在关内虽然也有种地,但旗人的主要任务是打仗,如何能进了关就天天自己种地皇上心善不让旗人在关内圈地放牧怕妨碍了农户耕种,若是不开作坊跑商也不做匠人,八旗子弟岂不成了米虫”

“米虫”绾陌姑娘眨巴一下眼睛,结合他的上下句和自己对于“米虫”的认知,明白了他的意思。

“确实是要做事儿。我师父说,前朝的宗室繁衍太盛还都不做事儿,最后成了国家和朝廷的一大负担。”

多铎很是认同地点头,“姑娘的师父说的对,不做事光凭祖上功勋享受荣华富贵,如何使得好男儿就要横道立马自己挣爵位。”

绾陌姑娘乖乖地听了他一通长篇大论,可是她还是不明白,“和前朝一样不好吗士农工商,满人,蒙古人,学识好的也去考科举,顺便让家里的下人经商做工。”

多铎听了她的话满脸的不认同。他除了对袁崇焕、史可法,还有已经作古的王阳明、张居正等几个文人很是敬佩以外,对其他的汉家文人的认知就是吃好的喝好的却是啥事不做还不用交税,地位尊贵爱折腾事儿的一伙儿麻烦人。

正好宫人又送上来三小份热乎乎的当地小扁食肉燕,三个人不再说话,开始享用这淳香沁人、滑嫩清脆,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

美美地吃完了小肉燕,还喝完了汤,洗漱过后多铎忍不住感叹一声,“乍一看只皮包肉,吃起来却有燕窝的风味,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荤素爽口。肉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散发出肉香。尤其是和皇上一起食用,真有吃极品燕窝的感觉。”

绾陌姑娘对此非常同意,和小鞑子一起用膳就是特别香,特别舒坦。

小顺治看到他们这幅心满意足的样子,很是开心地继续忙乎他的事儿。到了傍晚的时候,心里还有疑问的绾陌姑娘看到他在画落日就耐心地等待,等他画完以后继续追问。就连多铎和鳌拜也很好奇皇上的回答一边喝茶休息一边竖起来耳朵。

他因为绾陌姑娘的不放心,不信任心情复杂,又因为他们的好奇和期待,认真地想了想在心里打好腹稿才缓缓地开口。

“华夏文明需要变化是事实,现在新兴的一切又如何不能是华夏文明朕喜欢各个民族的文化知识,喜欢各个民族的美食。绾陌姑娘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象着未来,各个民族一起建设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一样的国家,不再有内战。我们不断地努力,总有一天会变得只有和平和安乐。”

作者有话要说 满都海别吉 蒙古史书记载她比达延汗大25岁,蠢作者估计不大可能,但是大很多是真的,据说她养大了达延汗,背着年幼的达延汗上战场。夫妻恩爱,达延汗成人后她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

嘉靖二年六月,大内氏和细川氏因争夺对明贸易权在明朝的土地上相互厮杀。杀掳明朝指挥刘锦、袁琎等人夺船出海而去。震动朝野,前朝和倭国的双方贸易基本中断,倭寇走私愈加猖獗并伺机多方掳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